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作用下校园文化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阳光体育作用下校园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提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厘清民俗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征,探讨民俗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进一步提出民俗体育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性思考,旨在为高校校园文化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阳光体育作用下校园文化论文 篇1: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实践探索

摘要:近几年来,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能测试发现,他们的身体素质呈持续下滑趋势,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国家教育部门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需重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进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究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探索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实践。

关键词:高校  身体素质  可持续发展   阳光体育  实践

体育总局、教育部以及团中央在2006年12月共同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青少年尽可能多的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提升自身的身体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夯实的基础。阳光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主要突破口之一,以“强身健体、达标争优”为教学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做好阳光体育运动方面的工作,就要不断提升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体育运动,将高校课程与体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愉悦的活动氛围,从而吸引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视、认可与支持,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质,使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1、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概述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阳光体育运动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发展情况组织而成的综合性体育项目,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生活健康、提高学生身体健康、丰富高校文化为发展目标。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阳光”包含三层含义,主要分析如下:(1)提倡高校学生走出紧张的学习生活,到阳光之下,开展健康的体育运动;(2)象征高校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可以收获阳光一般快乐的心情;(3)高校学生借助体育运动,可以使校园文化变得更加阳光、健康。

2、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2.1、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够强化学生的体魄

各大高校需建立《學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与评估。同时,还要积极组织高校学生开展“达标争优”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表现优异、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学校需给与颁发“阳光体育奖章”,以此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些措施都可以加强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强化自身体魄。

2.2、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并且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国家教育部门曾在重要纲要中指出高校体育运动教学的四个理念与五个目标。四个理念是指坚持贯穿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激发潜在能力;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授课,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五个目标指的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以及适应社会等领域的目标。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素质教育下的重要产物,其理念与新时期体育理念相统一,因此,需将其重视起来。

2.3、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计划的补充

体育运动是人类文明进化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事业发展的快慢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与综合国力的高低。体育运动是一种集中性、广泛性的社会活动,既可以加强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人们坚持不懈、顽强勇敢的性格与品质,除此之外,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校阳光体育是全民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各级院校的学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良好补充,因此,要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与实施。

3、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特性

3.1、高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动机丰富

高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时,是具有丰富的动机,想要实现运动愿望。比如,强身健体、社会交际、提升技能、宣泄情绪、展示自我、追求成功等,这些都是高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当这种需求到达一定境界时,就会变成动力激励自己行动起来,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身体训练与体育学习发动的基本功能。

3.2、高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强

学生在校期间,高校为他们设置了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间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阳光体育运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方面,都具备较高的自由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健康的体育观念与体育意识,从而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快乐,使其身心愉悦,乐观健康。

3.3、阳光体育运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高校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不分年龄、性别、体质和地域,根据自己所需进行选择,高校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能够凸显自己的主体性与个性,激发出对体育项目的热情与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传统体育教学形式,还可以减少传统教学弊端,释放学生内心深处的压力,使其积极健康起来。

3.4、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

据调查显示,最近几年,高校学生在耐力素质与力量方面下降的较快,这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而且耐力素质下降也会度自身的心肺功能造成损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数据分析,大约包含90%以上的学生不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他们的身体状况大多呈现肥胖、超重或者营养不良状态,那么,对他们的耐力素质与力量锻炼便可以解决这一现状,因此,阳光体育运动势在必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升高校学生身体健康。

3.5、高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与中学生和小学生不同,高校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体育锻炼,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体育课程的高校学生来讲,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高难度,他们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知识外,还要处理很多重要事物。所以,如果高校学生不具备持之以恒的韧劲、耐性,便无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3.6、高校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人均场地较小

由于高校学生的人数较多,所以,体育运动场地显得较小。要想在高校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首先就要投入足够资金来支持运动场地与运动设备的建设,这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其次,再根据《普通高校体育馆设施、器材目录》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运动器材要及时的更新换代,以满足现代社会所需,满足高校学生所需。

4、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所面临的问题

4.1、高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了解得不够全面

阳光体育运动被全面实施以来,很多高校都通过多种形式来促进其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很多高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切,甚至还有学生没有听说过阳光体育运动,这说明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宣传力度不大,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教育不够完善,没有到达普及状态。

4.2、高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知上存在误解

很多高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体育运动较为无聊、枯燥、乏累,毫无意义,与体育活动相比较,高校学生更喜欢逛街、上网、打游戏。这说明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不足,自身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体育意识,觉得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没有产生浓烈的兴趣与强烈的欲望,降低体育运动参与度。

