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时期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高三历史时期范文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doc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 赵冰 071000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统一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文化问题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材料。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a.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

b.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历史结论

c.学习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a.通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 b.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相关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秦汉文化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

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通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

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通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材料、图片、讨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归纳、比较、分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通过自主归纳、展示成果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展现的积极

用心

爱心

专心

态度。

c.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

值观和团队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指导自学,使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依靠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纳、分析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提高其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讲授法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我将采用问题中心式讲解法,通过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回答问题中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我将采用“群体互补”式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特点、发展原因、影响,实现智力互补,培养学生的团结

协作精神。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靠文字材料、相关图片等媒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使其感受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学习方法分析

本节课力求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和学会历史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给他们发挥和展现才能的

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列举学生熟知的一些文化内容。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天龙八部》、《无间道》吗,其中都包涵了佛教思想,有谁知道佛教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学生回答: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有佛教传入,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成果。师:那么秦汉时期都有哪些文化成果,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对古今中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2、分层次学习本节内容

步骤一:列表归纳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

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由全班同学集体构思、讨论形成表格结构

②每位同学结合教材填写

学生设计出来的表可能不同,可以进行比较,让他们选出最合理的。

目标体现:

①通过表格的设计,培养学生多维度思维问题的能力,既要考虑到文化的分类,又要考虑到时间的划分(举设计会考登记表时的例子),类似于数学中的坐标轴。

②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填写表格,对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表现形成最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秦汉时期文化发展成就

过程及目标的体现:

①先进科学技术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提出问题:先秦时期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呢?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说出答案。

目标:通过与先秦文化联系,培养“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展示与某些科技成果相关的史书记载的原文,适当补充对某些科技成果的解释。

学生可能不容易看懂,适当做出解释。 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

c.提出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回答问题,对合理答案充分肯定,并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目标: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及中华文化对全人类进步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情感价值的目标培养,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依据材料把握重

点的能力。

d.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取得先进科技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但不够系统,指导其从政治、文化、社会

风俗等各角度认识。

目标:使学生体会逐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②在哲学与宗教的讲解中要实现的目标:

用心

爱心

专心 关于这一问题的总体思路: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和可操作性问题的设置,一步一步将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表面现象和内

在本质练习起来。

a.结合教材解释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内容,包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含

义。

目标:使学生更深刻认识董仲舒将儒学的神化与政治化。

b.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有什么特点?吸收了什么新的

思想?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对上述两个名词的解释,会提出相关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目标:通过对董仲舒思想的内容的讲解、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使学

生对董仲舒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c.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为什么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

思想?

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会从政治方面去考虑。

目标:通过董仲舒思想在当时治国方面现实价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认识文化服务与政治、阶级的联系,从而最终突破难点。 d.先秦和秦汉时都出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可能会随意、缺乏条理,应指导他们从形成背景、内容、作用方面去考虑。

目标:提高学生联系问题的意识,比较问题的能力。 e.请同学们谈一谈对道教、佛教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可能会从寺庙、服装、电影、电视等方面抒发自己的意见。

目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f.提出问题:他们产生、发展和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有关系吗? 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将之与统治需要、阶级斗争相联系。

目标:通过佛教、道教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从上层建筑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

③史学巨大成就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解释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

用心

爱心

专心

目标:对史书体例有一个基本了解。 b.司马迁的《史记》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相关段落归纳出来。

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提炼总结的能力。

④文学的新成果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及班固《两都赋》、乐府诗《陌上桑》的节选,或由学

生背诵一些段落。 目标:体会其特点的差异。 ⑤雕塑与绘画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相关图片。

目标:中国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文字上,增加图片可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 步骤三:分组讨论秦汉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

过程:

①集体讨论总结的方法并做出指导 a.特点的总结要做到史论结合。

b.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几个方面考虑。 c.影响需要从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去考虑。

②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a.写成文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b.汇总形成合理的答案。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学生会有很多想法,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肯

定其合理部分。

目标体现:

①通过对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合作精神。 ③通过文字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3、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由学生回顾本节知识体系,对本节内容进行反思,形成完整系统。通过选择、材料、问答题进行反馈,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准确、精炼、有条理地表

达思想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

2、中外交流

3、世界领先

4、气势恢宏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原因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文化条件

4、民族关系

5、对外关系

四、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影响

1、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此设计力图体现板书的概括性、指导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_先秦时期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唐山摸底)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 ( ) A.刑 C.仁 确。

2.(2017·巴中诊断)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B.出礼则入刑 D.以刑代礼 B.礼 D.道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西周三大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故B项正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材料所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律体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论语》的内容,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A项错误;“出礼则入刑”,这正是对西周法律体系的概括,故B项正确;“道之以政,齐之以礼”,这同样是《论语》的内容,也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C项错误;“以刑代礼”,这明显与重视宗法分封制的西周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

3.《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B.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 D.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

解析:选C 宗法制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不能表述为西周首创,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2017·河南八市质检)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 ) A.维护分封制度

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解析:选D 西周建立东都主要是强化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5.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 ( ) A.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315年

B.公元前231年 D.公元前214年

解析:选B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全国,韩国是秦国灭掉的战国七雄中最早的一个,

1 故A、D两项错误;秦灭韩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故B项正确;公元前315年是公元前4世纪,与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

6.(2017·武汉调研)《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 ) A.周王 C.卿大夫

B.诸侯王 D.士

解析:选A 西周时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根据“邦内甸服”可知“甸服”是王畿,王畿归周天子管辖,故A项正确;诸侯王管辖周天子分封的土地,故B项错误;卿大夫管辖诸侯分封给的土地,故C项错误;士管辖卿大夫分封的土地,故D项错误。

