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今年考上清华北大

2023-02-09

第一篇:河南今年考上清华北大

全班55%怎样考上清华北大

孙维刚

我在成希春校长的领导下,1980年开始进行教学教育实验。事实上,这是任教我们班全体老师和我们班同学及家长们风雨与共齐心协力的集体实验,我的工作,绝对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一、想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请给我时间

北京22中不是重点中学、生源不理想,但改变一个孩子的情况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所以,我要从初一接新生,请给我6年的时间。

今天我说22中生源不理想,人们会认为我夸大其词,这是因为大家只了解现在的情况。1980年我接的这个班,没有一个第一志愿报22中,除了两个第二志愿外,都是第一志愿市重点,第二志愿区重点,第三志愿才是22中。即使这样,仍有一些人不来报到,我们只好又补进了一些就近分配的学生。

我当时就认识到孩子的改变应当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思想品德。所以,我教学数学,更当班主任,从初一到高三,6年一循环,其中我患膀胱癌的1991--1992学,我同时担任高三(4)和初一(1)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课,这样,三轮实验完成共用了17年。

(二)击一猛掌

1986年,第一轮实验班的蔡冰冰同学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引起轰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一个6年前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女孩子,竟取得北京市中学生数学顶尖成绩,这不是仅仅着眼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知识所能达到的,更不是督促学生大量做题,刻苦加刻苦所能企及的。而是从以知识为目标,转移到以活生生的学生本人为目标,通过教学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睿智非凡,全面发展他们素质使他们成才。这件事击我一猛掌,于是从1986年入学的第二轮开始,我提出了新的想法。

(三)新的想法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强调这个发展是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的发展。

要把德作为第一标准,因为我们需要的为大众谋福利的人才。

智,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要通过知识的教与学,不断发展孩子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加聪明。

爱因斯坦援引劳厄的话,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老师教他的知识都忘光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老师在他身上教学的真正成果。”这就是说,真正的成果,是知识之外的东西,是能力,更是能力之上的智力素质。

如何实现这个想法?

二、我的做法

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把德、智、体融为一体,统一在建设一个优秀集体为人民炼一炉好钢的实践中。

德育和智育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远大的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反过来智力素质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身体,不但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同时,艰苦的体育锻炼,将造就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德育的实践上,我们提出:

1、诚实、正派、正直;

2、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多做贡献;

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

在教学上发展智力素质,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八方联系,浑然一体,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

2、更着重向哲理观点的升华,高屋建领;

3、课堂上,造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势态,在思维运动中训练,互相传染聪明与才智;

4、题不在多而求精,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5、从初一开始即进行问题研究,写论文;

6、各科都少留作业,数学不留硬性家庭作业,不收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6年如一。

在学校的体育安排之外,我们班内组织小组蓝球赛,集体游泳,练田径,每天放学后,女生跑800米,男生跑1500米。教歌,每年举办一次文艺演出班会。

三、实践来检验

实践指什么?指效果。教学教育上的效果,更在于时间延伸中的考察。

虽然我们为实验班22中时期的进步而高兴:

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班风正派,纪律严明,课堂安静,教室干净,考试时即使老师发完卷子离开,铃响同学自己收卷送去,也绝无人作弊;向社会及希望工程捐款捐物,我们班最为踊跃;学校扫除,各处室都愿意我们班去帮忙;每个寒暑假,都要拿出一两天,把全校师生数吨重的新课本,练习册从区仓库搬运回学校;同学之间真诚友爱,困难抢担,利益相让,谁有了好书、好解法,巴不得立即让全班都知道。有人说,高考中差一分,能差出一操场人。可是,对于每人可能在高考中加10分的4个直辖市级三好生名额,班上排名前15名的同学都放弃了,这是为了增加靠后一些的伙伴考上北大、清华的机会,而这肯定要让自己去担风险。

智力素质上,以第三轮班为例,闫王君同学获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为国争了光,为22中、东城区、北京市争了光,这块金牌是近5年来北京市唯一的一块数学国际金牌。第四届雷达表中国青少年英才科学奖竞赛(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作文、计算机、外语)中,北京籍得奖学生共4名,其中2名在本班:陈硕、闫 王君。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区前10名中,第二轮班占了4名(包括第1名),第三轮班,则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1997年高考,全班40人全体上线,上本科线39人,重点线38人,进入北大、清华22人,占全班人数55%,而6年前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中,只有16人的分数达到区重点最低录取线,另有15人的分数属就近分配数段。

