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2022-07-09

第一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七彩课堂第一课

推行七彩课堂,筑梦七彩童年 ——“七彩课堂”开学第一课

为了给广大留守儿童提供学业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呵护、情感上的关爱,使留守儿童能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3月19日,巢湖学院“七彩课堂”出发前往巢湖烔炀镇中李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推行七彩课堂,筑梦七彩童年”爱心支教活动。

本次爱心支教活动是“七彩课堂”支教开展第三年里的第一堂课,志愿者们依旧坚持“求真务实,积极创新”的基本原则,认真准备好教案与备课本,本着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宗旨,实际有效地去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感问题。

在此次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们认真教导孩子们英语、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并且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环节,带给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的快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志愿者结合自身求学经历,灌输给孩子们“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快乐学习”的思想,营造出欢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本次“七彩课堂”爱心支教活动是一个开端,并以此为契机在社会上传递爱心。大大提升了巢湖学院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志愿者们的行为深刻的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八字志愿方针,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七彩童年”。(文、图/王栋贤 审/朱仁义)

第二篇:06-07第一学期第二课堂总结

福岗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2006-2007学年)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并激发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品德。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我校领导对第二课堂活动相当重视,有专人负责,活动的时间、地点一一落实。

由于领导的重视,我们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圆满完成。

二、办好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

每周的星期一我们都进行红领巾广播,朗读学生来稿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散文,科学知识,校园里的见闻等。有学生说他从广播里学到了很多他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有很多的学生都踊跃投稿,投稿的学生都说,每一次的投稿都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就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拿到广播站里投稿,经过广播站的挑选后就广播那些好的文章。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学校艺术队、体育队的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项目的档次,保持特色项目的发展壮大,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合唱队

- 100时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他们参加镇的田径比赛男子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许颖茵还破了记录。

(5)美术队

美术队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乐意参加。一学年来美术小组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有一批的队员参加镇的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具体取得成绩:

(一)音乐方面:学生合唱队得到家长和其他学校的一直好评;

(二)美术方面:个别学生的作品在县或镇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体育方面:各种体育类活动进行顺利,学生们表现良好。

以上这些成绩是与校领导的关心、班主任的大力配合及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今后再接再厉,为学校争光而努力奋斗。

福岗小学 2007年7月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实录

一、聚焦词语,把握文本的基调 1.诗意导入:

(课前歌曲导入,插播生活中凸显母爱的画面) 2.深情读题:

师: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第13课——一

生:齐读课题

师:这可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呀,读得再深情些! 生:再次齐读课题 3.聚焦三个“没想到”,体会作者的心情 (1)、生自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发生在母亲住院期间,没想到的是我这一抱竟抱出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感受。(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请快速浏览课文第

1、2自然段,划出带有“没想到”的句子。(板书:没想到) 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带有“没想到”的句子?

师:(幻灯片出示三处带有“没想到”的句子)自由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说?

师:简单的语言里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读书就要这样,要能读出言中之情(板书:言中之情)。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三组句子。

二、品读细节,促成丰富的体验

过渡: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亲近的人,可是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没想到”呢? (一) 聚焦“作者的回忆”,体会母亲的形象 1.看插图,初步感知

师: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概括的? 生:力大无穷

师:记忆的闸门已经打开,看,母亲向我们走来了。(出示:课本插图1)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读文字,深入体会:

师:课文中又是如何写的呢?(出示:在我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请你自由读一读,看看作者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师:已经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学的收获。 (1)小时候 ①翻山越岭:

生1:作者的母亲很辛苦。作者的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朗读时强调了“翻山越岭”)

师:我听出来了,你刚才在朗读时突出了“翻山越岭”这个词,(点击“翻山越岭“,变红)你觉得这个词特能表现母亲的辛苦,对吧? 师:还有谁关注了这个词语? 生2:读“翻山越岭”

师:你想通过这个词表现母亲的什么? 生2:表现母亲的力大无穷和辛苦。

师: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人曾经爬过山?爬山的感受如何?

