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探究

2022-09-11

2014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战略布局, 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的重要体现, 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是保证人才培养属性的重要保障, 是新时代高校提升治校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法制保障。

一、推进高校管理法治化是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尤其是当前教育发展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更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出现新形势。进入新时代, 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想新理念的引领,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深化教育事业各项改革,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入推进, 社会法治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高等教育, 不断提升高校法治水平, 是提升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性工程。

科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 它关系到学校学术水平, 学生培养质量, 做好高校的学术、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真正贯彻依法治国战略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推进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 深化依法治校工作, 可以提升高校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 有助于广大师生深刻理解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依法治校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影响;推进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 深化依法治校, 能够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学法尊法守法的意识, 促使高校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代化法治人才;推进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 深化依法治校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形势的需求, 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 深化依法治校工作, 能够理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引导教师学生树立强烈的法制意识, 更多的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中, 充分保障高校管理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服务。

二、推进高校管理法治化存在问题及原因

教育是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育是社会的焦点, 因此, 教育发展的全过程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教育的各项政策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内部具有意识复杂, 思想开放度高, 主体自主性强的特点, 因此高校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引发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高校师德师风、科研经费滥用、学生诈骗等问题凸显, 在认识到问题的同时, 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高校主体法治意识缺乏

高校是传道授业解惑, 培养社会人才的基地, 高校教师、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大学校园内,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 也是科研力量的主体, 科学研究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 承担着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职责。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多, 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承担着科研课题, 掌握了大量科研经费, 但是, 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多数局限于学校和科研经费主管部门的规定, 一些高校教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不到位或者抱有侥幸心理, 通过虚开发票, 将科研经费报销到自己手中, 并没有真正用到科学研究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科研人员自身的法治意识不强, 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因小失大, 导致科研经费滥用, 最终触犯了法律, 给自己造成损害, 给高校教师队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 高校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

学生是是高校服务的核心对象, 对学生的管理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依法治校就是要求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依规依纪管理学生, 服务学生,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化, 高校依法治校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自身因素及发展经历, 一些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 依法治校贯彻落实不到位, 存在着高校管理人员尤其是年龄大的老职工, 接受教育程度较低, 对法律法规涉及少之又少, 法律意识缺失, 更是没有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维护权益的观念与习惯。这种习惯和方法没有法律依据, 主观能动性强, 容易造成管理对象的抱怨甚至反感, 导致高校诸多管理工作缺乏透明度, 造成了依法治校的执行力度不够。

(三) 高校法治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 我国高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和完善。高校内部不仅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高校依法治校的氛围没有, 管理体制更是缺失。高校本身开设有法学院或法律系, 开设法律相关课程, 培养法律人才, 但是对法律知识的普及, 仅限于本专业的学生, 并没有利用资源优势对师生进行培训普及, 对于开设法律课程的部分高校, 某些师生只选择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 其水平还比较低, 然而很多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更是没有法律课程, 学校依法管理更无从谈起。

三、推进高校管理法治化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现代高校为适应学生扩招, 大学校园多处于城乡结合部, 面临着各种社会复杂人员, 学校更是需要依法管理依法治理, 才能更好的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

(一) 建立法治意识培育体制, 推进法治化管理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 法律是强制性的, 必须要在心中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养成对法律的自觉遵守。作为培养法律人才和社会人才的高校, 更应该成为法律被信仰的地方, 关系着国家法律的发展和社会的法治化水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依法治校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高校无论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应该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自觉提高法律素养, 自觉获取法律知识, 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在大学校园内落地生根。高校要建立多层次的法治体制, 形成“领导带头、教师引领、学生自觉”的法治培育体制, 高校领导者要具有法治自觉观念, 在高校内部倡导推行法治化管理进程, 高校管理队伍自觉贯彻执行, 在教学、管理、科研的过程中不断培育自身的法治意识, 形成法治化管理的良好氛围。高校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法制意识, 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管理中体现运用法治, 也在推动学生法制意识的培育。

(二)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 立足“德”推进法治化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高等学校肩负培养人才、科教兴国的重要职责使命, 更应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 依法治校根本在于将高校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儒文化, 提倡仁政, 以德服人, 高校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责, 以德治教同样意义重大, 我们强调依法治校并非抛弃以德治校, 相反更应该建立在“德”的基础上推进法治化管理。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德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大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所高校的荣誉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也考量学校以德治校的水平。以德治校管理水平高低影响着依法治校的管理水平, 高校教师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 就会自觉培养法律素养, 更容易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四、结语

十九大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高等学校要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趋势, 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指导, 全面落实到高校的改革发展过程中, 推进教育管理法治化, 全面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学生的法制管理, 逐渐完善依法治校体制机制, 深入融合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 提升高校整体学术水平与内部管理水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将全面依法治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贯穿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各方面。高校作为法律的研究阵地和培养人才的教育高地, 高校理应成为依法治国理念的先行实践者。本文就当前高校主体法治意识淡薄, 高校内存在的师德师风和科学研究经费违规使用等问题以及高校与社会密切交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围绕如何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到依法治教中, 贯彻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 实现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管理,法治化

参考文献

[1] 徐德刚.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 2005 (3) :61-63.

[2] 吉玲华.浅谈学校管理中应坚持依法治校[J].科技信息, 2009 (20) :398.

[3] 杨智丽.浅议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理论研究, 2014 (34) :118-1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下一篇:石油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