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论文

2022-04-21

小编精心整理了《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促使学生开启自主思维之门,拓展思维的宽广度,是教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能力培养案例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论文 篇1: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摘 要:在我国社会高度发展情况下,人们对高中教育的关注力度逐渐加深。高中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而物理是高中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理科类学科,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以及物理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培养作用。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有较好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在面对一些抽象问题时获得有效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是促进当代高中物理教育的必要措施。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的研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物理教学;思维能力

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关联性极大的一门学科,要想推动我国社会今后的有效发展,就必须要拥有大量的物理方面的人才来参与建设。高中是培养与物理有关人才的重要场所,强化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率。而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类的学科,其会存在較多抽象性的知识以及概念,要想充分的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概念,就必须要要求学生自身能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研究表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明显的提高该科目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去采用一些必要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让其能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高中物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维能力是每一位高中生都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无论在哪一门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够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对于物理这门较为抽象性的学科而言,良好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物理知识,理解概念描述的意义,以及掌握相关物理公式的使用方法以及意义、目的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迅速的掌握物理知识。同时,思维能力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效果不好的情况,就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较弱,面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掌握,因此也就无法掌握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调用思维来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从而达到初步了解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受到激励,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积极性去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养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循环,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果班集体当中的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那么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高中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来教学的,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学生学习进度不均匀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教学难度急剧上升,教学有效性直线下降,因此为了能够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其能够处于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这样在今后开展课程是,能够达到较高的教学有效性。

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习兴趣

即便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兴趣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还是非常大的。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与其是否对物理学科具备兴趣有着深远联系,对该学科具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通常都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探索精神,因此其思维能力在学习途中会得到快速的提升,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教学,这部分学生可以初步具备一个属于自身的物理学习思维系统,通过利用该系统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与之相反的是,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其自身对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昂,因此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较为低迷的状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思想涣散、思维迟钝等都是常见的问题,而这对于学习物理知识来说,是具有较强负面影响的,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无法得到较好的成长,并且高中生所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如果学生对其他的科目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那么其就会降低对物理科目的学习欲望,减少日常的学习时间,甚至是逐步放弃物理这门科目。面对这样的情况,物理教师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去提高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起,引导其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成长。

(二)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的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效率,本文对学习态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主动学习以及被动学习两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可以以主动学习的方式去学习物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使用以及成长,并逐渐的培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在今后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调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得自身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也有一部分的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这种态度会逐渐滋生学生的懒惰心理,降低其使用自身思维去思考问题的频率,从而使得其思维能力长时间的不断有效的提高,由此严重的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要通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法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地位,以此来转变其学习态度。

(三)学习方法以及效果

不可否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要想快速的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除了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努力之外,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在长期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对自己的物理学习效果并不看好,很多学生表示在这门科目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自己精力,但是收获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这就表示这部分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部分学生当中,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就是听老师讲课,但这是只学习知识的一个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在课下认真思考、钻研,通过尝试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不喜欢这门科目的原因,就选择了放任自流的方式,完全不对这门科目产生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严重降低,不会构建出一套属于自身的物理知识基础框架结构,这样也不会在思维能力成长方面取得突破。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及时的与这部分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改变其对这门科目学习方法以及观点。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情景,激发思考兴趣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去选择性的采取一些教學措施去帮助学生提高其思维能力,如情景创设法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就是尽可能的创设出一种与教学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情景内容去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必要的教学道具去把课本中较为抽象的知识以及概念转变为实际物品,通过操作演示实际物品来达到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或者是概念的目的,在感官层面上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其在想象思维能力水平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其次是需要注意该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官感受,并注意在情境中留下一些意外因素,通过这些意外因素来触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保持高强度的思维活力,让其能够通过动脑思考来发现一些有效的问题解决线索,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对《力的合成》这一章节知识进行教学时,由于力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看不到摸不着,只能够借助物体演示来研究力的受力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理解难度,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逐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如教师首先可以由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引入问题:“同学们,25+13等于多少?”,对于这种简单的问题,学生都能够快速获得“25+13=38”这样的答案,然后教师就可以紧接着问道:“那么25N+13N一定等于38N吗?”,以这样的方式代入与力的合成有关的核心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疑问,然后再给出实际的例子:用两根绳子来悬吊起一个物品,其中一根绳子用了25N的力,另一根绳子用了13N的力,可以把物品悬吊起来,然后让一根绳子用35N的力,同样也可以把物体悬吊起来”。通过这种有问有答的方式,既能够去充分的调动学生思维能力,让其通过活用自身的思维来发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35N的作用与25N+13N产生了相同的效果,在这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来构建这个过程中力的合成分析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抱着问题去进行思考。

