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识字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儿童早期识字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学业成就存在很大的关系。在早期阅读的关键期里,哪些能力的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如何观察与支持?怎样摆脱无效的发问与不适宜的引导?围绕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兢。

儿童早期识字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对儿童阅读的思考

摘要:“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的观点传播已久,导致超前识字有害论,人为割裂了识字与阅读关系。其实,识字是儿童早期阅读第一步,与阅读结合起来吸收传统的优秀识字与阅读教学方法,就会培养出有早期阅读意识、兴趣和习惯的阅读者。

关键词:儿童阅读 识字 识字与阅读

引言

阅读是随文字产生而产生,把语言的声音信息化为视觉信息,突破时空上限制,使人类积累的经验得以保留和传播,才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儿童阅读的过程是通过视听觉器官从书面语言文字符号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早期阅读就是把口头与书面语言对应于学习的过程,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将书面语言与自己的口语经验对应起来,就是落实到识字、词、句上。随着人们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关注,识字问题受到普遍重视,如何尽早识字,轻松阅读,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

2010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上苏令的文章《超前识字:有毒的儿童催熟剂》,把超前识字、大量识字等同于带有强迫性质的机械识字,把儿童情商低怪罪于超前识字,把识字说成对文字的崇拜等等。国内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不认同“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教育”,如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批判儿童早期阅读一大误区是“识字越多越好”。 许卓娅教授指出,“很多家长简单地把阅读作为识字工具,而事实上识多少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喜欢阅读,不要厌倦阅读”[1]。余珍有、周兢认为“早期阅读不是提前识字和认字”[2]。周兢还认为“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概念,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一定是个好阅读者”[3] 可见持这些观点的人主导着我们对儿童早期阅读的认识。殊不知超前识字并没错,关键是儿童该用怎样的方法去识字。

一、“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观点的由来

为什么总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呢?笔者查阅大量有关早期阅读的理论文章发现,作者们几乎都认为中国老百姓认同“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 但对究竟怎样形成上述观点,却少有深入的论述。这些学者们总是把“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的观点作为中心来论述该如何开展儿童早期阅读,似乎“识字”是早期阅读障碍、雷区,甚至将其妖魔化。

古人有一观点:“先识字,再读书”。古人的教学方法是讲“六书”,从字形分析字义。清代著名学者王筠的《教童子法》指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阅读理解对识字的要求是“再认”,看到汉字就能读出字音知道含义;书面表达对识字的要求是“再现”,即想用哪个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脑子就能浮现出这个字。一个熟练的阅读者精细认知字的笔画结构,是阅读理解的内在基础,否则会出现误读或理解困难。所以在,识字阶段强调多认多写字,就会掌握汉字,这是运用汉字的不二法门。我国自古以来的识字认字教育始终重视读写字,其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才有清代名人赵翼,3岁能识字,12岁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左宗棠4岁进家塾,6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诸经典,12岁时首部诗文集问世。[4]

二、汉字独特的功能与优点

古老的华夏文化流传至今,汉字起着纽带作用。识字认字,不仅能让孩子掌握字形,且能让孩子了解世界,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优秀灿烂文化,学会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即整体、辩证、具象、类比的思维方式[5],以及审美特征和道德规范。[6]

汉字还有许多优点:1.是音形义集于一身的独立符号,整齐美观,视觉印象深刻,便于识别。2.汉字单字直接表意,组合可构成无限的新词。3.汉字表达的书面语能摆脱口语的啰嗦冗长。4.汉字同音字多,但只要异义就不会同形。5.可以克服方言差异进行书面交流,同时不因时间变迁而产生阅读阻力。6.汉字中的形声字(标准的)既表音又示意,是一种设计极佳的智慧字。[7]

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其1-6岁之间随发育与周边环境作用下自然而然获得的。人从出生到4岁左右,不经正式训练而顺利获得听说母语能力,其发展速度是其他复杂心理过程和特征无法比拟的。[8]