7.(2016·安徽百校论坛联考)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C.冶金技术的进步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选C 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属于手工业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木工用具发明都是铁制工具,设问问的是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它们的出现是以冶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

8.(2017·武汉调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 (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C.动摇了农本观念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选B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实际上是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法律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这种规定促进了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故B项正确。

9.(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 ) 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B.“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解析:选B 材料中“战国晚期”“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表明这些陶器、陶片属于个人独立生产,说明具有独立经营性的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出现,从而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故B项正确。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作用,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由材料“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

2 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11.(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选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2.“他们试图超越日常的关注,而让他们的心灵在更为虚幻的生活内容中漂浮。他们并不把人类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为人类发明将打乱万物的自然秩序而忧心忡忡。他们更愿意提倡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认为这种力量或者能量是现存世间万物的本原。”这里的“他们”所属的派别应是

A.儒家 C.墨家

( )

B.道家 D.法家

解析:选B 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虚幻”“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本原”可知,此派别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经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0分)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3分) 解析:第(1)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管理体系。抓住“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分析宗法制的特点,从维护政权的稳定性、维系家庭团结等有利方面和重视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等消极方面分析其影响。第(2)问,设问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重在“变化”的分析上。抓住“近代化”并结合材料分析其不同,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第(3)问,从文 3 明史观的角度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这种演变。

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认识: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成理即可)。 14.(2016·湖北七市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12分) 解析: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漫画阐明正确观点,并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

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

4 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

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

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

一、二即可)。

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

总结:儒学需要自我扬弃,综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对接。(其它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亦可)

第三篇:高三的五个心理时期

聆听花开的声音——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作品摘要:

高考是学生年轻的生命面临的第一场人生的角逐,在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多种压力的作用下,学生年轻的心不断的经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挤压。在7年的从教经历中,送走了四届高三,两届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就是要引导人生、培养人生、提高生命的品质的过程。不断的回到自我,回到人生,认识自我,是教育对人生引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必须肩负起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使命。

根据高三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我把高三分为五个时期:新鲜期、 坚持期、彷徨期、冲刺期、调试期。下面我就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说一说我的具体做法。

第一时期新鲜期(6月——8月)学生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情,迈进高三的教室,面对高三的一轮复习,有太多的冲动,憧憬和幻想。在这一时期,我的做法是立志与学法指导并重。

第二时期:坚持期(9月——11月)进入9月学生明显出现一次学习态度、身体状态的下滑。在这一阶段我每周在班级树立一个到两个进步的榜样,我会为每一个榜样写推荐词,往往为了这些推荐词要辗转反侧几个晚上。激励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赶超的欲望,点起他们的求胜心。

第三阶段:彷徨期(12月至春节前)班主任必须时时关注班级的微小变化抓住松懈的苗头,及时地制定对策,保证班级的上升势头。

第四阶段:冲刺期(春节后——第一次模拟)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在学法的指导: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利用好这段时间查漏补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复习。

第五阶段:调试期(一模后至高考)这是整个高三学生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期,也是最为重要的收关时期。这个时期必须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他才会走下去,否则他就会一落千丈前功尽弃。这个时候学生需要更多的个体的关注,需要针对他自身的学法和知识的指导,所以这一阶段个人谈心的强度是最大的。

聆听花开的声音

——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哈一中

语文组

孙丹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断的挑战自我、完善自己最终走向成熟。而高考则是学生年轻的生命面临的第一场人生的角逐,在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多种压力的作用下,学生年轻的心不断的经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挤压,在高三特殊的一年中开始第一次认真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实现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教龄并不是很长,但7年的从教经历中,有四年是在高三度过,其中两届是担任班主任工作,回顾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度过的四年高三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就是要引导人生、培养人生、提高生命的品质的过程。不断的回到自我,回到人生,认识自我,是教育对人生引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必须肩负起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使命。

回顾四年高三,根据高三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我把高三分为五个时期,下面我就这五个时期自己的一些做法同大家来共同探讨。这五个时期我称为:新鲜期、 坚持期、彷徨期、冲刺期、调试期。下面我就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说一说我的具体做法。

第一时期新鲜期(6月——8月)

这一阶段大概出现在6月——8月底,学生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情,迈进高三的教室,面对高三的一轮复习,有太多的冲动,憧憬和幻想。跃跃欲试,在内心暗暗发誓:要在接下来的高三十个月里,打一个彻底的翻身仗。加之此时老师都进行了最充分的发动和思想动员,还有刚复习高一的课程,相对简单。每一个学生都产生一种上升的渴望,都会觉得自己是有希望的。应该说此时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学习状态是比较好的一个阶段,学习效率普遍较高的一个阶段。但此时的学生大多对于如何渡过高三很迷茫,嘴上都在喊努力,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努力。在这一时期,我的做法是立志与学法指导并重。

在这一时期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困惑,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在这一时期我搜集了大量的学习指导性文章和高三立志文章,我将它们进行分类归纳,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甄别筛选,在不同的时机印发或是诵读给学生,以达到最好的走进学生内心,震动学生心灵的作用。

在高三的一次家长会上,我针对当时学生数学、地理学科在平行班级中成绩较差的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家长下发了《文科数学应如何学》《高三地理复习》的书面资料,领着家长认真学习,引起家长的重视,进而影响学生。给当时焦急迷茫的学生和家长以指导,并要求家长努力的督促学生按学习方法的指导坚持实行。

在这一时期我先后给学生读了两篇文章分别是《花开不败——我的复旦梦》、《一米远的天堂》。我用《花开不败》这篇文章告诉我的学生一个学年200名的学生是通过怎样的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告诉他们高三的努力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付出才会有丰厚的回报,高三没有人不付出,处于劣势的他们只有拼命才有奇迹,至今我还能记起当时教室里出奇的宁静。我们班的李昭璇在很久以后跟我说,“老师我要上复旦,《花开不败》点燃了我心中一团火”她的母亲告诉我,她