师:满头大汗,感觉要散架了。爬山的感觉就一个字——累!你们想一想,我们爬山的时候只是爬一座山、两座山,可作者的母亲却是——(生:翻山越岭)。我们爬山手里一般很少拿东西,,但母亲总是——(生齐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②不同的角度,一连串动词: 师:(出示:在我记忆中„„直到我们长大。点击课件,“手里拉着、背上背着、肩上再挑”变色)你们看,手里拉着、背上背着、肩上再挑,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一连串的动词突出了母亲的辛劳(板书:不同的角度,一连串动词)。(出示:母亲哄宝宝入睡图)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会陌生,谁能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描述一下?(幻灯片出示:夜深了,母亲一手___着______,一手___着_____ ,嘴里还_____ ,直到我甜甜入睡。)

师:点点滴滴,这一连串的动词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叫母爱。让我们再回到文中母亲辛劳的画面,一起读。

生齐读:在我记忆中„„直到我们长大。 ③年复一年:

师:在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语吸引了你的眼球? 生:年复一年

师:想一想,我们爬山爬个半天,爬个一天就累得不行了,而母亲却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哪。

④情境朗读:

师:母亲又是怎样年复一年、翻山越岭的呢?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 师:孩子们,年复一年,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呀,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3)长大后:

师: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即使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每当有重担,母亲总是——(生读: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4)小结:

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生:力大无穷)。(点击“力大无穷”,变红)我又怎么能想到(幻灯片出示三处带有“没想到”的句子)——(生读:母亲轻轻的),怎么能想到——(生读:我妈这么轻),又怎么能想到——(生读: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5)对“重担”和“翻山越岭”的深层解读

师:你想过吗?母亲肩上的担子里挑的仅仅是一百多斤的重物吗? 生:

师:母亲肩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太重了。(边说边出示诗句)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在儿女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悉心的照料。(生齐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又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挑的哪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呀?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翻山越岭",你还认为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吗? 生1:指翻过一个个困难。 生2:克服一个个艰难。

师:这山岭,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一道道坎哪。同学们,这就是文字背后的东西!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出言中之情,还要能领悟到文字中暗含的言外之意。(板书:言外之意)现在再来读这一段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生:齐读“在我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3、体会“我”的难过、愧疚 师:(配乐,出示课文中表现母亲容颜变化的两幅插图)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默默奉献。你们看,母亲的脸曾经是那么红润,可如今却—— 生:

师:母亲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幻灯片出示:母亲的______曾经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可如今却_________________。) 生:

师:生活的重担改变了母亲的容颜,夺走了母亲的青春和健康。作为儿子,我早就该想到——(幻灯片出示三处带有“没想到”的句子) 生:母亲轻轻的。 师:我早就该想到—— 生:我妈这么轻。 师:我早就该想到——

生: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师:可是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指板书,学生齐读:没想到。)这又怎能不让我倍感难过、愧疚呢?请把你的感受带到文字中去再读。 (二)聚焦“母亲的语言”,升华母亲的形象:

师:面对这样的一位母亲,就连在一旁的护士也动情地说: 生齐读:大妈,你真了不起。 师:可母亲却笑了笑说:

生齐读: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师:从母亲的淡淡一笑和朴实的话语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

师: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可现在我要说,那胸怀一定是—— 生齐说:母亲的胸怀。 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你的母亲又是怎样过来的呢?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又为你做过哪些感人的事呢? 生:

三、朗读画面,引发真诚的表达 1.对比两“抱”,解读泪水的内涵

师:你们看,这就是母亲,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儿女。(出示:课本插图2)可如今,母亲老了,疾病缠身,躺在床上。此时此刻,作为儿子的我千般滋味涌上心头,他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样一个动作(出示:我突发奇想地说„„让我抱你入睡吧。”)—— 生:抱

师:这里的抱和文章开头换床单时的“抱”一样吗? 生:

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一“抱”与其说是突发奇想,不如说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此时此刻,母子之间的真情就在这样的场景中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画面(听配乐朗读最后一节) 师:(点击“两行泪水”,变红)这是怎样的泪水? 生:感动/欣慰/幸福/满足„„

师:这泪水中包含着太多的感受了!

师:回想小时候母亲曾无数次(课件中“无数次”变红)抱我,而我这是突发奇想的(指板书)第一次抱母亲,(指板书)没想到竟让母亲如此欣慰,如此感动,如此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回味这动人的一幕。 生配乐齐读:最后一节

2移觉练笔,言意兼得的训练 师:(点击课件,文末的省略号变红)一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母亲、儿子、在场的护士以及正读着课文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波澜起伏。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体验他的内心世界写下来。(幻灯片出示:母亲: 躺在儿子的怀里,我的泪水忍不住滑落„„儿子:看着悄悄流泪的母亲,我心潮澎湃„„ 护士:看着这样的情景,我„„读着课文的我:读着课文,看到这样的画面,我„„) 生:练写大约4分半钟,教师巡视

师:你想替哪个角色说说心里话?没有来得及写下来的部分说出来也行。 生:

四、拓展延伸,融通课堂内外

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把课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幻灯片出示:链接生活:1.观看亲情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2.《真爱留声》,征集稿件。) 课后,老师推荐你们看一部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本期生活作文的主题是“真爱留声”,老师想请你学习作者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写写你和母亲之间感人的故事。优秀的稿件将发表在班级的作业墙上。下课!