4.3、阳光体育运动项目不够丰富多彩

高校開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需采用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支撑。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期间主要以球类活动为主,并没有加入其他活动项目,这使得阳光体育运动变得单一、枯燥起来。最初阶段,由于高校学生刚刚接触阳光体育运动,对其保持着新鲜感,随着时间的流失,新鲜感慢慢流失,热情慢慢减退,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会逐渐衰退,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因此,高校需不断引进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吸引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运动热情。

4.4、缺乏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需建立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不重视,监督力度和评价机制有限,致使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逐渐形式化,长此已久,高校学生阳光运动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管理,就会到运动效果造成较差的影响,大大降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直观感受。

5、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应用的有效策略

5.1、加强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

各个高校应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可以利用本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进行日常推广工作,全方位传播“体制不强,何谈栋梁”的重要思想,引导高校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个小时,在锻炼期间可以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对膳食营养、科学健身等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引导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饮食,摄入科学的营养成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

5.2、设置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

高校在举办阳光体育运动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需设置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高校需摒弃那些单一、枯燥的运动项目,引进先进的、科学的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次,高校需撤销硬性规定,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最后,教师与同学一起投票,评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项目予以实施。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和荣誉感的快乐。

高校在举办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性别特征来设置体育项目,比如,男同学对激烈、竞争性的运动比较感兴趣,那么,学生可以为男同学特别举办一些球类、拔河、田径赛跑等运动项目,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增加阳光体育活动的闪光点。对于女同学来讲,她们大多喜欢平和的体育项目,比如,踢毽子、羽毛球、跳绳等活动,高校根据女生特点也可以甚至一些这样的比赛项目。通过差异化对待,不仅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还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

5.3、强化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管理

课外体育运动能够快速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目标。首选,高校需将优质的课外体育运动融入到本校实际教学计划中,形成统一、正规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合理利用、合理开发课外资源,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变的具有地域化、民族化、大众化的体育运动;再次,建立完善的系、院校级体育社团与课外俱乐部,并创造有力条件,为学生与体育社团成员提供优良的体育运动场地与运动器材,进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还需安排专业能力与思想品质较高的教师对课外活动进行指导与辅助,在此过程中,高校要保证指导教师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工作量;最后,适当组织一些体育竞赛活动,活动需面向所有学生,在保障参赛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开发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多样化、制度化、普遍化的竞赛中收获知识,促进身心发展。

5.4、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高校体育运动基础设备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就是资金投入,在国家政府资金投入不及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申请学校体育经费,也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邀请赞助,开展有偿体育社团或者体育俱乐部,还可以将体育场地、体育设备进行有偿开发来获得资金,或者在高校教师引领下组织在校学生组建阳光体育基金会,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资金可用于维护场地设施或者购买基础设备,也可用来改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对高校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合理利用在校资源,间接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合作,为高校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运动环境,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养与综合素养,提高学校阳光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5.5、强化高校监督考核机制

要想使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就要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由高校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为考核机构,由公共体育教研部或者体育学院工作部予以组织和实施。在每学期期末对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项目方面的考核,考核期间有本班体育教师进行监督,通过严苛的考核机制可以了解到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现状,对其进行细致记录,记录工作可以交给本班体育委员或者班长执行。通过体育考核,既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劣质,对其科学研究,分层教学,进而实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5.6、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

弘扬传统民族精神可有效解决阳光体育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多样性、丰富性与经济型等优良特点,可供不同性别、运动需求、身体状况以及兴趣爱好的人自主选择进行锻炼,能够完美的解决掉因为器具不足、场地不大等实质问题。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较多,比如,简单易学、简单易教、简單易赛等,不仅如此,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时间互帮互学、互传互教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免疫力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师生矛盾的问题。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情绪,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首选要加强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使高校学生认识到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益处;其次,要设置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强化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管理;再次,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高校体育运动基础设备;最后,要不断强化高校监督考核机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甜,聂鑫.生态环境视角下地方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研究[J].运动,2019(06).

[2]汤俊波,郑浩然,薛京等.提升体育本位助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的机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009(020).

[3]刘华,陈庆指.“全动力”教学理念之——创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培养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J].收藏界:名师探索, 2019(02).

[4]陈锡.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及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研究[J].休闲,2019(03).

