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的管理模式

2022-12-31

第一篇:创新工作室的管理模式

基层港航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措施,这对交通来说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李盛霖部长在全国交通工作会上提出了“十一五

”交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并做了全面部署。交通财务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交通发展新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接新挑战,服务新任务,开创新局面。基层港航财务工作也要转变原有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和把握问题,善于从大局出发来考虑财务工作,把财会工作干对、干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还要有所创新。

基层港航部门的财务管理是在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上级港航部门及各级财政管理、监督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的工作。其本质是在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征收好、管好、用好规费资金和建设资金。这决定了其工作性质既不能人为缩小财务制度的执行范围而妨碍单位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借“促单位发展”之名而超越财务制度的规定,因此,财务工作创新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何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是时下对基层港航部门财务工作提出的又一新课题。我们就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与务实相结合。

财务工作应如实地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所经管的现金、银行存款一分钱不差,往来帐款明确无误,各种资金、财产明了清楚,这是对财务工作的最基础性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客观上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种“做一天和尚撞天钟的”财务工作思想,必须摒弃。应在财务管理的理念上有新的突破:

(一)工作作风突破:“凡事预则立”。对单位的收入、支出制定计划,是财务管理都应有的环节。随着国家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各单位都要实行部门预算和财政集中支付,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更应加强对单位的远景发展和近况的研究,合理确定收、支规模,注重“以收定支”的统筹安排;探索新形势下全单位的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规费征收管理、经费支出管理、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等行业管理新体制;探索如何使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工作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提高等等。客观上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作风上有新突破,财会人员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和财经法规制度的学习,按照朱镕基同志对会计工作曾提出过“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要求,财务人员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的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理财创新突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港航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渠道单一,在目前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应大胆开拓以“产权制度”为主的资本运作新方法。通过对港航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调查,进行产权界定,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产权清晰、结构优化、流转顺畅、管理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投资多元化、资本产权化、管理规范化的目的。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在推动行业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运作中,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由于财务结算时间上的差异,单位有部分闲置资金,而现行银行的计息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选择,财务人员应根据单位资金的需求量来合理运用利率扛杆作用,为单位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理财突破。

(三)理念突破,寻找工作新思路:近年来,国家财务体制进行诸多改革,港航系统的规费征收、财务管理体制、工程资金管理也作了很多改革,在费源、费收、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性创新,并有方兴未艾之势,有很多经验要总结,有很多的成绩要宣传,有很多的管理方法值得推广。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推广,把实际经验转为新理念,探索出更多适合港航发展的新路子,以使更多的单位少走弯路。

二、树立信息理财新理念,构筑it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框架。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导致信息质量低下。港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应进行创新,我们认为应构筑it环境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机融合,提高港航事业单位财务和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避免直属单位管理的随意性,高效协同直属单位的行为,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利用全面集中的管理模式使基础信息及财务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构建财务集中

管理模式,帮助港航事业单位逐步形成体现自身特色的管理监控模式,形成集中财务管理中心,达到对下级直属单位预算、核算与资金的管理与监控。

三、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近年来国家对财务管理越来越严,各种检查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加大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交通系统的资

金越来越多,外部和内部都要求财务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要求我们必须将“精细管理”融入到每个管理项目中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工作效率:

(一)精细管理从基础工作做起:

1、会计基础工作是搞好财务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从原始凭证的取得、粘贴,到制证、登记账表,都应将精细管理融入其中,不仅是形势上整齐划一,而且内容上要符合财务规范。

2、推行“责任理财”。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而是一个全局性的任务,必须将财务指标分改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每人的行为都与财务关联,行成人人关心财务,全局理财的局面。

(二)将精细管理融入到财经纪律的执行中。

国家的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是单位进行经济活动的准绳,要提高理财水平,必须认真执行财经纪律,通过对银行账户清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评比、对财务开展审查和审计等活动,进一步警醒各单位,严肃财经纪律。从而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

(三)将精细管理融入到筹资活动中。

港航基础设施的产权制度管理一直是本行业的薄弱环节,因此应加强对港航设施的资产总额、投资结构、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掌握国家和港航系统投资在各项目资产总额中的份额。以便为单位争取更大的利益。财务人员必须面对当前的形势,在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债规模减少,信贷资金收紧的环境下,拓宽筹资的视野,创新筹资的模式,开辟筹资的渠道,以保证港航建设发展资金的需求。

财务管理贯穿整个经济活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方式也处于一个不断探求的过程,但愿我们的一点肤浅意见能对有志探索财务管理经验的人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我们坚信,当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和理财模式,将新的理念融入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后,相信一种崭新的、适应新形式的理财模式一定会对我们的港航经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农民的文化权益,让农村人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 教学管理 创新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教学管理,学校管理者应该抓住机遇,在基础教育改革大步前进的背景下,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新课改实施至今,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仍然沿用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困境