第四篇:邓论第一次课堂作业

论文写作:

1. 选题:与本课程有关,具有现实性与针对性。

2. 论点: 正确鲜明

3. 论据: 充分

4.

5.

6.

7. 论证: 有力 结构:合理 篇幅:2000字以上 书写:打印

8. 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选题(可以选择但是不仅限于)

1. 试论我国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2. 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 中国古代和谐观的文化阐释

4. 中国古代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5. 自由与平等关系的分析

6. 社会公正(或正义)——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基础

7. 论实用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8. 从流行歌曲看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价值观变迁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10. 新时期政治辅导员的角色要求

11.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2. 浅析当前的信用危机

13. 浅论科学观教育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4. 试论调节利益冲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1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研究

17. 论物质利益原则及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18. 思想政治工作激励研究

19.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20. 试论美国进口影片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

21. 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2. 论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功能发挥

23. 关于社会诚信问题的研究

24. 论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

25. 论义利观的重建与道德教育改革

26. 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

27. 敬德与敬业精神建设研究

28. 关于现阶段加强和改善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2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

3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导向

第五篇:《心声》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华蓥市明月小学 雷厚国 联系电话15983450248 授课教师:雷厚国

授课对象:华蓥市明月小学初中2012级(1)班全体学生 授课依据:人教社九年级上语文第十二课教材第88页至第97页 授课时间:2009.10.17日上午第一节课 观摩教师:许乾忠、唐安宁、赵美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人生际遇中,随时都可能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因挫折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期盼,这种种期盼隐藏于我们的心底,从而形成我们的心声。同学们,你们有过强烈表达自己心声的愿望吗?

生:有的答有,有的答没有。

师:看来,不同的人,对心声的表达需求也很不相同。那好,咱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心声》这篇课文,了解一下文中主人公李京京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心声。(反思:导入就应该这样:自然、亲切、简洁,绝不拖泥带水。)

二.目标协商

师:《心声》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大家还记得学习小说需要掌握些什么吗? 生A: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 师:你说的是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对吧? 生点头。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把握些什么呢? 生B: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师:你说的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对吧? 生点头。

师: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吗?

生C:我们还应该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学习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方法等。 师:很好!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咱们学习《心声》这一课,就是要在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小说主题,学习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啊?

生齐:可以!

师:那好,咱们就以这三个要求为本文学习的目标。不过老师还想问一句:你们准备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生齐:自学互帮!

师:那好!咱们就采用自学互帮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达成我们的目标。现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反思:目标的提出方式多样,不仅只有老师提出这一种,也可以由师生互动协商确立。很明显,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只有在相对科学、合理、明确的目标的统率之下,自学才可能得以有效展开。)

三.新授过程

第一环节:独立自学

师:在自学之前,老师有必要再提一提自学的方法和步骤。 生:老师,你不必提了,我们都知道了。

师(意外):那行,我就不提了。现在就开始吧。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安静自学,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自学问题。

(反思:自学必须辅以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的方法、步骤。老师不放心,这情有可原。学生请老师不必再提,展示了他们的自信。老师放弃再提,也展示了老师的民主。)

第二环节:小组交流

师:好了,从我巡视的情况来看,我们同学已经完成了自学。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自学的收获也一定不够丰硕。为了增产丰收,老师建议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交流并组内形成共识之后,再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以扩大我们的收获、检验我们的学习。好,现在请各小组组长主持小组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组长安排发言顺序,监督组员笔记,整理组员发言材料,预备班级交流。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组织领导作用——安排发言顺序;监督作用——监督组员笔记;还比如鼓励作用,协调作用等等。教师应该对组长进行必要的培养,这一点不能被忽略。)

第三环节:班级汇报 师:我发现我们的小组交流已经结束,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班级汇报了。咱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楚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掌握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汇报。第一步:字词和文学常识掌握情况检测,请各小组自由命题,对组员进行检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相互给同伴命题进行检测。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检测情况。

各小组组长汇报检测情况,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自学,很好地掌握了本人出现的生字词,对作者的了解也很准确。接下来开始第二步: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一,故事情节的概括,哪个组来汇报?

