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2022-07-07

第一篇: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

需求

————读《动机与人格》有感

“我究竟想要什么”,这是前段时间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很多人会觉得不解:你既然已经选择读研,难道你还不知道要什么?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热面临着和我同样的困然,事实之一是当我把“我想要什么”作为个性写在自己的校内网上时,出乎意料的有很多朋友跟帖,大家都很有感触的说“是啊,我想要什么呢?”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件事或者一句话而对自己之前的信念发生动摇,这不是坚定不坚定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挖掘自己最根本的需求,很多人或许会说“缺什么就需要什么呗!”不错的,可是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上的缺乏,比如我的众多朋友的跟帖中,也不乏有人说“我想要钱”“我想要好工作”、、、、、、这就是根据之前说的,缺什么就想要什么得出的结果,可是也正是这样的需求使得我们往往会不断的处于迷茫状态,因为毕竟钱、工作等从本质上讲都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满足我们根本需求的工具,但这个根本的需求是什么呢,很少有人能理智的进行自我挖掘,我也是如此,因此我拿起了《动机与人格》这本书,期盼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自我需求。

作者马斯洛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有“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奠定了马斯洛的学术地位。在这本著作中,其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无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书26页中马斯洛提到“欲望是一种概念的引申。也就是说,动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欲望或密要的研究。”在这里,欲望也就是动机的引申,动机即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我们说,只强调行为内在动力的动机观点把动机问题过于简单化。这些内在动力若不与行为目标相联系,它只能是盲目的、单薄的,从而不能构成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人们只有在对外在的刺激物、目标、诱因等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调动其内在的力量,努力去实现它。行为与动机的关系需要好好研究研究,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动机,即目的。 动机越强

烈,潜能就会挖掘的越深。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贫苦大学生鹏钢,为什么能去拉板车,为什么能刻苦学习,考上大学,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强烈的动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摆脱苦日子,是这种强烈的动机激发了他的潜能。很多人才都是这样造就的,所以说苦难对人有时候是财富,关键是你怎么来看待苦难,怎样利用困难。我们的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早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我们智慧的祖辈们就有了关于积极面对苦难的励志名言,流传至今,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多少年来,这些警示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着自己那单纯而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在苦难中成长、成功,但是目标本身远比通向这些目标的条条道路更具普遍性,因为这些道路是由特定的文化局部决定的。以自尊心为例,在一个社会里,一个人靠成为好猎手来满足自尊心,而在另一个社会里,却要靠当一个伟大的医生。因此,如果我们从根本上考虑问题,或许可以这样认为,这个人想要成为好猎手的欲望与那个人想要成为好医生的欲望有着同样的原动力和根本目的。同样,对于鹏钢来说,读大学无非是一种满足动机的途径,而他的原动力或根本目的那就有待进一步研究了,这是由特定的文化局部决定的。这个欲望或行为可能起到一种渠道的作用,通过这个渠道,其他意欲得以表现出来。

在郭冬临的小品“男子汉大丈夫”后“冲动是魔鬼”这句话盛行起来,在马斯洛的眼中,冲动究竟是什么呢?在弗洛伊德看来,本我冲动是—个分离的存在,与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都没有内在的联系,甚至与其他本我冲动也没有联系。杜威的论点是,成年人的所有冲动,至少特有的冲动,是与现实结合,并且受现实影响的。一句话,这就等于主张根本没有本我冲动。言外之意就是,假如有本我冲功,那么它们在本质是病态的,而非健康的。

马斯洛也提到“这些幻想冲动究竟是疾病或退化的证据,还是健康人最内在的精髓的展现?”一个问题是,如果是一个纯真婴儿存在幻想冲动很正常,不论冲动后的行为多么怪异,那只能算是他了解这个世界的开始,做出什么都不为过。我们可以悉心教导,慢慢引导他,直到他的行为为现实世界所接受,即培养成一个正常人。而成年人幻想冲动后的行为多半被我们看成是病态的。所以我认为对于我们眼中的“病人”可以用婴儿治疗法,把他看成婴儿的纯真即本我的显露,用对待婴儿的方式对待他,悉心教导,慢慢引导,使他慢慢转化为“健康人”为社会所接受。

