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学常识复习

2022-07-03

第一篇:八下文学常识复习

八下语文文学常识

1.《藤野先生》。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我的母亲》。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我的母亲》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等

4.《列夫•托尔斯泰》。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小说《感觉的混乱》享誉国际。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6.《雪》。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7.《雷电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杰出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8.《短文两篇》。巴金,原名李尧棠,当代著名文学家。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复仇》《将军》《神•鬼•人》等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随想录》。

9.《海燕》。高尔基,俄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0.《组歌》。纪•哈•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11.《敬畏自然》。严春友,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臻合著)及《西方哲学新论》等。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当代报告文学家。本文选自作者的报告文学《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13.《旅鼠之谜》。位梦华,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等。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著有《沙乡年鉴》。

15.《喂——出来》。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家,在日本被称为“微型小说的鼻祖”。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和《湘西》、论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大淖纪事》《受戒》等。18.《吆喝》。萧乾,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19.《春酒》。琦君,原名潘希真,台湾女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

20.《俗世奇人》。冯骥才,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岐路》《啊!》,短篇小说《雕花烟斗》。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文学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23.《马说。》韩愈,“唐宗八大家”之首,唐文学家。有《昌黎先生集》。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等。

《赤壁》杜牧,字牧之,唐文学家。有《樊川文集》。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写有名篇《正气歌》《文山先生全集》。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等。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元代散曲作家。

26.《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柳河东集》。《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均为名篇,

27.《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

28.《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9.《满井游记》。袁宏道,明代文学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行路难(其一)》李白,唐代诗人。世称“诗仙”。著有《李太白全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边塞诗人,著有《岑嘉州集》。

《己亥杂诗》 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课外古诗

《赠从弟》

刘桢

三国时魏名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诗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 《终南别业》 王维 唐代诗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唐代诗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唐代诗人

《无题》 李商隐 唐代诗人 《相见欢》

李煜

唐代诗人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唐宋诗人 《苏幕遮》

范仲淹

北宋诗人

第二篇:八下文学常识整理(

一、二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体常识: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我的母亲》。胡适,字适之。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我的母亲》文体常识:传记及自传: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分自传和他传。自述生平的叫自传;由别人撰写的叫他传。自传的写作应注意真实、完整、突出重点。

4.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三作家》。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6.《雪》。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文体常识: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但比散文语言更凝练,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

7.《雷电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杰出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8.《短文两篇》。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复仇》《将军》《神•鬼•人》等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9.《海燕》。高尔基,俄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文体常识: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能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0.《组歌》。纪•哈•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文题理解:“组歌”就是把几首诗组合在一起,这是以体裁为题,“歌”是体裁标志。

第三篇:八下语文学案第一周

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高效课堂”学案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生之机趣

日历

课时:2课时主备人:潘得春审核人:刘晓萍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字词,了解作者相关常识。2.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3. 学习平实语言中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完成课文理解阅读: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1.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2.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3.时间是抽象的,文章如何把它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的?

学习重点: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领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难点:理解品味格言式的优美语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尝试:

1.了解作者:

冯骥才(1942~)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学长,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 2.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3.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注音。同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了无() 黯淡()侥幸() 魅力() 废墟()镶嵌() .......倒行逆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骨铭心:了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侥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 ②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③跳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深的句子反复品读,谈谈你的感触。(至少写一句,其它的可在书上标注)

4.篇末对“喜欢用日历,而不用月历”所做的回答,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拓展延伸:

1.下面是惜时对联中的句子,请你将它们组合成四副对联。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②无情岁月增中减③白首方悔读书迟④茫原荒夜闻鸡舞⑤书山勇上捧晨星⑥有味诗书苦后甜⑦学海勤游穿夜幕⑧文山书海囊萤读

2.“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训练巩固:

1.语言赏析(理解句子含义)。

(1)“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有魅力的字眼。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赏析:(2)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赏析:2.课外练笔: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联系实际想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出一段话表述出来。(不少于50字)

作业布置:

A (必做):完成课外练笔。 B (选做):同步练习

我感触深的句子是:

课时:1课时主备人: 潘得春参备教师:刘晓萍我的感触是:

蚂蚁

作业布置:

A (必做):1.抄写生字及词语、解词(各两遍)

B (选做):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字词,了解作者相关常识。2.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学习重点: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学习难点: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学习过程: 课前尝试:

1.了解作者。

南帆,本名张帆,当代学者。南帆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阐释的空间》《文学的维度》等多种学术著作。2.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注音。同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面包屑()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

作业布置:

A (必做):抄写生字词两遍。

B (选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每 天 诞 生 一 次

课时:1课时主备人: 潘得春参备教师:刘晓萍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基本观点。 2. 学习文章对生命的感悟,体会高贵的人生精神。

学习重点: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入手,深入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加以合理形象的表述。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手法和风格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之机趣的写法。 学习过程: 课前尝试:

1.了解作者。

周涛:当代作家,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生于1946年3月,祖籍山西。出版诗集、散文集居高临下:

四十部。曾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诗集、散文集奖,鲁迅文学奖3.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及多种奖项。4.请在原文中选择一些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写下自己的认识。这是一只()、

2.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注音。同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的蚂蚁,从它的身上,我读懂了充溢()恩赐()不啻()喋喋()....

