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2023-05-11

第一篇: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西宁市育才学校 冶妍霞

语文本来是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寡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何意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专注的.

一、整合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可以与各地的同学们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可以展示事件的经过,可以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抗日战争题材的文章时,由于学生离那个时代较为久远,光凭借老师的叙述是无法让他们体会到日寇的疯狂与残暴的,此时,给学生来一段故事的实录,用课件的形式播放,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既让学生领会了文章内容,也激发了他们的爱憎情感。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渗透着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向学生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对种子的传播感性经验很少,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感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从而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与传统阅读 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收益匪浅,久久难忘。而且,现行教科书由于媒介的局限性,提供的知识信息较少。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融合多媒体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知识信息。

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运用信息技术,扩容知识。

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自制的虚拟网进行语文教学,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开阔视野,知识得以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中大量的信息帮助他们阅读理解,进行课外延伸。如:在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第二册中的识字课中,这篇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夏天一些有趣的情景。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课文趣味盎然、色彩丰富,很受学生喜爱。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便向学生介绍一个有关动物的网站。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后,了解更多有关文中小动物的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缺点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虽然激发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但限制了小学生抽象和发散思维。文学的具大魅力就在于它有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然而,当我们在利用课件教学时,小学生便会先入为主,就像我们看了电视剧《红楼梦》一样,林黛玉的形象就定格化了。对于这个问题,我经过探索,找到如下途径,仅供大家参考:

(一)、课件制作不可尽善尽美,在课件中至少要保留30%的空间供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思维的有效途径,为自己的读写寻找更多的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我用FLASH动画制作陶罐与铁罐对话的表情时,将铁罐的表情故意空白出几个,让学生在电脑前以简笔画的方式描绘出来,展示其各自独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陶罐和铁罐两个对比形象性格特征的理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文的中心。

(二)、在利用小学语文课件教学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其动手参与制作一部分课件内容,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其抽象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向更远、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例如:在教学《秋思》这首诗时,为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在我制作的课件上增加一些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内容,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不应过分强调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不应重机器、轻教师,不能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应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

3.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困难;课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等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初探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如何在新环境、新形势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成了很多语文老师颇为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课程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口头表达创设了情境。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之前,让学生在上网查阅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去了解桂林,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丰富了感性认识,积累了感性经验。学习课文时,很快能体会到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不虚传。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介查找我国其它的名胜古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当学生沉浸在网上再现的情景中,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乘势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进行口语交际,分别介绍自己在网上欣赏到的美景,抒发自己网上游历的不同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中的愉悦之后,又让他们说写结合,把游览过程及内心感受整理成文章,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

(二)创设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在教育网络化的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合作解决问题,互为师生、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可便捷地搜索相关网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可“登陆论坛”,将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还可借助于电子邮件、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中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非本校、非本地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获得多元化的语文知识„„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敢于质疑,使每个孩子都有对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语文课堂则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三)开发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如何在广泛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进行取舍,如何将资源重组并合理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定的知识目标,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自行通过网络或从资源库搜索、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流,并获得新信息;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及相关事物等。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之前,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有关索溪峪的资料、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索溪峪的美丽风光”,这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收集、整理、创造等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把处理的视频、图像、文本资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在积极作用之中。如学习《墨梅》这首诗,在聆听教师配乐朗诵、观看了“梅花”的视频及图片后,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作用,进而兴致勃勃地结合梅花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去朗读古诗、体味诗情,理解、领悟到梅花不畏严寒、无私奉献、高洁自重的道德情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多年来教育一直寻求的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目标。

三、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索问题的桥梁,利用直观的效果,解决课文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真正地体会到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看,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出现障碍。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

一。如《狱中联欢》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是巧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唤起情感体验。如《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这类课文,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大渡河的水流湍急,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过江的惊险场面。使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进行描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新途径。

