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管理措施论文

2022-04-2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信电源管理措施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现今社会物物相连,以此形成了物联网的架构,而物联网技术也被应用至较多的生活场景,为人类各项生产活动带来较大帮助。传统光缆运营维护中各项管理措施相对落后,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为资源进行标注绑定,由此实现资源的分层化管理。

通信电源管理措施论文 篇1:

高处作业风险辨识及安全防控措施分析

摘要:高处作业是电气维修作业中的高频危险。在电气设备设施日常维护和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完成工作目标需要进行高处作业。由于沉重的劳动负担、不确定的心理因素和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高处作业存在很多危险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在电气维修作业过程中,高处作业引发的事故占了各种事故的40%。为了分析高处作业所导致的事故特点,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从而避免高处作业引起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高处作业;事故;安全。

一、引言

现在,电气设备设施维护、安装等作业量持续增加,高处作业被广泛使用,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为了预防控制高处作业风险,需要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更加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日常电气维护检修和电缆安装敷设等施工项目难免会在高处坠落事故率高的情况下进行。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管理不善等原因,高处作业往往是最危险、最容易忽視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处作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性,严格实施作业中的安全对策,对于抑制高处作业事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

二、高处作业概念

2.1、概念

高处作业的特点有多种多样,重体力,复杂变化的工作环境,空间范围广,劳动强度高,多种多样的横向建造,许多危险因素,长时间的高处作业使安全事故风险增加。高处作业所导致的事故特征是伤害大,死亡率高,涉及很多产业和领域。频繁的高处作业所导致事故包括高处坠落和物体击打。一旦发生事故,结果往往很严重。

2.2、安全防护的理论

安全性防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允许的范围内防止危险的发生,确保在因为“物的状态”和“人的行为”出现错误,使之发生危险时,能够减少危害,这样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减少。因此,不仅要改善当前的管理系统,还要对安全防护技术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同时,安全防护是防护被防护人员的身体安全性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手段,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处于更好的精神状态。根据上述安全防护的相关概念,安全防护可以分为六类: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理论、安全防护措施、劳动条件防护、个人防护装置和精神防护。

2.3、安全预防

1.防止身高下降对策的第一个要点是所有员工都要进行统一的身体检查,加强身高管理措施,严禁高血压和高血压的工人进行严格的工作。而且,高地工作人员必须拥有非常熟练的专业技术。对于参加的高度驾驶人员,严格禁止单独从事高度操作项目。第二,一个或多个安全监督员必须为空中作业项目设置,提醒空中作业员的工作,并负责监督。第三点:建筑人员在基坑上下移动时,必须使用指定的梯子。他们不能爬,不能直接跳。第4点:高度工作时,无关人员不能直接留在工作之下。第五点:在高高度操作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必须设置工具套件或特殊的防掉线绳。送货时不允许直接扔,但请选择正确的绳子。第六点:这也是最基本的。进入电力建设区时,必须戴特定的安全帽。第7点:在高度工作时,请避免双重甲板操作。如果有多人同时工作的话,为了负责管理监督和安全防止,必须把专业的安全主任分配给塔。第8点:安全的穿着方法必须使用“为了使用而悬挂”的方法。第九点:登塔时,必须使用登山梯和脚爪

功率故障的预控制战略:第一点:当接近生命线时,需要注意通过与生命线接触,防止导体和接地线的前后方向上的碰撞和摇晃。第二点:设置垫片时,地面和飞行车相互接触时,应使用绝缘绳进行牵引和变速。第3点:在设置附属品的区域的两端应设置安全接地线,并在操作点的两侧添加接地线。第四点:工作用接地线被拆除时,我们认为这条线是活着的,为了任何工作都禁止任何人进入塔内。第5点:通过导体和接地线交叉的框架时,必须用绝缘绳拉。第六点:不停电横穿线路时,塔两侧的滑轮必须与地面联系。第7点:在高度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确保顺畅的沟通。信号切断时,必须立即停止包括紧固和牵引在内的操作。第八点:通过安装首饰、道路、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路,我们应选择防止导体掉落地面的措施,事先采取防范措施。第九点:当通过电力线和通信线时,必须要慢一点,以确保车辆和充电后的身体之间的距离。地面监督者必须观察距离是否总是符合规格。如果距离没有达到标准,那就禁止移动。第10点:测量生命线的垂直距离时,这些工具中间有一点电线,所以不能使用电线标尺或磁带测量。用测定器测定。要点11:抬起电梯附近时,起重机必须与地面良好接触。第12点:起重机在加载和卸载时,禁止提升臂直接穿过电源线。要点13:为了空中工作的交流必须适当,而且旗子要清晰可靠。各塔之间有异常信号的情况下,在查明原因之前必须停止设定工作。