(一)校长教育理念与教师不统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管理是一项任务量、人数多的常规性工作,其中校长处于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培养目标变化、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由表及里的改革,而每一项改革都有校长参与其中,是校长领导全校师生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所以说,校长的理念对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新课程改革付诸实施的关键一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小学校长在管理上束手束脚。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人物,校长对教学管理有一定的理解和创新,但在实施中得不到一些教师的认同,这样就产生了校长提倡的理念与教师实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教学管理发展十分缓慢。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很难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维方式上,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能力上,教师要善于借鉴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有一定理解,并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能够利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做科研型教师。然而,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去甚远。一些教师迫于压力,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观念老旧陈化,这些都给新课程背景下校长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

(三)农村学生自然减少,师资配置不合理

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偏高,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只出不进,年轻教师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就跳槽到城镇去教学。可以说,农村小学师资配置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师资配置严重不合理,尤其艺术专业教师匮乏,甚至一些小学出现非专业教师代教艺术课的情况。近年来,国家为了改变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实施了“特岗计划”,即招聘一些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但由于办学条件极差,最后能够留下来的特岗教师凤毛麟角。农村教师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不强,缺乏责任心,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一些较困难的学校,甚至出现一名教师担任几门课程的情况。一名教师担任一个班的课程,其教学质量水平可见一斑。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家长对农村学校的不信任,宁可花更多的钱也愿意选择到城镇就读,甚至一些家长专门到城镇租房子,就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

二、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小学校长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里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管理思想,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发扬光大。当然,从一种观念转变为另一种观念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校长在教学管理改革中要有很强的毅力和勇气。校长要顶住家长、社会的压力,将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渐渐地植入到人们的心中,动员全校师生行动起来。此外,还要将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约束全校师生的行为,使教学管理新理念常态化、基础化。

(二)转变教学管理的内容

淡化分数教学管理,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教学管理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了知识却无法运用,就像茶壶里煮饺子,白煮了。所以在教学管理上,要淡化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更多去关注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教学管理应以教学为主,坚持走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要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集中精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坚持“以为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管理手段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校长是最高领导者,其应合理应用自己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同时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善于发现有能力的年青教师,组织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疏导教育,避免填鸭式教育,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引领者,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对于农村小学教师的要求其实是十分严格的。校长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求全体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并以为学生着想的心态教学,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所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还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让教师们得到全面发展。校长作为领导者,应该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此外,要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是小学生在学校最亲近的人,也是班级的灵魂,校长要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对班主任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其做好每一项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任桂艳.学校管理应以教师管理为核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1).

[2]买金胜.管理从坚持做好细节工作入手[J].宁夏教育,2014(7).

[3]姚永珑.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初探[J].新课程(下),2011(12).

(责编 张景贤)

第三篇:Cbqsjy经济管理创新论文:经济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经济管理创新论文:经济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 摘 要: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面临着危机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危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探讨企业如何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创新实现企业发展转危为机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危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一)薪酬体系变动,企业裁员利弊兼有在中国,几乎所有行业和企业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面对危机,一些企业纷纷裁员或降薪,造成企业内部劳资矛盾不可避免。但同时,裁减“冗员”,便于企业优化人才结构。在业务量大量萎缩的情况下,企业裁员不可避免。人力资源部在裁员中运用管理幅度分析、员工胜任力分析、裁员成本、法律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有效沟通和充分准备,避免劳资矛盾。

(二)企业福利政策变动大面对经济危机,各企业在福利方面的态度相对稳重,除了在国家规定的医疗、养老和住

房方面维持原有水平,但在许多福利方面或多或少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措施。但借危机调整福利政策,可以推动组织和制度变革。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凭着“同舟共济”的理由说服员工支持组织和制度改革,包括:精简组织、调整结构、减少层级、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等等。

(三)企业培训形式多样化在培训方面,外部经济因素对企业培训预算的影响有限。国内企业凸显的特点更多是在培训预算不变的前提下,对培训数量、形式和效果方面采取调整措施,达到变相降低成本的目的。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来储备人才。业务量的萎缩,员工工作量大幅减少,这时组织资深员工进行内训工作,提供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节约培训成本,为经济复苏积累知识,待经济好转,这些培训知识为公司业绩提供极大的帮助。

