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贷风险试析论文

2022-05-0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教育信贷风险试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论文从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类型、存贷款结构、利率水平、风险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并从资金来源、信贷管理、风险防范、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教育信贷风险试析论文 篇1:

“整村授信”模式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应用探索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阐述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 战略以来,“三农”工作作为全党的工作重点,也成为各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响应国家政策,相继推出系列措施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有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农户创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不到一年,我国已有约7000万人加入到农村创业当中,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乡村振兴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创业自然是改善乡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但创业的过程却是举步维艰,前期兴致高涨,中后期发展疲软,融资渠道不足,创业资金高昂等基本的问题日益突出,拓宽融资渠道需要政府和专业金融机构的支持,作为影响农户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样也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农商行作为“三农”融资渠道的主力,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中心,对当地的经济有较大影响力。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香饽饽”,纷纷将重心转移到农村,对农商行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探索农商行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有效模式势在必行。而“整村授信”模式是农商行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一大机遇和挑战,探索“整村授信”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对农商行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整村授信”模式作为普惠金融的新模式,是乡村振兴中农村金融发展的产物。“整村授信”是采用授信额度预审批和零售业务批量做的形式,授信额度预审批是指以“村”作为一个区域概念,即以一个行政村或者一个企事业机关为单位,通过多种信息化平台,如农商行自有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掌上银行等金融信息平台等,全方位了解客户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信用状况、家庭生产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等,建立农村农户数据库,进而为客户确立初步授信额度,客户可以利用自己的预授信额度,更加方便快捷地用信,及时获得资金需求。零售业务批量做是指银行客户经理通过交叉销售实现批量目标客户的获得,进行零售业务批量做,精细化的开拓农村县域市场,旨在做到综合服务送上门、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的方式,让客户享受普惠金融的雨露甘霖。

二、“整村授信”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意义

(一)“整村授信”模式是坚守地方经济金融的创新普惠模式

农村和城市金融二元结构是我国金融发展的突出问题,城市资源的充足性,以及获得资源的便捷性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市场放在城市。长期以来,村镇、农村地区的市场开拓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迫在眉睫。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市场重心出现了倾斜,资金规模大、产品线丰富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可以利用其优势,采取低利率、高额度等措施快速吸引农户,抢占农户市场份额;再者,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农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解决融资问题。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农商行虽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力量,具有熟悉当地经济情况的优势,是当地经济的“活水源头”,但却存在着规模小、产品单一等问题,面对各方的压力,寻找维持和发展自身作为地方经济金融主体的地位的新模式任重而道远。“整村授信”模式是普惠金融的一大创新模式。改变以往按部就班的审批模式,采用预授信模式,提前给予农村农户备用金额度,让农村农户创业融资更加便捷,该模式对于坚守地方经济金融主体地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二)“整村授信”模式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新模式

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是贷款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出现“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症结就是出现部分农村信用环境差、不良贷款难收、企业和农户逃避银行债务等问题。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是解决农村农户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对农村金融机构、当地经济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可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解决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加强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信用环境的改善,农村金融机构放心放贷,可使当地经济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可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离不开良好信用环境的支撑,不仅可以吸引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也能为当地招商引资营造良好信用氛围。“整村授信”模式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有效手段,采取信息采集和整理,对农村农户进行授信额度的预审批,额度因人而异,良好征信情况获得较高的预授信额度,信用不足审批获得较低的额度,以一个“村”为单位,村民的信用直接影响整个“村”的预授信额度,这对提升村民的信用意识发挥着明显的作用,而村民信用意识的提高可极大地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

