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产生及发展

2022-11-05

第一篇:新媒体的产生及发展

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1.1 新媒体的产生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的报告中,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性: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1.2 新媒体的发展

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该书概括了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盘点了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客、大数据与云计算、社交媒体、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移动应用App、OTT TV等十大热点,全面解析了中国新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提出,2012年以来,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大势的促推下,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

可见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2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影响及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常接触的新媒体的类型丰富多样,涉及学习网站、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网络论坛、QQ、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使用各种新媒体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大学生经常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主要还是获取信息、人际交往和娱乐休闲,较少学生以课外学习为目的。

2.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多和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普及,尤其是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内容,优化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整体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总之,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2.1 积极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大多数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学习,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显得有些封闭了,大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获取大量教育资源,进行交互式学习。

(2)开拓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新媒体的传播的时效性和开放性,还有信

息的海量性,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拓宽的他们学习的知识面和丰富性。新媒体可以使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各种课外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知识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提供了新的交往方式。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大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更加便捷和轻松,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一方面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来自其他人和社会等因素的干扰,因此,网络就成了众多交流方式中大学生最喜欢和最理想的选择,网络成了大学生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的有效出口。

2.2.2消极影响:

(1)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过度依赖于新媒体环境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强的依赖感。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曾经有过从网上复制或者抄袭部分信息的行为,这样不仅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也容易引发一些严重的作弊行为,势必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一些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使有些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学生睡眠不够,精神不振。

(3)对大学生媒介鉴别和批判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媒介有一定的信任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介有依赖性,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批判和鉴别的能力。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弱,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最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人云亦云。因此,大学生的媒介鉴别和批判能力有待提高。

2.3 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2.3.1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很多大学生只是停留在信息的浅阅读层次,很少去深度的思考问题,有些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引发一些抄袭行为的发生,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提供的信息缺少鉴别和批判能力,逻辑概括和抽象能力也有所降低,尤其缺乏深度阅

读的能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2.3.2 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生存环境

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有效地执法和监管措施,而政府监管又时松时紧,从而使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2.3.3 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缺少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总体上对媒介就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也没有掌握使用媒介的基本理论知识,面对大量的信息时,不能正确而有效的利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容易迷失自我。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2.3.4 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生逐渐习惯接受不耗费脑力的信息,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减弱,只满足于强烈的感官刺激,很多大学生的媒介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不强,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弱,归根结底说明大学生整体媒体素养水平不高,所以,只有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3.5 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较弱

由于网络虚拟的生存环境,人们容易在交流和使用的过程中过于个性化和自由化,放松对自我行为活动的自我约束和严格要求,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松懈,就会引起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

3 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对策研究

3.1 高校要担负起教育的主阵地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大学生接触频繁的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比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论坛,红色网站,课堂讲解,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新媒

体的基本知识,发挥各抒己见的作用,集百家之长,针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一些活动,主动解决学生使用新媒体时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惑,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个人以及班级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2 利用新媒体,搭建学习交流新平台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所拥有的宝贵资源,鼓励专家教授开放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将教学体会,教学日志,教学经验,生活常识,科研论文,新媒体知识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可建立QQ群,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增强交流。

3.3 政府要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

当前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发展的政策规范还不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政策规范还得不到有效保证,政府必须在新媒体健康发展中承担起指导者和规范着的角色,从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新新媒体提供政策支持。

3.4 加强新媒体知识的宣传、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有关新媒体的科教视频,科教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新媒体应用知识,开设网上新媒体竞赛知识问答有奖活动,将德育内容和新媒体知识做成短片或者微电影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能盲目依赖新媒体,从而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3.5 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和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宣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 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新媒体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经很普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也使我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前所未有的潜能产生着对人的影响,因此,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春红.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 年 12 月. [3]工信部,2012 年 8 月,通讯业运行状况[R].2012.1.

[4]印富贵,熊炎生.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0 年 10 月第 28 卷第 5 期.

[5]蒋洪甫,刘永智,马博林.新媒介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 电力教育,2009.10. [6]张利蕊,兰国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3.03

第二篇: 浅析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

张弦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杨雪倩2重庆市鱼嘴高中

摘要:伴随高科技产物兴起,新媒体艺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并成为时代艺术的特征,其与传统艺术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和特点,也必然导致大众审美的变化。本文旨在讨论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对比情况下研究其发展及特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审美体验

每次在科学技术取得的突破,都会引领文化的进步。从传统文化到新媒体文化转变的过程这是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 一.对传统艺术的初步理解

我国传统艺术的内涵极其博大并且辉煌。传统艺术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有推陈出新,都透露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伟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色彩,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二. 对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1.新媒体艺术产生的背景