1.拓展学习的内容,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与语文学习的整合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永远流淌的活水。例如2004年暑假里的奥运会让每一个人都振奋不已,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这学期有《向往奥运》一文,课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对奥运会的了解时,许多学生对奥运会一无所知,显得茫然。怎么办?课堂教学怎么进行?于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等相关知识后,再来上这一课,大家的兴致空前高涨,学习状态非常好,一起沉浸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烈向往中。课后还有个拓展性练习:你打算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因为课堂上对奥运会有了较丰富的了解,所以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2.丰富作业形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式、层次性、个性化的作业,其练习效果比传统的要好,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通过带有娱乐性的、不断给以肯定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受到一种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开拓解题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进行写作训练,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作为命题要素;。然后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写作,给了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3.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尽早、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而电子教材可以作为完成语文学科目标的有效途径,或者说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电子图书库,提供很多与时代脉搏紧扣的阅读材料,而且篇幅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既可以为语文课的学习提供服务,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用电脑统一呈现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大大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第三篇: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促进了教学的变革,怎样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课题,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从运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课堂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陶冶、以及新媒体出现后,在新领域的学科整合,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运用、高效课堂

【正文】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成高效课堂,成为当今课堂改革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主题。笔者就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漫谈拙见。

信息技术凭借自身动态、立体、有声有色、全方位展示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具单调呆板的不足,为课堂注入新活力,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且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语文素养,促成高效语文课堂。

一、利用信息技术,备好课,上好课。

语文课教师都知道,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得在备课上花很多功夫。传统的备课,教师总是从课本、教学参考书、配套教案上去获得有限的文本知识,然后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设计教法,至于课文需要拓展的知识,及相关知识难点更是无从查阅或难以查阅,于是有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重要的知识也轻描淡写地带过,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便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教师的教学就越教越死板,毫无生气。有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就不限于书本,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了,许多之前无从获取的信息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笔者曾多次教学《开国大典》一文,以前每次都是自己激动不已,而学生却不为所动,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又一次上这一课时,我找出前几次的教案反思,推敲,同时利用信息设备,下载远程教育资源,认真观摩“名师小班课堂实录”,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篇文章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上都离孩子远,他们感到陌生,没有感情基础,要上好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把自己融入那一个时代,而这一点光听老师讲是不够的,得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才会走进历史,产生情感共鸣。网上很容易就找到有关那一历史时刻的图片和视频,下载整理后,制作成课件,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领悟文本,备课变得深入了。由于备充分,课堂上,随着多媒体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断,将学生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旧社会的一些图片展示,使学生对祖国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从情感上知道了开国大典的来之不易,体会“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等当时在场人们的心情就容易得多了。课堂上,我让学生描绘天安门广场的分布图,学生们也画得很好,运用投影仪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使广大学生受到启发,进一步了解了天安门广场的分布。学生融入情境,孩子们学得很认真,朗读很有感情,特别是朗读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时,读得很激动,很有感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情导入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精彩的导入尤为重要。有的新课导入,需要教师引经据典,精彩的演说,而有些课文导入时,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光凭演说是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比如在教学《鲸》时,很多孩子,没见过大海,关于鲸的认识,也仅仅是《动物世界》偶尔看到过的画面,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单凭讲述,学生是很难产生感性认识的,也就很难将学生融入情境,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达到情境导入的目的。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鲸的录像(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教师再辅以演说,创设情境,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他们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鲸的学习中来,导入的目的就轻松达到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抓住教学重点,精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找准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语文教师,讲课抓不住重点,讲起课来,天马行空,到最后,也没搞清楚这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更无从谈及难点的突破。

比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课程资源中告诉我们,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去理解各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未免太抽象了,学生理解不了,比如说像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许多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挺困难的。此时教师适时应用Flash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动画很直观地看到了各种玻璃的构成原理,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各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再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的关系,教学中运用Flash课件,学生轻松地了解了三次试验的过程,在突破难点时,教师运用Flash课件演示,稍作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视听陶冶,融入情境。

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情境的熏陶,在适当的音乐中,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变得投入,更加自主了。听过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的老师,相信一定记得王老师通过音乐和FLASH动画,给孩子们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那只信守诺言小鸟„„

五、运用信息资源,拓展学生视界。

崔峦教授说过:“语文教学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紧扣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同时又不能视教科书为主宰,应适当地拓展和引领。”教学完成后,为了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比如教学完《景阳冈》,教师会让学生读一读《水浒传》;学了《赤壁之战》也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三克镭》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居里夫人的事迹。这一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利用网络轻松实现语文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六、交互式白板为高效课堂提速。