2 把“杀进复旦”的字条贴在了自己卧室的墙上,这个学生在模拟中考了1次学年第一,2次学年前五,最后以596分成绩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德语系。读 《一米远的天堂》我想告诉学生,我们离梦想并不遥远,其实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决心、毅力战胜自己。我还利用中午训导的时间给学生放《隐形的翅膀》等歌曲,当然在每首歌的后面我都会跟学生说一说我的想法。比如在这首歌之后我说到:我的学生都有一双隐性的翅膀,这一年的时光就是你们羽翼丰满的时光,你们距离天堂只有一米,跨过去就可展翅,就可以拥抱天地,我愿做一真好风送你上九霄,展翅吧!!!!事后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想她说的是对的,我不能给自己留太多的后路。我需要真正把自己绷起来,我需要真正放弃一些,我现在把我暂时想做却不能做的事都一一记下来,我相信只要有机会以后都会做到的,现在的我不能再分心了。”

这一期间我请比较有经验的老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学科学法指导,让单科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介绍。使学生较为稳定的渡过了这一时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时期:坚持期(9月——11月)

进入9月学生明显出现一次学习态度、身体状态的下滑。可以说高三的学生经过

7、8两个月的酷暑补习,这种学习的强度和枯燥程度是他们在高

一、高二都不曾经历过的。到了9月新高一到来,高二上课,寂静的校园开始喧闹起来,教师节、艺术节对他们都充满了诱惑,已经“麻木”的心又活起来。这是我当时班级工作计划中的一段记录从此可见当时班级的状况。

“开学了,在短暂的5天休息过后,学生们又回来了,可以看出来休息尽管短暂,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场“及时雨”,班级终于又全员上阵了。 班级问题:

班级为文科班,女生多,进入高三学习压力大,有些学生注意力转移,女孩子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自己。(眼镜的颜色、镜框、发卡、校服穿不住)教师节即将到来,这是一项大型活动,学生有分心现象 我当时的对策:

结合学校团委的“庆祝教师节,感念师恩”的主题活动,结合本班的情况变换重点,以“教师之美”为主题展开对老师的怀念,寻找老师的美,进而阐释“什么是美”,端正学生的认识,为下一步明确要求打下基础。 结语:

教师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强健的身体,不是来自于丰厚的物质,而是来源于内心,“心不尽,火不灭”。

美丽在于内心的挚着的追求,这种追求使人短暂的生命可以暂放出炫目的光芒,在你们身上也有这种美丽,这美丽的瞬间就是你们在上课时专注的眼神,就是你们在自习课上专心致志的身姿,那一时刻的你们是最美丽的,因为你们的生命在这一刻正在升华。

本周最美丽的人:王帆、赵司聪。和家长

我希望你们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真正的美丽,成为老师眼中最美丽的人。” 下步计划: 严要求:头卡全部黑色,在教室内校服统一。

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我没有再在公开的场合说过班级的着装问题。 在这一阶段我每周在班级树立一个到两个进步的榜样,我会为每一个榜样写推荐词,我往往为了这些推荐词要辗转反侧几个晚上。我用这种方法激励学生,

3 让他们有一种赶超的欲望,点起他们的求胜心。

第三阶段:彷徨期(12月至春节前)

进入12月,黑夜变长,天气变冷,学生更是一群疲惫之卒,伤病急剧增加,经过几次考试的洗礼,学生们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般是不满意的居多。成绩原来优秀的学生,由于眼高手低,轻看对手,在此时翻车的大有人在。更有不少的同学,满怀信心地奋战了一个月,真是付出不少,但收获惨淡,颇受打击,学生当初的雄心和热情都已冷却,对未来又产生了些许的彷徨。可以说是此时的高三真的是人困马乏了,进入了高三的高原期。

学习信心和效率的下降直接导致学生行为的松懈,班级管理出现困难,这一时期班主任必须时时关注班级的微小变化,抓住松懈的苗头,及时地制定对策将这种松懈扼杀于萌芽状态,保证班级的上升势头,否则将功亏一篑。

这一时期班级管理出现的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迟到学生人数的上升。在整个高三一年的学习中,我所带的班很少有迟到,除下雨、下雪七班7点05都是全勤,而在整个高三期间我只说过三次迟到问题。第一次,是在进入高三的第一天,我对学生重申到校时间,我的一句话学生至今仍然记得“7点05我等你”。应该说新班任学生是怕的,从那天开始学生没有迟到,我也保证每天比他们早到。第二次说迟到,是在暑期补课结束,我高度评价了他们43天没有迟到的结果,我说“鲁迅在书桌上刻早,周恩来崇尚早,凡成大事者都是早起、早动之人,所以我对七班充满信心,我们最终会成就大事!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班级行动如此一致,更是了不起,七班是了不起的!”可以说前两次都是在为这一时期打预防针,真正的迟到苗头就出现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班主任也是最辛苦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高三值班时,冷风习习的走廊,每天到了晚上六七点钟视力就开始下降,三米以内眯起眼睛看人都看不清楚,但作为班主任是没有退路的,所有的学生都在看着你,只要你有一丝的懈怠,马上这种影响就会在学生身上放大,此时只有用班主任的“意志”支撑学生的意志了。 “坚持”成为这段生活的主题。我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是这样说这段日子的“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每天按闹钟起床了但心迟到,不是怕挨批评,而是看到老师天天都到的很早,迟到就不好意思了。”此时身教重于言教。这一时期我还制作了一个幻灯课件《坚持》利用训练材料作文的机会放给学生,学生开始并不知情,看到最后恍然大悟,这样的班会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我想这一阶段的心理战应该多出奇兵。在这一阶段我要求学生制定个人阶段目标,即月考目标,期末目标,复习计划等等,始终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感,虽然疲惫但不放弃处于一种慢跑不停状态,当然计划不代表行动,所以我在这一阶段采取盯人的做法,前中后三个层次各盯几个,来带动全班,学生都有攀比之心,只要班级各个层面都有学生在上升,那么他身边的一群就不会闲着,所以我的盯人保证了班级的正向运动。

