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2022-05-16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农民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占绝大多数,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号召,着力于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进步。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不能只着眼于城市建设,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容忽视。

第一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摘 要: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沼气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在消除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沼气建设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农村发展沼气,既能解决农户生活所需能源,巩固农村改灶节柴和生态建设成果,减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可以推动农村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一、当前我省农村沼气发展的现状及综合效益分析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大力发展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沼气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发展了农业循环经济,给我省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户用沼气180万户,10000个沼气普及村,建成500个沼气规模化乡镇。其中国家、省扶持建设60万个示范户,市(县)扶持建设60万户,辐射带动60万户。主要推广三种模式:一是全省面上推广“一池三改”。引导农民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同步改厕、改圈、改厨,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规划“十一五”期间发展120万户。二是有基础的地方建设生态家园。以沼气为纽带,综合利用土地、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开发种、养结合的高效庭院经济,配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规划“十一五”期间发展30万户。三是在果品、蔬菜集中产区推广“猪-沼-果(菜)”。把养殖和沼气利用与瓜、果、菜等作物生产有机结合,通过以粪便做原料,以太阳能为热源,沼渣沼液的利用,实现生物质能转换,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促进农作物的无害化高效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发展30万户。项目建设采取政府扶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办法。户用沼气按照“一池三改”标准建设,户均投资2600元左右,其中政府每户补助800元,主要用于购置水泥等主要建材、沼气灶具和配件关键设备以及支付技术人员工资等。国家、省扶持建设60万户,需投资4.8亿元。

(一)解决了农村的面源污染,发展了无公害农业,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人畜粪便直接排放造成的面源污染。二是作为优质有机肥的沼液和沼渣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量,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奠定了基础。三是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烧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乱砍滥伐和剃枝削杆现象基本杜绝,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家有沼气,农民不再上山砍柴,建一口沼气池,等于增加了一个护林员。通过调查,每口沼气池每年可替代薪柴2000公斤,使3.5亩林地得到保护,减少水土流失4.5吨。调研过程中,我们所到之处大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证明了沼气的发展,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巩固了退耕还林这一生态建设的成果。

(二)改善了农村的公共卫生状况,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各地在引导农户建沼气池的同时,把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实现了圈厕分离,厨圈分离,有效地改善了农户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二是有效地保护了农村饮水安全。人畜粪便直接进入密闭的沼气池厌氧发酵后,阻断了污染源和病菌的传播渠道,保证了禽畜的安全生長,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去年七、八月份猪链球菌传播期间,凡建了沼气池的农户,没有发现一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沼气池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防火墙”。许多地方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畜牧小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三)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沼气建设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辐射农产品加工业。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50立方米,既可用作生活燃料,又可用来日常照明,每年减少燃料和电费支出300—400元左右;利用沼渣对农作物进行浇灌、施底肥、追肥,可减少化肥的支出200元左右;利用沼液浸种,可以增加出芽率,提高幼苗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增加粮食产量8%—10%;沼液用于叶面施肥,可有效杀灭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可增收300—400元左右。折算起来,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一年可增收800至1000元。各地从实际出发,把沼气建设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积极推广“猪-沼-粮(果、菜、茶、菇)”等循环农业模式,改变了单一种植粮食的经济结构,带动了“三业”(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和旅游观光业)兴旺,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目前我省沼气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农村沼气的发展与山东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相适应,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以来,更拉大了我省与其它省份的距离。山东适宜地区建沼气的农户仅占总农户的3%,远低于全国平均12%的水平。这与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据我们对全省1700个农户问卷调查,要求建池的农户占到80%以上,个别县高达95%。

(一)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差异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在沼气建设中存在着很大差异,不仅市与市之间差异大,而且县与县之间,同一县的不同乡镇之间,同一乡镇的不同村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重建轻管的现象在有的市、县还较严重,影响了沼气推广的进度。一些市、县和乡镇对沼气池建成后的后续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专门人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致使一些沼气池建起后不能正常产气和利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还有一些地方,机构和队伍均不落实,没有专人认真抓此项工作,沼气建设进展缓慢。