儿童早期阅读其实根本无需大量识字。因为学习汉字都要同时学习汉语,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识这个字就要知道其语音和语义及它在语言中的使用问题,认读一个汉字实际上就学习了汉语一个语素一个词;所以说汉字教学实质是把汉语教学诸多内容放到文字中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字,就可以阅读书写的道理。国家语委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个常用字当中,只要会500个常用字,覆盖率即高达80%,掌握900多个字,覆盖率为90%,所以说开展儿童早期阅读识读少量字是可行的。

三、儿童早期阅读识字贵在方法

周兢教授说:“一个能识字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笔者认为,不识字者,肯定不是好的阅读者,甚至无法去阅读;再者一个好的阅读者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实现的,它是最高标准,也是每个人从幼小至成人甚至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对于幼儿,“目的是让孩子通过阅读有趣的图画书,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应起来,慢慢亲近和熟悉书面语言,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9],而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起来的桥梁只有识字,所以想让孩子阅读,识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所以,不是要不要早期识字,而是要依据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从实际出发,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培养识字阅读兴趣为出发点,以“一日生活”为中心,通过识字阅读活动来培养幼儿对文字、词汇和语句兴趣,使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注意力、记忆力、表达力、想象力、思维力。资料显示,2000年教育部召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就总结了4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10]可见这些都是让孩子轻松自然识字、阅读的钥匙。

对于启蒙教育,古人经过千百年实践,总结一套切实可行识字方法,简而之即“三、百、千”,就是通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来学习汉字。汉字都有一定规律,每个字都有独特音形义,“三、百、千”充分利用儿童学习兴趣和能力,采用三字四字句式,隔句押韵,平仄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据考证,宋初《百家姓》曾配有曲谱,旋律优美,适合儿童吟诵,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唱诵的识字的课文。

习近平在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典经典诗词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中国青年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调查2035人,显示对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超过七成受访者觉得受用。[11]诵读这种“目视其形,口诵其声,耳闻其音”的识读方法能流传至今,道理就在此。这正如王蒙先生说的,“读书要趁早,越早读越好,我读点书还是小学初中读的,我能讲国学,那一点知识都是靠小学背的”。[12]

四、汉字特性易于识字阅读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是对图画的浓缩和提炼。图画的空白美和文字所表达的意境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踏春归来马蹄香”和“大弦嘈嘈如急雨”同样令人陶醉神怡,因为图画与文字都本能地要求阅读者调动感官去感知。也不难看出它们在本源上是一致的,是天然不可分开的孪生兄弟。但对儿童来说,要想真正理解、深入图画书中内容与意境,还需逐渐引导使其转化为语言文字形式,这才能真正提升早期阅读的效果。

正确的识字途径可以规避儿童认读不好的影响。把识字融入到平常生活情趣中,将已有生活经验调动起来,与认读内容联系起来,借助一幅画启发儿童联想、再认,比单纯的认字效果好。单个字可以放在词句甚至文章中辩认,先让孩子去理解,然后再对单个字认识,以达灵活运用的目的。如“吃饭”,分别认“吃”和“饭”,联想到吃水果、吃肉等。熟悉、积累到一定字数后,再运用简单字组合等记忆法,一边认识新字,一边复习旧字。如认读“土地”一词,认识到该词表示由许多泥土汇集而成,两个字都有泥土之意,结合对“土”的理解,再联想到“土壤”“国土”等。像识字法中的随机法、歌谣法、猜谜法等比较成熟且可行的方法,都是使儿童在轻松愉快自然体验下去识字的。

儿童在积累一定量字数后,应采取斯霞老师提出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分散识字、随文识字。其要点就在于和语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在生活情趣中认读汉字,在具体词汇语句中,边阅读、边识字,把识字与阅读理解、语言训练等揉合在一起,这样,儿童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在循序渐进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早期阅读。

结语

综上,儿童早期识字与阅读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如同鱼和水、种子与土壤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那种人为割裂识字与早期阅读关系,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识字,就是超前识字大量机械识字,就是“神童”模式等偏激的论调,是错误的也是不可取的,其实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家在生活中谁也不会不明白。余秋雨说过,阅读使文字具有永恒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跟清晰,比冥想更深邃。语

参考文献

[1]郑荔.携手共建儿童阅读的系统工程[J].幼儿教育,2004(7):10-11.

