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城案例研究

2022-07-03

第一篇:滨海新城案例研究

东营市滨海新城规划方案解析

方案一:

滨海新城重点功能区规划

新城建设区

滨海新城总用地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8.6平方公里,水系(湿地)绿地等非建设面积78.4平方公里。其中滨海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3.9平方公里;滨海游憩区规划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滨海生态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31.6平方公里;科技研发区规划用地面积6.2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规划用地面积18.6平方公里;内海湖面旅游区规划用地面积16.1平方公里。

滨海新城建设成为服务黄河三角洲的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将防潮堤围合区域海水利用与海水分级净化淡化处理相结合,按照海水净化淡化处理的不同阶段进行水面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水质设计不同的项目与活动,实现对滨海土地的海陆统筹及水域空间的综合利用,形成集行政、商务、金融、信息服务、旅游休闲、科教研发、海水净化淡化等为一体的东营滨海现代服务产业区。

空间功能划分为四大板块:

滨海商务板块• 滨海游憩板块• 滨海生态居住板块• 科教研发板块

1、滨海商务区

充分依托滨海新城海水梯度利用的空间区划,将黄河路延伸线与现状防潮堤交叉口周围区域建设成为东营现代服务产业区,规划用地面积3.9平方公里。将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集中,配套完善的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设施,形成东营滨海商务区。

集中运作新金融产业,主要包括地权、水权、海权、碳权、排污权等的交易。

以金融街、投资服务中心、广场及绿化带构成核心区,承担新区最核心的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功能,旨在为各金融机构及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提供国际化的发展平台。核心区内的国际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周边拓展区域的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

行政中心:将黄河三角洲、东营及新城区相关行政机构集中于滨海新城商务板块,实施行政推动城市发展,同时,相对的集中办公能有效提供效率。

金融中心:以金融街为龙头完整区域性金融中心,集合各大银行、交易所、投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现代典当公司等,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的投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多方面服务。

商业中心:集酒店、文化娱乐、公共服务与商业为一体,与商务生活同步的个性化商业中心。

商务中心:以写字楼为主,包括甲级写字楼及乙级写字楼。

2、滨海游憩区

利用海水净化处理后的水体及其周边环境,形成亲水、浴水、临水、戏水、入水、借水、

观水、听水、滨水、游水等利用水体、进入水中、借用水景的方式,打造东营滨海游憩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内海湖面旅游区规划用地面积16.1平方公里。

水心:内海区域打造岛屿、沙洲、建筑景观等核心标识系统和游戏目的地,休闲模式包括:水上屋创意风吕、温泉水上度假屋等休闲度假场所;景观小品、艺术建筑等景观标志。

水面:蓝海(内海)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可以打造滨海观光环。水面上还可以船、筏(非机动)等为交通及游憩工具,以漂浮结构形成大地艺术景观。其休闲模式包括:滨海水上乐园的水上游乐设施设备展示和推介,充气类水上游乐设施设备,“水上嘉年华”的滑水、船筏、帆板、冲浪等;在漂浮物上进行的休闲 验性活动;漂浮结构的景观小品等。

水中(水下):水中(水下)是一个新的世界,可以潜水、游泳、戏水,也可以建设水下世界。休闲模式包括:水中的游泳、潜水等戏水游乐项目;海洋温泉浴等水中休闲项目;滨海国际温泉会都酒店的水下 餐厅等。

水空:水空是水面上的空间,可以创造凌空游乐的广泛内容,包括水上热气球、水上伞翼等游乐项目;栈桥、浮桥、水上平台、水上空中花园等景观小品;水上空中花园茶室、酒吧等休闲项目。

水滩:水滩是水岸边浅水区域,为亲水戏水区,是水景制造最有价值的区域。可以使用水榭、船屋等滨水建筑小品打造水上园林;可以开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橄榄球、沙滩网球、沙滩风筝、沙滩田径、沙滩运动车、沙滩拔河、沙滩舞蹈等滨海金滩的水滩游乐项目;开发沙雕艺术、日光浴、散步、沙滩浴等休闲项目。

水岸:水岸是近邻水体的陆地,也是护堤区域,可以形成生态堤、艺术堤、水岸花园、滨海花园、滨海道路、水城建筑体系等多种景观,也是水城的建筑互动关键。滨水区可以看到水体的岸上区域,是室内游乐、陆地游乐的区域。开发海洋温泉公园、滨海温泉水上度假村、滨海国际温泉会都酒店、旅游房地产等。