第四阶段:冲刺期(春节后——第一次模拟)

我觉得这一阶段的我是最为轻松的,此时我的工作重心在于学法的指导,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利用好这段时间查漏补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复习。在这一阶段我给学生制定了百天计划,对于他们的在各学科上时间的分配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意见。每个学生根据我的计划再次制定一摸前的学习计划,我强调心中有数的复习,不推不骗,不推着干,不欺骗自己,没看会要重看,少睡一小时完成计划。

第五阶段:调试期(一模后至高考)

这是整个高三学生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期,也是最为重要的收关时期。这个时

4 期必须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他才会走下去,否则他就会一落千丈前功尽弃。这个时候学生需要更多的个体的关注,需要针对他自身的学法和知识的指导,所以这一阶段个人谈心的强度是最大的,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想约你谈一谈,基本全班谈个遍,而且个别学生都得达到5到6遍,每一次的模拟过后都是一次谈话的高峰,在这一阶段单凭班主任单枪匹马的做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时的班科任必须紧密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这场庞大、复杂的心理战争。

在第一次代班的时候就听老教师说“好的班主任就像一个高超的木偶艺人,并不出现在前台,用几根线就可指挥全盘”,我觉得“语言”就是我们班主任手中的线。当老师越久就越感到学会说话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今天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我觉得在说话的过程中有三点最难控制,一是说话的时机,二是说话的准确度,三是精炼程度。时机不对等于白说,不够精准不解决问题,不够精炼等于丧失主题,说服力就会减半。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会说话的老师。在这最后时期语言成为了班主任的最后进攻手段。我的语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班级语言面向全体学生的,进入高三之后我只有三个时间在班级公开发言,其他的时间我只是看,我只是巡视,用我的眼睛记录,只有在有特殊情况时才会打破的这一习惯。这三个时间是周一的训导、周六的最后一节自习、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周一我结合学校的要求提出本班班级要求和这周学习上的目标,周六的最后一节自习,我对本周总结,指出不满意和欣慰之处。每次的考试之后我都会在成绩出来的第二天进行关于质量分析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的班级发言。记得我第一次在周末总结本周多少人各迟到几分钟,测验作业上交情况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傻了,她们背后叫它“秋后算账”,但秋后算账却让学生学会小心的自我约束。慢慢的学生在周一训导时变得认真了用心了,开始期待周六的总结了。而每一次的考试分析是我给学生培养的一种习惯,9次大考每一次我都会认真分析比较列出班级的取得的成绩、现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进步较大的同学、退步同学,给班级和每个学生以公正评价, 我的分析最后都会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我平时没有说的在总结和墙报上会以书面呈现,我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学生对我的话语开始重视,开始入心,开始化为一种行动,学生开始按照老师的意图行事,不再是个干个,她们在同一个时间内作一些相同的事情,可比度大大增加了,她们的行动是相互比照的,大家都动起来了。这种对于老师话语的尊重直接影响着我的另一部分语言面向个别学生的谈话,跟学生谈话我的思路是,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怎么办,要我做什么。对于主动找我的学生,这三个问题由他来回答,我是个倾听者和下结论的人,你想得对或不对,为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对于被动的我约来的学生,三个问题我来回答,要他表态。当然说起来容易,其实每一次谈话都是智力体力的较量,学生是千姿百态的,如何在各别谈话中取得最大效果我想会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这里我只是提出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在这一最后的阶段我也是我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写下了《百天复习计划》《考前三十天各科的复习指导》《考前十天各科复习指导》《一二模之间心理指导》《考前三十天心理指导》《高考最后几天如何调节心理》《临考指导》《如何应对考场偶发事件》等文章或是讲解或是印发给了学生。

花开不仅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花开更是含苞有声,声起花开。所以一个优秀的园丁应有一颗善感的心聆听花开的声音。高三是学生重要的成人阶段,此时的学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观其行推其心,以自己旺盛的生命激情,稳定成熟的心态引导学生度过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希望我的这点小小经验教训可以

5 得到更多同行的帮助指教,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好的成长建议和帮助。

第四篇:三国时期历史常识简介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汉献帝和大臣们从长安返回洛阳。洛阳城经过董卓之乱后变得残破不堪,粮食极度匮乏。曹操已经占据了许县(今河南许昌),他采纳谋士的建议,以方便供给粮食为由,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并将许县改名为许都。从这以后,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占有了极大的优势。

屯田制

屯田亦称屯垦。西汉以来,历代为解决军粮供给、军费开支及补充国库储备,多组织士兵、利用犯人或招募百姓垦种。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军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士兵及其家属进行垦种,民屯则以民户为主体进行有组织之屯垦,其中也有利用犯人者。此外,明代还有商屯。东汉末,曹操组织的屯田为民屯,效果非常显著。