(二)养殖大户和大中型养殖场未按规定标准修建沼气净化池,造成的养殖业污染问题相当严重。近年来,我省各地养殖大户和大中型养殖场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前期资金投入大,加之养殖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多数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未修建或未按标准修建沼气净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这些集约化、产业化的养殖场多数集中在城市郊区或靠近水源的地方,产生的大量有机污染物不经无害化处理堆积起来,污水粪便直接排入周边的河道、渠沟,造成严重的农田、水源污染,破坏周边环境,最终由点源污染导致面源污染。据测算,一头猪相当于5个人的粪便排放量,一头牛相当于20个人的粪便排放量,大量的粪便直接排放,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了严重危害。许多养殖场周围臭气熏天,方圆几公里内的水源均呈黑色。由于粪污过多,超过了土地的自身消纳净化能力,许多养殖场周围的土壤出现了富肥现象,一些肥害严重的田块,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再生能力。环境监测部门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COD含量是工业污染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养殖业的污染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三)集镇未建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导致集镇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这些大大小小的集镇,是广大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交换的集散地,人口流动量很大,但近90%的集镇未建最简单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每个集镇基本上就是一个集中的污染源,周围大都是污水横流,垃圾满地,蚊蝇成群,臭气熏天,呈现出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这种状况若不认真加以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四)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目前,省、市、县三级每口池给予800元的补助经费缺口很大。在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净化池和集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建设方面,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还没有纳入投入计划,而业主又缺少建设资金,因此,大中型养殖场和农村集镇的沼气净化池建设工程任重而道远。

三、今后大力建设农村沼气的建议对策

发展农村沼气,既有利于解決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公益设施建设。为此,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的积极作用。必须把发展农村沼气同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同农村改厕、改水等社会公益事业结合起来,同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一)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首先,在规划上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把纯农业地区、丘陵大县、缺乏能源的地方作为重点,优先给予安排和支持。这样做,可以使纯农业地区更好地走发展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这一循环农业经济的致富之路,可以使丘陵大县的植被和水源得到更好地保护,可以使能源紧缺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也可缓解政府扶持资金压力较大的矛盾。其次,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户沼气协会建设,强化后期管理,全程搞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避免片面追求建设数量与进度,不讲求实际效益的现象发生。

(二)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在畜牧规模化养殖场集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重点水源区及大中城市郊区,重点扶持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十一五”期间,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3300处,年可有效处理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粪污近4600万吨,年产生沼气5.2亿立方米。项目建设采取政府扶持与企业自筹相结合。国家、省重点扶持实行集中供气覆盖农户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政府对每处沼气工程补助1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沼气工程预处理池、厌氧发酵池等建设,沼液、沼渣输送设备、沼气输送管网和灶具配备等,国家、省需投资20亿元。对企业自主投资兴建的沼气工程,政府采取贴息贷款予以扶持。

(二)强化政府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公益性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政府要加大扶持推动力度,培养典型、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各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金融等方面的支农资金,要增加用于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投入。对主要依靠自身能力完成任务的市、县,省财政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一定奖励。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开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鼓励个人和外商投资开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对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三)强化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开发水平。不断加大对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科技开发力度,要组织技术人员集中攻关,支持可再生能源骨干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重点解决制约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难题,探索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力求在便捷、实用、耐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各级科技部门对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攻关项目要优先立项,重点扶持。

(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机构建设,充实人员,提高素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工作,重点乡(镇)要在农技站加挂农村能源服务站牌子,建立农村能源服务组织。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沼气建设队伍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就业制度,重点抓好农村能源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实行工程招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鼓励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实现产业化发展、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全面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搞好建设规划。各地要根据省确定的发展目标,认真编制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畜禽养殖业发展、庭院经济开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结合;坚持先易后难,抓重点带一般,协调推进;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合理选择技术模式,不同地区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各类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作者:刘 军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摘 要 农民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占绝大多数,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号召,着力于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进步。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不能只着眼于城市建设,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容忽视。基于此,就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新农村建设正在逐步发展,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重视起来。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战略,对于农村建设来讲,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态基础之上。农村生态化发展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1 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关系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不仅是在经济发展上,还涵盖了农村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以及农业生产。从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来看,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生态环境的功能是对农村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协调好环境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化农村是新农村建设新的发展趋势,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经济发展将会发展的更好。形成自然和经济的共同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农村[1]。

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随着节能环保的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社会已经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但往往更重视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将环保的重点都落在了城市建设当中。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速度的逐步加快,农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当前,农村的生态保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土地资源污染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而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土地。土地资源的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土地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大量的养分流失,使土地自身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此外,由于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高于农村,因此,许多大型工业工厂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虽然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就业问题,却给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不合理的排放给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耕地的破坏程度加剧。土地污染对于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治理起来也相当困难,且治理的费用极高,加上由于污染而导致生产的下降,农业经济会因此受到重创,得不到持久有效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2 水污染

水资源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农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淡水资源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容乐观。除饮用水外,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短缺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需要。水污染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下水道等排放管道不完善,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农村的水资源造成了污染,并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另外,农药、化肥的残留物也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水污染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极需要进行改善。

2.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垃圾投放地点,对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够合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生活垃圾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加上一部分的农民素质不高,思想意识较差,出现垃圾乱投放的现象,对于垃圾的处理也相当简单,严重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和农村的生活环境,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隐患[2]。