3、滨海生态休闲居住区

依托围海而成的滨海景观资源及游憩、商业、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中高档住宅,在满足临港产业区及现代服务产业区人口对居住的需要的同时,考虑滨海旅游度假、滨海休闲的需求,规划用地面积约31.6平方公里。

居住区以中低层建筑为主,注重建筑的节能与生态能源的使用,注重与城市水系景观的结合。

滨海旅游度假区要以低层、低密度住宅为主,以水为脉,将水与生活相结合,打造独具风格的水城居住群,形成西班牙风情区、美式风情区等各种特色组团。

4、滨海科教研发区

科教研发区位于滨海高等级公路以东,与滨海居住、滨海游憩区及临港产业区相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提倡生态办公引领滨海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由具备高度信息化处理功能的楼群构成,是关注企业行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功能区。

从功能上来说是集中展示城市产业文化和形象的基地,满足企业研发、会议、教育、培

训等功能。优先考虑从亊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及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入区。

作为产业升级基地、合作基地、创新基地项目,形成综合性的以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研发办公区;同时,联合高校建设可研基地和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集聚联动,成为滨海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聚集地和增长点。

科教研发区将建设产业升级技术支持中心、培训中心、运营中心等,并引进相关的企业入区落户,成为一个以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的总部、部分分支机构及研发中心为龙头,关联产业为支持的综合性、国际性产业升级基地。

5、滨海新城核心建设区基本设计要求

水系与城市空间融合:通过滨海新城内部水系网络将水库、河流、海洋连接形成城市水景观与城市水生态系统。重点对内海区域、观海栈桥、黄河路水系、滨海商务区、游憩区、新填海区域进行特色设计。

低碳与城市设计融合:应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LED照明等技术,以清洁能源作为城市的主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源、海水淡化,加强城市供水节水、雨水及中水综合利用等。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建设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低能耗建筑,重点包括社区、公共服务建筑等。

突出城市核心区的海岸天际线:通过高层集聚、多层过度、低层围绕的布局方式,集中建设高层数、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区域打造城市中心区。

广利港区及临港产业区

1、广利港区

建设面积:港口建设区面积41.2平方公里。

建设规模:5000吨级散货泊位2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1个、2000吨级码头1个,到2020年吞吐量达到300万吨。

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商贸港,集商业贸易、旅游码头等多功能港口。

将广利港迁至广利河入海口外侧深水区域,有效扩大广利港吞吐能力。对广利河入海口附近进行综合整治河口拦门沙和内河航道疏淤,重点建设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及5000吨级件杂货泊位,建成中心城区的建筑材料、生活日用品和零散集装箱海上运输集散地,到2020年吞吐能力达到300万吨。同时,建设旅游码头,发展海上观光旅游。

2、临港产业区

建设面积:35.4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生态临港产业基地

功能定位:滨海新城重要的产业支撑,新城区科技研发的成果转化基地。

重点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生态技术、海洋装备制造、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临港商贸仓储与物流等。

新防潮堤选线方案

新防潮堤位于渤海负两米等深线,新堤长30.03公里,线型整体规整、局部灵活。新防潮堤内侧为300米绿化带和200米水系。

方案二:

相同点:

1、整体布局结构与方案一相同。

2、四大功能板块与方案一相同。

3、水系分割、生态优先、组团布局与方案一相同。

不同点:

1、新防潮堤采用外环环抱式布局方式,利用采油岛和观海栈桥形成外海海湾。

2、水系布局更加灵活,水系面积更大。

3、水系分隔组团更加注重用地与水的相融。

第二篇:余姚滨海新城涉塑产业园简介

余姚滨海新城涉塑产业园坐落于余姚滨海新城,位于余姚市北部杭州湾南岸,距杭州湾跨海大桥11公里,紧沿杭州湾高速公路,是未来环杭州湾经济区的交通枢纽。滨海新城规划用地总面积114.8平方公里,首期22.49平方公里,启动区6.1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滨海新城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件、节能环保、新型合成纤维、塑料模具等产业。届时,这里将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西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