其后,历代多沿此制

租调制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收田租令》中颁布了新的租调制,规定的田租是每亩每年缴纳粟四升:户调是平均每户每年缴纳绢二匹、绵二斤,具体实行时根据民户的资产划分等差进行征收。这种征收实物的户调制,实际上自东汉后期以来就已经开始,而曹操把它正式确定下来,并以此代替了繁重的口赋和算赋。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曹魏政权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使它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据有了实力上的优势。租调制也是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后代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曹丕称帝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其子曹丕继其位。当时东汉已完全在曹魏的控制之下,汉献帝已等同于傀儡。曹丕又实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让位,即位为帝,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并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就是通过各州、各郡中正官的品评,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被评为上等的人才将推荐给各级政府,吏部选拔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者的家世情况、品级。晋以后就完全由家世确定品级,形成了重家世轻德才的风气,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的情形,并造成豪门世家把持各级官僚机构的局面。

高平陵事变

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将朝中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此前曹爽一直结党专政,并排挤司马懿。司马懿称疾不朝,但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安排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掌握部分禁军,以亲信蒋济为太尉。并伪装病笃,麻痹曹爽。

249年,曹芳去洛阳城外祭谒曹睿的陵墓高平陵。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一同前往。洛阳城内守备空虚。司马懿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将洛阳城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用太后的名义关闭城门,占领武库,截断高平陵与洛阳的交通。接着便向曹芳上书,言为除逆臣曹爽不得,进而兵谏。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曹爽不免惊慌失措,大司农桓范逃出洛阳,劝曹爽挟天子奔许吕,传檄天下,共讨司马懿。曹爽没有听从他的劝说,后交出兵权返回洛阳,没过多久便被司马懿处死,同时罹祸的有其兄弟多人及何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并诛及三族。至此,司马懿便牢牢地控制住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孙策定江东

公元195年,孙策率领数千兵马前往江东,将扬州刺史刘繇击溃,使自己在江东的势力大增。196年,孙策攻下会稽(今浙江绍兴)。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又先后削平了当地的割据势力,大体上统一了江东。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但他为弟弟孙权在江南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企图一举统一南方,带领大军南下,迅速占领荆州的部分地区。在荆州的刘备退驻樊口,只有兵力1万多人。而曹操拥有兵力20多万人,实力相差悬殊。为破曹兵,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一带共同抵抗曹军。曹操的兵力在数量上占着优势。但是水军的实力不如孙、刘联军。双方刚一交战,曹操因为军队里发生疫病,就引军退到长江北岸。孙、刘联军利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只,大火延烧到岸上的曹营,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烧死和溺死的再加上饥疫死伤的人数在半数以上。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

吕蒙袭取荆州

公元219年,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水淹七军,震动了整个中原大地。曹操暗中派人与孙权取得联络,双方达成了前后夹击关羽的密谋。孙权为了麻痹关羽,派不出名的陆逊代替大将吕蒙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关羽看不起陆逊,果然上当,抽调守军支援襄樊前线。这时吕蒙趁机率领精兵偷袭,很快就将蜀汉占据的荆州地区给占领了。关羽慌忙往回撤退,结果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最后全军溃散,关羽及其儿子关平都被吴军斩杀。

夷陵之战

建安二十五年(219年),孙权俘杀蜀将关羽,出兵攻占荆州(今湖北襄阳)。章武元年(221年),蜀汉刘备为替二弟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亲率十万大军向东吴进发。孙权派大将陆逊率兵5万迎敌。蜀军连战连捷,攻入吴境五六百里,自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同时得到武陵蛮的支持,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刘备沼江设置军营几十个。陆逊以逸待劳,坚守不出。公元222年,蜀军已经被弄得十分疲惫,士气一下子变得低落起来。陆逊于獍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与蜀军决战。吴军利用火攻,大破蜀军40余营,刘备尽失舟船器械。狼狈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蜀军主力遭受重创。刘备于次年忧愤病故。夷陵之战后,蜀军再无力攻吴,吴亦无力西进,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稳定。

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后,刘备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处境十分艰难,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带领关羽、张飞、赵云等将投奔荆州刘表,暂时停留于此。寄人篱下,大业无成,刘备对此非常焦急。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他多方延揽人才。后经当时名士徐庶的推荐,便亲自前往襄阳隆中访问隐居在那里的诸葛亮。

刘备第一次去时,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无功而返。没过多久,刘备再次去拜访,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又不见诸葛亮,只好作罢。第三次去时,诸葛亮刚回来,正在午睡。刘备于是静静地在门外等候,一直等到他睡醒。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便赶忙将刘备兄弟迎进屋内。刘备进屋与之交谈,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刘备对此非常高兴,认为他确是一个奇才,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从此刘备十分看重诸葛亮,诸葛亮也尽心竭力地辅佐刘备。后来,诸葛亮凭借自己杰出的才智,为刘备建立蜀国。

马谡失街亭

蜀国街亭为汉中咽喉要地,诸葛亮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亮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马谡刚愎自用,违令,对王平谏言置之不理,竞在山顶扎营,因而被魏将张邰所败。街亭失守。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导致街亭失守,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惜其才,但以军法无私,挥泪斩之,并因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白帝托孤

公元222年蜀军猇亭大败,刘备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心情抑郁。退回白帝城后,刘备一病不起。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于是召诸葛亮来到白帝,托付后事。

太子刘禅年幼,蜀汉形势尚不稳定,这些都让刘备放心不下。他叮嘱诸葛亮:如果太子成器,就好好辅佐太子,定能成就国家;如果太子实在不行,请自代刘禅为帝。以拯救国家。诸葛亮动情地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刘备在自帝城永安宫病逝,享年63岁。之后刘禅即位,是为蜀后主,改元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无巨细,皆出于亮。日后辅政,诸葛亮不负先主。这确是历史上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话。

七擒孟获

后主刘禅继位之后不久,南蛮王孟获便带领蛮兵10万,不断对蜀国边境进行侵掠。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带领50万人马前去征讨,以赵云、魏延为大将,长驱直人攻向南中。

