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音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将关注焦点聚集到人才的综合成长上。以通识音乐教育为例,其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强化,形成对美的感知。校园文化建设也同样如此,目的是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音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1:

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

摘 要: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小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作如下探究,以期可以利用小学音乐的力量,推动我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可行路径

小学校园文化却和社会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校园文化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当学生身处校园之中,就会不自觉的被校园的一草一木所感染,这就是校园文化利用校园环境表现其感染力的方式。然后,校园文化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存异性,在校园文化中,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文化,都有其一席之地,校园文化是小学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经过口口相传,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评判小学文化底蕴深度的最重要指标。

一、加强小学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小学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1.加强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音乐一直都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其流传千古,至今仍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了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自身作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其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觉,直达学生的内心深处,不同的旋律往往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2.加强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可以向他们传授专业的音乐知识,丰富他们的认知世界,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在音乐文化中,学生可以跟随曲作者和词作者一起去感受意境中的喜怒哀乐,这与当代科学家在艺术领域内寻找灵感不谋而合。当代教育下,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必须要兼具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优质的小学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强小学音乐教育,营造校园音乐氛围,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美的音乐必然包含美的旋律,有的还包括美的歌词。通过旋律,小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找到栖息心灵的港湾,可以在旋律中放松自我,与自我对话,与情感共舞,并能在积极、乐观、和睦、安定等不同的旋律中感悟到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的人生智慧,从而可以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同样,通过歌词,小学生可以借助优美的文字,更好的解读音乐的内涵,更快的进入音乐的意境,更深的了解自己的所感所想,在音乐中体会故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以优美的歌词陶冶身心,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小学音乐教育对彰显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小学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彰显校园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加强小学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形成。

由于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内容也是无所不包,所以,小学校园文化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存在。

2.加强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和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形成,推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可以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校园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小学的校园文化软实力,从而形成更多更好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校园文化现象。例如,通过对音乐文化的普及,可以带动推广相关音乐名人的个人事迹和个人品质,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名人的榜样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1.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音乐课程改革。

传统的小学教育中,三大主科占比比重往往大于音乐课占比比重。音乐课作为小学副课之一,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除了本文音乐的高艺术性难以符合小学生的艺术水平之外,还因为传统的小学校园并没有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小学在进行自身的教育改革时,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改革,加强对音乐课的重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2.积极组织各类音乐文化活动,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生活。

将音乐充满校园中的每个角落,让音乐融入每个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利用音乐教育促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各小学应发挥音乐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各类音乐文化活动,例如组织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校园歌曲创意大赛等方式,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生活,推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3.加大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

首先,各小学要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创办音乐专栏。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举办各类音乐讲座。然后,加强与其他小学之间的合作,举办各类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加大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音乐在整个校园内的影响,从而促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最后,多收集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水平的且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通过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爱国、爱家、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知,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小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和彰显小学自身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对小学音乐文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的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如今,义务教育下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小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各种各样的文化都被融入进校园文化这个大的文化系统中,虽然这些文化有好有坏,但是只要小学管理者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一定可以除旧革新、扬长避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推动自身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J].教育,2017(2):00150-00150.

[2]江文哲.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探讨[J].音乐时空,2015(20):168.

[3]王皓儒.学校音乐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与作用——以中小學音乐社团为例[J].今传媒,2016(12):130-131.

作者:马天翔

音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2:

论高职高专院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

高职高专院校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将关注焦点聚集到人才的综合成长上。以通识音乐教育为例,其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强化,形成对美的感知。校园文化建设也同样如此,目的是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文章尝试对通识音乐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展开研究,发现通识音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校园文化建设让通识音乐教育更全面,有广阔的实践空间。两者最终服务的核心还是当代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识音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关系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备受关注。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识音乐的教育实践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强化有重要意义。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思路,赋予通识音乐教育新的空间。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机土壤,发挥出校园文化建设中对音乐文化的诠释,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充分。可以说,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互为作用,互为影响。

一、高职高专院校通识音乐教育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音乐教育,目前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局面之中。主要原因是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明确,更侧重专项技能的强化,对通识音乐等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有限,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领域的相关研究,对高职高专院校通识音乐教育现状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一)教学资源匮乏

