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生态工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且评价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科学的执行措施,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保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防范影响的有效对策,阐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第一篇:生态工程论文范文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视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在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将生态化建设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来,加快传统水利工程向生态化的转变,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进程,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原则;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从而对水流含量和水流流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之河流的非连续性,从而影响水流自我净化能力和生物物种的迁移,从而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实施生态化建设,以此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1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1.1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不断加剧,这也使我们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效的带动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会对生物物种、土地、候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需要走生态化发展之路,强化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使其更好的实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1.2人类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更高层次的需求

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水利工程主要划分为什五个层次,具体包括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供给、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建设理念中脱离开来,注意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从而实现水与生态、文化和景观的和谐发展。

1.3生态城市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生态化城市的建设进程,由于水利工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对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传统水利工程加快向生态化水利工程转变,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原则

2.1经济性与安全性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与生态学原理符合,同时还要满足水利工程的原则,有效的遵循工程力学和水文学的规律,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的安全性。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建成后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需要能够有效的承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因此要保证水利工程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河势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遵循经济性的原则,有效的降低风险,确保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而且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则需要加强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充分的利用河流自我恢复规律,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化的效益。

2.2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

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较强的联系,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和依存的关系。由于河流生态系统上中下流都各自存在着生境异质性,这也造就了丰富的流域生境的多样化条件,而且生境条件更具开放性,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在河流形态空间异质性的情况下,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得以形成,这就导致生态多样性的实现,使河流生物群落更为丰富和多样。因此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河流形态异质性,以此来有效的提高河流生态群落的多样性。

3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提高水利工程规划水平

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的控制、开发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做好被治理或开发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3.2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

在堤线布置原则中,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3.3河流断面设计

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也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浅滩与深潭相间。因此设计规范中应提出河道尽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避免因规则断面而导致流场的均一化,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并有助于与自然风景相协调。与上述设计相对应,需要推广使用一些与非规则断面有关的水力学计算方法和配套的实用工具或计算机软件包。

3.4岸坡防护

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棲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3.5景观建设

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可以强调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水利工程设施要打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

4水利工程开发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结合

4.1水利工程不干涉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

我们在建设适合人类使用的水利工程,其实就是在改造河流周围的环境,不论是植被分布问题还是河道高度角度问题,我们对这些因素加以改动就破坏了原本适应这里生态环境生物的生存,直接影响到了物种多样性,破坏了生态食物链,就会导致当地物种单一、生态种类灭绝的恶性问题。因此,我国环境专家认为水利建设不应该去影响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就是在不大量改造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在不干涉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去使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民生问题,但是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就成了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利于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的计划上就要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考虑,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结合自然进行水利建设。

4.2降低工程占地面积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常说自然演化是有理可依的,因此自然河道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一系列研究发觉这类自然河道是最适合目前河流情况以及周围生态结构的自然性水利工程,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破坏原本就存在的河道,而是在原有的自然河道基础上加以少量施工和改造,以达到水利工程的目的。不大兴土木建设水利工程就能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从而保护了河道附近的生态环境,并且施工投入更小,效果更好。因此,现在我们的水利工程提倡小而巧,结合自然保护生态。

结论

长期以来了我国环境保护形势都十分严竣,在这种情况下,将生态化建设引入到水利工程中来,对水利工程的功能进行拓展,使其与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有效的结合,走向生态化建设之路。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不仅能够实现河道的整治,而且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实现了水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有效的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使水利工程充分的发挥出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更好的造福于人,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宝成,白宝柱.水利工程的常态化建设—生态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6):18.

[2]邓英.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3(3):15.

[3]陈汝梅.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3(2):20.

作者:董玉团

第二篇: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

【摘要】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且评价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科学的执行措施,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保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防范影响的有效对策,阐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水利工程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進了水电工程等有关工程建设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进行深入分析,坚强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水文环境影响 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对原来天然河道结构与水文条件进行改变,进而开展施工的过程。在天然河道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必然会影响水文环境。比如,在河道上进行堤坝建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上游水流的流动速度,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在增加水库容量的时候,必然会影响水温结构,导致水体密度、水中溶解氧、微生物、水生生物等出现变化,对下游河道产生一定的污染,导致鱼类生存与繁衍的环境发生改变;当水库中蓄水之后,必然会致使水库周围区域出现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异常现象,出现土壤环境改变的问题。

(二)土地利用影响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不仅会影响水文环境,还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本身会占用一些土地资源,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废渣,并且建设一些临时水利设施,这些均会占用一些土地资源,出现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水利工程中,必然要进行土地的开挖与堆砌,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必然就是对周边植被造成影响,出现水土流失、堵塞河道等情况。

(三)生态平衡破坏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导致的另外一种生态污染就是生态平衡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般都会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导致一些珍稀物种出现灭绝的情况,破坏了原来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原来的生态食物链,严重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瘟疫等灾害。

二、防范影响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要想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方式实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改变河道结构与水文条件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河流自身需水量的达到,这样才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移民与耕地补偿措施的落实。近些年来,移民与耕地补偿的费用日益增加,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因地制宜原则的落实,根据水库环境的承载能力,选择适合的开发项目开展工作。比如,在河谷较窄的区域,上游河道坡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可以进行高坝大库的修建,有效降低中下游淹没损失。