(四)人员晋升与人才储备渠道选择战略改变在2009针对不同类型岗位员工进行人员晋升储备计划的调查中,企业较多地是加强对研发技术类、管理层员工、市场营销类员工进行人员储备。而对职能管理类一般员工、决策层员工生产流通类一般员工的储备较少。在危机时刻转变储备人才和人员晋升的战略,实质是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危机化解后,内部渠道晋升的员工将会为企业谋更多利益。

(五)招聘工作计划和招聘途径变化稳中求变受外界经

济因素影响,企业招聘计划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招聘重点在对稀缺和核心人才的招聘,大部分企业将减少招聘人数,甚至干脆取消了招聘计划,极少有企业增加招聘人数。从招聘途径来看,与其他时期的区别不大,主要变化体现在均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表示准备停止或暂缓社会公开招聘会、媒体招聘广告和校园招聘这三种招聘手段。

二、危机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

面对危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策略帮助企业顺利过冬?人力资源部要练好哪些内功呢?

(一)战略调整之策略——建立适应企业战略调整的各项准备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要做好长时间应对危机的准备,做到善于危中求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为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做好准备。首先,提供基于对企业业务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第二,为公司各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共享资源,为其“分忧解难”,进而帮助其将更多精力放在公司业务的发展上;第三,向员工传达公司各类政策,推动组织变革,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第四,做好高层管理人员的“管家”,对人均利润、员工年龄分布、离职率做到心中有数,为高层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二)控制人工成本之策略——优化组织架构,实施流程再造

1.强化预算管理,控制总体费用。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应该严格预算制度,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在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制定人工成本总额计划、工资总额计划、福利计划、招聘费用计划、培训费用计划和保险福利计划。

2.优化组织架构,降低无效成本。根据业务战略调整,使组织架构扁平化,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通过流程再造,优化组织运营流程,减少重叠岗位,合并同类岗位,削减非增值岗位,停止储备岗位的招聘以便于控制总体人工成本增加。

3.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高人均产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装备更新提高人均产出,通过强化管理,培训提高产品一次和合格率,通过产品升级,技术进步提高人均利润。人均相对成本的降低是企业长期不懈努力的目标,也是企业战略性控制人工成本的方向。

4.合法操作,降低违约成本。在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策划,重点关注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是否续签,以降低补偿成本,对于不得不裁减的人员一定要合法操作,减少违约成本。

5.鼓励非核心岗位的在此期间休假,合理合法地减少休假补偿金开支。严控加班审批流程,非必要的加班一律取消,或者尽可能安排调休来替代支付加班费,以减少加班费额外成本开支和水电设备等运营开支。

(三)招聘管理之策略——“逢低吸纳、战略储备” 1.逢低吸纳高层次人才。在当前阶段,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企业的战略人才库,把从各种渠道收集的海量人才简历信息筛选后贮备起来,对于一些高端急需人才,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优中选精,而其余的可保留在战略人才库中,待经济环境好转,企业扩张或恢复生产时即可快速的搜寻到所需要的人才。

2.充分利用内部招聘渠道。由于内部人才熟悉企业情况,所以进入新工作的过渡期很短。由于人才大多期望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成长,所以重视内部选拔有助于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广泛的内部竞聘,才能挖掘企业内部人才潜力,构建出富有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

3.优化招聘流程,提高招聘质量。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对重要关键的岗位的招聘更要慎之又慎,严格招聘程序,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甄选和深入细致的背景调查,提高招聘甄选的有效性,结合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薪酬待遇,确保人员配置的经济性。可以借机对招聘流程进行梳理,制订出企业适用的流程,加强对面试流程的监控,确保下属机构招聘人员的公平、公正、公开。

4.创新人才招聘模式,降低招聘的直接费用。通过参加免费的行业会议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参加免费的人才招

聘会,利用中介机构让利活动进行广告发布,等渠道发布免费招聘信息等方式降低广告费用。通过网上视频面试,电话面试降低面试费用。通过熟人介绍,内部推荐降低人才寻猎费用。

(四)培训工作之策略——“加强内功,蓄势待发” 1.制定培训计划,调整培训内容。经济不景气情况下,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生产任务有所减轻,对相对空闲时间的企业,的确是个难得的培训充电良机。企业可针对现状,系统性的编制一套中、长期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可依据企业的培训体系,重点围绕岗位和能力提升两个角度展开。

2.改变培训方式,降低培训成本。现有环境下,所有的培训工作都要以节约成本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尽量去除一些高成本的外出培训。另外,深入挖掘企业自身潜力和资源,通过内部讲师和现有设备设施完成,通过视频、网络培训,读书会等经济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以降低培训费用。

(五)薪酬管理之策略——稳定为先,例行节约 1.依法付薪,稳定军心。薪酬福利管理是直接涉及员工劳动回报的业务环节,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引起巨大影响,所以,稳定是第一原则。