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音乐教育,目的是突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全面性,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摆在眼前,具体表现为:第一,基础资源缺失。通识音乐教育所需要的音乐器材和设备较多,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对通识音乐的重视度有限,在经费投入方面做得并不理想,仅提供多媒体教室为通识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师资资源匮乏。高职高专的通识音乐教育多是以“大班授课”的方式展开,普遍缺乏针对性[1]。且音乐教师资源的短缺,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识音乐教育面临尴尬局面。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摆在眼前,需要通过多途径补充教育资源,让通识音乐教育的魅力得以呈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高职高专的音乐通识教育当中,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优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而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意识。但这并不代表着通识音乐“不重要”,可以随意拼凑和展开。从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当前的通识音乐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大纲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模块的处理不够具体,从而造成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大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大打折扣,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2]。课程框架的搭建作为学生接触音乐的主要平台,课程设置不合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高职高专的通识音乐教育环境中,学生除了在通识音乐课堂上能够接触到音乐,在校园环境中有关于音乐文化氛围的创设和营造并不理想。这就造成学生接触音乐的空间被局限,对音乐的感兴趣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3]。

二、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是优质人才的培养基地,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建设之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忽略。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打造特色的教育空间,对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不断成长提供必要支持。但从实际情况出发,高职高专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4]。

(一)定位不明,缺乏明确导向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向社会持续地输送优质人才是主要任务。这不单单指的是专业建设要具备先进性,也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与时俱进,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但结合实际发现,高职高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定位不够准确从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有限。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学生成长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其自身价值。但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存在,限制了校园文化的魅力展现[5]。

(二)校园文化积淀不足,对学生影响有限

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历程中,突出强调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度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高专的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不理想,文化积淀不足的问题持续存在。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校园文化的导向性和独特性无法有效诠释。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文化的建设不理想,学生无法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深刻的文化感知,文化共鸣无法形成。且即便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尝试打造校园文化,千篇一律的模式和建设现状所展现出的影响力明显不足,限制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6]。

(三)缺乏校园文化特色

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群体带来更直观的感受。但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显然不具备这一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的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缺乏特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影响是多方面的,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显得至关重要,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长远发展[7]。

三、高职高专院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音乐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分析,发现无論是通识音乐教育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做得并不好。为此,要明确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旨在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互惠互利中实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最终目的是优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一)通识音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途径

通识音乐教育虽然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但其自身具备的价值不容小觑。对于通识音乐教育而言,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让校园文化建设更有序。其一,美化作用。对于美的追求是大学生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一种健康和高尚的情感的传递过程。音乐通识教育让大学生对于美的感知更充分,认可度更高,让艺术感知力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得到强化。以通识音乐教育的感染力,让校园文化的建设得到美化,塑造一种健康、高尚的氛围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其二,辐射作用。通识音乐的教育实践,由于音乐艺术的辐射面宽泛,也让校园文化建设有更多的可选空间。如将传统的音乐类型融入到通识音乐教育中,能够深度挖掘音乐本身的文化内涵,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这种通识音乐教育本身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必要支持;其三,控制作用。高职院校的通识音乐教育的具体实践,可以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利用音乐的艺术属性和文化感染力,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让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虽然以音乐为核心的控制作用是一种软性的,但其力量却不容小觑;其四,激励作用。通过通识音乐搭建起来的平台,可以成功的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以音乐的激励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音乐的影响力来从容、乐观的面对生活与学习,时刻保持高昂的情绪,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激励作用的展现,需要通识音乐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校园文化的氛围得以形成;其五,凝聚作用。依托通识音乐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借助课程本身的作用,让师生关系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调节。校园文化的建设本身是高职高专院校长远发展的核心所在,借助音乐作品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空间,以凝聚力的强化让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得以达成。从通识音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来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8]。