第一组:我们来!我们小组认为,《心声》这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不准,最后因为课堂出现意外而最终实现了朗读的愿望。

师:大家觉得他们概括得怎么样? 生:好。

师:有没有愿意补充的?

生:没有。

师:好!从其他组的放弃补充的情况来看,第一组同学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很到位的。其他组同学加油!现在我们汇报对环境的把握情况,哪个组先来?

第二组:这次我们先来。课本第90页第6段,描写了京京偷偷朗读课文时所处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京京的心情。

师: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心情?有愿意补充的吗?

第三组:渲染了寂静、空旷无声的气氛,烘托了京京急切朗读的心情。 师:这样就完整多了!我们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你们注意到这里的描写方法了吗?

第二组:一是直接写树林子里很静,“树林子里静悄悄的”,一是间接写静,“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

师:很好!第二组的同学刚才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时不够严谨,这次可算是扳回了一局,继续加油啊!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两种,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有一种叫作——(故意拉长声音,引导学生说出)

生:社会环境。

师:对。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我们似乎没看到关于时代背景的交代,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有交代吗?

生:有。

师:那么自学时你们有研究吗? 生不言。

师:现在研究也不晚,各小组加把劲吧,老师等你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生A:老师不太关心京京。 生B:同学不太喜欢京京。 生C:父母也不太关心京京。

师:很好。正是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可怜的京京才那么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对吗?

生:对! 师: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京京这个人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探讨他的性格,他的内心感受,留待下一节课来探讨。现在哪个组先来?

第四组:我们小组认为,京京是一个倔强的孩子。

师:你们肯定有你们的理由,对吧?为什么不把你们的理由说一说呢? 第四组:京京渴望朗读课文,老师不肯,同学也嘲笑,但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这不是倔强是什么?

师:他们反问我们了,这当然是倔强!还有其他性格特点吗?第五组,你们休息太久了,来说说看。

第五组:我们认为,京京很可怜。 师:京京很可怜?为什么? 第五组:因为他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在学校里又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

师:你们说得没错,不过,可怜属于性格范畴吗? 生:不属于!

师:第五组,加油哦!还有要补充的吗?第一组同学举手了。 第一组:我们认为,京京倔强,真诚,渴望亲情和友情。

师:是吗?有例证吗?说说。

第一组:京京倔强,刚才第四组同学已经说了。京京真诚,他见同学读得不好,便指了出来。我们认为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是最大的真诚!

师:说得好啊,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确实算得上最大的真诚!还有呢?请继续!

第一组:他渴望亲情和友情。

生:老师,他说的是京京的心理吧?你刚才说了,这个下节课在探究。 师:哦?看我都忘了!好吧,时间到了,咱们把未完的内容交给下节课来完成,现在剩点时间,一起来写写自己的心声,好吗?

生:好!

生写心声,下课铃响。

师:大家把自己的心声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来,下节课咱们来展示!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反思:班级交流既是学生自学互帮学习成果的展示,反馈;也是老师及时补救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在明确目标统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验收。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对表现稍欠的小组或个人及时提出要求,希望,促其进步。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勉励作用。)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地体现了“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学理念的阅读教学课。问答式导入,协商式目标确立,独立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班级互动交流等等环节的设计,无不体现了“自学互帮”的理念。

很显然,这堂课在自学、互帮上做得很不错,但是,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听了这堂课又始终觉得缺点什么?缺点什么?缺点情感渗透。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李京京强烈地渴望能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以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渴望,然而,整个课堂上却实在看不到这种强烈情感的渗透。这是为什么呢?一篇非常感人的小说,怎么会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显得如此平淡,几乎沦为写作手法、情节归纳、主题把握、性格分析„„等八股似的解剖呢?原因很简单,课堂上少了师生对文本的共同对话!——这,或许是“自学互帮导学法”用之于阅读教学时,情感渗透的硬伤吧?又或许是老师在情感目标确立上的重大疏失?

我不得而知。

我只能提醒自己:教有法,但无定法。自学互帮,只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实用方法。课堂上应尽力的,是体现这种理念,而不是被这种方法所束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玉兰的故事有感下一篇:党员之间谈心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