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

2023-02-02

第一篇: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

关于队伍的灵魂和血性

---金一南教授华为讲座观后感 今天有幸看了金一南教授的关于在华为题目为队伍的灵魂和血性的视频,本来以为金一南教授是一个军人会流露出某种的军人的死板,但是今天确是看到了金一南教授的幽默及具有才华的一面。对于缺乏国防知识及缺乏关于对中国军队灵魂和血性的我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金一南教授对于华为的精神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且从华为企业的崛起,看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严重流露出自豪的目光。金教授同过今天中美两军的对比,对中美之间的二战以来建国史进行了对比,从中国近年来对于军队的裁军及对军费的削减,美国确认为中国依然是在世界上拥有军队人数最多的,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对于中国威胁论新闻的发表,并且在对于美国外长对于美国国家极具争议的人权的认识,金一南教授正确阐释了枪杆里得出政权,并且对美国建国50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得美国外长极其尴尬的同意金教授的看法。中国从1919年9.18事变的发生,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凭借的是什么,是一个部队的精神,是一个队伍的灵魂和血性,从八路军新四军的坚持不懈的在敌后的抗战,到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的体现。在抗美援朝时期中中国军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赴死的民族精神,这些恰恰是美国军人所不具有的,并且在越南战争,及中印边境战争的胜利,体现的是一个的队伍精神。当时中国从国民党的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党转移时将中国的财力人力大部分都带到了台湾,解放军是以什么样的精神战胜了强大的美国,这是我们民族精神,是中国军队对于国家的忠诚,队伍灵魂的体现,军人血性的体现。现在的中国作为世界GDP世界第二地位,在美国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威胁,所以金教授提出我们应该加强对军队的建设,加强对军校的建设,并且加强对全民国防教育。所以对于解放军的纪律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他提出没有不称职军官,没有不称职的部队,我们对于美军的差距是有,但是不能以死板的目光看待问题,小平同志说:不能换脑筋,就要换脑袋。

对于今天的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的都是一个国家及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努力, 并且实现中国的国家富强,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总书记说过: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所以一个国家的富强是需要干部队伍,军队,人民的血性,及向华为这样的中国优秀企业对于中国经济的正确引导,那么实现中国梦,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不是空谈。

第二篇:胜利的刀锋——论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给人至深印象。“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相互独立的板块。这里我主要从军事文化的视角,谈谈关于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一流的军人人格是如何凝聚和传递的

德国著名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以政治为业有两种方式,一是为政治而生存,二是靠政治而生存。前者是以政治目标为追求的政治家;后者则是以政治为饭碗的食客。”以军事为业的军人也一样。有些人是为军事而生活,有些人靠军事而生活。前者是真正的军人,后者不过是军队的“食客”。你是真正的军人还是军队的一个“食客”?真军人与假军人的区别不仅是部队里是否有你的编制,而是你的灵魂是否驻留在军营。

被美国军事史列为“西点三巨头”之一的丹尼斯·马汉,1820年进入西点军校,28岁成为军事工程学及战争艺术教授。鉴于他在西点军校的杰出贡献,被评为终身教授。再“终身”也有退休的一天,但他不愿退休。1871年9月,西点军校监察委员会对丹尼斯·马汉实施强制性退休。岁数太大了,快70了,早就功成名就、早就该颐养天年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得知这个消息后,丹尼斯·马汉扑向一艘航行在哈德逊河的轮船推进器,以自杀结束了生命。他觉得离开这所军校,离开军事教学,生活便毫无意义,生命也毫无意义。

丹尼斯·马汉被人们称为“老马汉”,因为他有一个更加出名的儿子阿尔弗雷德·马汉——“小马汉”。小马汉后来成为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官、成为著名的“海权论”创立者。老马汉的生命消失在哈德逊河里面了,小马汉的理论使美国从地区走向世界。

西方有这么一句话:有一流的军队之前,先有一流的教官。有一流的教官之前,先有一流的人格。老马汉、小马汉尽管没有拥抱战场军功的辉煌机遇,却让他们的学员张开了双翼——潘兴、麦克阿瑟、巴顿、史迪威、布莱德雷、艾森豪威尔等都是他们的学生。

我们军队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国防大学科研部原副部长王三欣,战争年代是战场上的优秀指挥员,战争结束后进入军校,成为享誉全军的优秀教研人员。他在讲台一站就是30多年,一直到最后倒在了讲台上。他的夫人回忆:“他在医院里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出现幻觉状态,还在想着教学,说话不清醒,还能说出来:‘张家港„„演习„„拿地图来„„拿笔来„„要红的’,他脑子里装的都是这些东西,家事一句没谈。”