南蛮王孟获,听说蜀兵南下就带兵迎战,远远看见蜀兵队伍交错、旗帜杂乱,心里就想:“人们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我看也不过如此。”孟获冲出阵去,蜀将王平以诈败之计打败孟获,事先埋伏在山路旁的大将魏延活捉了他。

孟获被押到大帐里,口口声声不服诸葛亮,诸葛亮立即让人给孟获松绑。放他回去。

回寨以后,孟获因两个洞主与诸葛亮作战,吃了败仗,就狠狠地揍了他们一顿。这两人一怒之下带了100多个南兵,冲进孟获的营帐,把喝醉了的孟获绑了起来,献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见孟获仍摆出一副不服的样子就又放了他。这样提了放,放了捉,前后捉了孟获七次。

到了第七次擒住孟获时,诸葛亮又给他松了绑,并送到邻帐饮酒压惊,孟获对此非常感动。他来到诸葛亮面前,跪倒在地上说:“丞相天威,南人永远不再造反了。”诸葛亮当即封孟获为南人洞主,并退还占领的全部土地。孟获及家人感恩不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诸葛亮便率领大军回到成都。

从那以后。诸葛亮的后顾之忧便解除了。他可以一心一意为北伐中原做准备了。

诸葛亮开门退敌

诸葛亮在阳平时,派遣魏延整合大军向东进发,自己只留万余人守住阳平。此时,司马懿带领二十万大军要与诸葛亮作战。派出去的军探回报司马懿说:“诸葛亮城里面兵力很少。力量很小,我们大军进攻肯定可以取胜。”

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大军即将来到,怕他逼迫自己一战,因此想要赶往与魏延的部队会合。但由于距离遥远,看来一定赶不到,将帅士兵都非常惊恐,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才好。

一天,诸葛亮的神色态度完全如平常一般从容自在,命令军中将军旗战鼓收拾一边,不可随便出城,又命令将城门大开,四处打扫干净。然后自己坐在城门之上,面带微笑,悠然抚琴,没有丝毫的慌乱,旁边只有两个小童陪伴。

司马懿已经率领大军到达城下,看到此番情景,一时间竟然不敢攻打。他一向认为诸葛亮为人谨慎庄重。现在突然展现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于是率部众往北到山间去。

第二天吃饭时刻,诸葛亮与参谋佐吏拍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素来胆小,此次大开城门,可能城里有重兵埋伏,于是沿着山路离去了。”

军探回报,情况果然如诸葛亮所说。后来魏延率领部队与诸葛亮会合,情势好转。司马懿后来知道了,但已经失去了这大好时机,懊悔不已。

乐不思蜀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蜀国后主刘禅被司马昭俘虏。一次,司马昭(魏国大将军)宴请刘禅,席间表演蜀国乐舞,刘禅的侍从都感到悲哀。刘禅不但不感伤,反而表现得很高兴。司马昭看到刘禅的表现后,禁不住问他:“你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好,我不想念蜀国。”事后。刘禅原来的大臣郤正悄悄对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这样问您,您应该哭着回答:‘先辈的祖坟远在陇蜀,我的心因怀念西方而悲痛,没有一天不想念。’然后将眼睛闭上。这样,司马昭可能会放我们回去。我们就可以再招兵买马,以图恢复汉室江山。”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就将邵正所教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在将眼睛闭上。司马昭说:“这话不像是出自于你的口中,倒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讶地睁开眼睛说:“这话确实是郤正教我这么说的。”司马昭和他左右的人听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曹操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一大政治特点就是宦官专权,尤其是在桓帝和灵帝时期更为突出,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正是极受桓帝宠信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其本人又高居太尉,因此,曹操的身世背景在当时极为显赫。

公元184年,曹操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升为济南相,上任后,他罢免了八个县的赃官,禁断淫祀,一时间,济南奸尻逃窜,济南一郡清平。但曹操也因此触犯了权贵,被贬为东郡太守,东郡靠近京师,权贵横行,曹操怕招致家祸,称病辞职。188年,曹操又被灵帝起用为典军校尉。

189年,灵帝去世,年仅14岁的刘辩登基。何太后听政,皇舅大将军何进辅政。何进一直对宦官集团深恶痛绝,一心想铲除宦官集团,于是,他暗招董卓进京。然而,待董卓进京时,何进已经被宦官所杀。董卓废掉刘辩,扶9岁的皇子刘协做了皇帝,并自封丞相。曹操不想为董卓效力,遂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后来,曹操将矛头指向了黄巾军,得降兵30万,并“收其精锐,号为青州兵”。曹操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北方的大军阀。

198年,曹操灭掉吕布。200年,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消灭了他的主力。205年,曹操歼灭袁谭,袁熙、袁尚逃至乌丸。

207年,曹操远征乌丸,将袁熙、袁尚力量消灭,结束了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统一。

216年,曹操晋爵魏王,车舆服饰皆同天子。220年,其子曹丕篡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诸葛亮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他三岁丧母,五岁丧父,之后由叔叔诸葛玄抚养。15岁那年,叔父诸葛玄带诸葛亮来到豫章以避战乱。哥哥诸葛谨留守家中,后于200年南下投靠孙权。但不幸的是,诸葛玄在两年后就病逝了,17岁的诸葛亮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山里盖了几间茅屋,“躬耕于南阳”十载。10年之中,他躬耕苦读。逐渐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能综观天下时事的俊杰,随时准备辅佐明君,治国安邦。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公元208年。曹操趁刘表病重,荆州内乱之际,发兵30万南下,“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夺取了荆州。刘备无所依附,只好让出荆州,退往江陵。208年10月,孙、刘联军在赤壁采用火攻,大败曹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很快占据的荆、益两州,在汉中立稳了脚跟。

