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22-10-09

第一篇: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课题总结

恰似一江春水

——小牛群初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工作小结

今天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学习,心里很忐忑,我觉得我们做的还不够好,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我们是怀着一颗虔诚的求教之心,来向走在前列的兄弟学校学习取经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我们一定会不虚此行。

我这个题目也许不太恰当,因为在坐的领导老师都是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知道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里有这么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实我这是由冰心老人的《谈生命》中断章取义得来的。最近教学《谈生命》,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喻成了一江春水,写了一江春水从冰雪之峰发源,遇到过巉岩前阻,欣赏过夹岸桃花,冲倒了层沙积土,经历过暴风骤雨,携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奔赴大海,一路上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这一生动的比喻触动了我,它多像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活动。2011年的春天,在喀喇沁旗教研室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小牛群初中正式加入了课题研究的行列,正如化冻的春水,虽是涓涓细流,研究的过程也曾一度缓慢,遇阻,但始终不曾停下执着的脚步,享受着快乐与痛苦相伴的诗意旅程。我仅谈谈我们曾经的迷茫,参与研究后的顿悟,以及对受到教研室领导指导和帮助的感恩,还有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经,我们的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老师 1

们备课不能说不用心,一篇教学设计要反复斟酌,仔细推敲,可一到课堂上却发现学生与预设之间有着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对课文挖掘不能说不深透,大到主题写法,小到字词句读,也可谓面面俱到,可是到了课堂上,学生却只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收获甚微;学生学语文的动力不是没有,就冲着中考那150分,也信誓旦旦,跃跃欲试,可是到了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满堂提问却一脸茫然,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老师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不少,学生自己阅读一篇文章的能力却依然故我,考试的时候,面对着“复述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品味用词的巧妙”之类的题,答起来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摸不着边际,抓不住关键。老师们费力不讨好,付出没回报,所以陷入了迷茫和困惑,美丽的语文在水一方衣袂飘飘,我们却千折百回难以追寻。就是“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将我们带出了山重水复之地,打开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打开课题方案,阅读了课题提出的依据、研究目的和预期目标,我们有了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原来我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而这些问题通过此次实验改革可以得到解决,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还给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消除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阅读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生命活动,营造和谐生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语文教研这一江春水开始了新的旅程。

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这是我借用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雅句。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一个“惜”字,化

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此诗写出了我们对待课题研究的态度和心声。我们珍惜这项研究,愿意从点滴做起,积小流以成江河,我们爱护这个课题,希望以此提高自己,展现个人能力。在一年的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积极进入研究状态,按部就班的遵循实验操作要求进行相关活动。

1、参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课题给出了阅读教学基本模式:第一环节:课上预习,获取初读感受,提出初读生成的问题,交流感受与问题,教师据此确定学习目标。第二环节:问题引领,达成目标。.呈现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读书、思考、交流、书面表达,组织成果交流与评价。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学生的阅读初感受,学生自读出来的问题,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老师恰当的有针对性的点评等。通过这些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资料,我们总结出经验,分析规律,有了自己的教学心得,还第一次写出了教学论文。就在实验开始的上半年,我记录了教学《醉翁亭记》时学生精彩发言的片段,传给徐长林老师,心想这点东西太幼稚了,简直不值一提。就在我忐忑不安之时,徐老师给了我毫不吝啬的鼓励,并写了中肯的点评一并发表在他的博客上,这大大鼓舞了我。上学期,我又鼓起勇气将《傅雷家书》的课堂教学实录发给徐老师看。在徐老师亲自修改后,由何广银老师评课,发表在《语文教学研究》上,我心情无比激

动,这是我第一次有关于教学的文字发表,参与这项研究,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更加珍爱它。

在学校教研活动时,我们在课题指导下进行大型集体备课,分别按课题模式上示范课,苗大军老师执教了《我的叔叔于勒》,李岩老师执教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我上了《傅雷家书》。大家在听课评课中互相学习促进,以此带动全校语文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2.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充分读书