滨海新城涉塑产业园前期规划用地2000亩,该项目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生态型工业园区为目标,积极引进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建立园区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链条,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使产区成为以推动改性塑料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方向的,改性塑料生产创造基地、国内外著名企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届时将吸引国内外高端改性塑料、塑机企业和塑料制品企业入驻园区,从而提升余姚塑料产业能级。同时,结合中国塑料城世纪大厦改性塑料交易区,形成工贸一体一条龙产业。

第三篇: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迁建工程昨在开发区滨海新城奠基

两年后的金秋,学子可望在上虞就读大学。昨天上午,上虞第一个大学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迁建工程正式在开发区滨海新城奠基开工。

昨天一场密密匝匝的台风雨,尽管让在场的建设者和工作人员都穿上了雨披撑起了伞,但上虞城市将拥有一所大学的梦想,仍然激发了所有在场人员的热情,大家满怀期待地站在一片海涂地上,憧憬着两年后这里将矗立起一所现代化的高等学校。浙江理工大学的一批年轻学子甚至在风雨中充当志愿者,为他们将来的学弟学妹们择枝上虞奉献着一份前人栽树的辛劳。

绍兴市副市长丁晓燕,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校长裘松良,副校长陈建勇、郜正荣,纪委书记李菲,我区领导孙云耀、王慧琳、徐尧峰、卢一勤、方静等出席,奠基仪式由区委常委、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文炜主持。

区委书记孙云耀宣布项目正式奠基。

上虞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科技与艺术学院的协议签订于今年2月。根据协议,区校双方将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努力把该学院建设成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的高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要地和双方全面合作的基地。

据了解,浙江理工大学独立学院落户上虞,是绍兴打造浙江高校次中心建设中的第11所大学。副市长丁晓燕在致辞中表示热烈祝贺,她希望合作双方抢抓机遇,加强协调,全力推进迁建工程各项建设,早日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学院,为绍兴和上虞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这是上虞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上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78万上虞人民多年来的夙愿。”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慧琳在致辞中说,杭州湾开发区是上虞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一直以来致力推动产城融合、提档升级。规划建设中的上虞滨海新城,已吸引了大批社会项目相继落户,浙江理工的引进,对于上虞教育的传承发展、滨海新城的加速形成和产业的提档升级具有深远意义。双方全面合作后,不仅为浙江理工科艺学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上虞教育事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慧琳表示,上虞各方将全力支持配合好项目建设、招生办学和生活配套等方面工作,确保项目在2017年9月顺利投入使用。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致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政校合作的典范。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说,迁建工程开工奠基是校地双方有效推进全面合作的生动体现。浙江理工将大力支持学院建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创新高地为目标,携手上虞深化互惠合作,“我们期待着双方产业全面对接,科技更加深度合作,努力为上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浙江理工旗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独立学院中排名靠前,拥有纺织、服装、艺术等特色专业,与我区的产业契合度较高。学校一期办学用地550亩,按照全日制在校生6800人、教职工650名的规模规划建设,远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0000人。

第四篇:新城镇团委非公建团典型案例

因地制宜非公建团 填补空白搭建平台 --记嘉峪关市长城区新城镇团委非公建团典型案例

2010来,新城镇团委在团市委、团区委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服务、发展、和谐”为目标,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己任,不断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年团员的整体素质,结合时代的特点、青年特点、以加强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青年主力军的作用。目前,新城镇已建立非公经济团组织5个。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水平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重大举措必将促进非公经济组织更健康快速发展。非公经济组织的崛起,为新城镇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团的建设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团结带新城镇农村青年积极投身到新一轮创业的经济战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因此,新城镇团委高度重视,摆正

位置,围绕“为非公经济组织所需要,为非公经济组织所理解,为广大农村青年所欢迎”的目标,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及典型作法来提高经营者的思想认识,营造业主积极配合、团干努力工作、农村青年拥护的团建氛围,切实把非公团建工作抓紧抓好。首先,从统一思想入手,克服困难情绪,多次组织非公经济组织的青年学习中央关于非公经济组织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开展“非公经济组织怎样建立团组织,建立后如何开展活动”、“非公经济团组织应具备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等专题讨论会;其次,通过与全镇非公经济组织的多方面接触、座谈,不厌其烦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反复地介绍非公经济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是非公经济组织发展经济需要,能有效的组织青年为非公经济组织服务,能带领青年积极参与非公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推动非公建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团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团组织日趋增多、团建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大等特点,传统的团组织工作模式难以适应青年工作的需要。针对非公团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城镇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促团建”的原则,按照党组织带思想、带组织、带作风的要求,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做到“四统一”:一是统一把团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当中;二是统一抓好非公经济团组织的组织工作;