(三)“整村授信”模式是重塑农村信贷流程的新模式

传统的信贷流程采用多层审批、领导负责的形式。首先由支行客户经理确定贷款项目后发起信贷业务,支行进行摸底审核,再交由上级分行部门审批,权限外的项目再上报总行部门,整个流程存在一定弊端。一方面,审批流程繁琐,審批效率低下。虽然逐层审批的流程制度本意是为了严格把控风险,起到审批部门与信贷经理相互制约的作用,但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制度,并没起到实质性作用,审批部门未进行深入调查和风险把控,只是走过场,形成与客户经理的项目调查报告几乎一致的结果,最终导致传统繁琐的信贷流程成为降低审批效率的环节。另一方面,审批人员缺乏专业性。传统的信贷审批成员一般由各个部门的领导担当,这就导致了在专业性、独立性和效率性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专业性上,由部门领导担任的审批人,一般是在管理日常繁琐的事务之余再来对项目进行审核,很难提出专业性意见;在独立性上,隶属于不同部门的领导在项目投票上缺乏公平性和客观性;在效率性上,项目通过与决议签发都需要领导签字确认,等待签字过程严重影响信贷审批的流程进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国有银行和部分先进股份制银行对传统的信贷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多数还是沿用了传统的信贷审批流程制度。由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对象与国有银行存在一定差异,照搬国有银行的信贷流程改革势必存在不合理性。作为适用农村信贷的新模式,发展“整村授信”是重塑农村信贷流程的新模式,通过客户经理对一个“村”进行客户信息收集,批量推广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而为之提供有效合理的授信额度,从传统地对被动获得项目进行逐层审批,转变为主动寻找客户,主动管理信用。可见,“整村授信”模式是探索农商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有效举措。

三、“整村授信”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人是第一生产力。农商行要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当前,农商行信贷队伍建设与业务规模呈现不相匹配的矛盾局面,农商行日益扩大的业务规模,而信贷队伍建设不足,严重滞后。首先是普惠信贷人员缺乏。与大额信贷不同的是,“整村授信”需要涉及大量户数的授信调查工作,即使单个金额少,但也需要农商行投入大量人力成本,目前从农商行人力情况来看,去基层走访调查的客户经理缺乏,很难达到整村信用管理的合格标准;再者是客户经理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整个授信工作需要调查包括整个村的村民基本信用情况,可能涉及各个行业,客户经理对行业的了解决定了调查结果的专业性和真实性,目前一些客户经理业务能力不够扎实,对各个行业的经济情况和具体特征缺乏实际的了解,缺乏对客户质量和风险的识别能力,另外也存在部门客户经理“唯业绩论”,未做到尽职调查,甚至隐藏存在的风险,以上各种情况都提高了农商行信贷的坏账率,导致部分贷款无法追回而造成损失。

(二)制度机制有待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是“整村授信”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中的有力屏障。目前,我国农商行仍存在机制完善的诸多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目前大部分农商行仍未形成重视信用管理的意识,农商行由于业务规模小、利润获得渠道欠缺等现实原因,可能会采取降低信贷标准、降低客户信用等级的措施来促进贷款业务的发展,着眼于短期收入、利润的提高,轻视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会导致后续一系列的信贷风险、信贷坏账等。第二,信用管理制度待完善。信用管理部门的缺乏,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联系,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是导致坏账产生的关键原因。第三,信息管理机制待完善。“整村授信”模式的前期准备需要进行大量的客户信息收集和整理,目前对授信额起到关键参考作用的收入和支出信息是大多数信用平台所缺乏的,导致对农户的信用状况了解不清晰、农户的信用等级难以确定。第四,保障机制待完善。对于自负盈亏的地方性股份制农商行来说,虽然在“整村授信”模式的提出之后,指出了农商行信贷改革的一条新路,但是仍然缺乏相关的政策保障及持续性的政策支持,风险自担也就造成了农商行惜贷不贷的情况。第五,考核机制待完善。不仅政策保障不到位,关于农商行的资金扶持同样未实施到位,政府部门对普惠金融机构未形成系统的赏罚奖惩制度,这也挫伤了“整村授信”模式推行的积极性。

四、“整村授信”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下功夫。在數量上,要扩大整村授信的工作队伍,从而减轻客户经理的工作压力,一方面,可以通过从大学生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员工进行队伍补充,实行员工岗位轮岗培训机制,让他们到各个岗位学习锻炼,以此扩充信贷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转型进行队伍扩充,进行网点改革,引导内勤人员向营销岗位转型,同时可以提高客户经理工资待遇以及增加晋升提拔的机会,以此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也需要考虑每个信贷环节客户经理数量的合理分配,适配信贷人员数量和年龄结构,以促进整村授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质量上,一方面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性,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对客户经理在推行“整村授信”模式中的制度规程、操作规范、信息化系统操作等进行培训辅导,让其更加顺利地开展和处理日常授信放贷,对客户经理的信贷、法律、金融等基础知识进行规范培训辅导,让其更加高效准确地进行信贷等级评级、风险管控等工作;另一方面也需提高客户经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施多元激励、差异化薪酬、等级化管理、尽职免责等手段,激励客户经理有能力干、有意愿干、有动力干,从而提高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职业认同感、企业归属感。