合作探究:

1.朗读

1、

2、

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2.请同学们标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

如此传神呢?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絮叨()凝然()抖擞()譬如() .....

莫名其妙:酣畅淋漓:喋喋不休:沧桑:

齿序年轮:3.在本文中“诞生”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3. 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4.找出文中描述“醒来”之后感受的句子。4.文章又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为什么?

5.找出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

1.早晨是每个人都熟悉的现象,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生动、新鲜,为什么?

5.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感慨”能换成“感动”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2.上节课学过的《日历》和本文都阐述了对生命的感悟,那么,他们的感悟一样吗?根据你的理解,

请简要谈谈。

2.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没有对这一情节进行过多地描写、渲染,只是用平静的笔触进行了简洁地叙述,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是哪三个细节呢?

作者在文中追求的不是煽情,而是以叙述来说明问题,我们同样被打动了。看来,打动人心不光靠描写、渲染的手法,叙述同样能产生感动的效果。

3.作者一边进行冷静地叙述,一边又在叙述中进行对比,请说说对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4.作者在对比的基础上,又采用了议论、抒情的手法加以补充,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训练

作业布置:

A (必做):1.抄写生字及词语、解词(各两遍)2.完成第二课时预习作业 B (选做):写一篇读后感

列宁格勒的树

课时:1课时主备人: 潘得春参备教师:刘晓萍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2.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学习过程: 课前尝试:

1.时代背景:

60多年前,德国法西斯出动70万大军、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和12000门火炮妄图一举拿下这座城市,却受到苏联军民英勇顽强的抵抗,德军迅速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化为泡影。于是,希特勒下令严密封锁该城,企图以断水、断粮等手段征服列宁格勒,从而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期。面对险恶的处境,300多万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屈服,他们顽强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上开辟的“生命之路”,传奇般地战胜了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的罪恶计划。

列宁格勒保卫战紧紧拖住并消灭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为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的辉煌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残酷的战争也使列宁格勒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据材料记载,列宁格勒在围困期因饥寒交迫致死的人多达64万人,死于德军炮火空袭的有2.1万余人。

2.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重点词语,并注音。同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踉跄()冻馁()...

巩固:

1.能用《日历》里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吗?

2.900多个日日夜夜啊,人们生活在饥寒交迫中,即使一个又一个离家失所的人冻死在街头,人们也没有砍伐一棵树来取暖,人们何以把树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

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结合《每天诞生一次》的内容,想象一下,列宁格勒的人们从烟雾里透出的曙光中醒来时,看到这片绿,他们会想些什么?

2.老山兰的故事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钢铁战士血洒南疆,誓守国土,在炮火硝烟中,日夜陪伴我们战士的,就是绿色的兰花,战士们取名“老山兰”,他们把从阵地上采撷来的兰花栽在废弃的空罐头盆里或栽在阵地前沿的土里,甚至栽在了钢盔里。战士们精心呵护着它们,那墨绿色的叶片给炮火硝烟中的战士们带来丝丝生活的慰藉,绿是生命,是和平,是希望,多少人为了心中的那片绿而挺身而出。

战云密布:和平年代,我们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绿,人类与绿色应和谐相处。想想战争年代的那些人们吧!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摧残眼前的这片绿呢?请爱护眼前的一草一木吧,我们将会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和

魔剑高悬 :

力量。

座无虚席 :作业布置: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1.说说最使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找出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

A (必做):同步练习。

B (选做):写一篇读后感

第四篇:八下《马说》复习

八下《马说》韩愈

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

1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

13、执策而临之:握;// 鞭子;//到(它)跟前。

14、其真无马邪:难道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四、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答: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答:“其真不知马也”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答: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1、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1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五、开放性试题

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条件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一样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时。

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答: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答: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第五篇: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

3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2)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P

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

4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

内容:P12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意义:P1

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先进人物: 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及表现:P32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4、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38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P39意义:P39

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颁布。P40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

422、 城市:国企改革。1985年开始;1992年加快改革步伐。P4

53、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P

43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48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具体事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内容P49影响:P49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民族团结

1、民族居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P56

3、共同发展的典型——20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 人物:孔繁森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P60-6

2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2、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P65 -68

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3、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1993年,海基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协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4、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6、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7、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14课 钢铁长城P72-7

51、海军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新旧中国海军保卫国防能力的不同: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为后盾,海军力量不断壮大,有力保护祖国的海防。

2、空军的发展: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1964年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4、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研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76-78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倡导:1954年,中、缅、印。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周恩来的外交贡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联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P80-8

41、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事件: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秘密访华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2、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重返联合国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各国与我国建交热潮,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APEC会议)。P8

35、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

第17-18课 科学技术成就P90

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

1、国防成就: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②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

2、航天成就: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②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③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④2005年“神舟六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农业成就: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

杰出科学人物: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邓稼先——两弹元勋钱学森——导弹之父

学习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1996年增加)共八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或如何看待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力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如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如网上浏览不良信息,超时无节制上网,缺乏自护意识上当受骗等,给网民带来伤害。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基础教育的发展:①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科教兴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实施素质教育。④制订和实施863计划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艺术发展方针:1956年,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体育成就:①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②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③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④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P10

53、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展开;③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④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P112-114 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

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2、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3、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不忘初心圆梦中国下一篇:班务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