三、电力系统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

电力系统安装、维护作业和发电、电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空作业较多,包括大型电动机拆装维护、升降装置的设置调试、高处的照明设备维修更换、动力传输电缆敷设、电缆桥架支架和安装和架设等。当作业人员注意或不遵守安全管理相关事项时,可能会发生触电、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等事故。具体理由如下。

(1)高空作业时不戴安全带,或安全带未能正确使用。

(2)触电休克后从高处坠落。

(3)在高处使用工具或材料未做好防掉落措施,导致坠落物造成人员伤亡。

(4)预留孔、井洞、临边没有封盖或无防护而导致掉落。

上述事故的理由都是教训和事实。因此,在生产、建设中,为了确保作业时的安全性,需要以下规定。

(1)负责人(包括领队)应当对所有经营者进行安全教育,分析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请检查所有种类的工具和防护装置、电器及其他设备是否安全可靠。发现问题必须马上修复或更换。操作可以在确认其符合安全要求后开始。

(2)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做好所有准备,检查脚手架、道具、设施、安全器具等,并按照规定穿防护用具,准备安全带,把腿上的裤子扎住,戴好的安全帽。

(3)在高空特殊专项工作,必须有具体的实施计划以确保安全,必须指定各级别的负责人和常任监护人。强风天气(6级以上的强风)禁止高空作业。

4)夜间作业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

(4)建筑物结构接近低电压电力线时,至少距离低电压线2米。如果在2米以内,就应该采取防电对策,至少需要距离1OKV线5米。否则,为了防止偶然接触,必须采取绝缘防护和措施。禁止在高压线附近工作。

(5)上下移动时,高处作业人员不能使用货用电梯或非载人吊笼,必须从指定的路径上下移动。不能在高处投掷,不能在脚手架上堆积滚筒或容易滑动的物体,也不能在高处长期地放置工具或材料。工作完成后,工具、零散材料、部件等应当在一定时间内清理干净。

(6)严格禁止上下方向上的垂直作业。因特殊情况需要垂直作业时,应得到相关领导的批准,在上下层之间设置防护或其他隔离设施。

(7)需要对石棉瓦等轻屋顶进行作业时,應追加铺设板、跳板、防护绳,在屋顶下部设置安全网或安全带等安全行走的技术措施,不能在不采取安全的技术措施情况下行走。

(8)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在墙上工作,不允许在高处无遮拦处休息。

(9)不能使用载重量不够(平方米270kg以上)的脚手架,禁止多人使用用脚手板工作。人不能同时在3米以上的脚手架上进行工作。

(10)焊接及氧气切断时,必须预先去除火花飞散范围内的可燃性及爆炸性物质。锅炉、压力容器、金属部件、大型、中型、工件的工作高处在2m以上时,应设置可动梯、平台、防护栏。没有技术性的对策,在高处工作是被禁止的。

(11)在登杆之前,必须检查杆和支架导线是否牢固地埋设,强处是否足够,选择适合杆型的脚带,并固定安全带。在操作框架和撑杆之间,地面必须被监督,并由专人联系。登山用具按照表1进行检查和检查。

(12)气候条件。气温不满-10℃时,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暖气休息室。当气温高于35℃时,由于室外工作气温高于35℃,施工区域必须配备小屋和适当的冷却设备和饮料。在六级以上的天气或恶劣天气的情况下,中止高处的室外作业。在霜天或雨天户外空气高处工作时,必须采取防滑性对策。

(13)使用的各种梯子必须符合GB7059.1~7059.3一1986标准规定,并应有防滑装置。梯顶无塔钩,梯脚不能稳固时必须有人扶梯。人字梯拉绳必须牢固可靠。

四、事故案例

4.1、事件一

1、事故发生经过

从110kV的燕子山变电站的主控制室由双电力综合服务小组(集团企业)实施。事故发生当天的工作是除去10kV的开关室和35kV的I节刀开关。在切断之前,服务队设置了金属管脚手架。大约在15点,高某(男,37岁,集体工人,砖瓦工,17年服务工龄)完成自己的木工工作后,拆掉碎片,切下碎片。,在金属管脚手架的弹簧板上高高站立,作为支柱取金属管脚手架,然后用钢的柴油机涂过滤嘴,以使接缝与水泥柱分离。此时,使270kg的横向重量相对集中在金属管脚手架左侧的拉锁上,拉开可动拉锁的铆钉帽,用金属管脚手架的钢管使弹簧板掉落,从高4或7米下降,在右侧着陆。现场人员立即向市第四人民医院求助,但抢救无效。