3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当前,不容乐观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寻找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并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3.1 完善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当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工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之一。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因此,要根据不同功能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针对土地资源、农业、生活用水以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相应的设施建设。设置排污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合理排放,并建设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避免污染物流入耕地、河流当中;完善农村下水道的建设,合理设计排水管道,在排污系统设计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对污水进行处理,避免其对水资源的污染;建立生活垃圾投放站点,将垃圾集中进行处理;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系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效地缓解农村的生活环境污染[3]。

3.2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制度

建设相应环保设施的同时,需要对这些设施进行专门的管理。此外,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制度,设置管理人员。政府部门要将农村环保工作纳入到农村建设当中,与政绩考核相联系。加强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有效地执行环保工作。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对于农业生产当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以合理的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有条不紊的进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4]。

4 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足够重视,着眼于当前农村的生态环境,充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对环境资源加以高效合理的利用,才能真正做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当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予以解决。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新农村建设更好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宁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3.

[2]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經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3]王义龙.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

[4]陈群元,宋玉祥.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生态经济,2007(3):146-148,152.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斯琴图亚

第三篇: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摘要: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放在首要位置,把农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文明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

在发展农业经济、加快新乡村建设步伐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要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理。要把农村环保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探索农村环保工作动态规律,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走上生活富裕、环境美丽、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活垃圾污染、水污染等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处于新时期的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同时经济的发展使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三个方面。就生活污染而言,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的居住地点不断集中,生活垃圾的处理、污水的排放都对环境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以及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不够科学和环保,这就会导致土壤、河流的污染。就工业污染而言,一方面,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破坏。由于乡镇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环保技術落后甚至缺少基本的环保设备等特点,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和简单的废料处理方式对农村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一部分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企业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加剧了农村的污染。此外,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处理站一部分设在农村也造成了农村的生态问题。就农业污染而言,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同时化肥中存在的氮磷物质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融入水体当中,破坏水体平衡。另一方面,灭虫剂、除草剂的大规模使用,在提高产量、消灭害虫、保证菜蔬品质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一些鸟类吃了带有灭虫剂的虫子会导致死亡或影响卵的孵化,对生物链造成破坏。

二、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策略

1.加强农村自身的环境规划和环保投入

农村自身应进行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划来实现生态效率的最大化,农村土地整理就是其中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使得生态布局更加合理化,从而提高生态承受力。对生活垃圾可以合理布局投放点集中处理并分类。要不断加强环保投入,村里配置专门保洁员分工负责,确保垃圾妥善处置。要丰富环境管理手段,新农村环境保护效果的好坏与否,与环境管理手段的运用息息相关。在城乡环境管理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集思广益,广泛运用各种环境管理手段加强对新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

2.发展农村绿色产业

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农业逐渐产业化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4]。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农村百业与乡土文化的衰落,造成了一系列的改变,出现了新的社会风险,其中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农村生态环境提出了新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农村的产业结构需要进行升级和调整。一方面,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发展生态农业。加紧技术研发培育产量高、质量好的农作物种子,提高农作物的耐活性和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缓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同时,充分发挥“三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相较于城市的单一化、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乡村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优势,可以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休闲服务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创造了经济价值,还形成了独有的品牌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3.要善于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在利用强制手段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制裁手段。由于大多数农村污染呈现分布不规则,而且环境信息也不对称、污染面界限模糊、定责容易出偏差这些实际情况,要找准污染源头企业,加强经济制裁力度,要充分利用费税、押金、补贴等经济杠杆,通过利益激励与调节调动经济社会主体节约能源与资源,奖罚分明,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4.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

改变农村的环境现状,保护农村自然环境,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行动力的是居住在当地的村民,但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教育等因素影响农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相对较慢,要想让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就要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来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让生态保护的观念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一种乡村生活的习惯。主要可以通过制定宣传口号、绘制漫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村民灌输生态保护的理念;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或者开展培训讲座的方法将环境保护的利与生态破坏的弊向村民讲述清楚,更有利于村民接受。只有通过反复多次的宣传,当农民意识到生态保护涉及自身利益时,生态保护的观念就会逐渐增强,当观念得到提高,保护环境的行动就会落实到村民生活的日程中。

三、结语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农村发展的必要途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利于农民的生活和生存,其对统筹城乡生态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逐步改善农村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温铁军,罗士轩,董筱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8(12):1-7.

[2]杨忠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节选)解读[J].农村实用技术,2020,228(11):11-12..

[3]郭武,王晶.农村环境资源“多中心治理”法治格局初探[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60-65.

作者:谭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下一篇:婚姻质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