身体素质上,当年身材瘦小的初一(1),6年后变成了平均身材在年级里最大的高三(1),上高

二、高三后,校田径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压倒性第一(高中组12个班,一般的班为30分左右,而本班126分一次,122分一次)任晓军获北京市中学体操个人全能第二名,合唱比赛每次都是第一,7人会钢琴,4人会手风琴,1人会小提琴,陈帆的书法获北京市中学生一等奖。

但是,更使我们受鼓舞的,是同学们离开22中以后的表现,第二轮进入北大、清华的15名同学1997年大学毕业,其中11人被保送国内研究生,或出国全奖学金研究。超过了人才荟萃的北大、清华毕业读研究生的比例,其中,李毅到美国密士根大学的第二年,获全美大学生计算机机芯设计比赛第三名。第三轮班现在读大二,其中在北大、清华的22人中,有18人的成绩在中等以上,其中半数在前几名,须知在北大、清华的学生个个都是全国各省市屈指可数的拔尖生。联想到他们在22中的阶段,我们不搞题海,不买练习册,高中数学不买课本,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等等,充分表明,我们所选择的不搞应试教育而走发展智力素质的道路,是正确的。

在身体及其他素质方面,刘婷上大一时获清华大学生运动会女子800米第三,1500米第四,第二年则获清华大学女子800米第一名。张海飞获北京大学男子铅球第三,桑丽芸获北京大学女子800米第七。而北大、清华的近两万名学生中不乏特招的体育特长生,任晓军入选清华大学男子健美代表队,陈帆则代表清华大学获刚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书法二等奖。

评价效果,我们更看重恐怕也最不放心的,是对思想品德的素质检验。到目前为此,情况让我们踏实。第一轮班的同学大学毕业已经9年。用团支书苏泳的话说,咱们班的同学在工作岗位上,哪个不是好样的!例如李兵同学刚进中科院微电子中心就参与并完成了两个课题,目前已被确定为中科院科研骨干,完成了两个“八五”攻关课题和一个攀登项目。而吴岳则设计了刚刚竣工的秀丽的国际金融大厦,他的领导,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李铭陶副院长对我说,在设计院年轻一代建筑师中,吴岳是最优秀的,第二轮班有8人进清华,其中4人(吕华威,廖诩民,戴亦欣,蒋博澜)以德、智、体的良好素质得

一、

二、三等奖学金。第三轮班则有7人在北大、清华获

一、

二、三等奖学金,第三轮班的同学1997年进入大学不久,就有9人被选为班长、团支书、系学生会部长、副主席,其中有7人是在北大、清华当干部。北大数学科学院院长彭立忠教授说:“孙老师给我们北大送来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他称赞担任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长的闫王君全面素质很好;而担任文体生活部长的女同学曹君诚实、热情,受到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同学们的称赞;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编辑说他去清华时,听到对刘婷同学的好评;在北大生命科学院担任团支书的桑丽芸同学主持2000人参加的全北大新生军训结营式,圆满成功;担任北大物理系学生会统筹部长的雷易鸣同学,每天自带面包当午餐,去香饵胡同希望工程工作站当志愿者,度过了自己宝贵的暑假,开学后,以被选为北大物理系学生会副主席。已经是清华大学经(72)班班长的王一同学,以其优秀的表现,以被选为清华大学经济学会会长。第二轮班的彭壮壮同学在获得美国西屋科学奖(俗称少年诺贝尔大奖),进入哈佛大学后给我来信,请转告打听他归宿的人们,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两句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过,就时间的延伸而言,现在还不到做出结论的时候,历史刚刚开始。

我希望我们三轮班的每一位同学,时时检点,刻刻奋进,使自己真正成为人民可信赖的人才。同时,我还衷心的希望得到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汇报批评指正,使其中错误的,不致谬种流传,使其中有益的,能为青年老师参考。因为,这些实在不是我的发明,是22中、东城区、北京市领导和那么多老师教给我的

第二篇:为什么他们考上了清华北大?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海马教育记忆培训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型、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记忆力,思维导图,速读,早教及脑潜力研究网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记忆技术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免费下载,致力于帮助所有的爱好者提高记忆力、思维方式,速读及激发脑潜能。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www.jiyili.net) 曾培养出多位获得大奖的记忆大师,其中包括:

CCTV记忆挑战英雄:张海洋、陈明月、孙盒凇、王仙妮

CCTV状元360记忆大赛冠军:李桂荣,吴天胜

北京电视台记忆挑战冠军:方然、黄伟

拥有多位出色的资深版主:牛头、闲云、大猫、随风、水木清华、马其顿方阵、大奔、太圆、阿峰、纳闷王、李详齐、落叶梧桐等。

另外还有: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儿童记忆训练专家李振泉,首席速读专家巧克力,思维导图训练专家慧瑶,右脑开发专家曾冠茗等。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培养出无数的学员,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白领等人群,并曾经为通信行业、美容化妆品行业、教育培训业以及国内众多的企业和团体提供图像记忆,思维导图等培训,服务过的客户包括:

广东移动公司、广东电信、广州安植公司、上海莎谷娜公司、大连爱梦公司、香港超妍美容集团、济南天佑公司、南京圣莎拉公司、广东众行顾问公司、郑州诺言、天津中兴美容美发公司、江苏丽源公司、武汉嘉丽公司、杭州宝琳公司、广州成功教育咨询公司……

第三篇:读《清华北大他们是怎样考上的》有感

《清华、北大,他们是怎样考上的》这本书记录了一位教师对18位考上清华、北大学生的对话实况。

他们有的曾经和我们大家一样,没考上重点高中,没进实验班。他们曾是普通班的20多名,或年级150多名,甚至是年级200多名。那么他们是怎样成功的呢?

根据他们的叙述,我发现他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树立目标的意识。真正有远大理想和确切目标的孩子都能从过分贪玩中“拔”出来,用心学习。要想获得成功,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目标,终日无所事事,就像一叶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的随风飘荡。每个人的目标只能靠自己选择,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有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规定目标是北大、清华,若考不上会怎样怎样,其实成功是需要激励的,激励需要榜样,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的师长、同学伙伴中。身教胜于言传,崇尚知识的家长,将会影响感染自己的孩子。

像我们这些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还需要有适应意识。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新的环境;以高中三年的学习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高中各科的知识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还需要有正视挫折的意识。月考刚刚考完,大家的成绩都不是很好。许多同学遇到挫折后就败下阵来。若正视挫折的话,这小小的月考并代表不了什么,只要冷静分析没考好的原因以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过分着急只能不断放大挫折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小学、初中成绩的好坏,与未来好坏关系不大,只要不要成敢于平庸的心态,敢想敢做,敢于拼搏,就一定会成功,所以我们要树立拼搏精神,有拼搏的意识,我们要正确面对差科,多数学生接触新科目时,会不适应,这时有的学生轻易给自己下了结论:我学不好这科。我总是想:我不适合学数学,没数学天赋,但以后我会努力的拼搏的,我相信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会向我招手。

我坚信:成功属于我。

第四篇:复读一年考上北大清华值不值

复读一年为北清,到底值不值?

北大和清华,中国的两所顶级学府,吸引着全国无数考生的目光。曾几何时,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北大梦或者清华梦。考上北大或者清华是许多考生的梦想。许多考生为此而奋斗在高考的战场上。然而高考一年只有一次,失利后来年再战成为一些学生的选择。很多人都会质疑:为了上北大或者清华而复读,特别是那些可以上其他名校的学生,到底值不值?

为什么要考北大清华?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挤破脑袋想上北大和清华呢?理由很简单,北大清华占据着中国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

第一,国家每年对北大清华的投入是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

自1999年开始实施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财政倾斜政策,每年增加投入约100亿元,其中北大清华各自分得18亿元,占到1/3强。这使得北大清华在资金方面远比其他高校充裕。换句话说,北大清华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上。因此,北大清华的学生享受的福利明显高于其他院校学生。以北大为例,北大的食堂很便宜,基本上一荤一素六元左右;百讲一场3D电影学生票25元,更别说名目繁多的奖学金等其他福利了。北大清华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最多的。

第二,北大清华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北大清华拥有许多德高望重的教授和各个领域的大牛大腕,教育水平和质量很高。近代以来中国的大师大多来自这两所大学。这一方面是北大清华的历史造就的声望地位所致,另一方面是北大清华有充裕的资金聘请知名教授。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乃至处世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三,北大清华的声誉和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北大清华在国际上的声望是国内其他高校无法相比的,与许多国外知名院校都有合作,因此其国际交流项目十分丰富而且质量很好,其学生申请国外名校也相对比较容易。

再者,北大清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尖子生,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是大神级别的。这对自己不仅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也为个人积攒人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此外,北大清华的招牌对于学生的就业更是一大助力。相信许多父母都希望子女大学毕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尤其是在今日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偏爱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的。比如,许多省份有定向北大清华的选调生项目,许多企业也喜欢把招聘会放到北大清华举行。北大清华也不遗余力地吸引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这使得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其他高校。至于北大清华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前景,看看国家最高领导人就知道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北大清华的文凭就是一块敲门砖,还是敲门砖中的金砖。

因此考入北大清华就等于领先他人一步。

究竟什么人适合复读?