[5]刘荣华,王丽娟,鄢佩等.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问题与发展对策[J].2021.

[6]吕建华.以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数码设计,2019(6).

[7]赵桑晴.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探究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20,010(013).

[8]李生民,王波,祝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2021.

[9]吴楠.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J].灌篮,2019(09).

[10]周晓梅.高校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教学改革[J].青春岁月,2019(022).

[11]尹兆风,李桂英,钟玉琳.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瓶颈及路径探索[J].2021.

[12]彭锋.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灌篮,2019(008).

作者简介:葛伟(1968-),男,汉族,辽宁铁法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篮球教学与训练、裁判。

作者:葛伟

阳光体育作用下校园文化论文 篇2:

民俗体育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提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厘清民俗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征,探讨民俗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进一步提出民俗体育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性思考,旨在为高校校园文化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叶小明(1974—),男,宜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洪燕燕(1981—),女,宜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汤 俊(1991—),男,宜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江西宜春 336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TYQ01);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CSKL2015-054)

文化的定义至少有二百种,广义的来说,是一种人类活动共有的模式,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民俗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不可缺失的一个分支,而民俗体育是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民俗体育百年之前就有研究记载,在新时期和高校转型的重要阶段依然是热点。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这两种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创新的需要,也是体现多元文化中正能量价值的形式。本文以“文化”为切入点,分析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以及民俗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目的是使人们加深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功能,为高校校园文化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民俗体育文化、校园文化的概述

(一)民俗体育文化

民俗体育文化隶属文化,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为了厘清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文化查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纵观前人的成果对民俗体育的分析有很多种,学者涂传飞认为民俗体育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一种具有集体的、模式化的且为民众所传承和发展的传统体育文化。[1]《体育科学词典》对民俗体育解释为: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2]诸如此类的,虽然其定义说法不一,但是有着共同的特征,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概括有:①区域民族性②继承和变异性③模式化与多样化④集体性与规约性⑤广泛的普及型⑥表演的趣味性等。

(二)校园文化

校园是继承文化和发展文化的摇篮,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风骨,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接触最为广泛,最富创造力的一种文化。很多学者对校园文化的定义都做了分析研究,如龚德贵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在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王德广从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对比研究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提出了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价值结构;重视学生“自治”、“自重”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自我意识三个方面的建议。[4]尽管校园文化的内涵众说纷纭,但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包括教师与学生;另一方面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文化的外延,这两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一部分,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广大师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三)民俗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民俗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应该是一种部分与整体、被包含与包含,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民俗体育文化隶属于校园文化的一种,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附于校园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在高校发展民俗体育活动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校园文化也因此而丰富。

二、民俗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

(一)促进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觉

张诗亚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首先应该是文化认同教育。[5]人们生活在民俗文化中,文化可以后天习得的,人们在后天不断学习和习惯中彼此沟通和了解,从而产生了对某种文化的认同和依懒,是文化心理上的一种归属感。民俗体育文化也是如此,如学者杨世如对苗族的独木龙舟竞赛进行调查研究,认为这一节日活动已成为苗族的精神支柱之一,对增进族内团结及缓释族内矛盾,维系苗族群体内部的文化认同发挥着重要作用。[6]拔河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距今2400多年,是校园开展非常广泛的民俗体育活动,广大师生对此乐此不疲,因为它体现了团队的力量,折射出了个人的品格、民族的精髓。2001年7月,临潭城关镇(旧城)万人扯绳活动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肯定。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任何学科都源于民俗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但是,很多民间文化在逐渐的消失,民俗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头,应该得到重视,我们应以主人翁的状态自觉地投入到保护民间文化工作之中来。

(二)丰富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每个青年大学生都在参与着校园文化的构造并且还在不断地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多元性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才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需要多元化,社会也需要多元性。对此国内很多学者表示认同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如金少萍观点: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偶然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假如没有多元文化的存在,可以想象人类将难以维持生存。[7]2001年联合国在《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明确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8]文化的多样性与我国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是相通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凸显的价值,保持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校园的和谐。

(三)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构建的基础和支撑,是实实在在的实体,其主要包括校容、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校园的各种建筑、场馆、场地、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等物质条件的好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民俗体育活动往往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的价值,所以,加强对校园民俗体育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增加大学生对民俗体育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推动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的一种意识文化形态,是各种文化观念形态的集合体。学校的任务从广义来说就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不断地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内容和方式,而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以其独有的特征丰富了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有利地推动着校园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校园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有着凸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制度文化包括各项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文娱活动方式等,全校师生都要遵守,规范着全校学生的观念。民俗体育文化作为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进而组成校园文化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及发展水平,还能使高校在制度制定、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围,完善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校园育人的大环境。