(二)校园文化建设让通识音乐教育更全面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氛围环境的创设,让教育本身的影响力更充分,充分展现出音乐的自身魅力。一方面,校园文化氛围环境的形成,学生对音乐的感兴趣程度将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打造,不单单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鼓舞,更是一种在实践层面的侧重。校园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能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开展空间,包括基础设施资源的补充、音乐器材的完善等,让围绕音乐教育的基础资源更全面,更充分。除此之外,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环境中,音乐教育工作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自然围绕音乐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侧重点更明确,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围绕音乐教育的宣传、活动等更加全面。如开展“音乐节”“传统音乐宣传月”等诸多活动,在高职高专的校园环境中突出音乐的重要性,在根本上为教学创新提供必要支持,使得通识音乐的开展得到有力推动[9]。

四、高职高专院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策略

高职高专院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要有明确的发展策略的支撑。从两者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到,音乐教育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反作用于通识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但同样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融合发展实践,高职高专要将关注点聚焦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当前通识音乐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识音乐教育本身要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通识音乐教育还普遍存在发展困境,对于这些基础性的问题,需要寻求解决方案。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多方面下功夫,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自身实际,给出合理、可行的策略和建议,让通识音乐教育的空间得到拓展和挖掘,自身走向完善。只有确保音乐教育发挥作用,才能够让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出有效性,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知。

(二)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在传统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框架中,内容的特色彰显不够充分和全面。为了凸显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围绕音乐内容展开系统分析。如将传统民族音乐或者是爱国主义音乐内容融入到通识音乐教育的基本教学框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地放大音乐本身的价值,强化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只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达成,才能够为通识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寻求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框架

作为一种全新的融合模式,通识音乐教育要融入更多的内容,让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得以达成,形成完整的融合框架。在两者关联关系的论证中可以看到,两者的促进作用明显。一方面,学校要注重两者的融合价值,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使得音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在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让音乐成为主要的一项,带给大学生良好的体验与感受,在氛围环境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校的支持让两者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检验发展融合的有效性。在发展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中,要针对通识音乐教育情况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效果展开系统分析,给出可行的策略与基本方案,最终目的是深度挖掘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优质人才的培养平台,要不断探索创新之路,通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作为一次新的尝试,将发挥出“1+1>2”的效果,让传统的教学空间得到延伸[10]。

总而言之,通识音乐教育的具体实践,对学生的审美素養的强化有重要意义。同样,校园文化的塑造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强化。两者在本质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探索融合空间与融合途径,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保障,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露心)

作者:林典

音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3:

音乐与校园文化建设

从以音乐作为主体,体现校园文化;以音乐为背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展现校园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三个方面,探讨音乐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以及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特色。

音乐校园文化素养艺术形式校园文化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一个学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好比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气质与品质。对外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学校形象,对内则可体现出奋进与和谐的工作氛围。所以,营造健康的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有着自己独特魅力,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不可多得的载体。

一、以音乐作为主体,体现校园文化

校歌是一首代表学校特色与精神内涵的歌曲。歌曲是音乐表现的一种形式,通常指有伴奏或无伴奏的声乐作品。因为歌曲有着歌词和音乐随着时间的延续得以一同展现的特点,所以一首令人满意的校歌,一定是歌词和曲调的完美结合。歌曲体裁大体上包括抒情歌曲、叙事歌曲、歌舞歌曲、劳动歌曲等基本类型。纵观许多学校的校歌,很多都是列队体裁和抒情体裁的,听上去有些进行曲的风格。这种风格旋律激昂,催人奋进,所以特别适合进行校歌创作。如果以学校历史文化为内容,则可采取叙事加抒情的体裁。总之,校歌应该最大程度地通过一首歌曲艺术的展现学校精神,体现校园文化。

校歌的表演一般采用独唱或合唱的形式。合唱分为小合唱和大合唱。小合唱较为灵活,可以表现各种风格的内容,大合唱则更有益于表现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表演形式安排,可根据校歌特点和演出需要灵活选用。

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可以由多人参加且经济投入较少,所以是音乐活动中最好和最容易的普及形式。建立校园合唱艺术团,可以使学校的诸多文化内容通过合唱的方式艺术的展现。同时,艺术团成员可以分散或集中的排演不同的节目。例如,除了排演合唱曲目外还可以演出音乐小品或校园音乐剧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作品,从中展现校园文化。校园合唱团还可以为学校大型文艺演出提供最优秀的演员,满足学校文艺活动的需要。