当然谈到马斯洛,就不得不提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 分别概括如下:层次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即饿,渴和睡眠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即需要安全,稳定,被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归属和爱的需要,即对友谊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即一种自尊的需要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一种人的潜能得以完全的发挥。并且,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其他更高一级的需要就会出现了,而且后者起着指导作用。

自我实现人则提出:自我实现的人能够接受自己,能够承认自己的弱点,努力去改进它们;自我实现的人不是完美的人,但他们尊重自己,对自己感到满意;自我实现的人比普通人更少受社会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愿望,比大多数人压抑较少而自然表达较多,受自己做人原则懂得支配,而不是受制于社会规则;自我实现的人具有创造性,这里所说的创造是完成一项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如一个自我实现的商人能够相处聪明的办法改进经营;自我实现的人朋友很少,但他们的友谊却深厚而有益;自我实现的人愿意离群索居,总是以自我欣赏的态度看待他的生活经历;自我实现的人都会经常拥有自己的高峰体验。 显然,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心理学所提出的理论,更适合我们正常人的世界,对人类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马斯洛自己所认为,如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健康人而不是严重的患者身上,就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使我们知道: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而马斯洛的学说,正是着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们推动人们的行为的理论。

1、 对应生理的需要,员工追求的是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企业方面则要注意员工收入的提高、休假、各种福利及身体保健方面的设施。

2、 对应安全的需要,员工追求的是职位的保障和意外事故的防止。企业要有雇用保证,建立退休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及意外保险制度等。

3、 对应社交的需要,员工追求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内的和谐,企业要通过建立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互助金制度、教育训练制度及成立各种业余的协会等。

4、 对应尊重的需要,员工追求的是地位、名分、权力、责任及与他人相对的薪水高低。企业要通过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选拔制度及各种员工参与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对应自我实现的需要,员工追求的是能发展个人特长和才华的组织环境,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要通过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手段,为员工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提供活动的舞台。

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做到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既然五个层次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找出相应的激励因素,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比如,为了满足职工的生理需要,就应采用适当增加薪酬、改善劳动条件、创办各种福利事业等措施,以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的吃、穿、住和婚姻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又比如,当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地位时,人们就会把自己的创造性热情融汇到他们的工作中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管理者就应认识到,无论哪种工作都会有着允许进行创新的领域,每个人都应具有创造性。从而通过充分发挥人们的能力、技术和潜力,允许他们发展和使用具有创造性或革新精神的方法,以便为个人成长、成就和提升提供保证。对有成绩者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要注意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在一个企业内员工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个人能力不同,这就决定了企业员工的需要不会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对年轻的员工来说,爱情和友谊的需要往往占据主要地位。对知识型人才来说,受到重视和尊重、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往往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主管人员,了解这种情况十分重要,因为,有些人对社交的需要比尊重的需要更为重要一些;有些人对某些生理需要也许要求多些,金钱仅仅是激励他们的一种东西而已。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方法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应该看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往往不能机械地、绝对地按层次进行划分,也并不一定严格地按上述各个层次逐级去满足。例如,会有这样的人,在其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却一味地追

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这种特别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要盲目照搬该理论。

马斯洛的理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做出了重大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较合理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因此,我认为不仅仅是管理别人时需要研究和借鉴马斯洛的理论,我们自身在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时同样也需要好好品鉴他的理论,从而真正了解自己需要,并寻求满足自身需要的途径,不断提醒自我,进行自我“修炼”,提升自我能力和素养,从而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生活处处充满不确定性,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准备的人生将会使众多的不确定变成为确定,造就一个精彩的人生!