2、事故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1)多经集体企业的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奖惩制处不健全,极个别集体企业的安全管理基本放任自流,无章可循。

(2)主业与多经集体企业之间关于工程的关系含混,无施工资质的队伍进入我局施工没有得到控制,合同签订程序不符合部有关规定;合同不规范,双方都未能尽到自己的安全责任。

(3)服务队管理混乱,领导安全意识淡薄,竟然没有编制工程的施工方案、三大措施,工程开工前不作工程交底。现场负责人由队长临时指定,甚至开工一段时间后,才指定负责人。

4.2、事件二

1、事故发生经过:

220kV南方及北江苏线连接项目由华旺站出线塔1至塔5组装,由输电技术公司第一部门第二组实施。在建设前,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主要的方案,进行技术性的公开。内部对角线脱落,徐某从13米高台跌落地面,握着电动绞车的牵引绳,滑了约2米。然后掉在地上,在他的左胸3~9肋骨骨折。

2、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劳动者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安全意识低,不标准建设,违反习惯规则。

(2)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负安全责任,现场监控无效果。

(3)建设团队成员的安全性责任未实施,相互安全行动缺乏监督和修正。

(4)员工的安全学习教育得到缓和。

4、上述事故的防止对策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员工自我启发意识和相互防御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处,杜绝违反。

(2)坚持“严格管理、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报酬和处罚。在各层次加强人才教育,提高每一个层次,尤其是现场负责人的责任感。

(3)我们应该加强工人的技术训练,提高工人的技术质量。

五、小结

高处作业的安全性是不可忽视的话题,电力维护检修作业的安全生产是的相关从业人员追求的永恒目标。随着电气设备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因电气设备设施安装维护等工作而进行的高处作业依然大量存在。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作用越来越明显,必须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养和技术措施制定两个方面提高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虽然高处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以设计手段来减少高处作业的频率,还可以通过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来管理风险。作为全体参与高处作业的我们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并坚持不懈的实践在具体工作中,才能实现高处作业的零事故,零伤害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森林.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分析[J].江西建材,2014:282.

[2]田旭伟,张愿强,莫钧,胡品,普应平.基于有限元法的输电线路高空作业平台力学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89-90

作者:蒋雷鸣

通信电源管理措施论文 篇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光缆通信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现今社会物物相连,以此形成了物联网的架构,而物联网技术也被应用至较多的生活场景,为人类各项生产活动带来较大帮助。传统光缆运营维护中各项管理措施相对落后,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为资源进行标注绑定,由此实现资源的分层化管理。该文将基于物联网的相关技术,结合配电通信系统展开分析,探究接入网光缆的运维管理系统其具体功能,并讨论搭建方式内的技术应用组成,为光缆资源提供运维管理支持。

关键词:通信工程;物联网技术;光缆运维

配电系统自动化运转程度加深,带动配电通信行业高度发展,随接入网光缆被大量设计生产、投入运营,我国通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通信用户数量增加,光缆运行负荷由此变大,维修养护工作量日益繁重,但管理模式及体系却仍旧沿用传统方法,所以造成较多配电通信的故障产生。高效管理办法能为配电通信工程其系统运行提供较高效率保障,因此引入物联网技术,将运维管理模式加以优化,实现信息管理、实施监督等功能落地执行,提高光缆资源的科学利用率。

1 光缆运维管理现状

电力通信企业在进行智能化电网线路的大面积铺设阶段,应将接入网光缆的后续运维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探讨,以此来提升管理运维能力,促进通信企业减少光缆资源损失数量。随线路拓展速度加快,现当下的运维管理工作已然跟不上新時期下的光缆资源管理需求,需要分析其管理现状,促进管理模式进行全新优化措施。

