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当前高中生数学观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高中生数学观的因素,就此提出培养高中生正确数学观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践。1.数学观的界定数学观,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数学观”理解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或看法。

第一篇: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

高中数学有关习题教学的思考

摘 要: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好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一直是诸多高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着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这一中心论点,先对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思考;改进策略笔者观察发现,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學中,存在一些诸如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教师采用题海战术、习题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现象。这就意味着高中数学教师應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现状思考

1.基础知识薄弱,无法灵活运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匆忙讲授完高一至高三年级的数学课本内容,然后利用剩下的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开展综合习题训练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不熟练,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连贯,数学知识结构混乱,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2.采用题海战术,学习效率不高

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都面临高考的竞争和压力,很多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数学习题训练。有的教师为了省事,会给学生准备很多成套试题,让学生盲目机械练习。实际上,学生在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学水平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学生普遍对这种练习方式感到厌烦。

3.学生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占据课堂主体位置,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很多学生把教师当做权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十分信任,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正确的、不变的。学生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逐渐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

二、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改进策略

1.巧用学习技巧,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有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比较抽象,学生可能对数学基础知识没有正确把握,这是在习题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古人云: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学生的数学习题练习水平,首先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要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例如,有些学生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知识容易混淆,比如它们两者的定义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在图纸上列出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等。在列举对比不同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知识细节,如:指数函数的底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a>0,且a≠1;指数函数图像都过定点(0,1),而对数函数图像都过定点(1,0)等。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可以详细列举出它们两者的异同,通过对比,加深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区分和记忆。

2.精选习题类型,提高习题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针对当前高中数学习题量大,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厌烦的情况,教师需要对数学习题进行瘦身,精简习题量,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重选择难度适中、典型例题,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习题,督促学生完成有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习题学习效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和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圆锥曲线和方程这一章节的知识,对学生解方程组的能力要求较高。比如在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根式化简问题;在解某些题目时,还会遇到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问题等。教师不宜让学生在初始阶段就练习难度较大的习题,这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的练习,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地增加习题练习难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公式等总结在一起,或者让学生建立纠错本,把经常会出错的题目集中在一起,空闲的时候看看,思考归纳一下错在哪里,对出错的地方再次练习,把解题思路梳理清楚,再遇到同类题目时,出错的几率就能降低很多。

3.创设合作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时间有限,仅依靠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加强数学学习和练习。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数学合作学习小组,让班级中的学生在课堂外也能互相交流学习,在班级中营造积极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主动尝试解答或者询问教师,来理解同学的方法和见解,互相启发学习灵感。比如在练习等差数列习题时,如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9,S6=36,求a7+a8+a9的值。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题多解,扩展习题功能,例如公式法、利用等差中项性质求解、领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性质求解、利用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S4n-S3n……成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探索学习数学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客观正确地认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其原因,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巧用学习技巧,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精选习题类型,提高习题教学效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和数学综合能力;创设数学合作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种举措,提高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武.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改进策略解读[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2]刘舒畅.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王汉进.习题指点,高效学习——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5,07:29.

作者:陈列

第二篇:有关高中学生数学观的科学探讨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当前高中生数学观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高中生数学观的因素,就此提出培养高中生正确数学观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践。

1.数学观的界定

数学观,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数学观”理解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或看法。[1]在具体探讨数学观的含义时,由于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等方面的不同,研究者对数学观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分析和认识。例如,在探讨数学观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者对数学观的界定就有如下几种:(1)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数学思想以及数学与周围世界联系的根本看法和认识。[2](2)数学观是学生对自己或他人数学行为理解和感知的观念建构。(3)数学观是关于“什么是数学”这一问题的认识。[3](4)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总的看法和认识,其内容主要涉及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的特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等。(5)现代数学观的概述:数学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其中既包括数学的知识成分,也包括数学的观念成分;数学是模式的科学,这就是说,数学并非真实世界的直接研究,而是通过模式的建构与研究得以进行的;应当同时肯定数学的经验性,这事实上也就集中地表明了数学相对于一般自然科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应当明确肯定数学的多元性和辩证性质;数学应该被看成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4]

对上述定义稍作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定义多是“数学观是对数学的根本看法”这一笼统界定的解析。定义中对数学的看法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对数学作用的认识。基于此,在本文中,我们将数学观表述为“对数学本质及数学价值的看法或认识”。

2.高中生应具备的数学观

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中学实际,笔者认为,高中生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的数学观: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其对逻辑严密性的追求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与客观世界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是一门通过对数与形的研究揭示客观世界的秩序、和谐与统一的美的规律的学科,数学是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门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着尝试、错误、改正与改进的学科;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武汉市两所中学,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每个班选取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在任课教师协助的情况下发放调查问卷,并且告知被调查对象测试目的、问卷结构以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测试时间为15分钟,学生填写完成以后迅速收回。

(2)研究方法。①問卷调查法:本研究围绕调查目标,在参阅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高中生数学观划分为数学本质、数学价值、数学情感与态度、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六个维度,每个维度下都有具体的问题,最终编制成问卷。②访谈法:为了更加真实、细致和全面的了解高中生数学观现状,笔者选取若干名不同年龄段的高中生对调查中差异性较大的问题进行访谈,以此作为问卷调查研究的补充。③数据分析法:本研究采对搜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i9.o进行录入和处理,对高中生数学观结构的各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访谈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出高中生数学观的表现特征和差异性特征。

