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范类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就业指导意义

2022-09-12

随着高校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培训优势, 应在巩固培养师范生技能的同时, 重视非师范生的技能培训, 通过加强学生的普通话培训,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拓宽市场。

1 普通话在就业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体现着个人的文化修养, 会不会说普通话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文明尺度的一项依据。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 于是出现了“雅言”。“普通话”是辛亥革命前后产生的, 指的是“普遍通行”[1]。新中国成立后最终将普通话确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它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

在求职过程中, 文学水平高, 谈吐脱俗, 同时又能够做到出口成章和引经据典者能够受到用人单位关注。因为, 通过外在能力最终所表现的是个人的内涵, 是学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体现。同时, 掌握普通话有助于提升语言美, 避免低俗语言的产生。

2 当代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现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2.1 重视西部地区学生普通话训练

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水平偏低, 多数地区使用方言教学。在西部教育落后的特定条件下, 从西部走出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带有方言烙印。同时, 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语言习惯约定俗成。笔者在学生工作中发现, 这些语言习俗已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大多少数民族学生因普通话水平较差, 听课效果不理想, 很难融入到班集体。因此, 提高西部生源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

2.2 不同方言区学生常见语音问题

2.2.1 西部地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

(1) 宁夏、陕北等地学生常出现前后鼻音不分的现象。如:“鑫”和“星”。

(2) 陕西南部学生常出现n、l不分的现象, 如:“奶奶”称做“lailai”

2.2.2 南方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

如: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语, n、l不分, h、f不分, 前鼻后鼻韵母不分。又如广西话、海南话等平翘舌不分。此外, 上海话和广东话也使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交流起来更加的困难。

2.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2008年11月20日对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169名师范生、154名非师范生共6个专业学生323名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319份, 回收率达98.7%。

最后, 学生对开展普通话训练提出了几点建议, 如:训练应贴近生活,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期待更多的互动交流进行讨论式的训练;针对方言区的特点进行发音的纠正;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得到锻炼。

以上的问卷分析表明, 学生充分意识到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等级测试是目前衡量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依据, 是就业过程中的又一块敲门砖。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加严峻, 大学生在学习之余, 还需要学校积极引导, 加强学生软技能的培养, 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

3 提高普通话水平采取的辅助措施

结合问卷调查及学生的建议, 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活动作为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措施。

(1) 营造文明和谐的语言氛围。首先, 从班级出发, 营造全班同学人人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 通过“普通话推广月 (周) ”使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学习、交流的习惯,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

(2) 开展普通话的相关讲座。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认识、普通话的文化内涵及不同方言区学生语音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解。

(3) 建立西部地区及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培训小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 邀请中文、播音等专业学生对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发音纠正和训练。

(4) 组织系列活动, 巩固培训效果。如:召开交流会, 围绕因方言带来不便所发生的尴尬事进行交流, 带动大家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利用故事会的形式, 结合专业知识讲述故事巩固专业知识, 实现普通话练习;配合主题团日开展朗诵比赛等活动;举办经典电影配音比赛, 同时可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举办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促进沟通能力, 适应就业要求。

4 普通话是协调沟通能力的重要前提

与人沟通是每个人行走于社会的必修课, 标准的普通话是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近期, 陕西发布高校毕业生需求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 在用人单位对考察应聘者能力的1 0项重要因素中, 沟通协调能力占该比重的2 5.6%。另外, 专业知识和技能占2 3.5%, 外语能力占5.0%, 计算机操作能力占8.6%, 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占1 7.5%,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1 4.9%, 诚信品德占16.6%, 团队合作能力占14%, 创新与开拓能力占15.7%, 其它占4.3%[2]。从以上数据中显示,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是用人单位主要考察的因素。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之家”。如果语言的运用不明确, 那么主体就是一个自在的存在。智者应为自主的存在, 所以要使主体达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就必须从语言着手, 由自在转为自主。从这个意义上出发, 对大学生进行普通话教育不仅是对过去的查漏和补缺, 更重要的是使这个群体得到理性的上升, 适应客体的要求, 这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普通话教育的就业指导意义。

摘要: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会不会说普通话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文明尺度的一项依据。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师范类院校应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语言培训优势, 加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训练,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就业指导,普通话,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根元.新时期的推广普通话工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

[2] 西部网.陕西人才中心发布高校毕业生需求状况调查报告[EB/OL].[2009-02-17].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9-02/17/content_1805263.Htm.

[3] 马照福.招聘面试应试技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炭采制样常见的热点问题及解决策略下一篇:拼音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