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权下两级财务论文

2022-04-2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校财权下两级财务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深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是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推动校院两级管理、增强学院经费统筹能力、提高学院办学自主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加强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重点问题等给出一些建议,以期能促进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改革发展。

高校财权下两级财务论文 篇1:

高校理财环境变迁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理财环境的演进,不同的理财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并催生出新的理财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对高校理财主体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财新问题。在新的理财环境下,高校必须进行理财创新,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系和网络财务体系,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规范高校财务治理结构。

关键词:高等学校;理财环境;财务管理;理财创新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为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准备。与此相适应,高校财务工作也应面对理财环境的演进,在对高校理财现状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创新,以便建立与新的理财环境相协调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高校理财环境的演进

回顾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演进历程,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认识:财会工作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理财环境的演进。对于高校而言,理财环境既包括宏观方面也包括微观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交互中演进,而每一变化都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

1.全球化的浪潮。近年来,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并带动政治、文化、教育等全面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国际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全面进入全球化进程。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校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高校的理财理念、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适应根植于全球化背景中的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

2.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模式。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目前,高校财会工作已推行了电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发布与查询以及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使传统的财会工作逐渐演进到网络财务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诸如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的确认与计量、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网络财务的安全与防范等带有挑战性的难题。

3.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直稳步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历程。2005年高校在校生2300万人,毛入学率上升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同时,随着“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高校逐步打破了过去分散办学、规模偏小的状态,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组成了一批多科性、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带来了规模的快速膨胀,部分高校新增设了许多分校、校区、二级学院、研究所等,为高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4.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经费逐年大幅度增加。到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7 242.60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1.46倍。同时,高校经费的来源渠道也日益多元化。除了财政拨款、教育收费外,许多高校通过银行融资贷款,缓解了高校建设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高校教育经费的增加和经费来源多元化以及大额信贷资金的注入,不但扩大了高校经费预算的规模,而且增加了高校经费管理的难度和理财风险。

5.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近年来,财政部门推出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项改革,在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的同时,也给高校理财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国家陆续推出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货币化、公费医疗保险等改革措施,但由于财政补助资金不到位,高校一方面要迫于地方政府和教职员工的压力,积极响应上述社会化改革;另一方面,还要面对高校办社会的局面长期得不到实质性解决的现实情况,自筹大量的资金来推进改革。

二、理财环境的演进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1.政府在高校管理中的越位,致使高校理财主体地位难以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与之相比,高等教育体制也在改革,但改革关注的重点是在政府和高校之间围绕权力的划分发生变化。尽管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现实中政府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既要宏观调控,又要管理具体事务。由于政府过多地介入了高校的管理,致使高校这一理财主体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束缚。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方面的改革措施。由于这些改革措施从政府角度过多地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理财的自主性,甚至是对高校理财主体的法人地位的冲击。

2.负债发展的观念对高校理财的挑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教育经费的贫乏。它成为一个致命的诱因,使我国高校在市场化和教育经费短缺的驱使下,走上“扩招—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金融危机”的困境之中。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蓝皮书显示,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 500亿~2 000亿元之间,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20亿元。审视如今的高校贷款扩建热,高校和银行基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出于国家财政最终买单的预期,共同托起了一股非理性贷款扩建的热潮,使高等教育事业建立在脆弱的资金供应链之上。在负债发展的理念下,高校如何筹措资金既能避免学校资金链的断裂,又能有效地规避学校的财务危机和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另外,在市场经济已趋完善的背景下,高校贷款能否转嫁给国家财政?这些问题为高校理财提出了挑战。

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对高校理财提出了挑战。财务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矛盾集结点,稍有不慎就无意中触犯有关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为财务部门带来被动和不利。鉴于财务工作的敏感性和特殊性,高校理财如何应对来自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例如,由于财务工作的业务性较强的特性,财会人员长年滞留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伴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的惰性和人际间的矛盾也在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财会工作;在社会上广泛认可的业务接待等非正常开支借以职务消费名义合法化的背景下,如何规范经费使用程序,防止职务消费的隐秘化、随意化和扩大化,等等。上述问题值得高校财务人员深思,也是对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理财智慧的挑战。

4.依法治校理念的缺失对高校理财的冲击。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要求各高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校(院)长经济责任制。校(院)长作为高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第一责任;另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然而,由于高校依法治校的意识淡化,来自于高校内部的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三个方面的权力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高校内部尚未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致使一些高校建立的经济责任制也往往流于形式,导致经济决策随意性较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学校资金安全受到侵蚀等。

三、高校财务管理应随理财环境演进而创新

在社会环境演进和经济形态转化的不同阶段,财务管理会体现出特定的历史品性和演进轨迹。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在与理财环境相互磨合的演进中,不断兼容其他相关学科的有益质素,形成一些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相依存的理论和方法。