课题指出:老师的功夫要花在问题设计上,问题提出后就要给学生整块的时间读书、思考、表达。这一点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主攻的重点。同年级组老师进度基本统一,每上一课前都各自研读教材,然后设计出教学设计,再开碰头会,说说各自的主问题设计,取几人问题之精华,在修改提炼,优中选优,使问题精炼,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在课堂上,问题精简后,学生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和表达。而不至于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却不能深入。

3.深入研读教材,有效点拨提升

课题指出: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讲到当讲之处,讲到深浅适度;点拨点在当点之处,点得要言不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做到课堂评价游刃有余,就要教师做好幕后的努力。我曾经看过央视四套为杂技演员做的一期节目,了解了不为人知的杂技演员幕后的苦练与辛酸,才更加惊羡他们台上的光彩与娴熟。老师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一生都在备课。有了对语文

事业的爱惜,有了对文字的深刻感悟,有了平时对课文的挖掘理解,才会有一堂堂课上妙语连珠似的点评,才有了精当而精彩的讲解。

三、百川东到海,学习无止境

以上是我们在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工作中的点滴心得,我们个人可能取得一点收获,但这仅是沧海之一粟,宇宙之一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怎样提高学生写读后感的质量和水平,怎样指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让此项课题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换言之,提高考试成绩。我们关心着,思考着,曲折前行着。用哲学的眼光来看,我们的研究正在矛盾中发展。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依存着从新生到发展壮大再到归化到更大的境界之规律。我也希望我们的教学实验如一江春水,不辞细流,冲破险阻,流进广阔的天地,滋润更多的生命。

第二篇:秋雨,恰似一笺清雅的诗

用心听,如风轻抚心坎,有心事有清爽有眼泪;用心听,如花静默绽放,有花语有过往有思念;用心听,如诗轻捻时光,有沉默有淡然有伤痛。它是一种穿透岁月的美丽。

朵朵云霞照映在清澈美丽的海面上,鱼鳞般的微波,湛蓝的海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绚丽。强烈的阳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蔚蓝色的天空一尘不染,晶莹剔透。人生情致,来自这种优雅。

雨,是一种心语,是一种倾诉,更是一种情怀。微雨霏霏,是清新是自然是感动,那凉意,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思念;大雨倾盆,是洒脱是急骤是震撼,那肆意,是一种刻骨也是一种呐喊;冷雨成雪,是沉默是升华是凄美,那历练,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感伤。潮湿的是雨,也是心;迷离的是心,也是风;伤感的是渐去的岁月,永恒的是生命,是整个世界。

俯身捡起一片落叶,那清晰的脉络是纯净的心境,只是些许潮湿;闭眼聆听一抹流风,那轻声的吟唱是遥远的馨语,只是些许迷离;深深思索一段心事,那无言的沉默是碎心的情怀,只是些许伤感。面对人生烦忧,不乱于心,如雨淡然微笑从容处之,是一种最美的姿势;面对时光荏苒,不困于情,如雨栉风沐心踏歌而行,是一种最美的情怀;面对生命起伏,不惑于世,如雨用心经历坦荡如涤,是一种最美的优雅。雨停了,心情撒了一地。

今日凌晨,下了第二场秋雨! 雨,静静飘洒,潮了眼,湿了心。雨,其实是一种心情。

蓦然回首,秋风瑟瑟带给我丝丝凉意,才觉得已是秋高气爽的天气了! 下雨了!绵绵的秋雨,尽情的湿润我的脸庞.秋雨和秋风斜斜落在大地上,我漫步美丽的乡间小路,伸手触摸着徐徐秋风,昂首承接这绵绵细雨,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雨,如诗洋洋洒洒让人回味;雨,如歌起起伏伏令人心动;雨,为心而落,而飘,而淡然! 雨,是自然的精彩,是岁月的涤荡,是生命的美丽、永恒! 抬头仰望天空,碧空如洗, 像一望无际平静的大海。槐花携雨匝满地,留在心上的是:那季节,那脚步,那心&& 雨,是一种优雅。

