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职业教育探究

2022-09-11

职业教育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 它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 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重视职业教育, 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没有强大的职业教育作支撑。而反观中国的职业教育, 则相对滞后, 其根本原因应追究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制度。

这种情况是由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决定的, 在封建社会教育者的心目中“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 教育的目的是做官, 是成为“政府工作人员”, 从而达到博得个人光明前途, 光宗耀祖的目的。而劳力者, 也就是拥有实用技术的人员, 是下等人, 是被整个社会瞧不起的人, 做得再优秀, 也至多算是一名“匠人”。其技术的传播, 就只能凭借口口相传, 通过师傅带徒弟进行技术的传承。因此, 中国的许多有技术含量的秘方、绝技, 成为能相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祖传秘方, 为了技术的不外泄, 技术的拥有者甚至会在他的后代中采取“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措施。

如果单从狭隘的实用性技术的传袭来看, 中国的职业教育实际上从原始社会已经开始, 据《韩非子·五蠹》所载:“上古之世, ……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 而民说之, 使王天下, 号之曰燧人氏”, 这反映了原始人类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和火的用途, 对于火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 与此同时, 也产生了相应的教育活动, 长辈们在日常用火的过程中, 依靠教育活动把这些道理和知识教给下一代。

渔猎也是原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尸子》载:“燧人上观辰星, 下察五木。燧人之世, 天下多水, 故教民以渔。”《尸子》又载:“伏羲氏之世, 天下多兽, 故教民以猎。”《白虎通》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农耕。”《孟子·滕文公上》也载:“后稷教民稼穑, 树艺五谷, 五谷熟而民人育。”这些记载说明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农作技术, 并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庠”, 被认为是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于米仓自然便利, 不过老人也不是白吃闲饭的, 他们要将自己丰富的阅历、经验和技能, 对下一代进行传授。“庠”后来成为学校的名称之一, 可见学校这一名称是由养老场所的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演进而来的。

夏代是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夏代的学校, 有“序”、“校”两种, 都非常重视军事教育。这是为顺应当时诸侯争霸, 争权夺利的社会需求而决定的。

其实, 在封建社会, 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根据社会需要, 开始尝试着开办一些传授技能性知识的学校。比如宋朝的王安石就兴办过专门学校。崇宁三年 (1104年) 设置书学、画学、算学等专业学校, 采用太学三舍法考选取士。崇宁时期的画学是中国古代惟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宋代中央官学也曾设有若干专门学校, 分别由国子监和各职能部门统辖。包括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武学。

清朝末年, 随着西方列强的大炮把我们的国门打开, 西风东渐, 专门学校也开始兴盛起来。

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社会员爱尔德赛在宁波办的女子学校, 是西方人在华创建女子学校之始。课程有圣经、国文、算术等, 还学习缝纫、刺绣。1851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办的文纪女塾 (圣玛利亚女校前身) , 上午学浅易的《圣经》和《四书》, 其余时间学习纺织、缝纫、烹调、园艺等。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魏源曾经抨击当时的学者虽然“毕生治经”, 却“无一言益己, 无一事可验诸治者”。既然“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 又让他们充任各级官职, 国家怎能治理得好?他强调教育必须注重实用, 做到“综核名实”。这就要认真研究治国方略实务, 并努力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 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敌, 使国家富强。

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 是内忧外患交迫形势下清王朝采取的自救措施。洋务派代表人物, 如李鸿章、左宗棠等人, 都有镇压农民起义或与外国侵略者打交道的直接经历, 他们深感如果还完全按传统的老一套行事, 只能是自取灭亡, 至少在军事力量上必须承认不如洋人。要镇压造反和抵御外侮, 非靠洋枪洋炮不可, 因此必须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及与之配套的普通工业。而要创办新式工业, 工人和技术人员是不可缺少的, 于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学校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与洋人打交道的基本前提是掌握外语, 这样就迫切需要大批外事翻译人才。洋务派办的新教育,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始的。

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底左宗棠和沈宝祯设立的福建船政学堂, 又称“求是堂艺局”, 是设在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局 (造船厂) 附属学校, 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学堂的宗旨就是“习学洋技”, 分前堂、后堂两部, 实为两个专业。前堂学法语, 习造船技术;后堂学英语, 习驾驶技术, 分别聘用法、英两国的师资和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学制5年, 毕业后可授予水师官职, 也可出国继续深造。还设有艺徒学堂, 培训技工、绘图员和机器维修人员。

除福建船政学堂外, 早期的技术学校还有李鸿章会同曾国藩创办的上海机器学堂 (1867年建) , 附属江南制造总局, 学习枪炮制造技术。还有李鸿章办的天津水师学堂 (1880年建) 、天津电报学堂 (1881年建) 和天津武备学堂 (1885年建) , 张之洞办的广东水陆师学堂 (1887年建) , 曾国荃办的江南水师学堂 (1890年建) 。私人创办的新式学堂, 最早有徐寿创办的格致书院 (1874年) 。这些专门学校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的政府培养了有一定专长的人才, 可惜,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最终还是不能抵挡它的没落和灭亡。

摘要:作为一种技术、能力的使用和传承上来看, 职业教育并非舶来品, 也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笔者认为, 古代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开始了这种教育。

关键词: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实用型人才,启蒙思想,洋务运动

参考文献

[1] 俞启定.中国教育史[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提升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下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系统性理论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