艺术的更新是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而改变的。在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艺术工作者用互联网和科技数字手段取代了纸和笔, 一种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的新型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2.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包含有电影,音乐,动漫,实验性音响,影像艺术,虚拟现实,网络艺术,数字图像等许多方面。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艺术形式,从横向上吸纳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的表现方式,很快演变出了网络艺术和数码艺术,从而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化的审美感受。 3. 新媒体艺术的首次出现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于 20上世纪 60 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 美国艺术家首次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录像

带,和摄像机, 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所以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三.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

1.诞生:在全球化逐步渗入到社会各个地方的领域的背景下,在欧美新媒体艺术和中国IT产业迅猛发展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可以说在被动的状态下起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和较为成熟的艺术家。影像艺术追溯于1990年代,主要是指音频艺术。影像艺术的产生,是90年代艺术区别于1980年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2.早期:一直到90年代中前期,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装置,录像,摄影和音频等媒介上的广泛使用,90年代后期则表现为使用在90年代中期在媒介实验上的所有手段用于传达表现社会和社会现象批评的内容。装置艺术和表演在1980年代后期虽然也有实验,但真正在媒介上大规模地突破原有的绘画和雕塑的传统媒介还是在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的装置艺术和表演的盛行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与观念艺术的结合。

3.中期:在90年代中期,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卓越性的实验是录像艺术的兴起。在90年代末期, 随着互联网视觉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Flash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互动艺术, 三维视觉技术,以及计算机数字编辑技术等开始进入音频艺术的制作。90年代末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音频艺术不再成为一种单纯的媒介,而是用音频艺术的表现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反映,表达和社会各个群体息息相关的话题。

4.高潮期: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入,随着中国IT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大大推动了个人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媒体艺术被引进中国后,影响时间还超不过十几年,但它们却和产生它们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光,声音,电能一样,以非常震惊人的速度发展和蓬勃壮大起来。 四.新媒体艺术的艺术特征 1.综合性

新媒体艺术摆脱了传统艺术单一媒介的局限性,融合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综合媒介的特征, 具备了传统艺术的所有特点。在包括传感器,音效,网络计算机,投影等许多工具的共同作用下,新媒体艺术将触觉,视觉,听觉甚至味觉一并合成进行综合性的展现,让大众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审美感受。

2. 贴近性

新媒体艺术的取材大多是来自人民生活,或者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内容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但是它的与众不同是在于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屏幕上来,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让观众过产生了共鸣,增加了新媒体艺术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社会的性质。 3. 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打破了往日传统艺术单向互动的模式,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互动。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加深了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从而对观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的震撼,进而通过观众的人际传播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和思想,发挥了艺术“文以载道”的作用。 4.. 迅速性

新媒体的特点就在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那么,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艺术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新媒体艺术,由于其传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让大家快速欣赏了它们的艺术特色,并且在社会上的反应也是快速巨大的。

总结:新媒体艺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大的突破。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它反过来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它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2014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比较研究》项目 YB2014-18) 作者:张弦杨雪倩 参考文献:

[1] 傅丽.畲族民歌的人文背景及形式特点.音乐时空.2013. [2] 俞郁田.霞浦县畲族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第三篇: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新媒体(new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这种新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机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等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创造自己信息发布与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信息生产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新闻传播的变革。同时,网络新媒体具有海量化、时效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新媒体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且影响力极大,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等,新媒体的产业所占比重是高于传统媒体产业的。我国的新媒体行业也正在兴起中。

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已经逐步走向衰微,新媒体的出现对报刊、图书出版等传统媒体行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新媒体的研究报告:

     2017-2022年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中国视听新媒体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 2017-2022年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细分市场研究及重点企业深度调查 2017-2022年中国广播影视新媒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7-2022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发展现状

在传统媒体中,广电媒体作为视听媒体,在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上与众多新媒体关系更为接近。国内各广电媒体,特别是省级广播电视台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在应对新媒体市场竞争、建构媒介融合的实践中做了很多探索。 广电新媒体普遍发展较快,资源集聚度高、平台大

国内传统广电媒体中最早开始涉足新媒体领域的当属中央电视台。早在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就建立了国际互联网站并试运行,成为中国最早发布中文信息的网站之一。直至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开播,在这十余年的探索中,央视把CNTV打造成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网络媒体,拥有新闻采访、报道和评论权,是重大新闻和事件网络报道的国家主力军。

各省级广电媒体,也多在本世纪初就都普遍成立了自己的新媒体运营主体。上海广电的新媒体运营主体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视通”),于2004年在中国大陆电视台中第一个建成宽频网络电视平台,打造了中国首个网络电视品牌“东方宽频”;2005年在上海、黑龙江启动中国最早的IPTV试点商用,同时建成中国第一个手机电视平台。经过多年发展,百视通新媒体公司已经在IPTV、家庭游戏娱乐、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机顶盒、网络视频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多媒体制作、数字媒体平台研发与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新媒体全业务运营。