雨,只为有心的人飘洒,只为用心的人释然,只为唯心的人伤怀。清清的雨,不是凉爽,而是澄净,诸多情怀诸多苦楚,落寞如风,缓缓流动;浅浅的笑,不是心情,而是心境,诸多无奈诸多忧伤,沉寂如雨,默默滴落;淡淡的心,不是沉醉,而是沧桑,诸多喧嚣诸多纷扰,化为这风,这雨,这世界。夏日的暑气意犹未尽,依然能感受到习习凉风中渗透着的几分燥热。

第三篇:《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

浅评《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历了宋军破城,被俘至汴京后,在感怀故国之际,作出了这首令人愁肠寸断的虞美人。而这部史诗级别的抗战题材现实主义巨作,将一首亡国之词作为本片的片名,我相信这绝不是巧合,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鞭挞中国国民丧失的人性与良知,在呼唤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醒中国将要有亡国之危!

本片中共出现了三条线索,两条明线分别是素芬母子与婆婆的悲惨遭遇,以及张忠良的腐化;另一条暗线则是弟弟忠民参加游击抗日救亡的决定。虽然本片中人物出现较多,关系错综复杂,时间与空间跨度较大,但由于这三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重叠,时而交叉,所以故事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楚,让观众能静下心来,进入导演苦心营造的三个小时的救国之旅,与剧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感受恢弘巨制的非凡魅力。

在这里,我主要想就剧中男主人公的腐化过程以及本片中高明的意境文化做一探讨。

张忠良最初是一位忠良义士,在耳闻东北三省沦陷后积极地募捐物资支援前线,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参与救护队,从上海奔波辗转汉口、重庆,是国民党体制下的抗战英雄。他与纱厂女工素芬彼此恩爱,结为连理,并于1937七七事变那一年产下一子,为教导儿子唯有抗战才能生存特取名抗生。

但随着战争进一步爆发,忠良离开上海前往武汉,途中被俘虏,从日军手中逃脱出来后辗转到重庆,却因为证件丢失被国民党置之不理,不能够再回到救护队,从此沦为乞民,不得已求助于在重庆家大业深的王丽珍。

忠良被同化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挣扎与矛盾中逐步形成的。一方面他对王丽珍上等人生活的神秘充满兴趣,另一方面,传统伦理观、道德观又在左右着他。他与同事老龚喝酒,感慨地说“我早已经就是一个活死人了……我总觉得有一个东西要来征服我,比鬼子还厉害,我有点儿抵抗不住……包括这里的一切,全要想把我踩在脚底下……我不怕,我还年轻,我没有活够,我还要活下去……你瞧着,也许有一天,我会变得连我自己也不认识我是谁了……”这一段酒后的真言,是张忠良的自省,也是他开始被彻底腐蚀的开端。当那封还没被读过就被撕碎的信随江水东流的时候,他已经不想回头,也无法回头了。

其实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人类各种品性的萌芽,有时候表现出这一些品性,有时候表现另一些品性,常常完全不像是他自己,可是始终是他同一个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常常特别急剧,张忠良就属于这类人。他之所以发生这种可怕的变化,是因为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开始相信别人。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开始相信别人,则是因为相信自己,生活过得实在太艰难,如果相信自己,那么所有的问题就得亲自解决,解决起来往往对于追求轻松快乐的动物的我不利,甚至几乎总是相对立;相信别人,那么不需要解决任何问题,一切都已解决停当,而且解决得总是不利于精神的我而有利于动物的我。不仅如此,相信自己,他总是遭到人们的谴责,相信别人,他常常受到周围的人的称赞。比如,张忠良按时上班,认真工作,忧国忧民的时候,同事们认为他这人假正经,有点不合时宜荒谬可笑。他吃喝嫖赌,花天酒地,置办时髦西服时人们巴结他,与他为伍。起初,张忠良也作过抗争,但是实在太艰难,因为相信自己的时候,凡是他认为是好事,别人都认为是坏事,相反,凡是他认为是坏事,周围所有人都认为是好事。结果,他屈服了,他不再相信自己,转而相信别人。