在学校的广大师生中有许多各类乐器演奏的能手,但在以往的校园音乐演出中往往由于演出形式单调,实力单薄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所以,把这些器乐演奏者组合起来,按照所演奏乐器的类型组成不同编制的小乐队。这样不但提高了演出实力,在形式上也符合现代音乐发展潮流,使校园音乐演出更具魅力,也使器乐演奏校园文化特点的作品更加到位。

乐队按照所奏乐器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第一,木管类,其中包括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等常见乐器。第二,铜管类,其中包括圆号、小号、长号、短号等常见乐器。第三,弦乐类,其中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等常见乐器。第四,弹拨和键盘类,其中包括钢琴、电钢琴、吉他、电贝司和琵琶等常见乐器。第五,打击类,其中包括小鼓、花鼓、大锣等常见乐器。这些常见的不同器乐,可以编制成四种不同风格的小乐队进行演出,它们是民族乐队、管弦乐队、混合乐队和电声乐队。目前,也在不少校园音乐文化中得到发展,是一支成长较快的音乐力量。

校园音乐鉴赏、创作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团体由专门负责音乐教学的教师及喜爱音乐创作和对音乐有独特审美能力的人员组成,具备改编或创作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还可以以符合校园音乐审美的健康取向规范校园音乐发展。

在这个团队里,需要若干具有指挥才能的同志来担任合唱或乐队演出时的指挥。首先,指挥在合唱团或乐队中是艺术指导者,负责合唱或演奏整体艺术的训练、表演、学习;其次,是整个团体的最高组织者,合唱团和乐队的建立、管理和建设都是指挥所需要关心的。因此,指挥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工作能力。所以,优秀的指挥人员将对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起重要推动作用。

最后,在这一团体里需要有音乐创作和改编方面的人才。在创作中结合学校自身,定期创作有本校文化特色的符合学校发展宣传需要的校园音乐作品,并把作品提供给校园演出团体进行排演,以达到音乐为校园文化服务的最理想状态。

二、以音乐为背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展现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除了音乐形式还体现在许多其他艺术形式上,如美术中的雕塑。在校园中展现最多的是一些属于美术范畴的景观造型艺术,其中最常见的是假山景观和喷泉景观。这些景观常常加以背景音乐,体现良好的展示效果。背景音乐的选取有一些讲究。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配不同的景观展示不同的艺术气质,所以背景音乐与景观内容相辅相成。景观背景音乐大致划分为古典型、抒情型和轻音乐型三大类。现代景观音乐特别是喷泉音乐讲究声、光、电一体化效果。喷泉水体变换与音乐高潮起伏趋于一致,给人们最完美的情绪感受。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若干特色景观,如果通过反复实验给每个景观都配上最适合的特色背景音乐,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温馨典雅的校园自然环境,体现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和青春靓丽的精神面貌。

在校园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音乐的应该在课间操时段。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学校在课间操施行方面经历了体育广播体操向大众健美操等多方面的改变。我认为,做操比舞蹈的运动规律性更强,节拍节奏卡的更稳,更容易掌握。我们在大众舞蹈中都可以用不同的区长进行,所以在课间做操也可以不局限在某个单一的曲子里。只要是符合做操节拍与节奏的曲子都可以选用。校园课间操音乐的变换,给学校校园文化增添了活泼的因素。

三、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提高音乐素养是实现音乐为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须的环节。提高音乐素养,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具有音乐表演的能力,而是着重培养校园内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常识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在校园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主要通过下面两方面的途径:

1.培养听觉审美能力。通俗点讲,就是学会欣赏音乐。尽可能多地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分析不同音乐的特点。在反复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同时,获得自己的审美体验。随着日积月累,形成欣赏分析音乐作品的爱好,在音乐中陶冶情操,这样就可以真正从身边的校园音乐中品味出校园文化艺术。

2.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有关音乐知识的讲座,也可以举办一些关于音乐发展的沙龙,把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常识通过实验和活动的形式教授给大家,让大家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不断地提高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以音乐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音乐为主体或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伴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音乐将用它自身特有的魅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靓丽的色彩。

作者:孙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下一篇: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