2.全面节约企业开支,调整薪酬结构。一是利用政策,缓解人力成本压力。二是严控各类补助的发放。三是策略性

用工,降低使用成本。对短期用工,临时性岗位进行优化,实施简单辅助业务整体业务外包,以便整合资源降低用工成本。四是适当提高企业核心人才薪酬待遇,增加核心人才归属感。

(六)绩效考核之策略——精细化管理

1.调整考核重点,推行精细化管理。现今的经济环境,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精细化的绩效全过程管理模式,将公司战略目标、组织与个人关键考核指标紧密结合,将日常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纳入到绩效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确保最终绩效目标的有效达成。应对现时复杂多变的环境,也可适时灵活调整考核周期,同步绩效管理周期与市场脉搏,做到紧密关联、快速响应。

2.采取强制性正态分布考核方式,加强执行处理结果奖惩的力度。对于绩效表现良好,且具备公司发展所需潜力的员工,应予以长期培养和物质奖励;对于绩效表现差,多次改进无效的人员,可选择淘汰处理,当然,前提条件是要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与合法性。

3.注重考核过程,着力改善绩效不佳的原因。在体验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后,很多睿智的管理者发现他们似乎应该帮助哪些绩效不佳的员工找到提升绩效水平的症结与方法,也就是关注员工完成绩效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反思自身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

督导他们实现逐步改进。

(七)企业文化建设之策略——稳定军心,强化疏导面对当前的工作境遇,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必要时可以借助员工援助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

1.关注员工精神状况,降低低效成本。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员工的思想最容易受到影响引起波动,或恐慌或观望,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效率降低等低效现象出现。低效是组织最大的成本浪费,因而在经济危机下及时和员工沟通,组织有利于提高员工凝聚力的文化活动至关重要。

2.关注员工忠诚度,降低离职成本。经济危机下也是竞争对手低成本招聘核心人才的时候,由于企业成本上的考虑,对核心人才的经济激励将会减少,因而要特别关注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思想动态,降低离职风险和由离职带来的隐性成本。

3.加强对在职、离退休人员的员工关怀。适时的组织员工茶话会、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访谈等活动。分享员工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心得,及时的认可并表扬业绩优秀的员工,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建立与员工之间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机制,将公司的运营信息公告给员工,积极吸取员工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规避谣言的产生和蔓延。

(八)提升管理水平,迎接经济复苏之策略——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网络系统,它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电子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利于:

1.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雇员资料、考勤记录等人力资源数据记录工作的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2.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和控制管理定量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使得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决策时能够做到有根有据,而不是依据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促进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和规范业务流程。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要调整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有效控制、变更管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黄珍.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专项调研报告.路标.2009(2):76-77. [2]朱志敏.经济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优化.中国人

才.2009(2):27-28. [3]筱佳.经济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太和.2009(6):10-13.

第四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社,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乡镇对村(居)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村(居)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居)组织建设。围绕村(居)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居)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居)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村(居)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居)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居)管理基础。

3、推进村(居)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居)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居)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

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第五篇: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实践模式与创新

基层是信访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对于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5号文件和《信访条例》出台后,基层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管用的工作模式,为全国基层信访工作提供了规范有效的范式。本文将对这些模式进行深入全面的整理汇总、分析比较和综合研究,以期深入把握基层信访工作模式构建与选择的基本规律,有效避免盲目模仿、盲目引进、盲目嫁接,切实提高基层信访工作的效能和效率。

一、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从组织体制来看,群众工作部迅猛崛起。传统的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架构是县级以上信访部门、乡镇(街道)信访办,未设信访办的乡镇(街道)由政府办负责。最近几年来,群众工作部作为一种新型体制异军突起,它很巧妙地把党建工作与信访工作对接起来,有效地把各方面群众工作的资源广泛地集聚进来,把蕴藏在各地群众工作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使基层信访工作在现有的政治体制框架内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群众工作部模式发端于河南省义马市,该市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成立群众工作部(局),内设法律服务室、交流谈心室、社情民意室、帮扶济困室、宣传教育室、效能监察室,赋予了交办转办、督促检查、指导协调、情况通报、直接调查和责任追究权,构建设以群众工作部(局)为龙头、群众工作站为纽带、群众工作室为基础、村组信息员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完善了民意沟通机制、民主管理机制、高效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排查调处机制、评议奖惩机制。由于机构合理、人员到位、赋权得当、网络健全、机制灵活、措施有力,这种模式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