复读是一种选择,存在收益的同时也存在风险。这相当于一次人生的投资。那哪些人适合复读再战呢?

第一,是否渴望上北大清华,即所谓的“北大梦”或者“清华梦”。 梦想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只是为了某种名声或者父母的要求,那就没有必要为了上北大或者清华而复读。而对那些内心里对北大或者清华充满憧憬和渴望的学生而言,复读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是值得尝试的。

第二,学生的成绩是一个客观的标准。

如果学生基础很差,却希望通过一年的复读考上北大清华,笔者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不是说绝无可能,而是机会实在太渺茫。北大清华每年就这些名额,能考上都不是泛泛之辈,聪明勤奋之外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但这只是说基础差通过复读考上北大清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并不是说考不上其他好大学。每年都有不少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复读而成绩提高100分甚至200多分,从不到三本线跃升至一本线。但是我们都知道,越往上提分越困难。因此对于高分考生而言,冲击北大清华更具可能性。复读对于那些基础不错但高考发挥实力的学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这次没考上并不意味着下次也一定考不上。因为高考成绩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高分足以证明你是具备冲击北大或者清华的实力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高分考生复读后考上北大或者清华的原因。

第三,懂得坚持的学生适合复读。

坚持就是胜利,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在于坚持。在这里举个例子,北京一所知名复读学校有位女员工,大专毕业,因受清华毕业的上司的影响,燃起心中的“清华梦”。她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复习高考,希望能考上清华。但高考时她没能考上清华,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学习。她并不气馁,再接再厉,在北工大的四年努力学习,最后被保送到清华读研,曲折地实现了“清华梦”。

做事贵在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复读更需要坚持,这是对心志的磨砺。很多人没考上北大清华,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成绩不好,而是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高考到最后比的是坚持,谁熬过去了谁就成功了。因此,坚持的人最有可能在复读中胜出。

总而言之,如果你心中有着一个“北大梦”或者“清华梦”,成绩也不差,有毅力能坚持,那么复读考上北大清华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值得为此投资一年的光阴。

第五篇:寒门学子努力就能考上清华北大吗

1

● 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 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

● 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

2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回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她解释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的机会。”

张小林发在知乎提问下的回答帖被广泛转发。在围绕“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讨论中,“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再次引起网友对“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关注。有人称这是“贵子”的优越,也有人称这是“寒门式努力”的无奈。不少网友发问:光靠个人努力,“穷孩子”还能挤进名校吗?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

张小林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

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等。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晋军发现,相比全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有意思的是,关于学生“入学前活动半径”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14级学生里,入学之前曾经到过境外的学生占比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为0。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学的数据则是,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没有出过省的学生有22.7%。

这一项数据统计结果“非常稳定”: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和经管学院,13级和14级学生到过境外的比例都在40%左右,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

“询问入学前活动半径,其实是在调查家庭经济状况,直接询问学生家庭收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方式。”张小林认为,是否出国出省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这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也有质疑的声音:不足200人样本的调查能说明问题吗?事实上,早在2010年,晋军就指导他的学生对清华大学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2010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而当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

3

晋军还通过多年的课堂随机调查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即使上了“清北”,但努力程度仍有差别

张小林的帖子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和讨论。令她意外的是,有媒体“断章取义”地理解为“家里有钱就能上清华北大”,甚至冠以《只有富二代才能上清华?》的标题。

张小林认为,这是对她观点的误读,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指物质条件。而这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正如张小林所写,在求学过程中,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虽然其中存在着一种极端情况——因为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国家也要求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专门通道。比如,清华大学去年扩大了“自强计划”的实施范围,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招生。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名校梦”。但另一个事实是,如张小林所说,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