这个被誉为“战争史活字典”的军人,最后时刻惦念的,仍然是他的教学。他的女儿回忆:“爸爸突然辞世,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大堆的讲义和文稿。妈妈痴痴地厮守着这些故纸,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让我们看看他夫人厮守的这些“故纸”:《如何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打歼灭战》《学习军委战略方针的初步体会》《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那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很多人都在关心自己的待遇、设计自己的前程,王三欣仍然在研究战争、关注战争,撰写或经他修改的教材多到无法统计的地步。

这部“战争史活字典”,1987年2月在北京西郊红山口静静地合上了。

在中国革命的熔炉中,有些人炼成了一堆炉渣,忠心耿耿的王三欣炼成为沉甸甸的重金属。他生前特别喜欢克劳塞维茨这句话:“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给我们留下了真正锋利的精神之刃。

如同小马汉创立“海权论”与其父老马汉关系极大一样,说到王三欣,必须说到对他影响至深的蔡铁根。

当年,王三欣还是南京军事学院战史研究生的时候,蔡铁根是战史教授会主任。老师的知识在淌进学生头脑的同时,老师的人格也默默溶入了学生的血脉。1958年反教条主义时,蔡铁根致信中央:“军队建设决不能以我们的传统观点为标准,必须以未来战争的要求为标准,军队训练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适应于未来战争的需要,战争有权改变一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基于自己为党为国的热忱,我不敢隐讳自己的愚见,并大胆地把它提出来”。他为此付出重大代价: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军籍,行政九级降为十五级,调离部队。“文革”时期又被定为反革命,判处死刑,80年代初最终平反。军事学院老院长萧克将军说:“每当想到蔡铁根的时候,不易安静下来。”他专门赋诗一首:“铁根之根坚如铁,凝为玉碎不折节,坚持真理不服诬,铁根之根真如铁!”

今天我们回头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蔡铁根在1957年讲的话仍然令人怦然心动,掷地有声。国防大学原副校长黄玉章也是蔡铁根的学生,他说,一直到退休那一天,他没有休过一个假期;虽然工作和成果不是那么辉煌,但是每当想起老师蔡铁根,就只能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队伍在不断变化,但凝聚成灵魂的东西,不管人员怎么变化,通过血脉,代代承传。蔡铁根、王三欣、黄玉章,他们留下来的学术成果,有些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装备发展而时过境迁,但他们留下来的由灵魂和血性浇灌的人格,比他们的学术成果影响更加深远,让我们时时体验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人性与血性

真正有血性的人性才是完整的人性,缺乏血性的人性,就可能滑入奴性。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抵抗到最后剩自己一个人。日本人对杨靖宇特别佩服。杨靖宇一米八几的大个,身高腿长。东北大雪天,雪地很深,日本人形容杨靖宇像个大鸵鸟,在雪地上一蹦一蹦几下就没影了。日本人个矮腿短,雪深没膝,怎么跑也追不上他,抓不到他,就特别佩服他,甚至把他神化了。但杨靖宇身边出了一个又一个叛徒,最终置杨靖宇于绝境。 第一个叛徒:程斌,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人,1938年率部投敌,组成程斌挺进队,逼杨靖宇入绝境。程斌不知道杨靖宇跑哪里去了,但知道杨靖宇在深山老林里的密营。杨靖宇之所以能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气温的东北深山老林中生存下来,就因为山里有很多密营,每一个密营里都有粮食,有柴火,所以他冻不死饿不死。程斌知道这些密营的地点,带领“讨伐队”把密营全部捣毁,逼杨靖宇入绝境。

第二个叛徒:张秀峰,军部警卫排长,父母双亡的孤儿,被杨靖宇抚养成人,1940年2月带机密文件、枪支及抗联经费叛变投敌,向日军提供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张秀峰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知道杨靖宇的活动规律。此人2月份叛变,杨靖宇3月份牺牲。

第三个叛徒:张奚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特等机枪射手,叛变后在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的命令下,开枪射杀了杨靖宇。杨靖宇最后壮烈牺牲,被自己的特等机枪射手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射杀。

他们都是杨靖宇的战友、下级,为了自己活命,出卖了自己的战友和领导。

第四个叛徒:蒙江县“保安村”村民赵廷喜,上山砍柴发现了杨靖宇。杨靖宇好几天没吃饭,棉鞋也跑丢一只,对赵廷喜等几个村民说,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你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赵廷喜张皇失措下山,很快就向日本人告发:杨靖宇在山上。

程斌、张秀峰、张奚若、赵廷喜,哪一个不是中国人?他们又都是失去了血性、最终只能给别人当奴才的中国人。

最后有一段赵廷喜与杨靖宇的对话。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赵廷喜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赵廷喜哪里知道,岂止不杀,如果杨靖宇投降,日本人还打算让他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利用杨靖宇的影响制服东北抗联。