片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和细节意象的反复。张忠良前后改变的对比,国统区上层人浮华的生活与沦陷区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对比,张忠良的移情别恋与素芬的默默坚守的对比,素芬与王丽珍、何文艳的形象对比。在这种对比之中,更加凸显了人物形象和电影主题。这种对比又是通过各种相关联的细节来表现的。张忠良第一次去重庆公司时,在考勤表上第一个签上了自己的上班时间,鄙视了那些快中午才来,还在考勤表上签自己八点就到的人。可后来,他也成了这些人中的一员,毫无愧疚得在考勤表上写着八点到。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40年代的电影,却将这些苦痛残酷冷漠讽刺拿捏得很到位,直白的表达,加之巧妙的蒙太奇组合,将战争遗留下的精神残缺表达的淋漓精致,战争反而变成不是最可怕的东西,可怕的是自我迷失,失去精神的归宿,没有信仰是最大的悲剧。抗战时期,人用血肉之躯去保家卫国,不觉苦闷,生活的真正疼痛是失去做人的底线,于是为了抵挡空虚只能做更空虚的事,张忠良的灵魂早已被深深活埋。

在表现忠良的腐化以及支离破碎的家庭惨遇时,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月亮以及滚滚江水为我们营造了各种不同的意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部电影的精髓。

天空中挂着的一轮明月,对中国人来说,也许是最亲切最美好最有感情的受造之物了。 她总在天上,无论圆缺总能寄托一份情感。她仿佛一位温柔而又灵性的女神,你所经历的所有美好与愁绪她都能见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是,恰是这份寄托,又给了中国人最大的讽刺。

人是如同蚍蜉一般不自量力的动物,情到浓时,怎样的承诺都不够,妄想今生都能停在那一刻的美好中,还要把什么都拉来见证一番,自然,天上那位月亮就成了最容易的寄托物了。张忠良对素芬说,你是月亮,我就是旁边的那颗卫星。

我觉得,张忠良就是剧中其他人物心里的“月亮”,是一个理想的完美梦境,是她们的情感最美好的寄托。

素芬在十年**中时刻盼望自己的丈夫能早早归来,继续美满的家庭生活;婆婆则指望儿子能早些回家,一家人能过上平安快乐的生活;小抗生更是想象爸爸回来时的情境,模仿忠良的一举一动,给妈妈和奶奶带去欢乐… …然而最后,这一个虚幻的梦境,这一轮美好的皓月却被张忠良的背叛与麻木无情地打破。

月亮在片中共出现了七次,我将它们的背景及情节分别作以概括: 第一幕:月圆花好人和美; 第二幕:离别愁绪溢满肠; 第三幕:思亲心切欲逃离; 第四幕:心系腰包石榴裙; 第五幕:乌云满布心惆怅; 第六幕:倾盆大雨月隐蔽; 第七幕:梦境破碎人绝望。

这几幕作为故事转折的重要点,月亮在其中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或隐喻爱情完满,或表现离别愁情,或隐喻忠良变节,等等。这些渲染都让整个故事更加有血有肉,情节饱满,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让观众看过之后回味无穷。

此外,剧中还多次出现《游子吟》等这类带有民族气息的诗词歌谣,这不仅使整部电影充满了民族特色,而且还通过中国传统古典诗词的韵味,使得这部影片增色不少,这些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成就了本片这部具有政治伦理深度的民族寓言史诗。

峰回路转,万物流云,历史总是那么惊人地相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东流至海天难晴。素芬终于知道自己丈夫的堕落与无情,生命在一瞬间绝望,于是一纵投入滚滚江水之中。素芬吞咽下满腹苦涩,随着整部历史的悲剧葬身大海。影片最后,张忠良在对汽车喇叭应声回头的一刹那,这个悲剧才得以完成。它便是人性无法完成的回归,希望永难实现的绝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10级表演二班

刘包菡

第四篇: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

在最近发表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华为总裁任正非流露出了浓浓的忧虑之情,这是由于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好接班人顺利交班、应对不利外部环境、找到华为的未来发展方向三大难题,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日仔细学习了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之前流传的多篇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任总以前的文章总是在忧虑当中还能够看到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而这篇文章我通篇只看到了他那浓浓的忧虑之情。