(二)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简化贷款流程程序

为促进“整村授信”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顺利推进,首先需要有相关制度的支撑。完善信用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深入贯彻到“整村授信”模式在农商行的推行工作中。同时,需要简化贷款流程程序,让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方面农商行要借助自身点多、面广、群众基础扎实的优势,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贷款办理手续,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客户信息采集、授信额度预审批、客户贷款项目受理、贷款流程线上审批、客户线上还贷等功能。

(三)弘扬“背包精神”,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

弘扬“背包精神”,身体力行地深入农村,对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整村授信”模式的应用。农商行要坚持深入到中小微企业内部、农村以及农民家庭内部,一户不落地全面宣传“整村授信”模式和普惠金融,从思想上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解决产生坏账风险的思想根源。另外,在开展硬宣传的同时实行软宣传,通过信贷资金支持农村教育等公益举措,提高宣传力度。

五、结语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发挥农商行在金融领域的主力军作用,探索“整村授信”模式的应用十分必要。需要在人员上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在制度上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在思想上加大宣传教育,农商行才得以坚守地方经济金融地位,农村信用环境才得以改善,农村信贷流程才得以重塑,最终帮助农民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林荣朋.数字化整村授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J].中国农村金融,2021(4):96-97.

[2]李书娜.卜娣娣.整村授信活水来 乡村振兴展新颜[J].中国农村金融,2021(3):38-39.

[3]杨曦.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探索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7(6):114-115.

[4]赵业馨.葛晶蒙.黄林芳.试析供销合作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作用——以芜湖市为例[J].山西农经,2019(20):69-70.

[5]潘永生.做实“整村授信” 为乡村繁荣添动能[J].中国农村金融,2019(4):80-81.

作者系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生

作者:许海彬

教育信贷风险试析论文 篇2:

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  要】论文从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类型、存贷款结构、利率水平、风险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并从资金来源、信贷管理、风险防范、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小额信贷;风险防范

1 引言

农村小额信贷主要是指为农村低收入居民以及贫困村镇小型微型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商业小额贷款。

2 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现状分析

目前,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有四个主要层次:第一层主要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交行、建行、中行等;第二层主要是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第三层主要是面向甘肃省主要的城市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兰州银行、甘肃银行等;第四层主要是地市级范围内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投资银行等。

2.2 小额信贷机构存贷款发展现状分析

小额信贷业务在甘肃省内各大银行主要业务中所占比例较大,在甘肃省内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甘肃省对农村地区扶贫力度的持续加大,各个金融机构小额贷款数也大大增加。存贷款结构如表1所示。

2.3 小额信贷类型现状分析

目前,甘肃省小额信贷的类型:一是大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农村下岗失业贷款、助学就业创业贷款和农村扶贫创业贷款;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农村小额信贷,操作简单,放款快,能最大限度地有效支持广大农民从事现代农业和畜牧生产的正常需求。

2.4 小额信贷利率现状分析

甘肃省大部分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小额信贷利率根据人民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在0.8~2.5倍浮动。目前,执行的一般利率标准是:0~6月(含6月)贷款年利率为4.35%,6月~1年(含1年)贷款年利率为4.35%,1~5年(含5年)为4.75%和5~30年(含30年)为4.90%。

3 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3.1 小额信贷资金严重不足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小额信贷资金来源缺乏稳定性,反过来金融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些经营民间商业借贷的机构因为自身不具备法律承认的地位,吸收大量储蓄存款受到限制,难以完全满足甘肃省内农民的小额信贷资金使用需求。

3.2 小额信贷经营管理不完善

一是贷户征信不完善。甘肃农村金融市场起步晚,多数农民没有建立信用記录,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只能依托借款农户互相的担保和村委会出具信用证明等较不规范方式来评判,使得发放贷款的风险增加,烂账坏账的可能性上升。加之在偏远贫困地区,种种因素使得金融业务缺乏监督和管理,对贷款用途和还款能力没有足够了解就直接放贷。二是信贷利率过低。低利率的存在会使贷款人有利可图,非贫困人员会想方设法将贷款进行转移,从中谋取非法利益,使得真正贫困群体被排挤,扶贫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1]。