第二篇:《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这周,我重新读了一遍《动机与人格》。下面我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记我的理解说一下。 《动机与人格》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的马斯洛所著。同时这本书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动机理论、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自我实现、人类科学的方法论。第二部分“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纠正了我对健康人格的错误认识。第四部分“人类科学的方法论”让我学会了让自己变得优秀、健康的方法。但本书主要讲的是第一部分“动机理论”的“需要层次”和第三部分“自我实现”,下面我说一下我对这两部分的理解。首先是“需要层次”。

需要分为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和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求层次逐渐递增。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则是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列等级,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下面是第三部分“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是一项非正式的个人探索,他一生都在做着这件事。马斯洛选了他本人认识的一些朋友,以及一些公众人物和历史人物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人都是自我实现者)。通过对这些人的研究,马斯洛得出对自我实现的人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总体印象。

1、 对现实的感知:这些自我实现者比常人有更强、更准确的对事物的感知、判断能力和对

未来的预测能力。他们能比其他人更加迅速、准确的发现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

2、 接受性:自我实现者相对的不受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以及极

为强烈的焦虑的影响。即使他们身上有种种的缺点、与现实的差距,但他们可以以他们的方式接受他,而不感到有真正的忧虑。他们不会过多的被外界的的纷扰困惑,让自己处于罪恶感。

3、 自发性:自我实现者在行为中是相对自发的,他们不会让习俗惯例妨碍他们认为很重要

的事情。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豪放不羁、小题大做,或者不经过慎重思考草率行事。

4、 以问题为中心:自我实现者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心胸宽阔,不为

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困扰,以人类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为中心。

5、 超然独处:自我实现者可以离群独处而不会伤害自己或者感到不适。他们喜欢独处,他

们可以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不会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动的事情的影响。

6、 自主性:自我实现者的发展和持续成长依赖于自己的潜力以及潜在的资源。他们不受外

界给他们的资源所影响。他们足够坚强,他们可以不受外界的赞扬以及自己情绪的影响。

7、 清新的鉴赏力: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能力。

8、 高峰体验。

9、 人类亲情:自我实现者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他们具有帮助人

类了愿望,好像世上所有人都是一个大家庭。

10、谦逊与尊重:自我实现者都具有谦逊的态度,他们能够与任何性格的人友好相处。而且,

他们更加懂得去尊重别人,甚至是恶棍,他们也不愿贬低货物入其人格。

11、人际关系:自我实现者比其他成年人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他们具有更多的爱,

更多的消除彼此界限的能力。

12、道德:自我实现者道德力量很强,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只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事。

13、手段与目的: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几乎总是表现的手段与目的的界限泾渭分明。他们关注

于目的,手段则相当明确的从属于目的。他们常常既能够享受“到达”的乐趣,又能够欣赏“前往”本身的愉快。

14、幽默感:对于一般人感到滑稽的事情,自我实现者并不感到如此。他们的幽默常常是更

紧密地与哲理而不是与其他东西相联系。

15、创造性:自我实现者都以某种方式显示出具有某些独特的创造力或独创性。

16、对文化适应性的抵抗。

17、不完美性:自我实现者也有愚蠢的、挥霍的或粗心的习惯。他们会显得乏味、固执、令

人气愤。他们并没有摆脱浅薄的虚荣心和骄傲感。偶尔还会表现出出乎意料的无情。

18、价值:自我实现者以哲人的态度接受他的自我、接受人性、接受大部分社会生活、接受

自然和客观现实,这自然而然为他的价值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

19、二分法的消解。

以上便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初读关于心理的书,感觉很吃力,很多理论还不能理解。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阅读,对这本书再有一些更深的理解。

第三篇: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开题报告)专题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田晓梅

教育科学学院 07(4) 07151403

1 论题解读

1.1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掌握了相对先进的知识技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对大学生群体的各方面研究也全面展开。

成就动机与人格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领域,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成就动机作为一种潜在的、持久的人格特质,作为一种渴望成功的社会性动机,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它激励着个体不断冲破险阻与困难,获取最后的成功[1]。成就动机既具有特质性成分,同时又受情境的影响;成就动机是环境影响通过人格因素这一中介变量而形成的,而已经发展起来的成就动机反过来又会影响人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方式。通过对成就动机的研究,我们则可以对个体的未来作出大体的说明;通过对人格特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个体的特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当在学业、择业的过程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被试,其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能不能用人格特质去预测个体的成就取向?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弄明白这些问题将显得尤为重要[3]。