作为中国最优秀企业家的任总为什么如此的忧虑?我觉得,任总有“三忧”:

一忧接班人。生于1944年的任总已是68岁高龄,虽说企业家没有退休之说,但是毕竟也需要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而在此时,他遇到了中国传统威权型组织普遍遇到的问题。令他感到尴尬的是,他既无法将自己的权力传递给子女,又找不到能够真正独当一面的其他接班人,于是只好搞轮值CEO制度,每人当4个月的CEO。而无论是从管理的责权利还是从中国人的传统来看,这种类似“联合国秘书长”的轮值CEO制度都颇为尴尬,只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在真正的接班人出台之前,“思想混乱、主义林立”的华为有可能会经历一段动荡的时期,而这显然是任总不愿意看到的,此为一忧。

二忧外部环境。由于中国独特的商业环境,民营企业家对于外部环境的无力感会更加的强烈,尤其是近些年出现大幅度的“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不可否认,虽然一直刻意与政府保持距离,但是华为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例如创业初期针对国有交换机的扶持政策,后期针对出口型企业的买方信贷,等等。而从大的经济环境来看,则是人民币和人力资本长期低估,作为出口主导型企业的华为享受了多年的“汇率红利”和“人口红利”。未来,这些“红利”即将消失,政府也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国有企业。在越来越不利的外部环境到来之时,身形已经如此庞大的华为将如何适应?此为任正非的二忧。

三忧华为的未来。最近一两年,华为的发展似乎有悖于任正非坚持多年的谨慎和专注的原则,不仅分拆出了企业和终端两大业务集团,而且在一年内招了3万多名员工,人数扩张了三分之一,还提出了要超越思科和谷歌的“大跃进”目标。不过,这也是华为突围的无奈之举。如果美国市场能够顺利地进入,华为也许不必这么早就开始多元化。只是,从自己擅长的运营商市场走向新市场,一是从蓝海走向红海,二是走向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成功的概率又有多大呢?即使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又是否能够推动华为公司整体走向“长期价值贡献”呢?从阿尔卡特、西门子和爱立信等电信设备商过去的失败经历来看,华为还真不能过于乐观,此为任总的三忧。

不可否认,华为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竟然能够在中国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技术型企业的奇葩,任总也被众多中国企业家学习和膜拜。但是,华为终究无法脱离中国的现实,要突破天花板,还必须同时克服外部和内部的诸多阻碍,而这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留给任正非的时间并不充裕了。其实,时间才是任正非的最大忧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前几天由于课程作业的需要看了民国时期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完之后,心中就有无数的话要说。这部电影太好看了,真是愁不尽,却向东流。

剧情大体上就是: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 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感情日 增,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 ,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 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素芬则和 婆婆、孩子回到家乡居住。忠良在南 京险遭敌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 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忠良的弟弟 忠民及其在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加 入了游击队;老父被敌人吊死;素芬 带着孩子和婆婆仍逃回上海。素芬进 难民收容所服务,悉心照管孤儿。忠 良逃出日军的魔掌后,辗转抵达重庆 ,举目无亲,流落街头,他去求助于 在战前已认识的交际花王丽珍。她为 忠良在干爸庞浩公开设的公司里谋得 一职。最初,忠良对公司的一切陋习 极为反感,但在王丽珍的引诱和奢侈 生活的腐蚀下,逐渐随波逐流,终至 与王丽珍同居,当上庞浩公的私人秘 书,周旋于商人掮客之间,成了投机 老手。素芬则日夜思念羁旅在外的丈 夫,婆婆又呻吟于病榻,全家挤在一 个残破不堪的晒台阁楼,忍受着煎熬 。不久,难民收容所因日军强占而结 束。素芬与婆婆为生活所迫,随着贫 民群众,顶着朔风去封锁区贩米,为 日军发现后被驱入水塘监禁,历尽千 辛万苦。抗战胜利后,张忠良回到上 海,住在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家里, 又与何文艳勾搭成奸。这时,素芬为 生活所迫,去何家帮佣。一日,何文 艳举行家宴,忠良和王丽珍翩然起舞 。当素芬认出忠良时,一阵心酸,不 禁失手打落杯盘,四座哗然。素芬从 混乱中逃出。翌晨回家,接忠民来信 ,喜报已与婉华结婚,在根据地工作 ,并向兄嫂祝福。素芬读信,泣不成 声,始把实情禀告婆婆。老母愤极, 即携素芬母子来找忠良。老母声泪俱 下,力劝忠良不应喜新厌旧。蓦地, 王丽珍从楼上直冲下来,猛掴忠良耳 光,极尽撒泼之能事。忠良慑于银威 ,唯唯诺诺,不敢吭声。素芬在绝望 中奔至江边,纵身投进了黄浦江。老 母坐在江边号啕痛哭,一江春水向东 流去,愁不尽,恨无休。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仿佛面对一排哈哈镜,它聪明的撩拨着中国观众潜意识里的古典悲剧情结,并且依据接受者的现代口味对它做着各种奇怪的变形。一个家庭伦理悲剧,演变成“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家国之慨,我们又一次领教了三四十年代观众,电影界和评论界对于宏大叙事的强烈兴趣。