浙江广电的新媒体业务则是在省市优质广电资源整合基础上得以飞速发展。华数传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后由杭州文广集团、浙江广电集团等联合投资设立,成为浙江广电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其新媒体业务包括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互联网视听等。华数传媒积极推进“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全媒体发展,位居全国新媒体和三网融合产业发展的前列。

作为国有广电媒体的新媒体领军企业,百视通与华数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从本世纪初开始,在不长的时间内,国内各广电媒体较为迅速地发展了新媒体的主要业态。历经多年建设、经营,新媒体资源在国内各广电企业都有较高的积聚度,广电媒体普遍成为新媒体技术、内容、产品、渠道等的综合发展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始相拥融合。

广电新媒体在产业经营上市场化程度高、开放度大,具有比较开阔的发展空间

据发布的新媒体行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相比较而言,广电新媒体在同样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较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具有更强的产业属性。因此,国内广电媒体在推进新媒体发展时,根据新媒体的形态更为多样、传播更为广泛、渗透力更强的特点,大多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加大力度,促进新媒体健康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广电新媒体虽起步晚,但市场发育程度较之传统广电媒体普遍较高。从现实来看,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开放度较大,大多数广电新媒体企业都开始了与国内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比较深入的合作,打破了国内广电系统长期封闭、垄断的局面。

良好的发展势头给广电新媒体提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在资本运营上,广电新媒体企业迅速成为国内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链接的热点领域。百视通与华数率先在国内同类媒体中较早地成为上市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的平台。大多广电媒体也正在或已经尝试进行战略融资或股权改造,建立一个比较良性健康的发展结构。2012年12月,组建仅两年的广东广电南方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地引入央企邦信基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融资达8800多万元,未来它还将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进行股权改造,力争尽快实现整体上市,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广电新媒体对国内广电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作用显著,实现了新媒体发展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的双丰收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要经历相分共存、互动发展、一体共融这样一个过程。从现实来看,国内广电新媒体已走出了初期彼此缺乏联系的平台建设阶段,大多走向了互动发展相互依存的阶段,新媒体发展从平台效应转向传播优势。传统广电媒体通过再造传播流程,实现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之间的聚合互动,进行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增强宣传效果。新媒体成为主流舆论的发布场和集散地,有效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新媒体在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上作用愈益显著。

尤其在重大宣传报道中,如全国两会,各广电媒体已普遍运用全媒体和新技术,除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进行报道外,还分别通过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报道两会,上传记者采制的两会新闻视频。这些新闻视频图像清晰,可随时随地收看,易于保存、转发、共享,还可以查阅过往新闻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传播渠道,增强了用户体验,成为重大宣传报道的有效传播平台。

广电新媒体对广电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日益发挥积极作用,也拓展了新媒体发展的经营空间,经营效益连年提升。目前,国内广电新媒体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走向上升通道,不仅百事通、华数等一线新媒体企业对广电产业经营贡献巨大,大多广电新媒体企业实现全面或局部赢利,已成为传统广播电视经营收入新的增长点。 发展困境

比起新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巨大空间,比起广大民营新媒体企业的巨大活力,广电新媒体的发展也显现出了愈来愈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困境。 媒体内外资源分散,广电新媒体发展整合不足

从外部来看,资源分散问题成为国内多数省份广电新媒体发展的瓶颈。我国广电系统目前总体上仍然实行“四级办”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四级办”客观上存在层级利益的问题。近年来,“台网分离”之后的历史遗留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使得各地市台的台长仍兼任网络公司总经理,地市台的主要收益来源主要还是有线网络。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态的发展常常被排斥,在地市的推广被视作冲击省有线的业务,该问题直接影响到IPTV乃至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

从新媒体发展先进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发展情况来看,其整体优势是建立在资源高度整合的基础之上。从内部来看,在媒体系统构造、传播流程上,传统广电与新媒体发展“两张皮”的现象还未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内容生产与传播都还处于整体上的分割状态。从长远来看,内外资源分散是制约各地发展新媒体的一个共性瓶颈与困境。

广电新媒体传播的品牌力、影响力不足

近年来,国内广电新媒体发展已完成平台搭建,发展主题集中在多元平台的开拓与建设上。从IPTV、手机电视到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各业务平台均实现产业运营。但是与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形成反差的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持续下降。 与此阶段发展特征密切相关,各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建设还没有跟上新媒体实践发展的需要,内容生产与集约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一现状造成新媒体传播的品牌力、影响力不足,特别是在众多民营新媒体企业如腾讯、乐视、爱奇艺的冲击下,这一问题尤显突出。 广电新媒体技术、人才优势不足