由于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和提高。鉴于培养成就动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们在对成就动机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对如何培养和提高成就动机,特别是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动机系统,具有较深的人格特质的成分,也有较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的成分,还有原因方面的情景性成分[4]。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试图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2概念界定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从事、去完成、去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是在面临有压力的情境时,个体以内外的优秀标准要求自己,力争使活动取得成功的动机。成就动

1 [2]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好像一架强大的“发动机”那样,激励人们努力向上,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5]。

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H.A.Murry提出的,凡是成就动机高者,在从事任何工作时,都会设定较高的目标,并能全力以赴,以期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成就动机被认为是具有持久性的人格特质之一。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是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每个人的这两种心理倾向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一种人力求成功,另一种人力求避免失败[5]。

人格特质在现代心理学中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他强调人格的个别特点,指出人格以特质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由此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7]。 人格特质理论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特质理论取向的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基本人格特质由5个维度组成,分别是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这就是“大五”人格模型。

外倾性E――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宜人性A――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2选题的意义

2.1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新的全球趋势,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作为掌握较高知识文化的大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的人格素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时代呼唤着大学生塑造一种现代的人格结构。同时,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其学习、生活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响。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这对了解大学生群体,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鞭策他们不断开拓进取具有现实意义,也给教育学界关于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提供一种实证依据。 2.2创新之处

目前关于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很少,已有的研究涉及的群体也比较有限,研究多为理论性。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并考虑到年级、性别两个因素,运用大五人格量表测量,这是本项研究的一大创新。

3 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

随着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和动机心理学的越来越成熟,人格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日益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关注。人们从多侧面对成就动机和人格进行研究,有关成就动机和人格的单方面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依旧存在着有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1.3.1 成就动机的研究现状

总的来说,关于成就动机的实证性文章数量还比较少,查阅1933年到2002年的《心理科学》上发表的相关研究仅20余篇,约占总数的1.38%.。其他《心理学动态》、《心理学报》等核心期刊上的情况类似[8]。就研究内容来说,多是水平调查,非常缺少因素相关分析方面的研究。并且有一部分为模仿验证性研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意、有突破的研究不多,尤其是人格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2005年,张文梅的《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指出:大学生成就动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007年,宋中展、张艳霞和陈恩增的《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性别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职业取向成就动机和价值取向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职业取向成就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2009年,黄甜的《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来看,大学生有比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成功的动机明显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理科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低于文科生和工科生;在学校类型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类学校的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要低于其他类型的学校[9]。2010年,宋林、王伟的《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指出:大学生回避失败的动机显著高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二学生的成就动机最高,大一学生的成就动机最低,不承担职务的学生成就动机高于承担职务的学生。 1.3.2 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颇多,但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特质研究却并不系统。综合以往的研究,大多数观点认为,不同学科、不同性别、城乡之间、独生子女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均在人格特质上存在很大差异,他们虽然具有共同的人格特质,但也明显表现出各自典型的人格特质。近期,研究又提出了人格特质的现代化,即认为在不同时代人格具有不同的特质内容[10]。

1.3.3 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

关于成就动机与人格的相关研究,《应届考研学生的自我妨碍倾向、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中指出:成就动机同精神质P和神经质N存在显著负相关,同内外向E和掩饰性L存在显著正相关;追求成功动机同精神质P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人格、成就动机与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也指出:大学生人格上呈现出大学生人格P(倔强性)和人格N(情绪稳定性)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人格E(内外向)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表现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总分上存在着显著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的成就动机高于女生。人格E(内外向)与成就动机总分以及追求成功的动机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对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均有预测作用,人格N(情绪稳定性)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成就动机总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对避免失败的动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人格N(情绪稳定性)影响成就动机的维度避免失败动机。刘晋红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的动机与N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P、N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E维度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成就动机与E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N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11]

