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区邻里空间交互性的居住区规划探索

2022-09-12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演进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中高层住宅楼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居住形式。生活物质上变的优越的同时, 邻里关系却变得逐渐淡漠。我们曾无比怀念曾经村头巷口胡同里弄大家伙儿走街串巷其乐融融的邻里生活。如今居于城市却与邻居熟而不识, 与街区陌生隔阂。限制我们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 同时还有人们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边界。如何去营造一个充满活力, 邻里关系亲密, 各个年龄层都可以与自然接触, 沟通丰富的社区?也许我们可以在居住区规划的层面上去干预。

1、现行居住区中存在的问题

以郑州金水区居住区的居民为样本, 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发现了居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1.缺乏公共空间。2.邻里关系漠然3.居民普遍与自然缺少交集。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 我们需要与环境沟通与社会沟通。而沟通的质量取决于沟通的时间, 是否有可以沟通的空间和沟通的主动性。

2、理论研究

人们的交往频率和户外活动的数量成正比, 户外活动的类型同时影响着交往的质量。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1.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的必须性活动, 如上班上学等。2.只有在户外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自发性活动, 如晒太阳, 散步等。3.在公共场合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公共性活动。当有大量的自发性活动和公共性活动出现时, 人们会产生有质量可持续的交往。同时这些良好的互动又反过来促进交往的膨胀。环境越好, 第二类和第三类活动就会越广泛。在居住区规划中, 良好的户外空间营造就显得尤为关键。

同时空间的私密程度也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全封闭的空间中人们渴望交流, 在全开敞的空间中人们渴望私密。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私密性的操作手法加以引导, 提高人们的互动欲望。年龄层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户外活动的时间、频率与活动类型也各有特色。仅从一天的活动时间上来说, 老年人占42%, 青年人占16%, 儿童占32%, 中年人占10%。

3、交互性体系框架初定

我们的首要目的是为居住区居民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可以分解为提高人群的交往的主动性、提高人们在户外停留的时间这两条来实施, 具体的小点是: (1) 提供宜人、趣味性强的环境。 (2) 增加场地的归属感和地方感 (3) 拒绝车流, 形成慢速交通体系。 (4) 通过对各个年龄层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对象的研究, 寻找最大人流重合的时间点和场所。

将交互性框架分为五个层级, 即I—整个小区的交互性, II—组团间的交互性, III—同一栋楼的交互性, IV—临近楼层的交互性, V—同一楼层的交互性。在每一个层级都有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不同私密度空间层级的控制, 再辅之针对性的策略从而形成丰富而完整的交互性体系框架。

4、各个层级的针对措施

4.1 整个小区的交互性:

从平面上的排布方式, 退台立面, 人车分流和慢速交通, 公共环境细化分层入手来实现大层级的交互性。

4.2 组团间的交互性:

在平面上, 组团间共享私有庭院。在立面上, 楼与楼之间构成联系回廊, 采用共享垂直农场的方式实现交互性。

4.3 同一栋楼的交互性:

楼层与楼层之间通过形体扭动形成公共退台, 楼顶共享屋顶花园。

4.4 临近楼层的交互性

南向阳台属于业主私有, 北向阳台相邻楼层共享。

4.5 同一层楼的交互性

建筑入口可扩展成为一个半室内半室外的客厅。采用可变式户型设计, 一户可分为两户或三户, 同一楼层可分为5到6户, 居住范围内可共享厨房和共享餐厅。

5. 可变性户型设计

5.1 根据不同人群喜好的户型设计

人的成长经历, 收入水平, 教育程度以及年龄, 兴趣喜好的不同决定了住户对空间的使用需求千差万别。可以将户型分为可变的部分和固定不变的部分, 将空间铺展开来, 不变的部分视为一个个盒子散布在底面上, 余下的就是可变的部分将交与业主自由择定。 (如下图)

5.2 根据家庭结构变化的适应性设计

随着时间轴推移, 家庭成员的结构和居住形式会发生改变, 比如二代居变为三代居, 中年夫妇会变为老年夫妇, 核心家庭的孩子不断地长大, 二胎政策的实行会变成四口之家。户型设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策略来满足需求。

5.3 关于不同人群混居的探讨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必定是年龄层次丰富的社区, 不同的年龄段有着自己独特的居住需求。同时各个年龄层级也有着丰富的互动, 我们希望在照顾好各个年龄层级需求的同时, 提出一种互助模式。用空间去打破边界, 共享时间。以小家去融合大家, 扩充家的局域, 使邻里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助单元。用交叠的时间去产生互助, 共有的空间去容纳交流, 不断地扩展心理的边界, 形成真正的交互性社区。

摘要:通过理论探究和实验深入的方式, 充分激活人与社区, 与邻里的交互性, 形成朝气蓬勃的社区关系。在交互性的基础上, 尝试用可变性的空间来应对家庭生长周期。随着时间的横轴, 居住区也在不断地生长和演进, 不断地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的需求。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邻里空间,户型可变性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胡仁禄, 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 高桥鹰志+EBS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计算机辅助算法作曲方法的研究与软件设计下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