三是统一指导非公经济团组织发展活动;四是统一指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团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形成了镇团委、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支部及所在行政村党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立足实际,因势利导,灵活组建非公有制经济团组织

随着新城镇合作社、协会经济组织在新城镇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加大,大量的农村青年集聚在新城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面广量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效益的建团条件相差较大的特点,我们及时调整团建工作重点,从实际出发,采取梯次推进方法,集中精力,抓好规模较大,会员较多,经济地位重要的合作社和协会,积极探索非公团建创新的工作,并积累一些经验。一是对条件尚未成熟、无法独立组建党支部的非公经济组织,先建团支部,使农村青年先有自己的家;二是摸清全镇农村青年的底子,通过组织力量对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农村青年进行调查摸底,为建立团组织创造了条件,做到了农村青年在哪里,新城镇共青团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三、围绕中心,找准非公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村青年的共振点,创造性地开展团建工作

团组织只有围绕中心经常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其生机和活力,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我们进一步明确非公团建工

作的指导思想、职责和任务,鼓励新城镇非公经济组织解放思想、转换脑筋、积极探索,找准非公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村青年的共振点上做文章、下功夫、找对策,围绕非公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和青年成才的需求,瞄准非公经济组织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团建工作。

(一)围绕提高非公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组织开展生产突击队、技术革新、优化投资环境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非公经济组织排忧解难

(二)围绕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着眼于提高新城镇农村青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各种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技术素质教育活动,提高农村青年的学技术的热情,练就过硬的本领,通过开展“导师带徒”等活动进一步发挥技术能手“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新秀,增强非公经济组织发展扩大的实力。

(三)围绕文化建设,培养非公经济组织精神开展活动。各非公经济团组织能大力宣传生产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宣扬诚实守信原则,增强农村青年与非公经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和激励农村青年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的精神。

(四)围绕文明新风开展团的活动。各团组织在企业内

部形成一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通过积极组织发动农村青年为“五保户”、“残困户”伸出援助之手,开展各类献爱心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我们还经常联合新城镇卫生院深入企业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为新城镇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倡导文明新风,活跃农村青年生活。

(五)培养宣传各类典型。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团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和可借鉴的经验少等情况,我们认真按照“抓典型、树导向、抓推广、促发展”的思路,扎实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先进典型的培养、宣传、推广工作。一是镇团委经常深入非公经济组织,认真调研,指导他们加强团建工作,做好典型经验的总结和完善工作,并利用交流会、联谊会等宣传媒介,及时推广;二是组织团干到非公团建典型的合作社、协会观摩学习,用先进经验鞭策团建基础簿弱的非公经济组织,把学与创、学与建有机结合起来,兴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第五篇:启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滨海资源和强力的产业基础,江苏启东大力推行“全域旅游”、“畅游启东”等发展举措,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旅游增加值持续增长,但实际开发中也面临诸如景点规模散乱小、旅游品牌不够响亮、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亟待完善等新问题和挑战。在江苏省《“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及地方返乡人才就业指导意见等政策作用下,为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可从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小镇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施人才兴旅工程等方面探寻解决对策,促进启东滨海旅游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

滨海旅游指依托海岛、海滩、海岸等资源综合开发的旅游产品。从历年游客分布来看,滨海地区是最吸引游客的地区之一,[1]也是现代旅游业增长最快的领域。江苏沿海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均加大了对滨海旅游的投资和开发。江苏启东濒临黄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北侧,海岸线长达203公里,集黄金海岸、黄金海港、黄金水道于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2]在江苏省“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及地方返乡人才就业指导意见等政策作用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旅游业既是启东旅游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一、启东滨海旅游发展基础

启东现有国家3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2家,省级度假区1家,省自驾游基地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8家。住宿餐饮企业床位达3 500多个,餐位34 000多个。以2016年为例,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本地区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旅游增加值持续增长,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启东境内外交通发达,崇启大桥、苏通大桥打通了启东与上海、苏南的快速通道,不仅融入长三角都市圈,更加紧密了沪启合作关系。沈海高速、宁通高速、启扬高速等构成了发达的地面交通网络,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自驾游需求,而宁启铁路二期、北沿江高铁的建成则将为启东旅游目的地建设创造出更为优越的条件。