[2]余珍有,周兢.走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J].早期教育,2003(7):4-7.

[3]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0-23.

[4]钟成献.从儿童起抓读书的中国传统家教理念[J].图书馆杂志,2010(10):94-96.

[5]肖少北,张文香.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J].新东方,2001(5):53-56.

[6]张明悦,钟家莲.论识字教学的梯度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80-82.

[7]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331.

[8]刘电芝,洪显利.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主要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0(6):10-12.

[9]周兢.早期阅读,让孩子终生热爱学习[J].幼儿教育,2005(1):4-5.

[10]耿红卫.我国百年汉字识字教学改革述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33-36.

[11]李斌斌,孙震.72.2%受访者坦言幼时背诵古诗文至今受用[N].中国青年报(07版),2014-10-23.

[12]王蒙.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J].图书馆杂志,2013(1):90-97.

作者:国庆丰

儿童早期识字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

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学业成就存在很大的关系。在早期阅读的关键期里,哪些能力的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如何观察与支持?怎样摆脱无效的发问与不适宜的引导?围绕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兢。

构建有中国教育立场的早期阅读教育

●《教育家》:您曾提出,中国文化情景下幼儿早期阅读存在诸多特定性。“特定性”应该如何理解?

●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全称应当是“早期阅读与读写教育”。在中国文化情境下,我们必须考虑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定性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定性。从历史文化特定性来看,中国出现“早期教育”不超过两百年,但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早已有童子认字和写字的“教育”习俗,一提到早期阅读和读写,很多人自然将之归结为认字和写字的学习。事实上,学前阶段儿童机械的、集中的、大量的认字和写字,是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

从语言文字特定性上说,我们必须关注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的差异。汉字表意文字具有较强的图形特征、形象性、整体性以及以形表意的特点,在文字构造与结构特征完全不同的汉语文字情景中,儿童的认知加工过程同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完全一样吗?汉语文字的文化特性,提醒我们在思考和研究汉语儿童阅读和读写发展的问题上,应当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立场。根据研究我们发现,汉语儿童早期阅读与读写的能力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前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逐渐形成对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对图画书的内容进行表达与评判。第二,前识字的经验: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汉语文字,逐渐获得有关文字符号功能、形式和规则的意识。第三,前书写的经验:借助阅读图画书和认识周围环境,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经验,感知理解汉字结构的经验,学习创意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让儿童在语言发展关键期内,培养起早期阅读与读写能力。但绝对不是超前教育的认字、写字。我们的建议是,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和习惯,养成他们专注地阅读纸本图画书籍并喜欢文字符号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通过画面理解人物、情节和内容的能力,培养他们喜欢用纸笔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再下功夫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能够静心读书的人,一个善于读书的人,恐怕努力增加10倍都难以企及。

●《教育家》:有人指出,我国许多幼儿园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同西方国家个别化或小组化学习形式不同。幼儿园通过集体教学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利弊何在?

●周兢: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西方国家并非没有集体教学的方式。人数可能存在差异,方式可能不太一样,但使用集体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非常普遍。对中国的幼儿园来说,集体教学、小组化学习或者阅读区个别活动都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指的是全部孩子一起的活动,而非为了“开课”人为安排的半个班活动。使用集体教学方式组织幼儿园孩子早期阅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符合中国文化教育场景需要,因为我们的班级规模比较大,适当数量的集体教学活动会更加集中有效利用时间,但因此更需要教师考虑早期阅读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教师在早期阅读集体教学活动计划中的有些目标要求是无的放矢的,比如“培养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讨论图画书内容”,这样的集体阅读活动很可能有效性很差,因为教师提出的早期阅读目标是终身学习都可以使用的目标。教师没有清晰的概念:到底如何在20-30分钟内帮助幼儿获得早期阅读和读写的某一点或者某两点重要经验?教师需要更好地理解3-6岁儿童,把握自己的教育对象有關早期阅读和读写学习的经验状态,非常明确地提出教育目标,围绕儿童应当获得的经验来组织有效学习。