1.1 标识管理落后

我国通信网光缆设备多数分布于室外环境,其建设方式采用架空、地下埋设等施工操作进行,由此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光缆资源的铭牌标识将受到外界环境侵扰,其上存储的信息数据将会磨损消失。而且因为采用的是实体化铭牌记载的方法,所以在检修期间,运维人员能从标识上获取的搭载有用信息较少,数据一旦产生变更,则光缆运维管理将受到较大影响,不能及时对光缆信息做出科学判断,制约通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1.2 信息化水平低

通信光缆在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分布范围,因此带来了节点众多、运行网络排布复杂、方式多变等运维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项目。在现场运维管理时,由于现场条件限制,电力通信网络不能在有限条件中完成内网搭建工作,此时进行运维工作的效率较低,往往不能准确判断通信系统相关信息。若想对现场运行运维管理工作,需要和调度人员取得联系,由此降低了运维效率,并且在现场实际操作中因数据不能准确变更还将造成后续网络维护工作的困境。

1.3 缺失现场环节

对电子运维系统进行电力网络通信管理,常因管理运维工作时的工单流程中欠缺现场环节,而造成运维管理系统的效率变低现象。通常在运维工单的全流程中将骨干通信电缆作为主要搭建目的,其建设过程中未涉及配电通信下的接入网光缆设备,由此现场环节中缺失该类信息的准确录入,现场环境中无法展现出较为有利的现场实际信息,因而产生安全盲区。

1.4 缺失实时监控

在通信管理系统中现有管理模式下,并不具备光缆运行实时状态的监控能力,所以进行配电通信的运维管理,在接入网光缆发生故障时,不能第一时间确定故障位置,且故障类型的判断也需要找到并到达故障现场才可进行切实判断,由此便降低了通信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工作故障期间进行的监控展示画面能为运维工作带来较高应用效率,为更好地配置光缆资源带来积极意义。

2 接入网光缆运维管理系统

2.1 系统概述

根据对现阶段实际运维需求的分析,可以清晰了解到接入网光缆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进度,并为了更好地将配电通信接入网光缆,特此将运维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改善,以此便可更好地服务于光缆承载业务。利用更加集约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完善包括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对接入网光缆资源梳理,建设一套能够支撑接入网光缆日常运维管理工作的“接入网光缆运维管理系统”。该系统建设,能形成统一模式下的配电通信接入网光缆运维管理的应用平台,并可加强光缆运维的工作监管力度,由此更加方便去扩大日常运维管理其服务影响范围[1]。

2.2 系统功能

资源管理。该系统下包含了对光缆设备进行的资源管理功能,主要实现目的是将配电通信资源做以数据化的常规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常态管理,因此在该功能基础上进行了拓扑管理,以便于更好面向服务通信用户的需求,针对性调整光缆资源的管理模式。资源管理中包含对数据同步、故障作业指导、信息查询等功能,以标识资源的管理为例,其功能设定中绑定了光缆的实地位置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设备、塔杆、人井等信息做以捆绑,由此便可在虚拟ID的运维管理中,将数据信息进行及时调整,方便作业人员开展运维工作。该管理资源的功能还能将各系统下的有效信息做以充分管理,做好导入、导出、更新、查看等一系列功能的输出。

运行管理。配电通信工程中需要对光缆作业的运行期间状态进行充分分析管理,其功能具体体现在巡视期间管理、现场管理、巡视考核等方面,因此该功能的落实切实保障了光缆的安全运行过程。以现场巡视管理为例,采用WEB端口光缆作为巡视数据,在现场巡视期间做出信息化的支撑管理,并对管理考核模式进行充分运维支持,由此完成现场工作的巡视。在现场巡视期间,主要将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确保设备巡检过后生成完整的运行管理记录,以供后续参考。

流程管理。在作业流程中,需要运维管理全新的系统功能对其提供流程梳理帮助,以此来确保接入网工单资源的完整性,其中包括了检修单、缺陷单等光缆信息资源产物,另外工单流转期间需要对派工单工作进行一体化运维管理。比如在故障申告的流程管理中,需要根据现场已发现故障问题展开对申告单据的填写,在此流程中需要包括对申告单的切实管理,并对故障类型进行妥善的配置处理。

综合监视。该功能下包含光功率监测、在线监测等实际功能落实,能将接入网光缆在物联网技术下进行妥善的设备信息监控,将不同位置下的设备信息做以物联模式的管理。以光功率监测功能为例,监测设备提供了关于ONU和OLT等设备的实时采集数据,并提供实时采样PON口的光功率数据,以此进行自动监测记录,按照监测规则,生成事件触发告警信号,并将此过程生成历史曲线[2]。综合监视功能可对光缆运行中的各项数据做以监测、统计,并做好数据整理录入工作,该性能体现与资源管理功能相类似。