只剩自己一个的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这句话真是震人心魄。冰天雪地之中,四面合围之下,杨靖宇用周身沸腾的血性和整个生命,极大地表现出中国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性。今天之所以还能有中国,就因为有杨靖宇这样的共产党人,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仍然在用他们的灵魂,用他们的血性,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什么叫人性?什么叫完整的人性?看看共产党人杨靖宇。如果中国人没有这种由血性养育和浇灌的人性,怎么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党忠诚与英雄血性

给大家介绍一个开国将领:张国华。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强手如林、战将如云的人民解放军内部,张国华并不很突出。使张国华的声名真正彪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的是什么?是他坚如磐石的党性。

1950年初,中央决定提早进藏,“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最终确定由西南局担负。当时62军驻西康,距西藏最近,理所当然成为进藏部队首选。但刘伯承考虑62军来自一野,让他们进藏不妥,一野方面会说让我们的部队啃骨头,你们自己部队去吃肉。所以一定要让自己部队去,不能让一野配属西南的部队去。

这是当年那一代人的领导风格:越是自己的部队,越是主力,越要承担艰巨任务。刘、邓最后商定:调自己指挥的二野一个主力军承担进藏任务。但未料到的事情发生了:该军军长不愿进藏,未能谈通。

僵局就这样出现了,难以回避。毛泽东一直在等待西南方向的报告,种种原因又使刘、邓的选择被迫一变再变,给中央的报告也反复推迟,当时领导人的确忧心如焚。 张国华的18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受进藏任务的。

18军原定的任务是接管富庶的川南。军长张国华已经定为川南行署主任,军政委谭冠三已任命为自贡地委书记。1950年1月7日,张国华赴川南行署上任途中收到刘、邓急电:就地待命,军领导及各师一名负责人速赴重庆领受最新任务。

1月10日,刘、邓接见张国华等18军领导。 邓小平第一句话:“今天谈话凭党性。” 张国华回答:“一切听从党安排。”

邓小平:“×××不去西藏,你指挥部队去。” 张国华:“坚决完成任务!”

单刀直入的几句话下来,张国华的党性光彩照人。 “今天谈话凭党性”,小平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前面一次谈话没有谈成,人家不愿去。我们说真正的党性并不表现在平时滔滔不绝的政治表态,而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坚强的党性就是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任务。

18军由去“天府之国”的川南突然改去高原高寒的西藏,部队一时转不过弯子来。谁不想去富庶的地方驻扎?当时很多干部还没有结婚,要到川南去发展、结婚、建立家庭。18军52师154团副政委刘结挺,张国华最欣赏、准备重点培养、重点使用的干部,也写信提出身体不好,不能进藏。张国华看到信气得手发抖。

在18军进藏动员大会上,张国华说:“你把西藏看成是不毛之地,可英帝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百余年来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又积极插足。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

“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防后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安稳吧!”

还说:“进藏确实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残酷压迫之下生活,岂不更苦?人民解放军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我们怎能眼看他们受苦而无动于衷?”

这就是张国华的党性、18军的党性。在革命已经胜利、大家开始享受果实、回避危险和艰辛的时候,张国华挺身而出,担起千钧重担。共产党员的党性,不仅仅表现在服从党的安排,更表现在以自己的牺牲去解除人民痛苦,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小平同志亲自坐镇18军动员会,对张国华的讲话带头鼓掌,并给18军将士题词:“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1950年春,张国华以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党性,率领18军部队进军西藏。

人民解放军进藏,印度尼赫鲁政府表示“不安”“疑虑”,要新中国政府“解释”。中国驻印度大使申健答复,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藏是人民解放军的权力。毛泽东得悉,1950年10月28日做出批示:“周(恩来)并外交部:申健答得很正确,态度还应强硬一点,应说中国军队是必须到达西藏一切应到的地方,无论西藏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的结果如何,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

毛泽东这段话让我们感觉到领袖大无畏的气魄,更让我们感觉到18军将士大无畏的英勇。张国华坚定不移的党性,同样在构筑新中国的铮铮硬骨。

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党性不是只表现在敢于担当和不怕牺牲,而是表现在自己率先牺牲。张国华的女儿因感冒发烧,病逝于进藏途中。因为长期高原工作引发的心脏和血压问题,1972年张国华去世,不满58岁。骨灰空运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周恩来一生只为两位将领迎过骨灰,一位是多年患难与共的战友、黄埔一期毕业的陈赓大将,另一位就是虽然历史交往不多、但周恩来特别欣赏的井冈山时期的司号员张国华中将。历史就这样完成选择:关键时刻,张国华以党性彰显的军人血性,铸起新中国西藏回归过程中千古不朽的时代丰碑。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什么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让我想清楚、看明白这个问题的,就是张国华。他就是这句话的注解,就是走在这支军队前面的光辉榜样。

