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2022-09-10

主题活动是综合实践的具体内容, 是国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精神与学校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是通过概括的形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性核心问题或专题, 是体现课程理念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必须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总体目标,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 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策略等方面得到发展。

1“变”才是“不变”

学校课程, 无论被定义为何种涵义, 始终与时代发展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它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体生活世界, 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对应信息化社会, 学生的生活和整个人类社会都已经发生了越来越不确定的变化, 反映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的活动主题已经不可能是固定的和绝对预期的, 它需要应时代的变化、学生生活的变化, 反映社会的变化, 体现知识的变化。不同地方、学校, 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地理环境, 课程开发的方式、内容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因此, 国家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

2 心中要有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些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等。主题设计要重视那些来自学生的课题, 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 关注的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学生的现实生活。

2.1 年龄特征

活动主题内容设计需要与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相切合。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同时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思维特点要求他们学习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因此,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 (文字、图片、声音等) , 便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操作, 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

2.2 兴趣指向

学生认识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倾向性——兴趣, 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个性倾向性。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在形成中, 虽然不够稳定, 但也是推动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在因素。学生的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我们在进行活动主题设计时, 就可以对这一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注意、转移和有效作用。

2.3 知识经验

学生的知识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 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因此, 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 同时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 要考虑补充的办法。

2.4 现实生活

活动主题必须与学生生活相关联, 反映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自然、社会现象。这样, 会使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在确定主题的实际活动中, 需要注意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问题。

3 课程资源

这里采用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 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 可以把课程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设施、环境、人员情况、校园文化等。

校外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中的设施、成员情况、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社区自然环境、机构、设施、经济状况、人员状况、社区文化;

地区课程资源——地区的自然环境、机构、经济、科技、文化、历史、人员状况;

国内课程资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各地的经济、文化、设施、人口等;

国际课程资源——来自全球各国各地区的自然以及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情况以及区域性情况和问题。

根据不同的课程资源, 可以产生不同的主题。如利用学校的生物园的动植物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 , 可以让学生学习动植物方面的主题, 开展种植、栽培、养殖、制作、观察、实验等实践和探究活动。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藏书、健身器材以及相应的家庭成员的阅读、健身活动 (家庭课程资源) , 可以产生“对家庭阅读的调查”、“对家庭健身的研究”等主题。根据学校周边的自然、商业、交通、治安环境等 (社区课程资源) , 可以确定“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等主题。利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特色旅游等 (地区课程资源) , 可以让学生调查研究某处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本地、本市旅游业的发展。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据此可以确定多种主题, 但课程资源只是确定活动主题的依据之一。

当然, 在确认活动主题设计是否合理时, 可以用下面这些问题来考证:

这些主题能够做些什么?

(1) 是否能根基于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及能力 (或旧有的经验) ?

(2) 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他们所居住的世界?

(3) 是否能让学生了解在真实生活情境时, 读、写、数、算的价值?

(4) 是否能够提供学生戏剧扮演或表现想法的机会?

(5) 是否能够鼓励学生在学校外寻找资源的来源?

(6) 是否帮助学生了解别人?

(7) 是否能促进学生同父母间的沟通?

透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主题的价值得到活动参与者的认同、质疑或否认, 活动主题是否可以确定便有了实在的答案。

另外,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 教育性、趣味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 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革命斗争传统教育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和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等信息作为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 寓教于乐, 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通过以上很有趣味性的主题活动, 在学生全员参与, 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同时, 体会龙的精神, 感受龙的文化, 培养民族自豪感, 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第二, 综合性、整体性原则。活动目标的综合: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内容的综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综合, 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知识的综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 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方法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 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第三, 创新性、实践性原则。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性很强的课程, 重在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在实践中动手动脑, 获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 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中,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使他们勇于独立思考, 标新立异, 掌握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第四, 自主性、开放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中, 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课程内容具开放性。因此, 在确立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 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 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 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能学有所乐, 学有所得, 增长才干。我们设计的每项活动都体现学生自己怎样想、如何做。

第五, 生成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 新的目标不断生成, 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摘要:“主题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合理的“主题设计”需要研究变化的时代、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性质同主题设计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需要确立活动主题, 它是学校教师开发活动主题的重要参考。对于活动主题设计者而言, 掌握主题生成与主题展开的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 赵丰平, 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

[2] 崔相录, 曾天山.新课改热点, 难点专题研究[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7.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司.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一篇:接种菌根真菌对模拟开采伤根植物的修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