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大学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的组织保证。首先,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领导体制——校长经济责任制。它从领导体制上明确高校是一个独立的财务主体,在享有财务运作自主权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理财风险。其次,建立统一领导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分级财务运行机制。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在校内单位之间正确划分财权和合理分配财力。在新的理财环境下,高校必须建立统一领导的,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宏观调控适度,微观运转灵活,纵横协调有序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分级财务运行机制。最后,建立财务管理的自律保障机制。在市场化的环境下,高校必须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内部的制约监督体系,从组织上和财务运行机制上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适应校院两级办学的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是由高校预算内涵、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三部分组成。高校预算必须包涵学校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等内容,这是高校预算的本质要求;高校财务预算是教育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而支出预算是由经常性支出预算、发展预算和递补预算组成的;高校责任预算是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按照内部管理的要求将财务预算分解为各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从而构成高校责任预算体系。在目前高校办学规模较大、多校区、多层次办学的背景下,要通过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把学校党委、行政的办学思路、指导思想和规划计划通过预算文本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编制财务预算,以满足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同时,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编制责任预算,以满足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以充分发挥预算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调控、引导和制约作用。

3.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财务系统。网络财务是以互联网、内部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网络财务相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与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从空间看,在一校两制、多校区、设有远程教学等办学模式的情况下,高校的理财事务可以进行远程处理,便于整合和配置整个学校的财务资源,全面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从时间看,高校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可以实时报告,便于高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在线动态管理,提高理财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网络财务环境下,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将得到普遍使用。货币的电子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不仅可极大地提高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4.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规范高校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相关利益主体在财务活动中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等学校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各管理层次的经济责任制度,强化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内部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EB/OL].http://www.pishu.cn/.

[2] 赵建军.高校财务管理的形势、问题与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5(6).

[3] 何筠,等.新环境下高校财务的发展探讨[J].事业财会,2005(6).

The Problem and Its Responsibilities in Change of the Universities'

Financi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

WANG De-chun

(College of Economy Management,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王德春

高校财权下两级财务论文 篇2:

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研究

摘 要:深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是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推动校院两级管理、增强学院经费统筹能力、提高学院办学自主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加强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重点问题等给出一些建议,以期能促进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

随着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需逐步下放财权,增强学院经费统筹能力,提高学院办学自主性,深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两级学院预算管理、经费的执行与监督、两级学院财务分析等。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校院两级预算管理包括校级学院预算管理和院级学院预算管理。

(一)校级学院预算管理

一般学院的经费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收入、预算收入、结算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预算收入是校级预算的一部分,即学校在安排预算支出时下达给学院的预算经费。校级学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学院预算收入的管理,在学校直接安排给各学院的预算经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做好校级学院预算必须明确学院预算经费分配方案和学院经费分项下拨方案,方案应当既能满足各学院经费分配公平、合理的需求,又能促进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确定学院预算收入总量。在学校年度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确定学院预算收入的总量是关键,在兼顾学校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学院日常业务运行和办学积极性。

2.制定完整的学院预算经费分配方案。学院预算收入的总量确定后,还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学院预算经费分配方案。下拨各个学院预算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各个学院的日常业务运行和办学积极性。所以,经费测算方案必须遵循保运行、合理分配的原则,在不影响学院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开展的同时保证经费分配的公平合理。同时在学院预算收入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经费测算方案必须具备动态调整的功能。

3.学院预算经费分项管理。虽然学校在逐步下放学院财权,但对部分特定用途的经费还需给出统一的标准,比如学生实习费,不同学院的同类学生实习费标准应该统一,学院预算经费可以按需求分项下拨。

(二)院级学院预算管理

院级学院预算管理应作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推动学校综合体制的改革。财权下发至学院后,虽然学院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如资金的调配权等,但是学院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何高效地使用好各类资金,促进学院健康长远的发展,这就要求学院加强其自身的财务管理,首当其冲的就是院级学院预算管理。

院级学院预算由院级收入预算和院级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院级学院预算应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并以适当方式向全院教职工公布,同时向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备案。

二、执行与监督

学院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各学院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经费,认真加强学院预算的执行管理;同时,学校对学院的预算执行具有监督责任。

(一)预算执行

各学院应认真加强学院预算的执行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均衡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保障全年学院预算任务完成。学院领导在提高全员预算执行意识的同时,还应协调好学院内部的各类利益与关系,及时解决一些预算执行问题,消除执行困难,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与效果,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有序完成。

(二)执行监督

学院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发生的各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在年度工作中应该严格执行预算,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定期对学校的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结果报送主管财务工作校领导。