(二)从工作载体来看,多元化平台迅速扩张。常规的工作平台是群众来访接待室。近年来,随着基层实践的不断深入,各地进一步整合资源,创造了许多新平台新载体,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排调中心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信访接待室由于功能单调,效能较低,滞后于实践需要,于是在信访接待室基础上设立矛盾排查调处中心模式就应运而生。如吉林省建立了以乡镇(街道)人民内部矛盾调处中心为中枢,以村(社区)信访信息员和人民调解员为纽带的基层矛盾调解工作运行网络,坚持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协调、灵敏高效”的要求,全面整合维稳、信访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成立了全省首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由区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兼任主任,由3名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任副主任,以民政、土地、安监、政法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接待受理、调查处理、督查督办三个职能科室,制定了26项工作制度,运转效果良好。

2、信访大厅模式。2009年全国信访民作经验现场交流会议后,沈阳市接访大厅模式得到全面的推广。其本质是以解决信访问题为核心,以信访大厅为载体,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实行联合接访,构建“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信访大厅选择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职能部门进驻,使权力向接访大厅集中,实现由信访部门间接调处向职能部门直接调处转变。在人员管理上,所有派驻大厅的干部人事关系全部调进大厅,由信访部门统一管理考核,避免“人事分离、管用脱节”。沈阳模式的实质是一种固定式联合接访平台,政法机关联合接访活动则是一种流动式联合接访平台,如2005年6月起,河南省焦作市在市、县两级全面推广公、检、法司“四长”联合接待制度,每月集中一次,接待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

3、网上信访模式。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信访领域也引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信访载体进而创造新的工作平台成为时代所需,网上信访模式的诞生就是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当前网上信访模式以云南德宏州为代表。德宏州“网上信访”工作始于2003年6月,最早在州政府门户网站(德宏之窗)上开办了“书记州长信箱”。2004年7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将“书记州长信箱”开辟成现代信访渠道并移交州信访局管理。其核心机制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即:网上受理-内部办理-网上回复。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规范“网上信访”工作,制定了办理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把问题解决与否,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网上信访”工作的重要标准。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主要领导是“网上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网上信访”事项的办理承担领导责任。自2005年以来,该州群众通过网上信访的总量以每年近40%的速度递增,而传统的走访却以每年30%的速度递减,信访形势全面整体好转。

4、视频接访模式。贵州省毕节地区的视频接访模式则是信息技术在信访领域催生的又一朵奇葩。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地、县(市)、乡(镇)“三级视频联动”接访模式,党政领导每周固定时间通过“三级视频联动”进行联合接访,采取预约接访、领导随机接访两种方式,分别由党政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地、县、乡三级同日接访、即时交办、限时结案、合力化解,避免重复接访和重复交办;对随机来访事项也不敷衍、不推诿,确保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这种模式确保群众不用出远门,通过视频就可以直接与地委、行署领导对话,实践效果十分明显,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

(三)从运行机制来看,多样化模式集群突破。机制创新是当前信访工作主流之一。在风起云涌的创新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全新的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呈现出百舸争流、百家争鸣的群体性特征。目前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有:

1、访调对接模式。信访工作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调解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重要工具,把调解引入信访工作不仅是合乎规律的举措,更是当前工作实践的迫切要求。信访与调解对接的工作模式的建立也是是各地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的必然结果。如江苏省南通市建立健全市、县、乡、村、组、户“六级大调解”网络,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管理、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整体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在体制上、人员上、职能上予以强化,做到“有事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

2、风险评估模式。当前工作信访问题点多面广,纷繁复杂,各地都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信访工作,加强源头治理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河南省渑池县信访风险评估模式一出现就引起了各方关注。该县将信访评估引入决策机制,在作出重要决策前、实施重大项目评估、进行动态评估、重要人事任免评估严格进行风险评估。在认真总结渑池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信访评估的意见》,对信访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以及评估成果的运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如果不进行信访评估,造成决策失误,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追究决策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使风险评估模式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领导接访模式。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工作,离不开各级党政领导的高位推动。事实上,这些信访工作成就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其中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工作模式。领导接访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如江西省在领导接访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把领导接访作为硬任务来落实,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各级领导带头接访、带头下访、带头包案、带头抓信访、带头解决问题,切实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坚持部门合力抓,把领导接访作为大责任来强化,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切实依法履行职责,特别是在省直机关大力推行了职能厅局领导到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轮流接访制度,实现了厅局领导接访工作的制度化;坚持省市县互动抓,把领导接访作为常态化来规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无障碍互动,真正让群众“见到了想见的人,说出了想说的话,办成了能办的事”。