公元222年,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要攻打东吴。败退后,不久便在永安辞世,17岁的刘禅即位。刘禅听从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227年,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统帅三军征伐魏国,恢复汉室。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并没有灰心,他回到汉中后,总结经验,痛斩马谡,重新调整军队。之后,诸葛亮又先后率兵5次伐魏,但均未成功。234年,54岁的诸葛亮因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与魏将司马懿对峙渭南时,病倒在五丈原军中,临终遗命撤军。

关羽

关羽,原名长生,字云长,公元161年出生在河东解县一个极具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又因其长髯飘飘,人称美髯公。中平元年(184年),关羽因杀死家乡的郡豪,被迫逃亡到涿郡。恰逢刘备招兵,遂与刘备、张飞结识,三人意气相投,于桃园结义,情同手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领汉中,并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并假节钺。7月,关羽统大军进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增援。八月,汉水猛涨,关羽借汉水杀死曹将庞德收降于禁。一时间,关羽威名,震动中原。致使曹操听后恐慌不已,竟要“徙许都以避其锐”。

然而,关羽虽然骁勇善战,但他本人却骄纵狂傲。关羽得志于荆襄后,孙权便对关羽起了戒心,但表面上仍显得与关羽十分要好。

10月,孙权派遣大将吕蒙率军白衣渡江,抄关羽的后路,袭取荆州。关羽的手下糜芳和士人平日受尽关羽的轻视和训斥,孙权派人诱降,两人当即归顺。吴军与曹军配合,关羽腹背受敌,他向上庸的蜀兵求救,不料守将刘封、孟达正闹矛盾,两人都坐视不管。11月,关羽欲从樊城撤军,夺回荆州,但又遭吴军截击,部卒逃散,溃不成军。关羽无奈,只得先抵麦城,试图从麦城往西川与刘备会合。这就是史称的“败走麦城”。12月,关羽身边只剩了少数的随从,他们日夜兼程,疲惫不堪,在蜀境边的章乡被孙权伏兵擒住,因其誓死不降,被孙权所杀。

关羽一生,重情重义,信守诺言,虽感激曹操的厚爱,但却始终不改其忠义,并且致死不渝。关羽的一生又自始至终都盈灌着勇武,戎马几十年,擒杀敌军兵将无数,被称作刘备“五虎上将”之首。尽管他狂放自傲,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他的忠勇之气的崇拜和敬仰。佛教将其作为护法,道、儒两教将其作为“忠义”的象征,因此,他也成了唯一一位受到佛、道、儒三家尊崇的神。

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郡锤县(今安徽宿州)人。祖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为了避怨,乃迁徙至此。“竹林七贤”(另六人为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成、王戎)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音乐家,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幼年丧父,有奇才,卓尔不群。后娶曹操曾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时,曾做过中散大夫。后来家道清贫,常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树下打铁谋生。

嵇康“性烈而才隽”,为人耿直。好友王戎和他交往二十年,没见他怒色相向,但嵇康得知山涛推举自己代他为官后,竟愤而写书信与其绝交,言辞犀利,锋芒毕露。嵇康博学多才,熟知音律。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据刘籍《琴议》载:嵇康曾从杜夔之子杜猛处学得《广陵散》。嵇康酷爱此曲,经常弹奏。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求教,嵇康概不传授。前一恨与此一爱,可见嵇康的愤世嫉俗、桀骜不驯。由于性情刚烈,最后终于当权者司马氏结仇,招来杀身之祸。临行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得免。嵇康死前索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慨然长叹道:“《广陵散》如今绝矣。”死时四十岁。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散文上。今存诗50余首,以四言体居多。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第五篇:文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范文)

文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对不同的人和事来说,感受到和自认为的情况是不同的。现在人们认为,文革对传统文化是一场浩劫,对人们信仰和精神道德是一次空前摧残,对共产党的领导是一次自我否定。对曾当权的文革中被批斗被剥权力的一部分干部是不堪回首的岁月;对当时不被当作人看待的所谓“地富反坏右分子”是悲惨心悸的年代;对裹卷进历次事件的人们那是个疯狂的时期。这是对的,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这仅是一个事实的一个部分,并不是全部。

事实是,参与文革各种事情的并不是全体中国人,十亿人中也就百分之十几的人直接参与了其中,特别是参与武斗、打砸抢的仅仅是一小撮人而已。就大多数人来说仅是盲从或被胁从,做得仅是跟着喊喊口号,参加几次大会而已。对他们来说文革只是共产党建国以来搞的,无数次政治运动中最大的一次罢了。并没有某些人所宣称的那么深入人心,十亿人都那么昏蛋。大乱的时间也就那么一两年,军队一实行军管,各行各业基本上就恢复了正常运转。也并不象某些年青人所想的,十年中十亿人不种地、不生产,天天都在搞路线斗争。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早就散了摊,共产党也早就归了天。所以,尽管上边还斗得如火如荼,基层自1968年后,一年比一年生产抓得紧,管理一年比一年更严格。亲身经过文革的人们都知道这才是事实。

什么是真相?这就是真相。文革仅是毛泽东的文革,仅是共产党上层的文革。人民虽然被运动过,但因不是老百姓的文革,人民对它终究是敬而远之,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参与它,虽然他们可能举过胳膊,喊过口号,甚至可能斗过走资派。但绝大多数时候是被裹胁,是被蒙蔽,不等于他就心甘情愿去做这一切。所以,不要一提文革,就把十亿人民都扯进去,把十亿人都丑化成青面獠牙,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愚氓。其实,人民是聪慧的,文革时期除死心塌地当国家蛀虫狗腿子的亡命徒外,大部分人是你搞你的文革,我该干活干活,该恋爱恋爱,该生孩子生孩子,不管你说得怎么天花乱坠,我有一定之规就当普通民众,对文革只是敷衍。民众没有罪,如实地记录当时民众的喜怒哀乐的文学作品也不应有罪。尽管它们打着文革的深深烙印,幼稚可笑。但它们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