血性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血性是会夭折的,所以需要养护,需要培育;血性也是会沉睡的,所以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以色列军队是一支规模很小但效率很高的军队。以色列军人都愿以马萨达做他们的精神象征。公元70年,罗马大军攻占耶路撒冷,幸存的犹太人逃到地势险峻的马萨达城堡坚守。15000人的罗马军队对967人坚守的马萨达城堡整整围攻3年。公元73年4月马萨达城堡陷落前夕,坚守者决定集体自杀。他们抽签选出10名勇士作为执行者,随后10人再抽签选出1人杀死其他9人。最后一人放火烧毁城堡,然后自尽。第二天罗马人冲进城堡,惊讶地发现没有任何抵抗,面对的是一座给养依然充足、还有粮食和淡水,但没有一个生命的死城。 马萨达陷落之后,犹太民族开始了近两千年的流离失所。这座城堡成为犹太民族决不屈服的精神象征。被两千年岁月风化的这座城堡,今天游客们可以坐缆车上去,以色列学生则被要求沿古栈道一步步往上爬,然后说一句,我登上了马萨达。以色列军人新兵入伍,第一课就是徒步赶来凭吊,庄重默念著名的誓言:马萨达再也不会陷落!犹太民族以马萨达坚守者的血性作为自己的精神城堡,构筑捍卫以色列国家安全的精神基石。

有人说,军人的最高奉献是牺牲,是血洒疆场。我说不对,牺牲是军人最大的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高奉献。军人的最高奉献是胜利。国家养军人,不是让你到关键时刻一死了之。当年甲午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自杀、“镇远”舰管带林泰曾自杀、“镇远”舰护理管带杨用霖自杀„„确实也算军人气节,但国家养军队是要维护安全、获取胜利的。签下一纸《马关条约》,任凭多少军人一死了之,也无法向国家和民族交代。对军人来说,胜利永远无可替代。军人生来为战胜。军人用胜利体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不是用死亡体现这种忠诚。

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采访我,要求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点赞”。我点赞一个“过时”人物——海军原副司令员张永义。春节期间,节目播出。我当时在海南,接到张永义副司令员的电话。他第一句话:“金一南,你为什么要讲我?”我说,就因为今天军队出了不少腐败分子,讲你就是要告诉大家,即使在军队发生严重腐败的时候,仍然有一批像你一样的军人,凭着自己的灵魂和血性,尽心竭力为军队现代化服务,尽心竭力为提升战斗力拼搏。

我与张永义副司令员并不熟,但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海军某训练基地、在辽宁舰上都听到人们对他由衷的钦佩。 张永义历任海军航空兵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团长„„海军副司令员。摆在他面前的最后一项任命,是航母舰载机试验训练总指挥。

任务空前艰巨。不仅因为中国人从未有过航母,还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不希望中国拥有。自己没有,意味着没有经验,没有人才,不懂得操纵技术,不知晓训练流程。别人不想让你有,意味着别人不会给你指点、帮助和提示。接受任务后,张永义说了一句话:“我们一切从零开始。”

舰载机飞行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每次着舰都是对飞行员技术、心理、生理的极大考验。

张永义的任务就是培养“刀尖上的舞者”。西方有人预言,中国人获得这一能力起码要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精神基础。

就是在这些猜测和判断中,张永义把工作地点从海军司令部搬到试航试飞第一线。每次飞行,都是他亲自指挥。完成一次训练,他就和飞行团队一起比对数据,细抠每一个空中动作。他率领团队相继攻克“反区”飞行方法、精准着舰、最优起降航线选取等难关,体会了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条件下偏差修正的动作要领,连续突破滑跃起飞、阻拦着陆等上舰飞行关键技术,一步一步向着舰飞行靠近。

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多少次挫折与失败。这位公而忘私、废寝忘食、全部身心扑在舰载机起飞和着陆每一个动作上的海军中将,让人们无时不在感受着一位当代军人的赤诚与执着。

2012年11月23日,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 8时许,辽宁舰转向,开始顶风逆行。 8时40分,国产舰载机歼-15飞机552号起飞。 9时许,远处传来轰鸣声。飞机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对准甲板跑道,开始降落。

9时08分,舰载机两个后轮“砰”地拍在甲板上,刹那间机腹尾钩牢牢抓住第二道阻拦索。在强大的冲击气流中,一个巨大的“V”字出现在飞行甲板上,阻拦索的两端构成两个强有力支点,紧紧拉住惯性前冲的飞机。

听见“着舰成功”的欢呼,已近63岁的张永义第一个从飞行指挥控制室冲出来,顺着舷梯就跑向飞行甲板,年轻记者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着舰首席飞行员、某英雄团大队长戴明盟抬起手臂,准备向这位舰载机试验训练总指挥敬礼。张永义冲上前一把紧紧抱住戴明盟,泪水奔涌而出。