4、领导包案模式。领导包案模式与领导接访模式一起构成各级领导推动和参与信访工作的两大模式,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河南省明确要求县(市、区)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对中央、省、市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全部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并在县级全面推行信访事项“双向”承诺制度,与信访人签订“双向”承诺书,及时告知信访事项受理情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5、信访终结模式。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六步终结法”、河南省焦作市“三步走”程序及四川省南充市“五步终结法”。“六步工作法”的第一步是县乡初审初定,初步圈定无理要求的范围。第二步是县级对初次审核认定为无理要求的进行集中会办。第三步县市公开举行听证会。第四步是申报市级认定,作出认定结论。第五步是省级终结认定。第六步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公示。“三步走”程序的第一步是基层公论,协商解决,就是召集涉案人、知情人、相关人澄清案情,多方协商形成处理意见。第二步是透明会诊,质询听证,就是组织信访听诊会,形成《质询听证会议纪要》。第三步是专家会审,评判终结。组织会审专家组进行答复和解释,出具《专家会审会议纪要》,以正式文件向上级汇报终结性处理决定。“五步终结法”的第一步是分解任务,定人定责,定期通报,责任追究;第二步是专家会诊;第三步是以情调处,坚持“复查、调处、解难”三管齐下;第四步是逐案验收,分析会诊,严查细访,验收签字;第五步是终结销号。这三个地方的终结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行政主导;二是注重程序到位;三是注重道德舆论约束。缺点是缺乏配套机制、适用范围不广、约束力不强。

6、督查督办模式。督查督办是当前信访工作的重要业务,其目标是“案结事了”。如湖北省以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成果创新为核心,切实把信访部门的职能从一般的接访转变为以督查督办为主,确立以督查转变作风,以督查促进规范,以督查强化责任,以督查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坚持围绕重点全力督查,围绕难点深入督查,围绕热点及时督查的工作方法,切实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山东省招远市针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建立了领导督查、专职督查、基层督查为主的三级督查工作体系,坚持日常督查与集中督查相结合,面上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联合督查与个案督查相结合,做到了每信必督,每访必督,一督到底。广东省2004年初在全国首创信访督查专员制度,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县(市、区)实行“戴帽”管理。目前信访督查专员模式在全国迅速普及推广。

7、社区责任模式。社区作为城镇基层组织,在解决信访问题、做好信访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多年来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落实信访责任为核心和以推行自治为核心两种有效模式,即社区责任模式和社区自治模式。如青岛市崂山区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五级责任制,第一级是社区,第二级是工作片,第三级是街道,第四级是区直部门,第五级是区委区政府。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抓领导,注重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工作责任制度,从而推动网络建设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工作保障到位,实行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8、社区自治模式。社区自治模式适应了社区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社区信访工作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模式之一。如大连市各社区按照“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的要求,以信访代理、法律咨询、知情解难、协调沟通、扶贫助残为主要形式,建立信访代理和法律咨询服务站,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和百家亲”活动,积极构筑社区信访稳定“防火墙”。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大办事处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信访工作模式,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工作原则和“畅民情、救民急、安民生、使民乐”的工作思路,通过开通民声热线、建立民情议事会、开办温暖超市、开展居民心理疏导等,让志愿者担当多种角色。

9、信访代理模式。基层信访代理主要是以各级信访机构为代理平台,以村 (居)干部、基层干部为代理主体,由代理人代为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信访当事人促成事情妥善解决。早在2003年初,上海市长宁区开始试点社区信访代理制度,在社区配备信访代理员,通过走访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信访渠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做到矛盾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福建省莆田市在乡镇(街道)设立信访代理站(信访办),为群众提供信访服务,有效防止群众盲目信访,有效化解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湖北省襄樊市实行三级代理,理村(居)委会代理本村(居)、本乡(街办)能解决的信访事务,乡镇(街办)代理本乡(街办)、县级能解决的信访事项,县级代理本县、市级能解决的信访事项。

10、律师参与模式。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泰州市,该市要求律师全面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组建信访工作法律顾问团,发挥律师谙熟法律、善于调解、形象公正、易被接受的优势,注重全面参与,让律师全面参与接访、法律援助、法律顾问、信访协调工作。律师“信访服务台”被评为泰州首届“十佳”优质服务品牌。福建省永安市、云南省昆明市、海南省文昌县等一些地方较早地把律师导入接访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02年5月,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正式制定了《聘请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暂行办法》,实行律师每月“逢十坐堂”,轮流接访,为信访群众释疑解惑,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 7年来,在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律师参与接访制一直没有间断过。