(二)循序渐进引导,逐渐求知解惑

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并不像学生的解题能力或者是记忆能力一样,可以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来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并获取问题的答案,即便答案最终是不正确的,也可以证明学生得到这个答案是经过思考后的结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大量的物理问题,教师不应该直接为学生点破问题,而是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问题的思路,让其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在对《平抛运动》这一章节内容进行教学时,针对“物体平抛后会出现怎样的运动轨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去首先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并不直接说明答案对错,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判断答案的对错。如以一些学生提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与抛出的角度以及力的大小有关这一答案为例进行验证,教师可以让学生沿着桌子,用不同的力去抛出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并进行记录,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位置分两次抛出小球,一次为静止抛出,就是让小球通过滚动落下桌面,另一次是在小球的下落过程中安装一个滑道,让小球经过滑道获得一个加速的力,并分别记录两次实验的运动轨迹,通过对比发现获得加速度的小球的运动轨迹要比没有施加力的小球要长,成功的解决了问题,验证了学生答案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项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思维能力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要想继续提高教学有效性,就首先需要让教师懂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研究实际的教学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循序渐进引导教学等方法来进一步推动该科目教学成果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延品.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J].学术网,2017(05):28-29.

[2]王艳平.高中物理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案研究[J].教师论坛,2018(04):44-45.

作者简介:王建祥,男,汉族,1990年10月生,山东诸城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四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作者:王建祥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论文 篇2: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摘 要】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促使学生开启自主思维之门,拓展思维的宽广度,是教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关键词】初中物理 思维能力培养 案例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中外教育家总是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成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

一、设置情景、以乐导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人有了愉快的心情,才会满怀激情地渴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则进一步指出:“课堂教学应成为欢乐愉快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以学为乐,必须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乐学思维情境,以乐导思,乐中获知,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首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展示三双鞋,防滑鞋、普通鞋、溜冰鞋,问学生“如果同学们下雨或下雪天上学,你会选择哪双鞋?如果你们想去溜冰,你会选择哪双?”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在学生回答之后,再通过一些小活动打通学生生活的世界和书本世界界限。如“请同学们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橡皮在纸上涂擦时手的感觉;推桌上的书时,手的感觉”等。学生能感觉到这些滑动过程都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且摩擦阻力的有大有小。通过探究的前奏撩拨铺垫,激起了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学生能正确“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假设”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教学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思维。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创设乐学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课堂内一曲动听的歌、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都可以愉悦学生的精神,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组织讨论、以议启思

大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可以引入“辩论赛”、课堂集体讨论等形式。通过讨论和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从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例如:在初三物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进行合作探究,课前提供给每一实验组的器材除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外,另外提供电阻箱、已知的定值电阻、电流表等多种器材,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索测定待测的方法。教师事先按异质分好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组长负责,组长按能力分配给成员任务,并做好协调工作。每个小组结合桌上的实验器材,尝试设计多种的实验方法,并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与交流,成员在交流中学会听取、求助、支持、说服、建议、总结,最后确定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合作小组探讨制定计划及着手进行实验。各个小组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并收集数据,再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结论。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会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其效果远胜于教师讲解。