就为了这一刻。中国人终于又实现了一次零的突破! 欢呼的人群中没几个知晓:这位服役48年的海军中将,仅剩两个月就要离任。舰载机形成能力之日,也是他行将退役之时。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血性军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军人正在退出现役,年轻人正在担当重任。如何形成养育灵魂、培育血性的机制体制,如何真正把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人选上来,提上去,既是今天军队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未来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长远之计。

灵魂赋予尊严,血性赢得光荣;灵魂与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刀锋。

第三篇:灵魂有血性的男人

《灵魂有血性的男人》徐利伟•著

15~父爱如山 (下) --徐利伟

岁月成长了我,却苍老了他们,如果时间可以停留,请停留在此时,留在这里,请一直在这里。以前我总是抱怨时间过于漫长,,而今天看来,曾经认为无比漫长的时间,不过是人生旅途上略微长的瞬间,父爱在利伟的生命里,犹如一道光,不高傲,不张扬,不刺眼,不泯灭,一直存在灵魂最深处的地方。

父亲中风七年来,父亲回归婴儿般的状态,我经常带着父亲锻炼走路,犹如父亲陪伴幼时的我姗姗学步的自己。我强忍悲伤,我无法诉说,生怕被看出来。父亲在闹我陪着父亲在笑,这是曾经为我,遮挡烈日,吹散忧伤,抚慰我脆弱的心灵,给我无限力量的父亲。父亲对我来说就是天空中的一片海,海的那一边是我将要回归的彼岸。我的内心无数次撕心裂肺的对父亲呐喊,爸爸求你一定要坚强,求你一定要争气,不要让利伟此生留下遗憾,我是您最疼爱的孩子,您一定不能被病魔击倒,一定要坚强的走起来! 此时的我有悲伤,有难过,有内疚,却也有无限的渴望,有一种无法诉说的情怀。此时我的父亲已经,无法动弹,我仍然固执地坚信,父亲一定会为我坚强地站起来。

曾经父亲是我心中伟岸的山,可以撑起一片天,我仍然坚持每天不停地给父亲做催眠训练,我第一次扶着父亲走了30米。我用坚定的信念,温柔的语言,对爸爸说:儿子一定要让你站起来!我告诉父亲我会扶着他,别怕苦,别怕疼,就像小时候你教我走路一样。每天这样,扶着父亲,一遍一遍的练习,扶着父亲每走一步,我都对老天无数次的祈求,就这样坚持着。 也许是因为爱的力量,父亲的生命因此有了新的提示,父亲在我潜意识的催眠状态下,不断的坐着康复训练,我在一次尝试松手的一刹那,他居然走了30米。此时好像忽略了世界的所有,只能听见我一个人站在原地,身体不停发出颤抖的声音,我喜出望外。而父亲一直相信是儿子在扶着他,此刻我才知道,曾经,关于爱,关于时间,生命种种的感知,我曾经给予父亲的爱,太少太少。而父亲却让我感知了爱的力量是那样的伟大,是父亲验证了,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这份力量,让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中风后又摔断腿的老人,怀抱爱的力量,从新迈开了人生艰难的第一步。种种情绪覆盖着我自己,而这种始料未及,就像天空给予的神秘人,悄悄地来到身边,带着突然却又似曾相识的感受,不停地撞击我的内心,我无法言语,喜极而泣! 在此时微风掠过缝隙的岁月,仿佛岁月打开了我的心结,死神正在慢慢放开父亲的喉咙,仿佛,不忍心让父亲与我过要的,诉说再见,不忍诉说离别。父亲忽明忽暗的面孔,或惊喜,或麻木,我看看父亲,在抬头看看天,仿佛天空中全部都是美丽的焰火。那一刻我的悲伤消失的丝毫不剩,只有快乐,只有满足,只有内心空白的感觉被阳光照满。

我看着爸爸,看着妈妈,他们的眼睛湿润着,他们一定跟我一样想了很多很多,我们都在此刻,生命的感知,察觉到了爱的伟大。父亲让我创造了生命中最伟大的奇迹,在此时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爱的信念,才是最伟大的力量,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

在父亲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父亲坚信,儿子就是他的靠山和力量,父亲终于迈开了人生这艰难的一小步,但你可知道这是利伟历史上的一大步。 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你相信这股伟大的力量吗?无论你信与不信,我信,因为它发生在利伟的身上。父亲在这与病魔斗争的这七年,曾经无数人认为父亲熬不过去年,而如今父亲因为爱的信念,为儿子而活的信念,他坚强的活下去,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因为我无数次的祈求老天,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一定要让父亲目睹儿子成功之日,不要让父亲的生命留下遗憾,不要用这样残忍的方式让我追悔莫及!