文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不能回避的一段历史,如何真实地记录它,是考验中国历史学家聪明才智的一场考试。既不丑化,又不粉饰,既真实,又全面。是人民对文革史的起码要求。当前,有股子邪风,若有人提到文革,就立既会有人攻击你要替文革翻案。若见有学者收集整理文革时期史料,就立即会被扣上红派的帽子,还有的人咬牙切齿地谩骂毛主席,对有歌

颂肯定毛主席功绩的文艺作品,立即就扣上吹捧谄媚的大帽子。这和当年的文革作法有什么两样?以文革的手法反文革,说明这些人骨子里就是文革时期造反派的还阳。打棒子、扣帽子,不应在现在又出现,因为它的专利人是四人帮。希望当代青年人不要染上这样恶习。你可以使劲骂毛泽东骂共产党,骂文革。但你也应当允许别人为毛泽东共产党,为文革客观公正的说些话。不同意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不要靠扣帽子打棒子雷人。我赞成这样的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利。扣帽子打棒子不是尊重别人的权利,是四人帮法西斯的伎俩,再次希望青年人不要步这些人的后尘。

尽管毛泽东建国后犯了一系列错误,但和黑暗的民国比,他给中国带来了一个较清廉的政府。文革期间,不管官民,贪污一万元就立即枪毙。他领导下的政府基本没有贪污犯,有了就毙,毫不留情。他用了十几年,把一个连煤油都生产不了的中国,建成了一个能生产汽车、飞机、原子弹、氢弹的东方大国。他敢和美帝斗,和苏联斗,和印度斗,而且逢斗必胜。这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比。毛的政策使我家近三十年陷入悲惨境地,直到今天尚无有正面交待。按理我是最不可能谄媚毛泽东的人。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比较,我不能不钦佩毛的某些品质,不能不由衷地赞颂他的伟大。这就是当时我创作这些所谓诗歌的动机。

说到文革时期的历史,有人给下定义是地狱的年代,黑暗的岁月,国家崩溃的边缘,我不知这是根据什么下的定义?对某一地区,某段时间,或某件事而言,他可能说的是事实,但如果全面看,从全国范围看,这些定义并不准确。最明了的事实,文革中,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抗美援越第二次打败了美国及其傀儡,帮越南彻底解放了全境;全国数年停产半停产,竟无一人下岗,无一人被拖欠工资。这是任何地狱年代,黑暗岁月能做到的吗?我一再强调文革时期也是共产党毛泽东绝对领导时期,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对的,但彻底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肯定是错的,因为文革十年中国的发展稳定是人民创造的,否定这个时期人民的创造成果肯定也是错误的,人民也是绝不会被允许的。靠道听途说作证据是最不道德的。靠少数统治者和他们豢养的文人编造的故事作证据也是最不道德的。

时至今天我没看到一部真实记载文革十年的历史。所出大部分有关文革历史的书籍电影,都是丑化、妖魔化文革时期人民,共产党、毛主席的。这是不实事求是的。文革中,共产党毛主席有错,但不是全错。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民众开始盲从,后来多消极对抗。我们写政治史文学史经济史就应该把这些历史真相写进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丑化也不美化,写出一部客观公正,真实可信,对得起

后代子孙的文革史来。这不是给文革翻案,不是为毛泽东共产党谄媚拍马屁,而是还原真实的历史,让后代子孙不再被左或右的各种骗子所迷惑,走一条真正让自己当家作主的路。

我不了解李树喜先生编辑出版《文革诗选》的背景,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把一段历史场景真实再现,为人们的反思提供一些真实的依据。希特勒的《我的奋斗》都可冠冕堂皇地在中国出版,难道我们还怕那些反映文革时期人们精神状态的所谓诗歌吗?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既然知道文革是错误的,是中国的一场文化浩劫,那就不要回避它,就要把它错误一一摆出来,让大家让后代子孙知道它为什么错,错在哪?我之所以为树喜先生提供这些幼稚可笑之作,就是让大家看看“毛泽东思想”是如何把一个青年人变成一个宗教式的毛泽东狂热的信徒的。这样的信徒才是文革悲剧的基础,毛的个人崇拜从哪里来,就是从这样无数信徒的崇拜中来。所以,文革是毛泽东的悲剧,更是中国青年的悲剧。我赞成天南地北之子的评论,哪个孩子没光过屁股,关键是敢不敢把这段光屁股的畸态放到大家面前。我现在将自己年青时曾经的崇毛崇党的愚忠盲从的屁股亮出来,就是请大家以我为鉴,今后不再愚忠盲从。我坚信只有亲身经过文革的人们,才有资格谈论文革的真相。

我没有歌颂纪念文革,也根本没有理由会再歌颂纪念它。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牺牲品,我只会反思毛泽东和文革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的原因,但我讨厌随意给人扣帽子的恶行。有些年青人仅凭道听途说或看小说电影得来的造假的文革知识,就批这批那。其实这些人就是极左红派的代言人。我的文革诗抄在博客发表后,即有人咬牙切齿地发表了很多我懒得评价的言论,制造了很多我不屑辩驳的谣言。我自然清楚他们为什么这么疯狂,我对他们表示同情。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相信大家的眼睛,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前来观看我博客的朋友,会成为我的支持者。历史是任何人不能篡改的。假话只能骗人一时,绝对骗不了一辈子。信不信由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获奖感言范文下一篇:公司变更登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