11、干部锻炼模式。充分利用信访部门社会接触面广、涉及行业部门事项多等综合优势,把信访部门打造成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涌现了一批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干部锻炼模式。如江西省局领导班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把信访部门打造成锻炼干部的基地”的要求,主动为省委及省委组织部规范和完善选派锻炼制度做好服务工作,具体到选派锻炼工作的推进方面,从过去的每半年10人调整为现在的每年60人,到岗人员中包括14名优秀副厅级后备干部,认真对接,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并经常向组织部门领导和派出单位沟通情况,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

12、信访听证模式。这是一项全新的制度,信访听证种类多样,听证要素主要案情、时间、地点、人员、程序、结论。它主要是运用于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是一种选择性而非强制性的程序,可用可不用,因此受理单位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即使进入了实际操作,邀请人员当中以行政人员居多,容易给上访人造成势均单力薄、孤立无援的心理压力,导致上访人对行政机关不信任。另外由于一些信访听证会要求当场宣布听证结论,有些主持人可能在听证会开始之前就已拟好听证结论,带着框框、定好调子来听证,必然影响听证的客观公正性,难以让人信服。而且各地信访听证侧重点不一,如内蒙古凉城县听证注重准备充分,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注重结论落实。但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实践操作,都还需完善。

13、信访救助模式。为了解决一些特定群体的生活困难,运用经济手段解决信访难题,普遍的做法是建立信访专项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严格界定救助范围,明确使用办法。如安徽省庐江县2008年用60多万专项救助资金,化解疑难信访问题30余件,帮助150多名信访群众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

14、信访特派模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特派员”制度,兵团2连和24连年初出现职工无序上访形势,党委安排2名工作能力较强的机关科室领导担任这两个单位的第一书记,协调处理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这两个单位下半年实现了零上访目标。安徽省阜阳市河东党工委针对信访工作头绪杂、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向9个社区派驻“信访稳定特派员”,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负责信访信息搜集汇报和一般问题的调解处理,收到良好效果。江西省进一步创新特派制度,建立信访巡视工作模式,成立省信访巡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部署、组织、协调、落实信访巡视工作,下设办公室和若干信访工作巡视组,组长由信访督查专员担任,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对信访巡视事项、工作原则、工作方式、情况反馈等明确规定,赋予了巡视组较大的协调权力。

除了以上模式分类外,还有其它分类,如从工作保障来分,可分为预算保障模式,预算经费;重点保障模式,专项基金;应急保障模式,临时增加。从信访问责来分,有纪检监察主导型、联席会议主导型、政法部门主导型等。

二、基层信访工作模式的实践选择

当前各种新模式新做法亮点纷呈,给各地提供多元化样板。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模式来推动本地的基层信访工作,成为目前基层信访工作决策中必须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

(一)从本地情况出发进行模式选择。各地在确定基层信访工作操作模式时,事关信访事业发展,必须慎重稳妥。模式选择最基本的原则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识上不能盲目上,实践上不能盲动,更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采取一些不适合、不符合、不切合当地实际的方法手段,造成“水土不服”,浪费资源,最后无功而返。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只有选择与本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模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2005年3月,吉林省充分依托本地信息网终建设资源,全线开通信访网站,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和运作,并不断对网站结构、内容等进行充实、完善,建立了“领导接访”、“人民建议征集”等专栏,既节省了信仿成本,又减少了来访量。再如哈尔滨市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信访学校,主要培训信访老户、信访干部、信访责任单位领导三类人员,实行互动式教学法,搭建心理疏导平台、情感互动平台、协商对话平台,以打开心结,解决问题。

(二)从发展趋势出发进行模式选择。基层信访工作处于最前沿的位臵,这种特殊的体制定位决定了基层模式选择必须运用动态思维,按照社会发展趋势、改革发展趋势和信访发展形势要求推进工作,不能存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也不存在“一招打天下”的情况。比如当前信访载体和平台具有容量大、成本低、传送快、操作简便、时限短的特点,多元化、网络化、综合化、便捷化则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应这一趋势,产生了很多便捷高效的信访载体,如安徽省在广播电台开通的“信访之声”。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这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强大的平台,是信访工作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也是信访工作理念、手段、方式的一次创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网上转送、交办、督办,减少中间环节和在途时间,强化了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快速处理的能力,并通过事前判重、事后并案的方法,避免部门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不通畅而重复办理,有利于全面掌握信访形势,实现对全国、省、市、县四级信访形势的总体研判,并即时监测群体性事件,掌握矛盾对抗程度及演变过程,有利于科学预测未来的信访态势,最终实现“三个转变”,在工作手段上,实现由于手工作业向信息化处理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条块分离、部门单干向共享资源、齐抓共管转变;在工作程序上,实现由层层交办向给责任单位直接交办转变。