曾经父亲的一句话,利伟你要争气,爸爸妈妈为你受尽委屈,如今这句话还是如雷贯耳,穿透我火热的胸膛,我不断鞭策自己,这成为我奋斗的理由和动力。 而我却也非常清楚,有一天也会明白,生死是一份最过于残忍的来不及,它不由我们控制,不分高低贵贱,在它面前,我们都太过于渺小和卑微。我也将无法弥补,无法猜透,它来便来,它走便走,我无法阻挡,也无法分清,也许到那时我唯一能做的只有接受。

亲人离开用残忍的话讲,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愿意,为这样的事情发生,提前做好准备,而当亲人的肉体散尽魂飞魄散之时,命运一定会用这样残忍的方式告诉你,再生命中的过往来来回回,没有例外,无论你如何悲伤,你都无法留住已经逝去的生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梦里与之相遇,所以我清楚的知道,陪伴父亲的现在对我而言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因为无论是谁都没有资格与死神谈判,我只有珍惜!

就像每次我给父亲挖耳朵,因为我知道我挖的不是爸爸的耳朵,是爸爸的期许;我剪的不是爸爸的指甲,是爸爸的思念!其实能帮爸爸剪指甲,幸福的人不是爸爸,那一定是我!因为我还有机会为他做!如果现在父亲可以拿起扫把打到我的身上,我一定不会有年轻时的叛逆,我会幸福的流出爱的泪水!每次为父亲做这些,都意味着我还可以陪伴着中风7年的老父亲!有时我希望希望永远可以这样!即便我清楚我无能让时光停留!

上天已对我不薄,我已算幸运,我无法阻挡这一天的到来,那请给我一点时间,让它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不知道我还可以陪伴父亲多少日子,但我知道,只要活着,父亲就一定不会屈服,就会勇敢地跟命运抗争,就会与病魔战斗到底,我相信爱的力量,相信信念的力量,如果我本身不是奇迹,就用这股伟大的力量竭尽全力,不顾一切的创造奇迹吧!我坚信父亲与我都坚信,爱的奇迹会不断发生! 都说人生中不能错过的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最爱你的人。此刻我感受着回归故乡的心情,因为那里有深爱我的爹娘,我愿坐着回家的车陪伴最爱我的人,父亲走下人生最艰难的第一步时,我看着爸爸说,爸爸别哭,爸爸回答,不哭,于是我们都流下了眼泪!我祈祷岁月长留,愿老天赐福,愿父亲好人一生平安,长命百岁,我愿意仰望父爱遥远的山顶,坚守那份利伟的信仰!

第四篇:有灵魂 有本事 有血性 有品德

新华社南京12月15日电(记者 曹智 李大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4日来到南京军区机关视察,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军区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强调要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深入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

初冬的金陵,层林尽染,碧潭澄彻。上午9时20分许,习近平来到南京军区军史馆。这座古朴庄重的建筑,原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这里举行了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习近平走进军史馆序厅,首先观看了再现这一历史时刻的巨幅油画和复原场景。在指针永久定格于9时的投降签字仪式用钟前,习近平告诫大家,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要教育官兵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军史馆内,一组组大型雕塑,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图片史料,生动展示了南京军区部队英勇善战的光荣历程和新时期部队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对军区部队的历史十分熟悉,一边仔细观看,一边与大家交流。他叮嘱军区领导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官兵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

随后,习近平亲切接见了驻宁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和南京军区机关团以上领导干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在听取南京军区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前不久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重点研究解决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学习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在学习理解会议精神上下功夫,在改进创新政治工作上下功夫,在纠治顽瘴积弊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要深刻吸取徐才厚案件的惨痛教训,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彻底肃清徐才厚案件的恶劣影响。要以徐才厚、**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切实引以为戒。要把铸牢军魂抓得紧而又紧,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打造强军文化,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习近平强调,高中级干部是治军带兵的骨干,必须加强教育、管理、监督,严格考核和选拔任用。要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坚决抓好问题整改和调查处理,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取得官兵满意的实效。

习近平指出,要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得更加扎实有效。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治军带兵的铁律,也是建设强大军队的基本规律。要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讲全讲透,引导广大官兵深刻理解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强化法治观念,严格部队管理,狠抓条令条例贯彻落实,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各级领导和机关要依法筹划和指导基层建设,严格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开展工作,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习近平强调,要把维护军政军民团结抓得更加扎实有效。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基础建设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战区特点的军民融合新格局。要满腔热忱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把党的关怀送到老区人民心坎上。

许其亮、王沪宁、栗战书和蔡英挺、郑卫平、罗志军、李学勇等参加视察活动。

第五篇:关于血性的教案

让军人的血性光芒照亮强军梦

修理所指导员:张渊

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解决连队部分人员当“和平兵”“和平官”思想,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加快连队战斗力的生成。

