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分析

2022-09-12

目前,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 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效果一般。针对这些问题,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PAD教学模式, 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 (Book3) 第六单元为例, 阐述如何使用对分课堂模式来进行大学英语读写课程。首先开展第一环节的‘presentation’, 即讲授。让学生通过‘critical thinking’问题的讨论来理解主题。因此, 教师当堂设计了三个简短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讨论、分析, 最后交流分享。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 一定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去内化、独立地思考、回答。讨论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分课堂的生生互动, 小组互动的特点,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讨论结束后, 每组开始share opinions.在小组分享探讨时, 教师应把握几个原则:1) 不能只是英语学得好的人说。2) 不能只是组长说。3) 要机会均等。尤其是不爱说、不愿说、不能说的同学更需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想办法让他们多说。第二小节, 首先让每组同学中的一位来做课前5分钟的‘presentation’ (按小组内的学号轮) 。展示完后, 结合自评和他评, 给与打分。在整个汇报过程中, 老师根据各小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不一定逐组点评, 以积极评价为主。然后, 老师开始讲授课文的框架结构。讲完后, 老师总结, 布置下达下次课堂的任务。分配任务时, 由各组自由选择, 主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组有机会先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分组主要以寝室为单位, 便于学生协调人物角色, 分享阅读材料, 每组5-6人。要求下周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就坐。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要用到对分课堂的“亮”“考”“帮”来实施堂课教学任务和目标。首先布置“亮”的任务:让全班所有同学找出课文中自认为有“亮”点的, 好的单词或好的句子来和大家分享。二.“考”, 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理解不了的疑难句子或段落, 来考考同学。第三.“帮”, 就同学提出的疑难句子或段落、或文中任何地方的问题, 大家积极主动的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多思考、多帮助的同学奖励更多。在这些环节中, 如何高效合理的布置任务给学生, 是对分课堂实施非常重要的一步。其核心在于:1.任务要清晰明确;2.任务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和价值, 是开放性的任务;3.任务要讲求合作互动。4.落实好评价机制, 促进任务的积极认真落实。5.要给学生吸收内化 (assimilation) 任务的时间。

在传统的课文授课模式中, 首先, 老师先讲解本课的单词, 然后开始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 除了让学生读一下课文, 可能从头到尾都由老师一个人来讲解。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接受, 对课堂没有兴趣, 没有吸引力, 也鲜有师生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那么, 采用对分课堂来组织这两节课时, 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改善。首先, 第一个环节, presentation, 教师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授文章的大致框架结构及重难点。全班同学按小组来讨论和回答上周已布置过的问题。因有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学生都是有备而来, 是经过一周时间内化吸收过的 (assimilation) , 因此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在接下来的课堂讨论 (discussion) 交流中, 学生们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才会不同。

在实施对分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首先, 老师的讲授应把握好精讲与留白。老师的讲授只是讲轮廓, 讲概要。其次, 在讲授和讨论之间, 一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 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将内化和吸收过程安排在课后, 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 这是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最后, 形成性评价是“PAD Class”实施的保障。学生通过卓有成效的作业完成和讨论环节,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取知识, 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与灌输, 而是主动获取知识。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亮”点, 提出自己的问题来“考”别人, 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难点问题, “帮”助他人。由于老师下放了自己的权利, 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分享、学习, 所以整个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从上面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出, 在大学英语读写译中, 对分课堂的运用是非常适宜和有效的。它充分体现了对分课堂在读写译课程中的优势。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 鼓励自主性学习。更重要的是, 对分课堂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 让学生在课后有时间自主安排学习, 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 这也正是对分课堂的创新之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对分教学实践, 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有了很大改变。首先, 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升了。其次, 学生的讨论学习, 报告做得更有深度、有广度, 在讨论中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第三, 采用对分课堂后,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平台, 正真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习得者得到了更多锻炼, 对英语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而言, 这是最大的收获。当然, 在整个对分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灵活多变, 合理掌握“presentation”、“assimilation”以及“discussion”, 做到活学活用、巧学妙用, 这样才能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本文以大学英语读写课为例, 具体展现了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对分模式的三个环节,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思辨能力,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12-5.

[2] 赵婉莉, 南娇鹏.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 (高教) , 2016 (5) :40-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创新教育的一些思考下一篇: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