素芬为什么会跳江?“遇人不淑”是古典戏曲为观众提供的现成逻辑。可是,这毕竟是一部左翼电影,于是,男权社会的压抑,对于黑暗旧社会的控诉,底层妇女面对长期生活无着的绝望,也构成了我们的阐释话语。不过,足以说明真相的证据应该在哪里寻找呢?

素芬为衣食所迫,抛下身份去何文艳家做了娘姨,在这个所谓上流社会家庭里,她了解到住在金碧辉煌的公馆里的每个人,其道德水准是何等的与住宅豪华程度不成正比,这让她获得了某种心理满足,因为她一直坚守的信条在此时此刻得到了证明。故而在偷听完佣人之间的议论后,她马上就对儿子说:“只要你爸爸回来就好了。”她不仅要儿子相信,她也在反复自我提醒,和自己处在同一个话语系统里的张忠良,对于他们这个系统应该遵守的一夫一妻,“同甘苦,共患难,生生世世在一起”的道德准则,是应该做到彼此之间心知肚明的。

不过一切都在宴会之后急转直下,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摇身一变,成了“妖孽”的成员,她所坚持的道德准则当即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他不仅在重庆有了妻子,到了上海又和我的女东家勾搭上了,他恨不得我们当时就死了。”张忠良在道德和爱情上的双重背叛,让她一时间无所适从,她从一个道德品性上完美无暇的妻子,变成了王丽珍口中“下流胚子的女人”。这种刺激在收到小叔子成婚的信之后(读信的情节和信的内容又无形中提醒了观众,这是一个识字的女人),更加深化成为一种刺痛。伤害至此变成了生活信仰的崩溃。

第五篇: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

华为众高管解读任正非文章:华为成长真实缩影

(2012-1-6 通信产业报)

圣诞节前后,华为总裁任正非撰写的内部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引起整个行业巨大反响。在文章中,任正非首次披露了公司内部实施的轮值CEO制度,并阐述了对未来公司治理结构的想法。他表示,轮值CEO制度,他们更多的是着眼公司的战略,着眼制度建设。将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进一步下放给各BG、区域,以推动扩张的合理进行。这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败也是这一人的制度要好。

近日,华为心声社区中刊登了包括董事长孙亚芳在内的众高管《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读后文章。

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表示,任总的这篇文章是华为成长的真实缩影,和他对轮值CEO的期盼。他把一生悟到的“道”朴实地告诉接班团队,也期盼接班团队能真正理解这个“道”。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表示, 与其说任总的文章袒露了他作为创始人二十多年来带领华为走到今天的心路历程,不如说他的肺腑之言留给我们这些随华为一起长大的曾经的年轻人们一个严肃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向未来,我们靠什么活下去? 而正如中国过去三十年来的发展起因于改革开放制度的建立,华为今天的事业和成就这事业的组织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

华为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表示,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因为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向东流是自然规律,外部环境及ICT行业如同一江春水,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华为作为一个企业,力量是渺小的,不可能逆潮流而动,只有顺应大势,通过归纳找到方向,使自己在合理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以此来预防未来。