学校对学院的预算执行具有监督责任,学校应定期对学院财务状况进行摸底分析,校内公布预算执行缓慢的单位及项目情况;必要时关键时点组织召开学院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预算执行工作会议,要求学院给出预算执行承诺并遵照执行。同时,学校可以实行分管学院校领导责任制,学校财务部门定期向分管学院校领导汇报学院预算执行情况,由分管学院校领导负责分管学院的预算执行进度,增加预算执行力度。

(三)绩效评价与考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规定:“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下一年预算编制的参考因素,所以每年终了,对学院结转结余资金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学院经费的管理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1.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对学院经费应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学校应出台相关的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资金的清理原则,如基本支出中毕业实习费和毕业设计费当年末如有结余,收回学校统筹安排;创收结算收入当年末如有结余,按比例收回学校统筹安排。盘活学院存量资金,避免闲置资金浪费,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2.绩效评价与考核。对学院经费应建立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为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均衡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保障全年学院预算任务完成,除了建立学院经费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外,学校还应建立学院经费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使其当年学院经费管理特别是执行情况直接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三、财务分析

学院财务分析作为学院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院财务分析,学校及学院主要领导对各学院财务状况有充分的认识,可为今后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及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学院财务分析可分为院级学院财务分析和校级学院财务分析。院级学院财务分析是由各个学院独立完成的本学院的财务状况分析,可分项进行、纵向比较、逐项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校级学院财务分析由学校财务部门完成,分析视角需更为宏观,除多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外,更多的是各学院之间各个指标的横向比较,展现偏差程度,突显问题所在。

(一)院级学院财务分析

院级学院财务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学院领导提供更清晰的学院财务状况,包括各类项目的收支结余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近几年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资金使用合理性分析,以及根据国家及学校政策制度规定提出优化学院经费统筹使用方案的建议等,便于学院经费更合理的配置使用,促进学院领导学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校级学院财务分析

校级学院财务分析应由学校财务部门完成,相比较院级学院财务分析,校级学院财务分析应该更为宏观,对比分析更加深入,具体应包括以下三点:

1.对学院收支结余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对各个学院当年度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分析,注重各个指标之间的横向比较、结构分析,清晰反映各个指标偏离整体的程度,突显问题所在。同时,对各个学院近几年的财务状况进行趋势分析,通过纵向对比,把控整体财务发展趋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

2.对各个学院的生均培养成本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各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和财政拨款专业系数,对比分析各个学院的生均培养成本,作为学院绩效考核的参考。

3.将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纳入校级学院财务分析中。选取一定指标建立学院经费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对各个学院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考虑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云丽,石琦,雷鸣.浅析高校财权下移与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J].经济师,2015,(4).

[2] 钟雪,訾银庄,高玮.校院两级经费分配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9).

[3] 李小红.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農业大学,2010.

[4] 肖正学,董发勤,陈昌霞.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4).[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杨莉 蔡振

高校财权下两级财务论文 篇3:

高校财务治理视角下的财务风险演化研究

摘要:在当前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财务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财务治理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的演化路径和机理,对高校提升财务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财务治理  财务风险演化

近年来,高校除了原有管理模式下的财务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等问题外,贪污腐败等职务犯罪案件也频发于各大业务领域,尤其是财务相关范围成为高发领域。为此,在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从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分析和把握财务治理视角下的风险成因和演化,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和风险防控的关键。

一、高校财务治理视角下的财务风险成因

(一)高校外部治理结构先天缺陷,导致财务治理的基础不实。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实施自上而下的科层制运行模式。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高校与政府以及高校内部形成了以单一行政配置机制为主的运行机制。高校在行政关系上从属于政府,二者地位不对等。在这样的先天隶属关系下,高校的外部治理变成单一、单向的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同时还存在着业务主管部门与专项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冲突与协调不力。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政府管理越位、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使得财务治理缺乏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后天不足,导致财务治理的功能有限。从美国的经验看,董事会充当了社会与大学之间矛盾的“缓冲器”。但是,从我国少数公立高校董事会的实践看,董事会的设立并没有起到改善高校治理结构的作用,这使得我国以董事会为依托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先天缺陷。而且大多数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由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自治权力四大权力构成,四大权力的权责配置不清晰、协调不利、冲突越界等问题依然突出。尽管我国已有几十所高校颁布相应的《章程》,但上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明确和解决。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后天不足,导致财务治理无法有效嵌入其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高校内部治理要素的碎片化,导致财务治理的主体缺失。当前,我国公办高校具有典型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官本位盛行,导致高校内部治理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碎片化,如治理目标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的碎片化、治理机制的碎片化,其中核心问题就是治理主体的碎片化。高校内部治理的碎片化,使得学术权力和自治权力的主体(教师、学生)缺失,无法发挥财务治理在高校运作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四)高校内部治理层级的分化,导致财务治理的效用异化。现行高校治理内部层级中并行着两条分化线,导致财务治理效用异化:一为纵向层面的校院、院系两级甚至三级分化,具备较高独立权的各院系更多地追求本部门利益最大化;二为横向层面的职能部门分化,各职能部门利用自身权力实现本部门利益最大化。最终,在这种纵向层面二元分化和横向层面职能裂化的局面下,高校财务治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效用也被异化。