过去我们的教研活动以及各式各样的“赛事”,往往把功夫下足于“教学方法”,以为搞出的“花头”越多越新就越好,这是对中国集体教学活动的误解和误导。教师现在知道了“理解儿童”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加重语气说,“理解儿童”必须理解儿童发展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必须理解儿童现有的和可能提升的学习经验。

围绕核心经验的关键信息展开指导

●《教育家》:不少幼儿园都有图书角,但往往“爱看书的儿童多,会看书的儿童少”,很多孩子缺少持久度和专注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

●周兢:首先,需要检查图画书是否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是否对儿童具有阅读的吸引力,是否做到常换常新。在上述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养幼儿的阅读专注力:集体阅读一本图画书,提出几个与图画书内容相关的问题,建议幼儿课后自己去进一步阅读和讨论;在幼儿园阅读角配上耳机,让幼儿可以边阅读边聆听图画书内容;组织幼儿讨论分享阅读过的图画书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某一本图画书;根据某一本阅读的图画书,布置前书写作业,让幼儿深入阅读之后,用前书写方式画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幼儿阅读持久度和专注力,实际上是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入学做好准备。这是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教育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需要幼儿在阅读中通过细致观察逐渐读懂图书的内容。不过在阅读开始时,幼儿难免关注一些非关键内容。幼儿园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既能保护幼儿阅读积极性,又能避免观察无度?

●周兢:《指南》对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十分重要,通过图画书画面信息的理解读懂一本书的内容,可以让幼儿非常有成就感,逐渐掌握阅读学习的重要方法策略。我们需要指导幼儿学习观察关键画面形象、关键的情景情节和关键的细节,这样幼儿就可以抓住重要信息理解图画书的内容。

幼儿园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理解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自己的提问和在组织幼儿讨论过程中的反馈行为。有的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的时候,总是问: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这类问题是无效或者效果很差的,因为对儿童观察没有指向,甚至反映出教师没有做很好的阅读准备。以在传统儿歌基础上创编的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例,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提出3个问题:诗歌里谁和谁打仗?谁是谁的队伍?谁用什么方法战胜了别人?问题看似简单,实质却指向了儿童理解这首传统儿歌内容的关键信息。当教师对于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儿童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关键经验有了把握之后,教师可以将这样的认识与对教育对象的了解联结起来,转化为对本次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等因素的进一步认知,找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的引导策略非常重要。以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有关儿童前书写学习为例,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前书写经历了从线条涂鸦发展到图文同时表现,再到象形文字阶段,最后到比较完整的汉字的发展过程。教师提供创意书写活动时,儿童可能表现出几种创意书写的策略,包括自创汉字、图画代替和以字代字。当儿童获得了很多有关书写的经验,也知道了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思想,他们就可以灵活地使用。比如,教师在进行“兔子先生去散步”活动时,关注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学习有意义的书写,用固定的符号来表达固定的意思;教师设计让儿童以图形书写记录的方式表达对于图画书内容的理解。当教师掌握了某一个关键经验,将其放到教育目标中,创造一个情景让儿童学习,儿童就会获得这个关键经验,并且表现出超乎预料的学习效果。

在潜移默化的游戏中学习阅读

●《教育家》:延伸创作本应是分享阅读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相对于读本学习,延伸却显得虎头蛇尾。怎样改变这一现象?

●周兢: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应当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在活动中学习阅读。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核心概念,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组织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阅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第二,在游戏中学习阅读。游戏是早期阅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可以设法把阅读当作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自发地产生阅读的动机和愿望;另一方面需要认真探索,如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阅读。教育者需要更多地把指导性行为转变为支持性行为,通过为儿童的游戏环境布置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游戏行为中学习阅读。

第三,在操作中学习阅读。因為是阅读教学,教师专注于阅读本身,出现“一读到底”“一问到底”和儿童“一答到底”的现象;有时教师为了搞活课堂气氛,一会儿读大书,一会儿读小书,一会儿看电子书,实际上可能脱离了对早期教育基本要求的考虑。在操作中学习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早期教育所有课堂均需要关注的。有关儿童前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的建立,都离不开在操作中学习的途径。

如果教师具有上述的观念和做法,延伸活动一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教育家》:您指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内容可以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以及其他领域活动之中,能否给幼儿园提供一些具体办法?