华为首席营销官、副总裁余承东表示,面对变化很快的ICT行业,也需要组织者管理者抓管理、抓制度、关注团队和组织,带好团队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业务,需要有学习能力,需要对行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不至于在战略及业务方向上迷失或做出大的错误决策。如果高层主管当甩手掌柜根本不关注业务,下面的层层主管都会效仿,都不关注业务本身,长期后果也会很严重。

华为高级副总裁徐直军表示,从具体事物中抽身出来,多听听员工的唠叨,多到员工的作战现场走走,虚心若愚地汲取他们的营养,总结他们的精华,有意识的退后一步,聚焦在战略方向的把握、制度的建设、文化的传承和干部的培养。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表示,华为在过去20年的成功,是基于我们有两条非常强壮的生命线,第一条线是,纵向的进攻,在主航道上、主流程上、主战场上,集中精力投入优势兵力,千军万马聚焦在一个简单的目的上,快速提升竞争力。这廿多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在“管道”的能力上,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这里面不仅有持续保持研发与市场的投入,提供高质量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组织的激励,人的激励„„;第二条线是,坚持管理变革,建造各种平台,以使公司大而不杂,忙而不乱,紧张而有秩序。

据介绍,《一江春水向东流》首先经过了华为董事会几次的讨论,又在一级管理团队征求意见,继而二级管理团队、三级管理团队分别征集修改的反馈,历时几个月,数千人反复地酝酿,终于集体定稿。

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文章全文

(2012-1-6 IT之家)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希腊大力神的故事,我们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时期我们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这种盖世英雄,传播着张飞“杀”(争斗)岳飞的荒诞故事。在青春萌动的时期,突然敏感到李清照的千古情人是力拔山兮的项羽。至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成了我们的人生警句。当然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没有意义,它迫使我们在学习上争斗,成就了较好的成绩。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我看过云南的盘山道,那么艰险,一百多年前是怎么确定路线,怎么修筑的,为筑路人的智慧与辛苦佩服;我看过薄薄的丝绸衣服,以及为上面栩栩如生的花纹是怎么织出来的,而折服,织女们怎么这么巧夺天工?天啊!不仅万里长城、河边的纤夫、奔驰的高铁„„我深刻地体会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力大无穷的。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在创立华为时,我已过了不惑之年。不惑是什么意思,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环境变动缓慢,等待人的心理成熟的一个尺度。而我进入不惑之年时,人类已进入电脑时代,世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我突然发觉自己本来是优秀的中国青年,所谓的专家,竟然越来越无知。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新的学习,时代已经没时间与机会,让我不惑了,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刚来深圳还准备从事技术工作,或者搞点科研的,如果我选择这条路,早已被时代抛在垃圾堆里了。我后来明白,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我转而去创建华为时,不再是自己去做专家,而是做组织者。在时代前面,我越来越不懂技术、越来越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从事组织建设成了我后来的追求,如何组织起千军万马,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难题。我创建了华为公司,当时在中国叫个体户,这么一个弱小的个体户,想组织起千军万马,是有些狂妄,不合时宜,是有些想吃天鹅肉的梦幻。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在卅年代学过经济学。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到如此鲜艳,成就华为的大事业。 在华为成立之初,我是听任各地“游击队长”们自由发挥的。其实,我也领导不了他们。前十年几乎没有开过办公会类似的会议,总是飞到各地去,听取他们的汇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听听研发人员的发散思维,乱成一团的所谓研发,当时简直不可能有清晰的方向,像玻璃窗上的苍蝇,乱碰乱撞,听客户一点点改进的要求,就奋力去找机会......。更谈不上如何去管财务的了,我根本就不懂财务,这与我后来没有处理好与财务的关系,他们被提拔少,责任在我。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我那时被称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今天的接班人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他们还会不会像我那么愚钝,继续放权,发挥全体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呢?他们担任的事业更大,责任更重,会不会被事务压昏了,没时间听下面唠叨了呢„„。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到97年后,公司内部的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我请人民大学的教授们,一起讨论一个“基本法”,用于集合一下大家发散的思维,几上几下的讨论,不知不觉中“春秋战国”就无声无息了,人大的教授厉害,怎么就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了呢?从此,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华为企业文化,说这个文化有多好,多厉害,不是我创造的,而是全体员工悟出来的。我那时最多是从一个甩手掌柜,变成了一个文化教员。业界老说我神秘、伟大,其实我知道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真正聪明的是十三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我只不过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公司在意志适当集中以后,就必须产生必要的制度来支撑这个文化,这时,我这个假掌柜就躲不了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约在2003年前的几年时间,我累坏了,身体就是那时累垮的。身体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但我乐观„„。那时,要出来多少文件才能指导,约束公司的运行,那时公司已有几万员工,而且每天还在不断大量地涌入。你可以想象混乱到什么样子。我理解了,社会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为什么选择自杀。问题集中到你这一点,你不拿主意就无法运行,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服皱巴巴的,内外矛盾交集。我人生中并没有合适的管理经历,从学校,到军队,都没有做过有行政权力的“官”,不可能有产生出有效文件的素质,左了改,右了又改过来,反复烙饼,把多少优秀人才烙糊了,烙跑了„„。这段时间的摸着石头过河,险些被水淹死。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干们,在茫茫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这段时间孙董事长团结员工,增强信心,功不可没。 大约2004年,美国顾问公司帮助我们设计公司组织结构时,认为我们还没有中枢机构,不可思议。而且高层只是空任命,也不运作,提出来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我不愿做EMT的主席,就开始了轮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今年的轮值CEO制度。也许是这种无意中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轮值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COO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