(三)从政策要求出发进行模式选择。政策要求也是基层信访工作模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行模式创新的激活节点。如2005年1月,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提议,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包案下访解决信访问题活动,成立了包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包案范围、包案方法、结案标准、包案时限,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措施,实现了领导包案与集中排查、专项治理、督查督办、贯彻实施《信访条例》相结合。山东省日照市根据政务、村务公开的要求,以“三个推定”(对群众上访做有理推定、引发群众上访原因对干部做有过推定、对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做有解推定)为工作理念,以“少发生、事解决、法到位、情到位”为工作要求,以“公开承诺、公开村务、公开听证、公开程序”为主要抓手,形成“三位一体”配套联动的信访工作模式。陕西省扶风县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分别于2000年、2005年两次公开选拔县信访局长,探索出了一套完善而有效的信访干部选拔新机制。

(四)从改革创新出发进行模式选择。当前,创新已成为基层信访工作自觉、主动并极力倡导的重要主题,以改革创新为要求进行模式选择在全国上下已成为共识。如山西省晋中市从2002年开始,基本上是一年一项新制度,一年一个新举措。针对越级上访问题在全市实行信访保证金制度即每年初,各县(市、区)向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缴纳1-2万元信访保证金;针对涉法信访增多的实际,在全市信访接待室设立了“信访法律服务中心”,每天确保1-2名律师坐班接访等。2005年,河北省邢台市开创性地建立了“信访超市”,就是集信访接待、矛盾排调、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和“三农”服务为一体,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制定了管理办法、测评办法、服务导购等,硬件建设做到“八联一有”,软件服务做到“五个一”标准,建立了由106名专职人员、178名兼职人员、2680名村级信访协调员队伍。河北省石家庄市纪委进一步创新干部下访模式,1998年6月建立全国第一支杨建制的“下访工作队”,明确工作队的机构设臵、人员组成、工作任务、工作机制,市工作队为正县级机构,由17名同志组成,各县(市、区)工作队为正科级单位,由5-9名同志组成,分别由同级纪委1名副书记任队长、1名常委任副队长,坚持带案下访、经常巡访、联合下访方式,就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基层信访工作模式的创新方向

虽然目前基层信访工作模式众多,但模式创新仍有较大空间,创新活动仍在持续深入。做好当前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观,确立科学的创新思维,才能创造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一)找准创新节点。基层信访工作流程长,节点多,内容多,既包括源头化解、畅通渠道、矛盾排查、领导包案、干部下访、督查督办、思想疏导、人员稳控、责任落实、夯实基层等工作流程,又包括重复访、赴京访和赴京非正常上访等重要内容,其中创新节点也非常丰富。如上海市徐汇区从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入手,不断加快信息化和规范化进程,积极构建“一体化”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了在一个系统内完成网上信访、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等一系列信访工作,并设臵了信息定位功能,可将某个时段的信访量的地域分布在GIS上展示、分析和综合,做到“一日受理,一日反馈”,信访业务办理教育大为提高,减少了越级访、重复访。为了提高信访终结的效果和约束力,2006年上海市公示环节入手,创立信访公示制度,以维护公序良俗,维护信访秩序。

(二)整合创新资源。模式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思路,一种设想,一种机制,更是一套具体措施,必须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才能增强创新效果。如湖北省在构建大信访格局方面把重点放在三级联合接访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上,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集中接访,统一运行机制(统一登记,分类接访,综合协调,各负其责,督办落实),统一工作管理(日常管理、工作考勤、业务学习,信访通报,工作调度,综合协调,绩效考核等),并完善信访政务公开机制、排查调处机制、创新示范机制、督办落实机制、信访终结机制、信访问责机制,从而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三)明确创新目标。任何一项模式创新,都必须事先设定一个目标体系,围绕这个目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如青岛市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以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创学习型机关、建高素质队伍”活动,创造了“信通访和”品牌,该品牌获省级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被评为市级机关名牌,并得到国家信访局充分肯定。哈尔滨动力区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创新社区信访工作网络,建立了四级社区信访工作体系,即区信访领导小组,街道信访协调委员会,社区信访接待中心,居民小组信访联络员。

(四)增强创新实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衡量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任何一项基层信访工作创新,都必须以注重实效为要求,不能搞徒有虚名的空壳。如河北省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企业信访工作,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群众诉求解决到位,集团公司信访办不断扩充,已配备10名工作人员;全矿区575个基层区科建立了信访调解小组,共有1977名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湖北省枝江市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适时开通“民情365”服务热线,明确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建立了《“民情365”热线管理制度》、《受理工作制度》、《承办工作制度》、《反馈制度》、《保密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桩桩能落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朝鲜为什么承诺无核化下一篇:车险市场发展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