(五)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由科学、艺术、人文三大支柱组成。学校的教育、社会的需求都需要知识、技术、艺术,更需要人文。人文指的是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等,显然这里的人文指的是文化当中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部分。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性格差异大,人文素养较低,在各种活动中往往表现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信仰缺失、精神压抑,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等特征。当然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偶然的,它与时代、社会、生活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校园文化宣扬的是一种健康、阳光、积极、向上、整体性的文化环境,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之相反。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因此,在校园文化体系的建立中,应在完善、改进自我的前提下,学习欠缺的文化理念,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塑造高尚独立的人格。新时期,民俗体育在高校广泛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民俗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参与民俗体育活动时不仅锻炼了身体,感受了快乐,增强了自信,培养了意志品质,更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赛龙舟、搏击、摔跤等体现勇敢、坚毅;如踢毽子、舞龙舞狮、跳绳等提倡的是团结合作、沉着冷静等。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参与民俗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形成和谐的社会风尚。

三、民俗体育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性思考

(一)民俗体育文化“三走”——走进课堂、走向操场、走进竞赛场

民俗体育文化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首要的是民俗体育要走进课堂。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是教学的蓝图,是育人的重要渠道,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民俗体育具有区域民族性、集体规约性、趣味娱乐性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把民俗体育项目科学地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堂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挑选出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其次,民俗体育要走向操场。操场是学生课外体育开展的主要场所,课外体育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的延伸,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起着推动作用,所以民俗体育文化走向操场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民俗体育要走进竞赛场。体育竞赛活动具有竞争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是体育传播、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必然要求。如定期举行民俗项目的运动会,不仅使学生更新了思想观念、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了综合素质,又能促进民俗项目的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只有广大学生受到了民俗体育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才能很好的传播民俗体育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加强媒体宣传力度,设立研发机制

民俗体育要在高校科学、有序的发展,首先,要加大媒体的宣传的力度。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等优势进行宣传,突显民俗体育的优势,引导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方式做出科学判断和选择,提高对民俗体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参与热情,使其投身其中。第二,设立科研机构。各学校要因地制宜,根据项目的特点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通过适当的改变重组以适应高校的教学及大学生的需要。只有民俗体育在高校科学、有序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民俗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我国,学校体育中民俗体育的人才相对来说比较匾乏,而体育教师是民俗体育开展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体育教师是一个学校民俗体育教学的中流砥柱,所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建设是当务之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定期的、不定期的各种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二种方式是,邀请国内民间、民俗体育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艺;第三,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经常和广大群众进行民俗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民俗体育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只有有了一批高水平的民俗体育教师,才能推动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民俗体育文化

学校的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是各方面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与众不同的,使之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因为各个高校的办学条件、规模、类型、地理环境、气候等不同,决定了各校办学的总体思路不同,也决定了各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基于此,各高校要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地域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民俗体育文化,最终形成丰富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占玉珍,王俊奇.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4).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4]王德广.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5]张诗亚.“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J].两南师范火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

[6]杨世如,韦佳.原始礼仪竞技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苗族独木龙舟竞技文化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0,(5).

[7]金少萍.民族文化全球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研究,2003,(6).

[8]《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会议于巴黎通过.

[9]官钟威,李红梅.论民俗体育文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

[10]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1]高晓波,陈小慧,魏波.高校学生体育价值观与校园文化互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

[责任编辑:刘忠林]

作者:叶小明 洪燕燕 汤俊

阳光体育作用下校园文化论文 篇3:

江西省农村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

摘 要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必要保证,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近十年来,江西省农村小学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主要从当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宣传教育、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活动形式创新、监督机制完善等方面提供建议,促进江西省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阳光体育 策略

Strateg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Sports

in Jiangxi Rural Primary Schools

LI Aizhen, GUO Xiaoqin, YI Juan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 Nanchan, Jiangxi 330103)

Key words rural primary schols; sunshine sports; strategy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各级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在阳光体育轰轰烈烈开展近十年来,江西省农村小学取得怎样的成效,遇到怎么样的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笔者做了专门调查,并对其做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