。甘露、肖震宇和侯玉波的《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就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作了比较有力的实证研究,并且指出大学生的人格和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人格和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论文或资料极少,研究大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很少用“大五”人格模型量表测量的。

4 选题的研究方法

4.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盐城师范学院一至四年级的全日制本科生,共250人。 4.2 测验工具

《成就动机量表》由挪威奥斯陆大Gjesms.T和Nygar.R与1970年编制,由叶仁敏和Hagtvet.K.A于1988年修订而成[12]。本量表的两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左右,属于可接受范围。由于该量表得到国内学者的修订、广泛采用和证明,因此不再对本量表进行效度检验。总体来说,量表的两因素结构稳定,此表的一个主要优点为同时测量成就动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机的两个因素,即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f)。每个量表各含15个项目。

“大五”人格模型量表是采用Howard,P.J的人格量表编制的,用来测量人格的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神经性、开放性、责任感,其信度、效度较高,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人格测验工具,已有多种文字的版本。计分方法先是计算出五个维度的原始分,然后按照“大五位置解释表”得出其标准分。

4.3研究文献的查阅

通过查阅书籍、期刊、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和网络文章等文献资料,从而了解已有的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的研究进展情况来指导我对该选题的研究。 4.4 数据分析

通过SPSS 10.0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5 选题的研究框架

摘要

关键词:大学生 成就动机 人格特质 5.1引言 5.1.1研究背景 5.1.2概念界定 5.1.3研究现状

5.1.3.1成就动机的研究现状 5.1.3.2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

5.1.3.3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 5.2研究方法 5.2.1研究对象 5.2.2测验工具 5.2.3数据处理 5.3结果

5.3.1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的总体平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统计) 5.3.2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 5.3.3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相关样本t检验)

5.3.4大学生人格特质各维度的年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5.3.5大学生人格特质各维度的性别差异(相关样本t检验) 5.3.6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5.4 讨论 5.5 结论 5.6 建议 5.7 参考文献 5.8 英文摘要 5.9 附录

6参考文献:

[1]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1.20页.

[2]蒋京川,论成就动机与人格.三峡大学学报,2003,3.76页.

[3]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1.20页.

[4]胡宝泉,蒙语授课大专生成就动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6.29页.

[5]孔克勤,叶亦乾,杨秀君.个性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33.43页. [6]宋林,王伟.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太原科技,2010,2.46页. [7]黄定华,论人格特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4.121页.

[8]李雪,陈旭,我国成就动机实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上海教育科研,2004,5.36—40页.

[9]黄甜,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2.237页. [10]王碧英,高日光,凌文辁.当代大学生人格特质研究.理论探讨,2004,3.48页. [11]刘晋红,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57页.

[12]胡宝泉,达来.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人格差异分析及教学应对策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6.191页.

7 选题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0年11月-12月,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论文开题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1年1月- 3月,发放问卷,进行实际调查

第三阶段:2011年4月,撰写论文,完成初稿,交指导老师批阅定稿 第四阶段:2011年5月,论文答辩

指导老师: 厉飞飞

第四篇:《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读后感

这是第一本由权威著者为职场人士量身打造的九型人格著作,首度将九型人格经典理论与个人职场能力提升相结合,深入探讨每种类型的职场人士领导力高效提升之道,九型人格是一种关于性格类型的革命性理论,一种深层次洞悉他人和自己的经典心理系统 。不是只有管理者才需要领导力的全面提高。即便你今天只是小A小B,全面的领导力发展也能提供职场强大推力。

如何在任何规模的团队中成为卓有成效的引领者?

如何成为在团队中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人?

如何评估自己的管理特征,找到团队中最适合位置?