4.研究结果

(1)对数学本质的看法:大多数同学认为数学就是计算,解题就是求出正确答案。(2)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观察、猜想、估计不是做数学,“只有通过严格证明和精确计算才是做数学”;用计算器、电脑不是做数学,因为“做题者本身没有思考”选择、比较、类比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不是做数学,因为“做数学必须涉及到数学语言(公式、法则、公理等)与符号(+、一、X等)”。(3)当问及为什么要学数学时,70%的学生的答案是“因为高考要考”。(4)对数学与周围世界联系的认识,当问及“数学有什么用?”时,大多数学生的同答局限于“称重量”、“侧量长度”、“用数学计算”等,事实上,他们大部分认为“离开了教室和考场就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5.对策

(1)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加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在平时的数学实践能力,其主要手段就是增加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拓宽课本内容,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观。课外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a.以小组和单位查找所学某一章节的数学背景。b.组织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竞赛。c.跟学生分享数学家的故事。这种课外活动的本质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和所学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

(2)提高学生数学化的水平。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用数学的概念、符号等去表现事物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数学化”。改进高中生数学观的核心是形成合理的观念,而具有“数学化”意识则是形成合理观念的基础。只有具备数学化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并非是远离现实的抽象存在,而是与外部世界充满联系,是在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5]

(3)加强数学史的教学。加强数学史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纵观数学历史的演变历程,数学不是一层不变的,是在众多数学家的努力下,在不断的假设、证明、质疑中完善与成熟。从而呈现给我们学生这些数学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并没有讲述这些结论的缘由,由此学生就会出现理解与思维上的断层,对数学史的教学就很有必要。一方面让沉闷的数学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思想与方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在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正面去对待,去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参考文献

[1] 刘云章.数学观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1995(3):1-4.

[2] 林夏水.数学本质·认识论·数学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2(3):26-29.

[3] 瑚典顺数学究竟是什么[J].数学教育学报,2011(2):76-79.

[4] 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5] 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420.

作者:程鹏彬

第三篇:有关分层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研究

摘 要:经过理论与实践证明,分层式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确有帮助。而分层式教学在方法上可以体现为学生分层、课堂分层与教学评价分层等几个方法,依次对其进行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分层式教学,也被称之为分层分类教学,它按照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在差异化的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个体素质、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区别性地制定教学要求,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的评估方法,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表现空间与发展环境。

一、分层式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帮助

1.有利于教师提升个人素质

教师应当对于自身的职业重要性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因为教材具有统一性要求,而教学工作往往存在多种目标,二者具有一定矛盾性;再者,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理论与经验素养,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研究教材与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给矛盾的统一与教师素养的提高都提供了帮助。

2.有利于所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针对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可以保证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既能让优秀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也能让落后的学生充分消化课堂内容,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之间统一学习的矛盾。为让每位学生都能满怀信心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过程应当具有低起点分层次的特点,以使所有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有利于所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展现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数学分层教学能够完整的教材内容体系划分成层次不同的问题,这些形象具体的问题取代抽象的数学体系内容,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反应更为强烈。

二、初中数学采取分层式教学的对策

1.将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二是不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学生分层的大原则是: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此外要构建不同层次间的即时调配机制,如果学生自己觉得需要调整的,要及时给予配合,如果教师觉得学生需要调整的,要按照具体情况,重新进行层次划分组合。分层的实施步骤:首先是对班别的调整,根据学生兴趣点的差别,划分不同班级。其次是班内分组,同样是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划分为两个或者数个教学目标不同的组别。

2.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学目标实现的大部分工作都要在课堂上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分层策略对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具有基础性作用。其实施方法如下:首先,指导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进行下一次课的预习,预习指导应该具体且简练,而且要有足够明确的阶段目标。提出预习的关注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关键点的把握,使其在一节课堂上,可以根据关键点进行课堂知识接受。其次,在课堂上,要让班级里新知识接受速度较快的同学敢于提出新的问题,要让新知识接受速度一般的同学能够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寻找到新知识同旧有知识之间的区别,有效的启迪对于不同学生避重就轻的惰性思维的缓解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这个环节里,可能有一些学生难以突破所有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采取让接受力比较好的同学先讲解,教师再进行补充的办法进行教学内容的探讨,直到学生可以全部达到教学目标为止。再者,课堂练习需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先是基础掌握,再是灵活运用,分段进行,每一个知识点配备的练习题不宜过多,通常以两至三个为合适,在题目安排的位置上,同样是先以落实基础为目的,再以知识深层次掌握为目的,防止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畏难情绪。

3.将学习评价分层

有效的学习评价,可以让教师得到更真实的教学反馈,诊断出教与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改正教育方法。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在哪个层次阶段的课堂上,都尽量照顾到他们的情绪,评价的方式要多以激励与表扬为主,防止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伤害。而在大型考试后的评价上,则应当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阶段性综合表现作出准确评价,在评价时应当以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为主,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为辅。对于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同学,要进行着重观察,如有必要,应当进行谈话型评价,坚持在评价中加入以学习兴趣激发为目标的积极性评价,了解学生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

三、总结

分层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能在隐性层面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很大程度提升了素质教育落实的速度,提升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成绩,尤其明显的是降低了差生的数量比例,防止了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洪亮.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8).

[2]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3]吴玉勋.谈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育界,2011(22).

[4]周林.初中数学的导入方法探究[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1(12).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水头南星中学)

作者:李炳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下一篇: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