(二)强化不同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开展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在合同签订阶段,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处理、污染物扩散处理的责任进行规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严格的污染指标,并且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其次,在施工管理阶段,一定要建立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水质、噪音、土壤、大气等方面进行测定,之后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明确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在施工后期阶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主要就是对破坏植被与景观的及时修复,避免用地中出现耕地碾压的情况,及时修复耕地与植被,全面实施绿化规划,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管理力度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结合我国有关环境保护、土地、林业、水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比如,在实际施工中,强化对毁林占地、水质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噪音污染等方面的监督与检查,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及时调整生态环境中出现的污染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一)强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正确分析人类、自然、工程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处理,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小,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双赢局面的实现。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一致发展,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到施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的全面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二)强化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与循环再生就是生产资料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可再生循环施工材料的充分利用,结合循环再生原则,对施工垃圾展开相应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废渣填充沟地,降低水利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三)强化施工与环境互补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协调发展,实现互补,建立平等的关系。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会利用一些土地资源,进行工程基础施工,挖出一些废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运用,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工程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行一些生活场所的建设。如果单独考虑这两种情况,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就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共生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生产成本,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四)合理利用主体空间 主体空间利用指的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总体布置施工区域空间组织出现问题。在合理利用主体空间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土地资源的规划,控制水流流速,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面规划,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保证水利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水利工程对水文、土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可以知道,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一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只可以进行相应的防范与降低。同时,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仅只是重视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还要注重工程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提高,有效协调人类、自然、工程之间的关系,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样才可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水利工程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科技视界,2012(13).

[2]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3]吴海莲,刘生明,多杰扎西.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形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

作者:孙静 李红英

第三篇: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摘 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其分布情况在影响着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也在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人们为了解决这类用水问题的困扰,兴修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人为的调整。这虽然可以造福不同地区的人民,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却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来思考一下。随着人们绿色环保观念的加深,大家对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文中,笔者将就水利工程的一些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流生态系统;建设

1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

1.1水利工程造成的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使生境多样性发生了改变

所谓河流形态的均一化主要是指自然河流的渠道化或人工河网化;所谓河流形态的不连续化是指在河流筑坝形成水库后,造成水流的不连续性。有的河流进行梯级开发,更形成河流多级非连续化的格局。水库蓄水后,淹没了原有的河流两岸的陆生植被,使得丘陵和平地岛屿化和片断化,陆生动物被迫迁徙;被搬迁的城镇及废弃的农田沉入库底,为清除的垃圾、工业废料及化肥农药残留统统进入水库。这样就改变了生境多样性。

1.2水利工程造成河流形态多样性的降低,进而使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

水利工程入河流的渠道化和裁弯取直工程彻底改变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间的格局消失,而横断面上的几何规则化,也改变了什坦、浅滩交错的形式,生境的异质性降低,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生物群落多样性将随之降低,可能引起淡水生态系统退化。具体表现为河滨植被、河流植物的面积减少,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鱼类产卵条件发生变化,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地改变或避难所消失,可能造成物种的数量减少和某些物种的消亡。河床材料的硬质化,切断或减少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有机联系通道,本来在沙土、砾石或粘土中辛勤工作的数目巨大的微生物再也找不到生存环境,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无法生长,使得植食两栖动物、鸟类及昆虫失去生存条件。本来复杂的食物链在某些关键种和重要環节上断裂,这对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是全局性的。

人们容易看到水利工程在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直接、有形的利益,却往往忽视水域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的利益,更难于看到因水利工程改变河流形态的多样性,对人类的利益造成的长远的隐形的损害。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自然无偿提供给我们的服务功能将下降,但破坏到某种程度时,这种服务功能甚至会丧失。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2.1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

所谓河流形态的均一化主要是指自然河流的渠道化或人工河网化。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平面布置上,河流形态的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二是河床材料的硬质化。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防洪工程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的迎水面也采用这些硬质材料。原因是渠道工程中可减少渠水的渗漏,以利节水。河流形态的不连续化是指在河流筑坝形成水库,造成水流的不连续性。

2.2水文特征的改变

水文特征的改变包括流速的改变、水位的改变、水温的改变以及水质的影响。施工期,工程截流引起河道接近坝址段水流流速增加;运行期,上游水面增大,流速变缓,下游受水库调节影响。水库修建后上游水位抬高,水动力条件将发生变化;下游河道容易产生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以致下游的天然湖泊、池塘断绝水源。水温可能产生分层现象。另外,产生的垃圾部分会排入水中,使水质变差。上游来水中携带的泥沙以及固体物质等在库底沉降,水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2.3河流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

河流的人工化使得天然河道消失,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鱼类原有的产卵场地被迫改变;其次,大坝的建设切断了天然河道或江河与湖泊之间的通道,使鱼类觅食洄游和生殖洄游受阻;最后,库区及库下由于流速、水深、水温、溶解氧和饵料生物分布的改变,使水库生物群落发生变化,鱼类因水温和溶解氧在垂向上发生分层现象而成层分布,从而最终导致生物群落多样性将随之降低,可能引起淡水生态统退化。

3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现代水利的突出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恢复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基础性目标,把水利工程建设成“生态工程”,使水利工程一方面要满足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要求,另一方面要使水利工程满足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1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

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堤线布置时,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3.2岸坡防护

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3.3景观建设

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可以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水利工程还应为公众广泛参与和对儿童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4针对水利工程的不利影响所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对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正视这些不利影响,对水利工程的工程理念进行反思,以“趋利避害”的态度,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技术。加强库区生物群落调查,开展已建水库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预测;合理调度水库及其它水利设施,提高水枯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来保护河流形态多样性,即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尊重天然河道形态,避免直线和折线型的河道设计;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河道防护工程的岸坡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特别注意采用当地天然材料;水利工程设计应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提供鱼类产卵条件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利用生态系统自我净化和自我修复功能,开发与推广生态系统治污技术。

5结语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等生态系统破坏较大,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建筑形式,使水利工程不仅具备常见的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功能,还能成为新的景观,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佟庆权,李国辉.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民营科技,2008,(05).

[2] 张巍,王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

[3] 王月霞,提晓宇.小议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J].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作者:叶尔江·哈木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税收体制论文范文下一篇:审计责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