3 搭建系统的技术组成

3.1 资源管理阶段

光缆的搭建期间,由于接入网节点较多,需要进行妥善管理的光缆数量较多,其上搭载的网络资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类型,因此在进行物联网技术下的光缆资源管理阶段中,需要对其运维管理系统落实的关键技术进行准确分析。光缆资源运行期间发生故障,光缆自身无法将运行情况做以信息化的上報,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针对室外接入网光缆的资源管理体系,由此来将光缆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的监督管理,确保运维工作高效展开。

使用光纤设备和它的附属设备,对光缆设备的空间地理信息进行获取,通过采用GIS系统与该运维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更加精准地确定故障光缆位置,该过程中将为电力通信系统接入光缆资源提供较为智能化的支撑体系,并能在光缆实时技术支持中,有效提高光缆管理效率。

3.2 运行管理阶段

网络结构复杂,设备种类众多,资源量大,对通信接入网光缆资源性能数据全面监测,产生数据量将十分巨大,不具备可操作性。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通信接入网室外光缆性能数据管理策略。管理员能从现有资源中选择目标资源,并设定相应的性能采集量及采集参数(主要包括光功率衰减和环境对于光功率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性能采集任务[3]。性能管理服务在此采集任务的驱动下,对各性能进行智能采集、分析、入库。

3.3 运维支撑阶段

为将接入网光缆的进程提高现场运维效果,管理系统开发人员应对运维支撑体系提供较大帮助,基于物联网技术,将RFID、GIS等功能融入现场管理模式的交互方式中,并进一步结合服务端口、TCP等交互形式,完善光缆资源数据的信息获取步骤。通过将电力通信系统有效接入光缆资源的信息收集、查询功能中,可在电力通信保持较高安全性能基础上,逐渐适应光缆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可利用GIS技术下的较好规划路径模式,来将作业人员的轨迹进行监督确定,由此便可进行现场标准下的作业运维管理,为有效降低光缆故障发生频率,可在现场运维支撑系统体系下,实时监控巡检工作的有效性,实现运维支持。

4 结论

综上,传统光缆资源进行运维管理时,常会发生标识管理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缺失现场环节、缺失实时监控等情况,不利于室外资源的合理应用。通过本文介绍的基于物联网技术展开的运维管理全新模式,能将接入网光缆管理工作可视化运行。对管理模式的基础结构做以功能化分析可知,运维管理工作能实现实时交互、协作运维等工作模式,提高配电通信工程的管理效率,使得光缆资源能被安全可靠应用至对通信用户的服务中。

参考文献:

[1] 陈静.山区电力通信光缆运维管理[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7):87-88.

[2] 王坤.5G时代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5):187-188.

[3] 欧郁强,彭志荣,李瑞德.基于GIS的光缆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7,45(10):1960-1964.

【通联编辑:代影】

作者:党燕

通信电源管理措施论文 篇3:

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使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在变电运维期间,要能够以科学的方式解决与变电运维安全有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变电运维的重要性、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变电运维设备维护的有效措施以及带电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1 变电运维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拥有发电、输电和变电等各种环节,起始点在发电厂,经过大面积覆盖的输电线路传送到变电站,最后从变电站传送到居民住所和工业用户当中。变电运维在电力系统运行质量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需要定期检测变电设备来确保电力供应能够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变电维护就是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通常由变电运维操作站以及变电运维队组成。变电运维操作站主要是对电站电力运行进行管理,在值班工作人员人数比较少的状况下深入管理电站的电力运行。变电运维队是负责巡逻和检修基站的队伍,分为操作队以及巡检队两个队伍。变电运维是在电网公司的检修工作中,技术人员在关注到变电的日常运行后加强变电检修工作,借此防止变电设备出现运行安全问题,使供电质量得到保障。

2 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变电运维过程中的安全,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运行情况,并与现行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制定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制度,对电力系统设备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实施高效的安全管理。在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制度中应该充分体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安全管理的范围以及具体内容,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涉及到的人、设备以及各种情形进行规章制度的约束,设置有效的监管系统,并派专门的制度监管人员督促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让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制度贯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