教学内容: 1.谈战争年代军人血性的内涵(5分钟) 2.谈和平时期军人血性的现实表现(5分钟) 3.如何立足本职铸造军人的血性(10分钟)

重点难点:立足本职多磨励,千锤百炼剑能成——如何立足本职铸造中国军人的血性

授课对象:连队战士

教学对象分析:基层连队士兵具有良好的自尊意识,但个人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大,不能理性的看待问题。 让军人的血性光芒照亮强军梦

(案例导入)习主席在广州军区视察时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当前,我们面临“四海闹腾”的危机,特别是东海方向钓鱼岛问题,时刻牵动着党中央领导的心。许多网友在关注钓鱼岛事件的同时,对中国军队有没有血性、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些网友担忧地说:“中国军队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和平岁月。同时,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代构成了中国军队的主体。许多人带着追求个人利益的目的参军入伍。”他们由此发出疑问,“和平时期中国军人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

战友们,你们说,我们能不能打仗、有没有血性?(有)好,我非常赞同战友们的观点,“和平时期,中国军人依然血性十足。”今天我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的观点。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内容。

一、铁心跟党做奉献,狭路亮剑排万难——谈战争年代军人血性的内涵 “如果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我军85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中,中国军人的血性支撑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让残忍的对手有了“最寒冷的冬天”。

那究竟什么是中国军人的血性呢?哪位同志来回答一下?(回答) 有人说,中国军人的血性是李云龙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有人说,中国军人的血性是战斗英雄史光柱双眼炸瞎后坚持战斗的顽强毅力。

有人说,中国军人的血性是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跳水救人的舍身取义。 大家说的都对,都是从不同层面对中国军人血性的直观认识。而我理解,中国军人血性的真正内涵则是铁心跟党的正气、无私奉献的豪气、狭路亮剑的胆气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霸气。

(一)铁心跟党的正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灵魂。我想和大家说一下红军长征途中“南下北上”的事情。张国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代表,当选中央局成员,1935年6月,在红

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仗着自己有8万人员就不执行中央决定分裂红军,并于10月另立中央,1938年投靠国民党,1979年冻死在加拿大一家养老院。假如时间可以改写,我不知道张国焘同志还会做这样的决定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军队才有正气,中国军人才有血性。

(二)无私奉献的豪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根本。当年,老山战斗打响时,举国上下四化建设正热火朝天,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然而我们许多战士“父母老,家里穷,对象吹”;许多基层干部“爱人无住房,孩子无人带,欠帐无钱还”;后方人民“安居乐业,人心思富”,他们却在前线“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我想问,战士们正值大好青春,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告别父母,远离家乡;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连死都不怕?去年7月9日,一位在老山作战中失去双腿的山东籍老兵武连庆坐着轮椅来到老山,他用一首诗告诉了我答案。

在后方过年过节的时候/希望你们忘掉我/我在前线流血牺牲/就是不使你们在节日欢乐里/再添一滴苦泪/不希望在你们的美酒中/再加一滴苦涩的滋味

正是这份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了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豪气,使中国军人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狭路亮剑的胆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精髓。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骑兵连的视频)片中,骑兵连的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连长一个人,就连他的左胳膊也被砍掉了。然而,连长仍旧一声令下:“骑兵连,进攻!”,而后他独自一人,挥刀勒马向敌人杀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惊人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四)压倒一切困难的霸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本色。长征途中,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名官兵献出生命,可就在这样一条路上红军官兵吃着野菜、嚼着草根,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抒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丽诗篇。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年代中国军人的血性表现得比较直观。那新时期,面临着和平环境、市场经济和兵员结构的三大考验,中国军人能否继承战争年代的红色“基因”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内容。

二、临危受命死无憾,誓作中华铁脊梁——谈和平时期中国军人血性的现实表现

和平时期,虽然没有血火交融的战场厮杀,但是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海运护航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中国军人依然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爆发,人们谈“非”色变,许多人都处于恐慌之中,有的甚至连门都不敢出。危难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军队广大医务人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纷纷请战,仅90多个小时,由全军抽调的1383名医护人员,全部到位,小汤山定点收治医院按时运转。作为中国军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人民战士心向党,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正是铁心跟党的正气吗?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牵动着党中央领导和全中国人民的心,危难时刻,成都军区的官兵在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现场,不顾个人的生死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谁又敢说他们身上彰显的不是无私奉献的豪气呢?