二、高校财务治理视角下财务风险的演化机理

在现有高校外部治理先天缺陷、内部治理结构后天不足、内部治理要素碎片化和治理层级分化的环境下,高校财务治理的功能弱化、效用异化,尽管部分财务风险在现有的高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过程当中得到降低和减少,但无法完全控制,使得财务风险溢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从隐性、显性和直接传递三个渠道累积和扩散,当超过了相应的阀值(临界点)时,最终引发财务风险的产生,表现出相应的过度负债、投资失败、效益低下、内控失效、贪污腐败等现象(如下页图1所示)。

高校财务治理视角下财务风险的演化过程具体包括财务风险源的形成、财务风险的部分控制、财务风险的溢出、财务风险的扩散以及财务风险的爆发五个步骤及对应内容。

(一)财务风险源的形成。对于高校来说,财务风险源是指对高校财务活动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业务及活动风险来源,既包括了财务业务及财务活动,也包括了非财务业务和非财务活动,还包括业务和活动之间交互的影响作用。当前,正是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职能所涉及的财务及非财务业务及活动,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当前高校的财务风险源。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非财务业务的风险源容易被忽视,从而埋下了隐患。

(二)财务风险的部分控制。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先后出台有关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指导性文件。高校在主管部门及其政策制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规模情况及特点,进行改革,完善了相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模式,如“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在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通过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手段进行财务管理,使得高校传统的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或降低,如过度债务、违规投资、资金短缺、财务人员舞弊等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溢出。近年来,高校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外部环境上,高校作为教育部门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作为其主要经费来源,在当前政府公共管理和财政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内部环境上,随着高等教育投入主体的逐步多元化,高校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业务活动之间的交互影响,也使得高校财务环境发生变化。在高校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经济活动更加复杂,最终使得高校财务风险呈现出复杂性高、隐蔽性强、传递性快、危害性大等特点。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及模式,侧重于安全性、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限效益性的目标,局限于传统的财务风险领域和业务活动。加之当前高校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治理结构失衡、治理主体缺失、治理功能受限等问题,使得高校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溢出,并沿着不同的路径传递和扩散,最终成为导致近年来高校财务相关问题爆发的导火线。

(四)财务风险的扩散途径。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也无法提升,使得高校财务风险溢出,并随着不同的路径传递扩散。第一条路径是通过隐性财务风险途径传递扩散,主要是指高校内部纵向层面的二元分化和横向层面的职能裂化,导致财务治理目标分解异化和财务治理效用异化,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低下、资产收益部门化等。第二条路径是通过显性财务风险途径传递扩散,主要是指高校现有治理结构的失衡、内部治理的碎片化,导致高校财务治理主体缺失、财务监督功能受限,具体表现在高校在科层制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督的独立性受限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导致无法有效行使监督权,从而形成显性的财务风险,也包括了原本存在的隐性风险得不到控制而转化形成的风险,如高校贪污腐败等问题,这些风险交织在一起并传递扩散。第三条路径是在现有财务管理体制和模式下,财权配置的不合理,责权利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绩效问责机制,使得原本存在的财务风险直接传递扩散,如预算支出进度慢、资金在办学过程中的用途改变、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风险。

(五)财务风险的爆发。高校财务风险溢出后,沿着三种不同的路径传递扩散,然后又归结在一起,累积并交互影响,当超过高校风险防范能力和控制范围的时候,即超过了风险阀值(临界点),高校财务风险就爆发出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如过度负债使得高校背上沉重负担、违规投资或不当投资使得高校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贪污腐败使得高校经济受到损失的同时公信力受到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导致办学水平无法提升等。如前些年的吉林大学等高校巨额债务问题、南开大学下属的公司出现4亿元资金黑洞、天津大学挪用资金炒股等问题,以及近几年集中爆发的基建修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等领域的高校领导贪污腐败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祁占勇.落实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三维坐标[J].高等教育研究,2013,(5):26-31.

2.王宗正.法人治理结构视域下的我国公立高校董事会[J].高等教育研究,2014,(1):32-37.

3.金姗姗.高校内部治理碎片化困境及其突破:整体性治理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6-41.

4.陈伟晓,邓彦,李华军.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5,(3):104-106.

5.陈剑.高校财务廉政风险防范路径研究[J].财会月刊,2013,(8):118-119.

作者:李华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张岱游历与旅游文化论文下一篇:旅游地形象营销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