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2022-05-0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立足于现状,首先分析了史料教学在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其次对史料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详细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也希望可以为提升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创造新的条件。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1:

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项目来源: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委员会

项目编号:XSFZZD2021345

立項时间:2020-06-08

结项时间:2021-06-25

成员单位关系:

扈兴飞: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

林珍:乐清市天成第一中学

项目负责人:扈兴飞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2: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立足于现状,首先分析了史料教学在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其次对史料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详细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也希望可以为提升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创造新的条件。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教学;应用

一、 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于历史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历史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历史感以及历史学习意识,强化国家意识与民族责任。特别是近些年来从中考与高考的角度上来看,各种题目也倾向于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这也就引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其优化策略,现就其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如下。

二、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 还原历史,强化学生历史感

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样不但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判断,更会对历史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通过史料教学,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可以对历史事件具有更强的认知,从而熟悉历史、分析历史和理解历史。

比如,在进行《戊戌变法》的学习时,变法失败后出现了旧势力的政变,这个时候谭嗣同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自嗣同始”,在讲到这里时,学生们无不感慨变法先驱的悲壮,同时对其英雄事迹也有了新的认知,这对于提升该段历史的理解与记忆都具有良好的推动效果。

2. 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解决历史学习枯燥乏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插入几个独特的史料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比如,在北宋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讲到“宋真宗花钱大手大脚”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抛出这样一个小史料,那就是宰相李沆为了限制其过度铺张浪费,而采用了不让宋真宗了解国库的方式,这样一来宋真宗就认为国库吃紧,不再铺张浪费了。讲到这么一个“抠门”的宰相时,学生无不会心一笑,同时也更为感性的认知了历史上的人物也是真正存在过的,其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从而提升了历史学习的真实感。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强化历史学习能力也是史料教学引导的主要作用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各种史料,分析其中的问题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进行工业革命阶段的学习时,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了《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将其与蒸汽机的发展历程相结合,然后对蒸汽机的发明作用以及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和阐述,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提升了教学的实践性。

三、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探讨

1. 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史料开展教学

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史料才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这对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所学内容,可以通过课本中的插图来作为史料教学的引子,然后按照其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比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可以从变法失败中康有为的表现以及其生平事迹来进行分析,按照康有為个人的经历作为变法的脉络,从而对变法的失败进行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提升逻辑判断能力。

2. 史料分析与应用要充分

史料分析要充分,否则就会降低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史料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史料的应用深度,导致一些本来很有作用的史料被一带而过,反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史料当中往往具有许多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定能够完全看懂,所以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对于史料内容与知识的挖掘。除此之外,在学生阅读史料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适当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效果。比如,在进行秦朝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北方的直道遗址为30米左右,而西南则采用五道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一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如果能够深入地挖掘与剖析,对于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具有不错的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

3. 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史料

历史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延续性特征,由于历史的内容十分复杂、多样,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也会对同一段历史具有不同的解读,所以历史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与认知分析能力,能够主动地搜索各种史料,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涵养。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各种史料浩如烟海,要想提升学生的史料收集水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习惯来实现。除此之外,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留下一些悬念来让学生课下自己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这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加深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与印象,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在进行西方历史的教学时,由于西方历史与东方历史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拿出几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对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来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评价的情况对其进行一一点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各种历史史料,不但要做到有理有据,还要做到据理力争,这样的小活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体现历史学习的价值。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史料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史料教学,可以拉近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历史学科的亲切感。立足于史料教学的应用现状,除了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之外,还可以选择史料分析以及应用的充分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史料,参与课堂环节,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小伟.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孙玉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徐月来,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

作者:徐月来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

情感教育的方法是层出不穷的,总的来说,就是要挖教材,研究学生,贴近生活,带着激情投入到中学历史情感教育中去。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一些方法:

一、因材施教

发掘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会议,我让学生在这两次会议里模拟瓜分世界的英、美、法、日和被瓜分的德、中国等。学生体验到“弱国无外交”的屈辱感,更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科书、教学大纲,要主动积极加工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未知的领域。

二、选择适当的启情点

启情点,即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既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的前提,还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现的核心。启情点,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某个史实的片断。选择启情点,教师既要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又要照顾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如,为突出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可以选择这样的启情点:让学生看相关的影片对这段史实的描绘,再现了中国外交家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气质和个性,但国弱让他们的无奈;对比当时的其它国家的骄横,就有着强烈的历史震撼力,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涛,达到了启情的作用。

三、促进情感与意志的相互转化

意志是人们按照既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内外活动的心理过程。一方面情感激励意志,另一方面意志调控情感。历史教师要善于以情感激励意志,如:司马迁受腐刑之后,忍辱负重地写就史学巨篇《史记》;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27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和饥寒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这些史实的讲授,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意志也受到鼓舞。只有情感与意志相互转换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可能提高历史情感教育的质量。

四、转变教师角色

转变教师角色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的指导者、意见的倾听者、资料的提供者、困难的帮助者、成果的分享者等,营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陶冶性情。教师与学生合作型的教育教学使人本、生本的教育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伙伴关系,淡化了课程本身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使教师要教授的知识通过师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理性的提升,将物化的知识转变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人格素养得到提高。

五、师生共鸣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情感的“传递者”,而应做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就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如,邓世昌为抗击外敌以身殉国,李大钊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坚定信念,必须伴随着讲授甲午黄海大海战和国民大革命的有关知识而进行渲染,教师必须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知识的讲授之中,才能收到情感教育的满意效果。因此,教师应以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热诚来感染学生,促使其勤奋学习。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容易把教学与自己脱离开来,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体验,与学生交流,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

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教师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

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一言一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促使师生之间情感外向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师,一个具有渊博学识的教师,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个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让课堂洋溢勃勃生机,让学生投入十分的热情。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入情感角色,对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慷慨陈词,学生也会为之动心;对卑鄙龌龊的历史人物鞭鞑抨击,学生也会为之动容;对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绘声绘色地描述,学生也会为之动情,对教师而言,引而不发,贵在点拨;对学生而言,畅所欲言,要在开窍。在师生双方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断得到强化,情感不断净化、升华。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表演历史课本剧这是学生们更感兴趣的。在学习“红军的战略转移”时设计一道情景问题:“红军怎样克服千难万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假如你是一名红军战士会怎样面对严峻的困境?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什么精神?”当学生在重温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中会产生敬佩之情,当学生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会有真情的流露而产生大无畏的精神,学生的心灵深处涌动着一股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情感。

現场教学是历史教师将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使他们在这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情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此情此景,将使学生们难以忘怀。

当然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许多,以上只是本人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多方面尝试,比较冗杂,但都比较行之有效。

作者:赵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生法律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教材评价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