(二)滨海自然资源丰富

启东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江苏“第一缕曙光”、千年?O港古镇、生态滩涂湿地等特色资源。滨海生态滩涂达60余万亩,文蛤养殖业发达。地处启东东部的圆陀角三水交汇,景色壮观,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保护区,也是江苏最早观赏日出的地方,并拥有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优质铁板沙。当地的滩涂踩文蛤、海滨放风筝等体验式活动广受游客青睐。吕四渔场海捕量占全省三分之一,[3]坐拥鲥、带、鲳、黄四大海鲜品牌,是多种名贵水产品繁殖和摄饵的优良渔场;千年古镇发展史和吕洞宾四游此地的传说更为其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启隆度假岛秉持生态居住理念,主推商务度假、养生休闲等旅游产品,绿地长岛、大爱城养老基地、崇启花卉城等项目加快建设。

(三)旅游规划导向明晰

近年来,启东着力推行“全域旅游”、“畅游启东”建设。在“旅游即城市,休闲即生活”理念引领下,立足圆陀角、吕四港、启隆乡三大旅游增长极和沿江、沿海两大旅游发展带,重点打造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吕四渔港风情区、启隆生态度假岛、汇龙都市休闲区及特色小镇旅游集聚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比重持续提升,由此确立的导向地位又为启东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沿海开发与区域一体化战略叠加优势

在出台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中,提出将长三角定位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集聚沿海城市群共同建设滨海海韵旅游带。《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则提出将协同长三角地区六大城市共同建设上海大都市圈。“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及上海都市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无疑将成为启东旅游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也将为地处上海都市圈内的启东提供广阔的优质客源和市场溢出效应。

二、启东滨海旅游面临的挑战

丰富的滨海资源和强力的产业基础赋予了滨海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启东旅游开发中的资源利用问题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滨海旅游在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的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景点规模散乱小,人文旅游资源匮乏

启东现有滨海景区分布散、规模小、精品少。特色旅游资源缺乏持久利用和开发,未能在打造特色项目上做足文章。除恒大海上威尼斯在圆陀角度假区的规模化开发外,各镇区滨海旅游开发尚未形成产业化趋势。此外,本地历史文化内涵缺乏深入挖掘,人文旅游资源利用度不高。较为著名的如鹤城抗倭斗争史、海复镇抗大九分校等历史遗迹影响力也仅限于当地。景点文化布置陈旧单一,缺乏观赏价值和文化底蕴,未能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品牌不够响亮,营销推介力度不足

近年来,滨海各景区总体规划已逐步明晰,但本土旅游品牌仍不够响亮,缺乏统一的宣传用语,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文字推介、风景照片等为素材,忽略游客的真实体验。此外,营销推介力度不足,宣传范围有限,仅限于长三角及上海周边。客源结构呈现出省内游客多、省外游客少的特点。省外认知度较低,难以与青岛、宁波、厦门等沿海城市相提并论。

(三)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沿海开发的深入实施和旅游业扶持力度加大,各地均将旅游业视为转产转业的重要途径,旅游开发积极性高涨。南通沿海以海景观光、海滨浴场、海鲜美食等为开发重点。[4]其中较知名的有:如东海上迪斯科、通州湾湿地公园、小洋口温泉度假区。启东与这些地区滨海资源相近,易出现定位重复、特色精品匮乏、旅游路线设计不成熟等问题。此外,启东本地镇区的封闭性规划也导致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弱、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不良后果。[5]

(四)配套设施亟待完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随着滨海旅游的快速发展,启东部分景点的服务配套设施已不适应现有发展形势,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以恒大海上威尼斯度假区为例,每逢节假日等高峰期经常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以致部分游客难以预订酒店,景区内车辆疏导和应急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此外,旅游专业人才规模与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管理人才匮乏。旅游部门业务水平欠缺、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也制约着启东旅游的深度发展。

三、启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尽管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但启东滨海旅游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仍是大有可为。在沿海发展规划、创建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下,通过加强宣传推介和软硬件配套建设,依托专业人才队伍管理,构建“旅游+”的新兴产业体系,实现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旅游+”融合创新