去年,李力在复读第二年后考入了清华大学。这个从西部小县城走到省城读高中,再来到北京读大学的“农村娃”在家人眼里着实是“光宗耀祖”。

回想高中4年,李力几乎没有外出娱乐、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除了寒暑假回家,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学校里啃书本、做练习题。可相比之下,同样考入清华的其高中同学王达就“轻松太多”。

王达的父亲是私营企业老板,母亲是高中英语教师。对于王达来说,没有令李力“崩溃到极点的英语”,也没有控制生活费的苦恼。不仅如此,王达在高中就担任了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外出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机器人比赛,暑假到北京学习英语,寒假去国外度假……最终还因学科竞赛表现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来,“家庭”所给予的条件让王达实现“清华梦”省力不少。“同样考入清华,但其实我觉得他各方面比我能力强很多,而且他学得轻松、快乐。”李力说。

4

和李力一样,付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寒门学子”。以晋军的问卷调查来看,他出生于中原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50公里的地级市,上大学前未看过电影,很少有时间看电视。

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在乡镇念了小学和初中后,考入一所县城高中。成绩优异的他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进入一所985大学,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考入北京大学。

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他发现:自己小学和初中同学都来自农村,寒门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家庭条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间尤为明显,“优越者每月有上万元的生活费,贫困者只能靠几十元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在他就读的985院校里,真正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进入北大读研后,他发现,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从未参加过中考、高考、考研,“一路保送而来,某某省状元比比皆是”。“身边可能有富可敌国的巨贾之子,也可能有手握大权的官员之子,还有可能是电视上看到的明星之子,当然也有农民的孩子、下岗工人的孩子”,但他推测此比例小于1%。

从98%到50%,再到5%、1%,付林在这些数字的变化中意识到“寒门式努力”的难处: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如果人生是一次长跑,寒门学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起跑后动力不足、补给不足、身体素质差,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实在屈指可数”。

“现在看来,我们都站到同样一个平台上。但如果往前看,你会发现我们走得很艰难,并且还有许多付出一样努力的„穷孩子‟已经„累‟倒在终点前了。”李力说。

名校可以为“寒门子弟”带来什么

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一个班级20多个人,但真正的“寒门学子”只有付林一个。

与同学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对此,“心态还算积极”的付林也曾试图多看书、多与朋友交流、多参加他们的活动。可他发现,有些阅历需要资金支持。比如,他的意识里,最贵的相机也就几千元,但一次郊游中,他看到一个玩单反的朋友带了好几个镜头,“听说每个镜头都几万元的时候,我惊呆了”。

正如付林的感受,进入清华后的李力为了弥补与王达之间的差距,报名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的招新面试,可结果却很不理想:想加入艺术团,却没有音乐或乐器特长;想加入学生会外联部,却在面试中因表达不好被刷掉;想加入文学社,却发现自己并未看过几本文学名著,面试时连问题都很陌生……

5

最无奈的是,最终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除了学习时间,他的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不要说赶超别人,就连弥补都很难”。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她记得,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PPT的她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班里来自农村的学生“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皇甫亚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内容是一种“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比如纳入正规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寒门学子由于受经济限制,很多人到大学才接触电脑,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概念都没有。至于英语,家境殷实的孩子即使学校英文成绩不佳,完全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外教的方式弥补,口语能力比寒门学子好得多。即使教科书一样,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不会相同。

在晋军老师关于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调查中,清华大学社科14级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和《哈利·波特》。可对于李力来说,在大学之前,他从未在电影院看过电影,“老实说,大二之前,我连《肖申克的救赎》都没看过,平常大家提起这些国外电影,我只能保持沉默”。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告诉记者,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好大学中的“精英”来自城市的居多,因为“城市的孩子、父母职业好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看完郑也夫的《科场现形记》,就读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二学生曾杰对“寒门贵子”的讨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马克思·韦伯关于经济、文化和声望的社会分层标准来解释,“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资源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时,他相信,教育能够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来了清华之后,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可以补上。”曾杰认为,“大学”是一个催化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一个不错的社会地位,“但不能保证你能获得最高的社会资源,保证最高的社会地位”。

晋军老师的一段话,张小林记得很清楚。晋军说,“大学第一年后,大家会变得越来越像,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可以慢慢获得机会,那些在超级中学没有社团和课余活动的,也可以弥补,所以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帖子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许多评论张小林已无暇顾及,除了删去一些理解特别偏颇的评论,唯一一个留在她心里的评论是:“社会的未来是你们的,但我们也会努力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湖南农村信用社演讲稿下一篇:核能利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