今年年初,我国海监武装巡逻钓鱼岛,日本巡逻船警告我们不要进入“日本领海”,我们的回答是“我们正在中国的领海执行正常的巡逻任务”,此话一出,日本巡逻船快速逃开。这都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狭路亮剑的胆气。

2011年,辽宁地区大旱,我们团队有幸承担了抗旱解困任务,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全团官兵叫响了“没有吭不掉的硬骨头”的口号。在恶劣的环境里,机械工具上不去,官兵们就一锹锹挖、一镐镐刨,大石头搬不动,用肩扛、用背驮。慢慢地,手磨出了血泡、裂开了口子,肩磨破了,背压青了,但依然口号不停,战斗不止,最终出色完成任务。在我们身上,不也体现了中国军人压倒一切困难的霸气吗。 所以说,和平时期中国军人很好地继承了战争年代的血性传统,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和平年代里,中国军人依然血性十足,依然能打仗。”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军人的血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军人就像一块生铁,要想成为一把锋利的血性之剑,还必须经过军营的艰苦磨练。如何锻造中国军人更加锋利的血性之剑,就是我要讲第三个内容。

三、立足本职多磨励,千锤百炼剑能成——如何立足本职铸造军人的血性 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坚定理想信念,把剑的魂铸牢。当前受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很多同志还存在当“和平兵”“和平官”思想,总认为战争不会打起来的,离我们很远,突出表现为“在岗不敬业,在连不爱连”。究其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的动摇,不清楚要“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坚定理想信念,为铸牢“强军之魂”保驾护航。一是爱岗。《苦难辉煌》的作者,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35岁在国防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期间埋头苦读、积极专研,靠着十多年冷板凳的积少成多,造就了我军当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只要我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坚定理想,就能演绎精彩的“人生大戏”。二是爱连。俗话说,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就其深。如果把连队比作一个大火炉,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我们,则象一块块煤炭,大家要想得到连队的温暖,就应该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块越多,烧得越旺,连队这个集体就越红火。所以,我们每名同志都应该树立为连队建设尽职尽责的主人翁态度,处处关心和爱护这个集体,在爱连如爱家中夯实自己的理想信念。三是爱军队。自古军营多俊才,军队更是一所培养人的大学校、锻炼人的大熔炉。缔造和领导了我们这支军队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一代英才。从我们这支队伍中走出来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模范,更是全民族引以自豪的楷模。在近几年举行的全国“五四”青年智力竞赛获奖者中,军队青年官兵就占50%以上。1979年至1988年,全军共有600多万士兵参加了两用人才培训,先后为地方输送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两用人才260多万人。事实充分证明,军队是一个培养人和干事业的好地方。只要有志于献身国防、献身现代化革命军队建设,每名同志都可以在有限的服役期内干出一番事业来,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闪光的足迹在。

(二)夯实素质基础,把剑的铁打硬。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野蛮之体魄,文明之行为”。然而,当前,我们单位有部分同志却出现了“文明之体魄,野蛮之行为”,训练时出工不出力,虚假现象还存在,导致连队素质基础不够牢固,从而制约我们连队战斗力生成。现在全军上下练兵热潮高涨。对我们连队来讲,就是要夯实素质基础,托举“强军之基”。队列训练令行禁止,强化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意识和纪律意识。体能训练从难从严,就是要像集训队那样,练出“硬骨头”、“铁脚板”,打牢过硬的军事体能基础。技能训练精益求精,就是要像一连有线班长王书贺同志那样,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和装备,练就过硬的本领,锤炼顽强的战斗作风。有了过硬的素质基础,军人血性才有十足的底气。

(三)利用艰险环境,把剑的火淬好。当前,我们还有少部分同志存在训练时怕苦怕累思想,有的同志认为下雨了可以不搞战术训练,天气炎热可以不进行长跑训练。那么有那名同志能不能回答一下下雨和天气炎热可以不打仗了吗?诚然,我们需要安全,但我们的安全不是以牺牲战斗力来换取的。我们要把爱护生命和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敢于在恶劣天候条件下和艰苦环境中摔打自己。所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我们就是要在大雨淋漓中搓战术,在炎炎烈日下跑五公里,在寒冬腊月里训战法。把恶劣环境作为军人血性“加刚淬火”的最好的平台。

(四)利用重大任务,把剑的刃磨锋。“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培育血性,任务是最好的平台,实战是最快的途径。急难险重任务中不断磨练和摔打部队,检验部队在命令面前不含糊,在苦难面前不屈服,在生死面前不退缩的能力,锤炼部队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牺牲奉献的英雄气概。把急、难、险、重当作军人血性的“磨刀石”,在练就钢筋铁骨和坚强意志的过程中,把我们血性之剑的刀刃磨锋利。

战友们,机遇与挑战并存,信任与责任同在,让我们在火热军营的千锤百炼中,铸造新时期中国军人血性之剑,让中国军人的血性光芒照亮我们强军之梦,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向强军目标献礼!最后我以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讲课,与大家一起共勉:

八十六载辉煌路 血性光芒照征途 千锤百炼铸利剑 强军之梦谱新篇。

讨论题: 结合自己的岗位实际,谈谈如何擦亮自己的血性、照亮强军之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压电工班长岗位职责下一篇:关于成功面试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