经历了八年轮值后,在新董事会选举中,他们多数被选上。我们又开始了在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他们在轮值期间是公司的最高的行政首长。他们更多的是着眼公司的战略,着眼制度建设。将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进一步下放给各BG、区域,以推动扩张的合理进行。这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败也是这一人的制度要好。每个轮值CEO在轮值期间奋力地拉车,牵引公司前进。他走偏了,下一轮的轮值CEO会及时去纠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拨正船头。避免问题累积过重不得解决。

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走多好,这需要全体员工的拥护,以及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为公司的强大、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廿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但我容得了优秀的员工与我一起工作,与他们在一起,我也被熏陶得优秀了。他们出类拔萃,夹着我前进,我又没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绑”着,“架”着往前走,不小心就让他们抬到了峨眉山顶。我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这些年来进步最大的是我,从一个“土民”,被精英们抬成了一个体面的小老头。因为我的性格像海绵一样,善于吸取他们的营养,总结他们的精华,而且大胆地开放输出。那些人中精英,在时代的大潮中,更会被众人团结合作抬到喜马拉雅山顶。希腊大力神的母亲是大地,他只要一靠在大地上就力大无穷。我们的大地就是众人和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会使他们团结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顶的。

作为轮值CEO,他们不再是只关注内部的建设与运作,同时,也要放眼外部,放眼世界,要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运作,趋利避害。我们伸出头去,看见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风暴与骄阳,和煦的春光与万丈深渊„„并存着。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仍要大胆拥抱未来。面对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缩,我们不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继续推动组织朝向长期价值贡献的方向去改革。要改革,更要开放。要去除成功的惰性与思维的惯性对队伍的影响,也不能躺在过去荣耀的延长线上,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激活队伍,我们就有希望。历史的灾难经常是周而复始的,人们的贪婪,从未因灾难改进过,过高的杠杆比,推动经济的泡沫化,总会破灭。我们唯有把握更清晰的方向,更努力地工作,任何投机总会要还账的。经济越来越不可控,如果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延伸爆炸,货币急剧贬值,外部社会动荡,我们会独善其身吗?我们有能力挽救自己吗?我们行驶的航船,员工会像韩国人卖掉金首饰救国家一样,给我们集资买油吗?历史没有终结,繁荣会永恒吗?我们既要有信心,也不要盲目相信未来,历史的灾难,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找到方向,并使自己处在合理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以此来预防未来。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过太平洋,流过印度洋,„„不回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年级作文指导训练下一篇:浅谈班主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