3.3 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户需要

一是小额信贷额度太小。甘肃省农村金融机构所发放的贷款对农民有限,无法满足农民正常的资金需求。目前甘肃省小额信贷额度一般为1000元至15万元人民币,作为一般规则,贷款上限不得超过家庭净资产的50%,小额信贷贷款额度相当于杯水车薪。二是小额信贷使用期限较短。目前甘肃省小额贷款的还款周期通常为1~3年,贷款周期短于农业生产周期,贷款到期后,农户必须提前出售成本偿还贷款,这对农户的发展管理不利。这完全原因是不能很好地直接达到贫困地区农民日常生活使用农村资金的实际使用需求。

3.4 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一是市场风险。甘肃省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如农业市场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会导致农业产生了供需不平衡,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导致贷款农户收入减少而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使得金融服务机构遭受了市场的风险。二是信用风险。甘肃省农村金融信用管理机构对于贷款人并没有制订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信用评定方法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贷款银行对农户信用无法正确进行识别,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

4 完善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对策

4.1 增加小额信贷资金来源

小额贷款公司除了加强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外,还应该从以下途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一是通过在不突破现有政策条件下进行私募债券融资,并允许在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实现信息透明,获得更广泛的融资机会;二是小贷公司与信托公司等机构开展业务合作,采取“股权+回股”模式,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来源;三是通过P2P平台融资;四是通过建立与小额再贷款公司的合作,使之成为小额贷款公司中的“中央银行”,以保障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来源的稳定[2]。

4.2 完善小额信贷管理

一是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法律法规,实现民间小额信贷组织和活动合法化,规范其经营行为。政府合理减少过多干预,不直接影响其运行与合理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严格执行对信贷人员资格审核标准和市场准入,从贷款源头入手优化信用贷款组合结构。提高农户信用意识,自觉还款,杜绝耍赖、逃避责任等不良行为。充分利用企业信用数据平台,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三是提高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金融人才隊伍建设,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搞好职业规划,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工作。四是设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央行适当放开小额信贷利率控制,资金价格得以客观反映,从利率政策上给予倾斜,使小额信贷机构拥有制定合规贷款利率的主动性。

4.3 提高小额信贷服务水平

一是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金融监督机构要积极探索和调整管理政策,放宽农户贷款的用途,合理设定灵活的贷款额度,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农户的对生产生活的需求,制定农村信贷管理措施。二是调整贷款期限与贷款需求。信贷机构了解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周期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小额贷款个人按时还款的期限。根据农业投入与产出的长周期性制订还款期限,解决一部分农户在按时贷款的期限到来时却不能按时完成还款的现实问题,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3]。

4.4 增强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意识

小额信贷机构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农村小额信贷管理风险评估系统,设立专门的风险监察评估机构,准确进行风险评估。在放贷前严格地把握好对农户的固定资产和信用的评价,认真核实农户的信用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注重农户个人的资信披露情况的及时更新,贷款后更要严格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尝试与有着强大资金管理技术、有良好客户资源的大型机构如投资银行、保险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协作,有效分散其风险,实现金融机构良性发展[4]。

【参考文献】

【1】胡璇.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5):69-72+45.

【2】张凯.试析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5):28-30.

【3】武瑶.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82-83.

【4】候佳萌.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作者:罗频宇

教育信贷风险试析论文 篇3:

试析目前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之路

【摘要】随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大,许多企业在行业竞争间占据劣势,最终被市场淘汰。自从我国实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以来,我国的担保机构逐渐具有规模性,担保行业也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就目前的担保公司现状而言,虽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自身经营方式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管理人才资源缺乏以及运作模式的不规范外加上市场监督不力等都是制约担保公司平稳发展的影响因素。担保公司应该重视对运作模式的改革,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本文试从担保公司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担保公司的现存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担保公司 现存问题 挑战 发展之路

一、序言

担保公司作为一种成立不久的担保机构,在相关业务执行以及管理手段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因此,担保公司应该抓住市场机遇,努力变革创新,找到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调用技术性人才对公司进行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目前担保公司的现存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公司内部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