2.2 注重信息化的安全管理

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规模较大,管理的数据也非常复杂,整体综合性较强,进行信息化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分析和整合数据,促进后期管理内容的准确实施。对变电运维信息化的安全管理通常都是通过服务器进行传输数据,变电站与各个供电单位进行网络连接,及时进行管理数据的传输,然后上级管理部门根据数据进行信息的不断更新,促进电力系统实行全面化、系统化的动态管理。

2.3 提高效率,发展变电站无人巡检

建议加强变电站规划,可逐步重点装设先进的前端采集设备,实时反馈现场多维数据,例如现场环境参数、设备温度及设备状态等,通过“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建立智能分析平台,并以变电站标准作业卡的内容作为智能分析平台判断准则,实现对所有变电设备的状态感知、在线评估和远程控制,真正实现变电站“无人巡检”。

2.4 操作步骤程序化,一键完成倒闸操作

根据安规要求,变电运维人员在执行倒闸操作时,需先在五防模拟机模拟操作后,才能在后台机上按操作票逐条完成实际操作,操作步骤较为繁琐耗时。建议在所有设备实现遥控基础上,可在模拟机和后台机上开发程序生成和导入功能,当在模拟机上完成操作后,可直接生成操作指令程序并导入后台机系统,最后由程序自动执行实际倒闸操作。同时上述操作指令程序可上传后台,及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生成历史记录,以后当需要进行相同操作时可直接调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大幅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5 加强先进技术的运用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效应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能有效提升电网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当前,自动化技术在电网建设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应用,但总体上应用范围仍然具有局限性,对于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实践性不足。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智能技术的运用,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帮助管理人员作出决策,减少人工计算的误差,提高计算速度,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还应有效运用遥控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出有效监测,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遥控,比如控制发电机的工作状态、断路器的开合与无功补偿设备的断开。目前,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译码技术与通信传输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 加强变电运维设备维护的有效措施

3.1 定期检查通信设备

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通信设备、机房环境和通信光缆等内容实施专项检查,从而充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对通信光缆进行全面排查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纤芯质量、ADSS光缆、OPGW 光缆、标识标签、光缆接头盒、引导光缆等。针对自主检查中的各种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处理,促进各项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避免因为通信光缆问题所导致的电网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通信的运行风险。在检查电力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机房中的运行环境质量时,需要对设备运行环境中的入口房间、机房监测系统运行状态、防火条件、安全授权、通风、加热、不间断电源、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湿度状况和温度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对通信设备的通信电源记录、维护状况、交换机运行状况、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操作状态、电力通信设备的警报状态等内容进行彻底排查。

3.2 完善变电设备检测评价机制

变电站设备检测评估机制的完善,是提高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手段。该机制应在变电站设备运行前,运行中和技术改造后,进行严格科学的检查和设备状态评估。及时发现变电站设备运行中的隐患,并及时排除,以提高变电设备的电气性能。

4 带电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

4.1 脉冲电流技术

脉冲电流技术是目前最常见的,也是使用广泛度最高的一种带电检测技术。此項技术主要是周期性地对变电设备的局部电流的运行状态进行放电检测,同时也可以在直流条件下进行局部的放电检测。电力维护技术人员利用此项技术需要使自身积累的维修经验和先进的带电检测技术相结合,合理利用脉冲电流法,充分发挥脉冲电流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过程中所呈现的优势,借此达到提升带电检测技术整体上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2 介质损耗分析法

绝缘材料与变电设备的局部放电能力有关,变电设备的局部放电能力越强,绝缘材料遭到的破坏程度就越大。若设备局部放电的能量消耗加快,那么绝缘材料所受到的局部放电带来的破坏也会加深。所以,各大电力部门中所有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把放电消耗功率测量工作重视起来。因为绝缘材料结构中的气隙数量和电压的变化成正比,随着电压的升高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局部放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介质带来损耗,会导致设备运行数据产生较为明显的波动变化,所以电力部门的技术人员可在日常巡视检测工作当中,在数据变化的基础上判断局部放电能量,借此来判断绝缘材料是否已经遭到破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变电站设备安全高效运行,设备监测及维护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应当掌握电容型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站内设备的运行监测要求,运维人员还要掌握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及维护要求,严格依规开展设备维护,强化运维管理责任意识,有效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鑫磊.变电运维管理中危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24):120-121.

[2]何世明.变电运维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27):224.

[3]陈鸿.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案研究[J].河南科技,2018(17):131-132.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

作者:常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旅游规划分析论文下一篇:周北溪的绘画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