●周兢:用“语言教育无处不在”的视角观察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我们将会发现许多教育机会。很多幼儿园教师反映学前儿童前书写比较“难教”,我们以此为例进行剖析。围绕学前儿童的前书写核心经验,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指导策略,帮助孩子学习创意书写。

写计划。在每天幼儿园生活中,教师要经常跟幼儿一起谈谈一日活动的计划,或者重点活动的规划,可以请幼儿思考、讨论活动的打算。“我们今天要到小班去帮助弟弟妹妹们学习穿衣服,你们有什么打算?请把自己的计划写下来。”“明天我们要去公园春游,你们觉得可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张小纸片,一本小本子,可以让幼儿画画写写,做出有条理的计划。

写备忘。一个小小备忘录,可以帮助幼儿从“想要记”到学习“怎样记”,从“不会记”到“记不全”,再从“记得来”到“看得懂”。这样的幼儿园生活中的创意书写培养了幼儿前书写的兴趣、愿望和动机,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探讨建立早期书写的关键经验。

写卡片。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学习社会交往,常常存在各种表达感情的需要。有人生病了,幼儿想要表达同情和慰问之意;获得了帮助,幼儿想要致以感谢。教师可以将写问候卡、感谢卡的机会让给孩子,幼儿可以用前书写方式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日记。幼儿也有记录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用创意书写方式写日记可以达成这样的目的,也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这种书写内容和形式的经验。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存在着大量幼儿学习用前书写方式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创造无所不在的创意书写的教育环境,就是为幼儿提供支持和鼓励,吸引幼儿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运用创意书写的方法来记录想法、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有心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抓住有利时机让孩子获得前书写的机会,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创意书写方式进行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语言和读写经验。

作者:谷珵

儿童早期识字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如何有效提高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的策略

摘 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地促进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做了初步的阐述:注重课前预习,激发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创设一定的情境促进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运用多媒体,加强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内化儿童识字方法,提高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通过反思,巩固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关键词:识字;预习;情境;多媒体;反思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小学初级阶段是识字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大量的生字,任务相当繁重,相对于学习故事情节比较丰富的多种体裁的课文来说,识字教学显得有点枯燥、趣味性不强,再加上小学生具有贪玩和好动的天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作为学生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初步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课前预习,激发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对儿童早期识字能力的锻炼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对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断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好处的。通过预习,可以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与优等生的差距逐步变小,使其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更有勇气面对今后新知识的学习,而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课外自学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通过教学实践过程的反复验证,我认为有效提高学生早期识字阅读能力在学生预习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清楚地标出自然段落,对全文有清晰的轮廓;2.圈出一类字和二类字,明确识字的不同要求;3.从课文中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4.积累优美的词语以及经典段落。

二、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玩的天性,在课堂上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助于学生集中思维,促进学生识字教学能力的发展。创设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导课教学,或者进行生字动画教学。识字教学中创设情境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认知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比如用形近字比较法认识和区别常见生字书写错误,运用字谜的方式识记一些生字,可以使学生达到终身难忘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加强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往往比较关注,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则不感兴趣,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够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获取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

现实的课堂识字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识字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儿童学习容易分散注意力,兴趣不够浓厚。在识字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做成一个动画,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了解汉字书写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汉字的字形,就可以使枯燥的生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愿意去学习,而且也便于学生去掌握。

四、内化儿童识字方法,提高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识字教学要同课文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阅读的同时进行识字教学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教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在趣味性阅读中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进行新的识字学习,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识字方法,也会进一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持续提高,使孩子对识字的迫切性又得到了强化,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兴趣的不断提高,从而进入识字教学的良性循环阶段。

五、通过反思环节,巩固儿童早期识字阅读能力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进行反思,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时发现识字教学过程中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比如在上完一节识字课之后,通过反思后觉得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那么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地安排一些游戏的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把学习生字这种抽象文字符号的枯燥教学寓于游戏之中。采用多样学生喜欢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识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识字阅读能力。

总之,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探索更先进、更优秀的识字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2009.

[2]仇玲娟.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尝试,2006.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矿工路小学)

作者:张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反思教学下的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教师素质小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