九种人格类型,七种领导力类别——战略性思考与执行、职场沟通能力、团队高效能协作、制定最优方案、谈判与决策力、结果导向认同、随时掌控变化,这些也正是作为卓越的领导者、高效的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所必须具备的东西。

这本书是关于领导力的成功,是巨大的成功。它讲的是如何通过突破你的极限,无论是个人的、职业的还是组织的,以实现成长。走在这条领导力的道路上,你既会遇到很多成功,也会面临很多曲折和挑战。偶尔,你也必须独辟蹊径去通过那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通过的地方。这就好比在充满刺激的山地自行车比赛中,车手们把比赛当成释放激情的机会,去发掘他们真正的能力,所以我鼓励你在学习本书的核心领导力素质时把这种方式记在心中,挑战自己,成为一个力所

能及的最好的领导者。

卓越领导力是当今各组织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很多顶尖领导者在不经意间留露出的真是那最为重要的领导力的精华,他们体现出的正是顶尖领导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领导力,影响力,所需要的就像人格正是这本书中所体现出来的东西。

《九型人格与领导力》由九型人格权威研究机构——国际九型人格协会前主席为职场人士量身打造。作者在美国被誉为“实现九型人格理论与商业应用最佳结合的九型导师”,她将九型人格与个人职场能力提升相结合,深入探讨每种人格类型的职场人士领导力高效提升之道。《九型人格与领导力》呈现九种人格类型和七种领导力全面提升法,双向锁定每一位职场人士,为你量身拓展职场快车道,金杰·拉皮德·伯格达此次再度推出杰作——它见解深刻、实用性极强。它覆盖了领导力的全部方面,从商业实践细节到领导力技能均有详尽的讲解。本书首次实现了九型人格的理论与商业实践的完美结合,仅这一点就让本书极为值得阅读。九型人格理论创始人《九型人格:自我发现与提升手册》作者金杰·拉皮德熟练地也描述了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如何在他们的工作中展露自己的领导能力。她用一种极具实用性和建设性的方法为每个人指明了发展领导力的方向和路径,从中能获取很多关于人生、职场的智慧与经验。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是所有主管们的期望,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本书好像一张藏宝图一样显示了九种不同的提升领导力的方法。

我们是谁?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究竟是怎样?如何真正激励他人?

怎样建立和谐团队?怎么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改善我们的局限性…学习这本书可以真正选、用、留、育好企业的人才,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真正所应具备的才能和技艺,九型人格是相当棒的管理工具。九型人格是一门精深的沟通艺术,是破译性格的密码,它不仅适用于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也适用于私人交友和家庭内部的沟通。本书提供了一种很有实际效用的领导艺术,它集指导性、灵活性、创造性及人性化于一身。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最需要也最难做到的也许就是自我认知和相互理解。多一分自我认知与认同,就畿够更好地自我悦纳:多一分对他人的认知和理织,就会少一分摩擦,把不必要的损耗减小到最低。

九型人格这个古老的体系深刻地洞察了人们思想、感觉、行为的不同方式,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而这些世界观,都与人类的思想方式、感觉、采取的行动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每一种人格类型都有其至关重要的独特发展通道。所以,准确地辨别自己的人格类型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作为一个领导,还是作为个人。

每个人只有一个占主导性的九型人格类型,这一类型将伴随我们一生,随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弱化,也可能会更彰显出来。另外,还有其他四种人格类型也会对我们的人格特征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些类型并不能改变我们的主导人格类型,它们只是增加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机会。

第五篇:人格与语言魅力

一、人格的魅力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人格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孔子以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鲜活的至圣先师形象。人格魅力在人际沟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沟通过程。要提高教育的成效,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必须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和实践。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思想品格、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真切关爱尊重信任学生、加强科学文化素养、强化个性魅力和师表美等几个方面塑造自身人格魅力,以适应素质教育之需要。

二、语言的魅力

如果语音发声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感情合理把握则是后天形成的,也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比如:男教师不宜过分女人味;女教师不宜过度直板僵硬的语言;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合理利用语言技巧,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及语气中感受所学知识的情感尺度。一个好老师,站在学生面前就给学生亲切、诙谐、幽默、可爱……的印象,再加上他(她)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授课内容丰富,这样的老师还怕学生逃课吗?很多名师授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悍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开场白,一个自我介绍,也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在看似无意的话题引导下,导入课堂学习之中,让学生的好奇心贯穿于整堂课,必然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课坚定理想信念下一篇:冬季职工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