三、“关切意外”激起探究思维的浪花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

如学生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就出现了“在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摩擦力大小就不等于弹簧秤的示数,同时在拉动过程中弹簧秤也在移动,读数也不方便”等意外情况。“能克服吗?你们是怎样克服的?”、“意外”激起探究思维的浪花,在学生经过一番交流、实践之后,发现“把物体和弹簧秤保持静止,拉动下面的长木板,能同时克服以上两个困难。”

在正常的情况下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都是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这种方法很难保持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不一定等于弹簧秤的示数,同时在拉动过程中弹簧秤也在移动,读数也不方便。学生能想到把物体和弹簧秤保持静止,拉动下面的长木板来克服这两个问题。

四、加强实验探索,发展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在装满水的杯子中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先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都惊讶于在水溢出之前居然能放这么多的回形针,真是意想不到。又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给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小试管插入装有水的倒置的大试管内,发现小试管居然没有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这样的结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从而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地阅读教材,寻找答案,课堂上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也很多,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和训练,授之以渔而非鱼,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正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汤继泉.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目标教学[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陈宝库.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02期.

[3]乔海英,张万喜.图示法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乔海英.图示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作者:喻清平

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论文 篇3: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以往由于智力及物理知识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定向、封闭及单一的思维方式与模式,通过多元化及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方面能力的发展。主要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物理;思维方式;培养途径

思维属于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及一般特征的一种间接反映与概括过程,是人们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属于学生运用符号、表象、观念、知觉、信念、意象及命题等进行加工的全过程。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就是将物理现象的规律与本质在学生脑海中反映出来,可以是一个物理命题或一个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通过物理思维将新的知识纳入以往的物理知识中去,最大限度地强化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培养。

一、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确立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应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自我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理念及状态下教师总是向学生传授相应的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与方法,希望学生利用这些物理知识及方法更好地解决问题。但这一过程中并未使学生获得很好地解决同一物理问题的多样性方法,对于物理知识及现象的分析探索过程进行了忽略,导致学生养成了局限于各个部分知识内部考虑问题的封闭性思维习惯[1]。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应转变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交流、互动、讨论甚至以辩论的方式在情绪上感染对方,通过这一过程中信息的调整、交换及反馈等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产生全新的思维方式及开放性的思维境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及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与探究理解。

二、转变单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以往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较为单一及固定,这种单向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形成固定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多向思维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积极开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用等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及各个层次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养成多向性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后从不同的角度着手进行思考与解答,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灵活性的提高。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物理教学能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及讨论,并从不同侧面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物理课堂习题的深刻含义与潜在功能,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联想与掌握更多层次与方面的物理知识[2]。

如在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物理练习展开相应的教学:“质量为M的质点,从高为Y的地方以初速度H水平抛出,请求出落地时的速度、动量、动能、位移,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的时间、水平位移、速率增量、速度增量、动能增量及动量增量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及角度对同一物理过程进行思考分析,在学生解答这一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复习及串联更多的物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多向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转变定向性思维习惯,强化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求异性思维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情境及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在物理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及思维习惯,寻求变异及多种途径解决物理问题,重视学生求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同一条件出发进行多方位及大幅度的联想与放射求异,让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联想能力进行积极思考。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组物理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分析及思考这些材料及实验器材有哪些可以测定物理量或可以进行哪几类实验,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将同一个问题翻转过来,倒过来进行探索,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及解答,强化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效率及思维能力,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3]。

四、结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确立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转变单向思維习惯及转变定向性思维习惯等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多元化及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以创新、多元化及动态的思维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军.基于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的教学实践探讨:以“行星的运动”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32(8):24-25.

[2]胡晓梅.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7,10(4):15-16.

[3]祝加伟.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J].新课程(中学),2018,22(12):41-42.

编辑 郭小琴

作者:陈爱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虚拟社会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下一篇:医院财务预算下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