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论文提纲

2022-08-01

论文题目: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经济效应研究

摘要:普惠金融是指着重为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来提供公平均等的金融权利和服务的一种金融体系,致力于缓解贫困和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现象。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入驻普惠金融之后的成果,焕发了覆盖群体更广、服务成本更低、金融渗透程度更高等一系列优势。国内关于这一内容的研究本就滞后于国外,关于传统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数字普惠金融由于自身提出时间较晚,其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而且各地区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而本文选择数字普惠金融为主体来研究其经济效应的大小以及相关机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对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给出了清晰的界定作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分析了金融排斥理论和包容性增长理论,详细阐述了小额信贷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农村金融渠道以及政策性金融渠道这三种影响渠道,具体机制则是降低了门槛效应和缓解了金融排斥效应。在现状分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且针对我国进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目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是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对中国各区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实证分析和门限回归实证分析,选取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课题组计算出的2011-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选择的是31个各省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添加了城镇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人均资本投入五个控制变量来构造基础模型,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来进行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从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中国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一结果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在东中西三大地区内也分别成立,并且发现了其经济效应在三大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大小从大到小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2)经过门限效应的检测,发现全国范围内和东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中部地区存在单门限效应,而西部地区不存在门限效应。从全国层面来看,双门限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分成了三个阶段,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升高,其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也是逐步加大的,东部地区的实证结果也和全国范围内类似,中部地区两个发展阶段的经济效应也是逐渐增大的,而西部地区目前没有呈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这可能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滞后有关,所以不具有门限效应。最后,本文以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从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注重全国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平衡发展、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加强全民金融素养的培养和建设这四个方面为我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经济效应;固定效应;门限效应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金融排斥的研究

1.2.2 关于普惠金融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1.2.3 关于普惠金融经济效应评价的相关研究

1.2.4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经济效应评价的相关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数字普惠金融经济效应的理论和机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2.2.1 金融排斥理论

2.2.2 包容性增长理论

2.3 相关机制

2.3.1 数字普惠金融经济效应的渠道分析

2.3.2 数字普惠金融经济效应的机制分析

第3章 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3.2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分析

3.3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第4章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1.1 基本假设

4.1.2 模型设计以及变量选取

4.1.3 变量描述性统计以及数据来源

4.2 实证检验和分析

4.2.1 中国各区域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分析

4.2.2 中国各区域面板数据门限回归实证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教材教学法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新形势党员教育培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