1 江西省农村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

自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江西省各农村小学能够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对阳光体育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课内外体育活动逐步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村小学校领导、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文件解读不够深入,认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体育活动管理不够规范。二是阳光体育开设途径较为单一,主要通过校内体育活动进行,校外体育活动途径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三是阳光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存在较大缺口,体育活动没有物质保障。四是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次数,学生体育技能掌握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五是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影响江西省农村小学阳光体育开展的因素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多年来在江西省农村小学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与效果,通过走访与调查了解,影响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不到位,师生思想不够重视。目前,仍有不少学校未设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没有开展过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对相关文件政策只是了解一些皮毛,在走访的15所农村小学中,有半数以上的领导、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成因、目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等要素不太了解,学生更不知道其所以然,可见,农村小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还不够深入,尚未引起全体师生的密切关注。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多数村小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代,兼职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掌握不太熟悉,对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质量。一方面经费投入决定了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目前仅80%的小学设有田径场、篮球场,而拥有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等场所、设施的学校不足20%,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的组织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体育场地、器材的损耗、补充、维修也需要经费支出,没有这部分经费支出的学校也占到了1/3,从而导致设备陈旧,损坏严重,器材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活动热情。四是上级教育部门监督不力。虽然有些学校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未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上级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很好地帮助学校克服困难,所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就流于形式。

3 促进江西省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认识

在遵守阳光体育运动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一是上级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学习。按照要求各农村小学必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上级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各小组组长进行学习、讨论、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各小组长回校后要向本领导小组成员宣传上级文件精神,引起各成员的重视,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二是校内开辟阳光体育运动专栏进行宣传,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印制宣传手册。三是班主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理解。四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阳光体育运动知识,并以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竞赛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①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使学校、老师和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渐完善场地与器材建设

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当地政府及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以及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地逐步配齐体育活动设备设施,严禁教育资金挪作他用。其次,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寻求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资助、捐赠。作为农村小学领导在寻求资助时要让赞助单位理解开展阳光体育的意义,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适当的时间邀请其加入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行列,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②再次,鼓励学生自购体育器材,特别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利用零花钱买一些必备的体育器材,以缓解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难题。③最后,学校要加强与体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寻求更多的体育场馆、设施在节假日时向学生免费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促进农村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

目前,部分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因农村教学条件不好,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或离职或调离,而且由于编制名额不足,新教师引进困难,造成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因此,为保证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在3~5年内逐步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并制定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岗位调动的条件与要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改善教师工作待遇,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让教师留得下来。另外,为改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效性与质量,还应创造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外出学习与交流,学习阳光体育运动的新政策、新标准,开展活动的新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新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要出台相关政策,允许老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科研水平,真正实现教学研相结合,全面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

3.4 创新活动形式,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目前,江西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途径主要是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而活动项目主要是跳绳、跑步、羽毛球、广播体操等一些传统项目,这些项目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开展好传统项目的同时一定要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一是体育课教学内容与形式,在遵守新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资源发掘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活动项目。二是课间操,要根据学生需求以及当下流行的体操、舞蹈等项目进行改编。三是课外活动内容在延续本校传统特色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跳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跳绳技巧后,增加一些花样跳法,蹲跳、编花跳、接力跳等等。另外,还可以对当下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进行改编,开展“撕名牌”活动。四是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根据国家政策和当地的习俗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5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效性

有效监督是各项政策执行的有力保障,阳光体育的开展亦是如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渐完善《学校阳光体育督导办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此项工作由督导小组全面开展,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办法来督促农村小学阳光体育的实施,并将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公示,其公示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因工作开展不到位而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学校或个人不能评为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另一方面各农村小学阳光体育领导小组要根据要求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并逐步完善执行、监督、反馈机制。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和措施,并责任到班级、教师,确保小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学校领导要对实施过程、实施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责任人,每次做到奖罚分明,以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为确保江西省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教育部门应该加大专项经费投资力度,逐步完善体育设备设施的建设,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觉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制度,创新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同时,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为弘扬阳光体育运动奠定理论基础。④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14YB140)研究成果

注释

① 梅雪琳.锦州市宝地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与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25.

② 张晔.湖南省高职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32.

③ 杨万森,臧家利.影响齐齐哈尔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因素及策略研究[J].民营科技,2012(12):136.

④ 易建军.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148.

作者:李爱珍 郭晓琴 易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石油化工企业的环境管理论文下一篇:学习动机理论下高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