“旅游+”指突破传统旅游业范畴,提倡多元创新,将旅游功能渗透到各产业领域,进而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启东滨海旅游应抓紧机遇,培育“旅游+”,对传统旅游业实现升级改造,借力各产业要素促进旅游业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第一,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旅游的特色所在,将文化与旅游相糅合,既宏扬开拓垦殖的沙地人文精神,同时也可抵制商业化和同质化现象。依托“吕洞宾驾鹤仙游”、“鹤城抗倭遗迹”等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加快鹤城古镇等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传承渔歌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专业艺术团体与景区合作编排实景演出。第二,推进“旅游+生态”融合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强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湿地及候鸟迁徙保护区的管控,保障旅游资源得以良性运转。第三,推进“旅游+工贸”融合发展。依托特色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延伸海产品深加工链,提高工艺品创作附加值。第四,推进“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发挥启东海滨疗养品牌,推出集养生保健、康复理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医药康旅产品,重点建设新村沙绿地长岛等康旅示范园区。第五,推进“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引入“游艇、游轮、商务飞行体验”等高端旅游项目,举办帆船、马术、环岛自行车赛等旅游赛事,形成分层次、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启东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二)紧抓沿海开发机遇,打造特色小镇品牌

2017年江苏省发布《“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涉及启东滨海发展的意见,包括加强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护能力建设,推进建设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加强吕四渔场等重点海域生态保护与修复。2017年6月,江苏省《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中公布了首批25家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吕四仙渔小镇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对启东滨海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依据《规划》,启东应加快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协调的复合型旅游发展。而作为江苏沿海唯一入选的吕四仙渔小镇,不仅可大幅增加旅游业的直接收益,而且树立起启东旅游在长三角的知名度。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依托旅游业发展,可不断延伸文化休闲、水产加工、渔业研发等产业链,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名牌产品。启东应结合特色小镇发展的实际需求,尽快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6]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第一,开展客源地培育建设。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采取联动营销模式将部分游客分流至启东各景区,同时鼓励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项目。针对省外潜在客源,利用好高铁线、机场航线、高速公路线,不断扩大启东旅游影响力。第二,依托互联网发布和更新旅游信息,加强与携程网、途牛网等合作,针对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开展针对性宣传。鼓励艺术家将启东城市文化融入到作品创作中,不断提升文化创意营销水平。第三,提炼“启吾东疆”、“江风海韵北上海”等宣传口号,推广“日出江海圆陀角”、“渔家生活吕四港”、“沙地风情乡村游”等城市旅游名片。第四,召开旅游专题推介会,举办圆陀祈福节、吕四开渔节等休闲节庆活动,通过自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吸引旅游者消费欲望,努力营造“乐活启东”的人文居住理念。

崇启大桥助推了启东滨海旅游的腾飞,[7]伴随宁启铁路二期、沿海高等级公路的贯通,启东滨海发展势必跃上新高度。因此,加快建成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体系至关重要。针对自驾游、驴行等旅游新趋势,在重点景区和度假可兴建一批汽车旅馆、民宿客栈,定点建设自驾营地和房车营地,并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加油站点的配套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提升旅游软环境品质。旅游部门应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快应急救助点建设,提供气象预报、紧急医疗、快速救助服务。

(四)加大政策扶持,实施人才兴旅工程

旅游项目建设与社会投资密切相关。政府应从政策、税收、土地等?I域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旅游电子商务、个性化订制服务、运动专业俱乐部等业态创新,同时重点扶持市场开拓力强的旅游企业,推动本土龙头企业的资源重组和品牌连锁拓展。

此外,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建设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意义重大。2017年启东市被列入“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试点”单位。启东应充分借助人才返乡优惠政策,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探索建立善纳人才、善育人才、善用人才机制。加快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包括旅游策划、营销管理、导游等旅游人才。同时建立以驻启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委培中心为主的多元化人才培育体系,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分类分级培训。鼓励返乡大学生投身滨海旅游,充分挖掘乡土、乡韵价值,开展旅游自主创业和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根植启东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6).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滨海旅游实证研究为例[D].南京大学,2011(5).

韩曙平.江苏滨海旅游业发展分析[J].江苏商论,2010(5):95-97.

吉倩倩,等.南通滨海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5(6):113.

张月,毛春元.江苏省滨海旅游竞合研究[J].特区经济,2012(3):148-150.

于艳.沿海开发背景下江苏滨海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5).

黄鹤群,等.崇启大桥贯通对启东经济发展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8-43.

责任编辑:许 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病句练习题及答案下一篇:北京冬季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