担保公司想要长久立足于市场,在敬重中占据优势地位,良好的人力资源师公司发展的基础保障。目前,担保公司的内部员工出现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市场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担保公司而言,其财务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经济、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一些专业技能不强的人员会导致公司在项目审核过程中不能灵活的分析问题,致使公司出现错误担保的现象,此外,一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大,在实际工作中应付了事,这些都是担保公司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市场监督机制有待提高

良好的市场监督机制是担保公司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就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市场监督力度不足,导致价格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国家明文规定,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不能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50%,因此,具体的收费情况常常是公司与客户自己协商,但是由于市场监督力度不足,常常导致公司不按照規定收费,导致担保公司之间为了竞争,恶意改价,造成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公司内部缺乏风险预警系统和资本补偿机制

担保公司的职责是保证银行的经济风险在合理范围内,但是其本身就存在着经营风险极大的特点。目前,很多担保公司由于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不能够经受住巨大的竞争压力而纷纷破产,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内部缺乏有效且可靠的资本补偿制度和风险评估系统,这大大降低了担保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此外,在加上担保公司需要承担银行百分之百的企业贷款风险,加大了担保公司的经营压力。

(四)公司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由于担保公司的刚刚兴起,很多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仍然在探索过程中,许多担保公司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使得一些企业在缺乏可靠的资本补偿时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从而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大多数担保公司在业务承包之前没有进行大量的前期调查,项目审批制度不够完善,在债务追偿制度的相关业务流程上缺乏执行力,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此外,由于公司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担保公司经常出现为股东担保的现象,导致股东变相抽逃资金,使得公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有的财务人员不按照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导致公司业务开展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五)担保公司与银行以及客户间的关系有待提高

担保公司想要立足于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自身和银行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对于贷款客户选择方面,担保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对于银行的客户选择而言,大多数选择一些信誉度良好,综合实力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或者一些国家重点建设的产业等,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却存在防备谨慎的心理。而对于担保公司的客户选择,则大多数是被银行筛选过的客户,一旦项目达成,其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由于要与银行达成合作,担保公司就必须要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压力,降低了担保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三、担保公司平稳发展的具体手段

(一)加大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力度

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就目前担保公司的现状而言,想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力度,注重对员工精神、技能、责任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定期对员工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此外,公司可以通过实施上赏罚制度,对一些考核成绩优秀的人给予奖励,对一些成绩较差的人开展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整体技能,通过激励政策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全面提高公司整体的实力水平。

(二)完善市场监督机制

想要改变当前担保公司恶意改价的局面,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我国的市场监督机制以及与担保相关的法律体系,对于相关收费情况做到严格管理,对公司的收费制度以及业务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确保担保公司能够按照相关法律要求执行相关业务,防止出现担保公司为了竞争而扰乱市场平稳发展的现象,增加市场的稳定性。

(三)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资本补偿制度

良好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完善的资本补偿制度是担保公司提升经营稳定性的关键。在建设资本补偿代偿的机制中,担保公司要按照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作为担保方向债权银行代偿债务。与此同时,财政税收政策应尽可能的对新成立的担保公司做出优惠,并通过实行先征后返还和对担保业务收入和利润积累,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此外,公司内部应该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对公司的任何一个项目都能做到风险评估,公司应该调动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对系统进行管理,提出规避财务风险的办法,并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一旦风险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提高公司的经济收益。

(四)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公司想要在市场中创造出自己的优势,就应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公司应该严格按照市场的规章程序执行相关业务流程,加强与银行的业务交流合作,利用金融创新的担保模式,扩大担保范围,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增强资金实力,找到许多更加优秀的企业单位,并与之合作,全面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五)积极开展公司与银行及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

公司想要长远健康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开展公司与银行及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保证公司相关业务的顺利进行。此外,担保公司要切实防止行政干预担保风险的发生,地方政府在建立区域信用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企业经营的个人资信企业信用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一次提高信息透明度,引导企业诚信为本的理念,打击逃废债务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信用和金融环境。

总而言之,担保机构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但是随着良莠不齐的担保公司的不断出现,一些运作机制不规范的公司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风气,外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造成了公司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因此,担保公司应该通过建立资本补偿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利用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对公司进行管理,加强与政府,银行等部门的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和防范[J].经济研究,2012(12).

[2]熊欣欣.有效利用信用担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企业导报,2013(08).

[3]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J].经济科学,2014(15).

作者:蒋家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安行政执法研究论文下一篇:市场形势营销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