之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时,双手在粉笔和鼠标间来回奔忙,脚步在黑板与电脑之间奔走,两眼在屏幕与学生脸上交替,„„对于操作技术稍逊的老师来讲,累且不说,有时甚至无暇顾及学生的互动。交互式白板的出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打破了使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实现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将多媒体优势和传统的黑板书写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并具有更多优于传统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有助于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难点的突破,对促成高效课堂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诸葛亮用二十条小船连在一起,教师可以手绘一艘小船,也可以到网上找一个小船的PNG图片,运用拖动克隆功能,复制出一排借箭船队,到船队掉头受箭时更妙,只需用旋转手柄,便可动画一样再现小船转身受箭,返回等场面。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小鸟飞到大树上,飞到门先生身上,飞到灯火旁都能通过白板自由移动功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翠鸟》一文时,有一段介绍翠鸟的外貌:“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去年省小语教师素养大赛上,我曾见过一位教师让学生将一张张涂有颜色的纸片拼成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这样的课很有趣,教学很成功。回来后,我就用白板更轻松地实现了这一教学情境,先绘制一张翠鸟的空白图,在学生的朗读中,运用笔盒工具里的填充色进行填充,绘制出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然后还可以自由放大,以便所有学生看清楚。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实践,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优化,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革新,帮助学生理解与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课堂知识巩固与拓展,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结构,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培养优秀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成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者:倪华

张文杰

《有感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徐邦桃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探究论文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它能够高密度,大容量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它能够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将成为语文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于是,如何遵循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真正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便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前者是目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前者是主,后者是次。其实"辅助手段"这个名词已经说明了问题。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操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体现这一思想。可是不少课件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有的手段与目的没有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关键在于计算机辅助手段和语文教学本身的整合,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的整合

运用CAI课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消化知识,强化训练,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课件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服务于课堂教学。课件的使用要避免哗众取宠或华而不实,真正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和提高素质。必须将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绝对服从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而不能两者分离,尤其不能凸现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以致妨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用而用,为展示硬件设施,为卖弄现代技术,都只能有害于语文教学。强调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必须服从于这个规律,必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根本目的服务。

二、主体的整合

在CAI 运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不会改变。不能以课件的简单呈现来代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启发和诱导,更不能因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而忽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思考,理解和反馈。尽管教学中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是在课件的辅助下进行的,但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训练活动,实践活动和反馈活动仍要有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切忌出现教师和学生跟着计算机转的现象,一定要解决好课堂教学中人机关系的融合问题。

三、内容的整合

无疑,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能够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为形象,具体,能够丰富,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这比之于常规教学所增加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将这增加的内容和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整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效果。也就是说课件的设计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或重知识传授,或重技能训练,或重能力培养。强化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语言能力或语用能力。

四、过程整合

有时候,单看某一个课件质量确实不错,可一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效果就不很理想。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过程和方式同课堂教学的流程整合的不够。可见,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并不是追求课件的质量,还要更加注意课件本身的使用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努力寻找两者结合的最佳契合点。我作过一个课件《麦琪的礼物》,课件本身很简单,先为同学展示一组小说的情节照片,帮助同学回忆情节结构,然后请同学依据所提供的情节照片复述课文,既检查了预习,又训练了同学的复述课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课件配以音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理解小说的主题,欣赏情节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欣赏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势必要进入课堂,要想真正使其成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必须要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逐渐开始普及。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措施,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相整合,指的是在有效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其也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继承和改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教学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相结合,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措施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掌握语文知识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小学生识字,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发挥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小学生认知世界提供帮助。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爱玩、做事情耐心不足等,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内容将小学语文中的抽象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形动画,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小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识别更多的生字、生词。

2.2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理解小学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更加理解生活,从而反过来刺激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符合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要求,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图文并茂,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气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的展现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弥补教材中内容“不动的”、抽象的特点。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按课文的内容来讲解,由于这一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按课文中的想法就找不到丢失的剑呢?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简化并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来制作动画,让舟动起来,而掉落到江底的剑是静止的,让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小舟的运动,小舟上的印记是不动的,而小舟会距离江底的剑越来越远,随着学生的观察,学生可以能清楚的知道到了岸边丢剑的人再跳入江中是捞不到剑的。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可以让学生快速的理解这一道理,使得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3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更快、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课件进行处理,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完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原则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充分的展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3、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是教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必须要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多样性的特点,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天明.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 语文教研,2012(5):40-41.

[2]刘大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58-259.

[3]邓洪楼.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J]. 学周刊,2014(5):2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毕业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