新媒体发展的核心是技术,是人才;技术与人才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新媒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对大多数国内广电媒体来说,在新媒体发展初期所依赖的广电行业的传统人才与技术规模优势,在平台搭建完结后进入深层的创新发展时,就面临举步维艰、后继乏力的发展困境。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在体制内发展的国有广电新媒体,在技术创新与人才激励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其对技术与人才的吸附力与体制外的民营新媒体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劣势。技术与人才的缺失正日益成为国内广电媒体发展新媒体的短板。 体制机制问题是进一步发展的掣肘

新媒体业是大投入行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同时它在国内特殊的相关行业管理体制背景下,发展也面对着众多的行业壁垒。新媒体业发展尤其是发展广电新媒体业非常需要党委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目前就国内多数省份广电媒体来看,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远不足。这是制约国内广电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路径

加强媒体资源的深度整合

从新媒体发展先进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发展新媒体情况来看,其跨越发展的基础都是实现了资源的高度整合。浙江在政府主导下,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打造出了有线网与IP网共同发展的“杭州模式”,与此同时,一改传统的广电运营模式,市场化、企业化经营,成为继百视通之后成功上市的广电新媒体企业。

从现实来看,促进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就是整合资源,消除省、地市台发展新媒体的短板,铸造以省台为中心,联合地市电视台优质内容资源(本地内容)的广电传媒新媒体联盟——既能实现国家对新媒体的监管,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又能促进各省广电传媒新媒体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利于在统一的平台上,消除行业壁垒,实现融合发展。

除了外部资源的整合,媒体内部资源的贯通融合也是广电媒体发挥自身优势的一大路径。这包含两个方向:一是新媒体业态与广电内容生产的贯通,这是广电新媒体跨越发展的一条制胜之道;二是新媒体与广电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上的贯通,在此基础上实现整合传播优势。 打造新媒体传播的品牌力、影响力

三网融合打破了过去广电行业对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渠道的垄断,“渠道为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这一背景下,优秀的内容资源成为整个传媒行业竞争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冲破行业壁垒参与内容市场的竞争。在内容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广电只有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内容产业,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国内多数广电新媒体发展还处在平台搭建时期,这一阶段的发展主题集中在新媒体多元平台的开拓与建设上。未来广电新媒体的发展主题将会向内容建设转换,在投入和布局上都会成为发展的重点。广电新媒体内容生产与集约能力要有较大的提升,以打造广电新媒体传播的品牌力、影响力,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从现实来看,广电内容生产还主要针对传统频道频率,对各新媒体业态还缺乏相应有针对性的内容打造。未来必须拓展用“新媒体思维”打造新媒体内容优势的发展之路,实现对以往用传统媒体思维办新媒体的发展思路的超越。 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新媒体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目前广电新媒体面临着来自体制束缚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体制外的新媒体借体制机制的灵活,凭借开放的资本吸纳平台,不仅在硬件和形态研发上不断出新,还开始从传统媒体购买版权和制作团队,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制胜概念和案例,实现跨越发展。

为此,国有广电新媒体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从宏观上对广电新媒体企业给予更深层次的政策松绑,开放社会资本注入,按市场规律推动广电新媒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市场化的股权激励制度,使其真正摆脱在市场竞争中的体制羁绊,实现飞跃发展。

第四篇:新时代下高校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新媒体时代,如何更新高校新闻宣传的观念,改善高校新闻宣传的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媒体背景下与时俱进地做好高校宣传工作,应从提高“人”的新媒体素养入手,创新高校宣传工作思路。本文通过对高校新媒体所遇到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发展对策,创新高校宣传工作机制方法,实现“全媒体”战略整合。

【关键词】高校 新媒体 问题 对策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平台正在形成“新媒体”并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者能否与时俱进地做好宣传工作,有效发挥精神动力、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关键性作用。

我们发现,高校新媒体文化还显得并不成熟,尤其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创造性活动与校园新媒体信息的互动中更显得如此,它还远远不能担负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导功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引大学生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大学生的精神灵魂,上述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并与新媒体文化建设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定位于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如何开发利用好高校新媒体这一平台,并使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高校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媒体仍占主体,但逐渐走向边缘化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仍是高校中分布最广的媒体形态,在校园媒体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但当前高校的传统媒体由于内容有限、时效不强、形式不活等局限,正逐渐被师生所远离,其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小,以至校报放置很长时间无人问津、广播被投诉“扰民”的情况时有发生。新兴媒体炙手可热,但开发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相当多的高校也开发了手机报,推出了官方微信、微博等。但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明显不够,如新闻网形式单

一、设备陈旧、缺乏互动; 微信微博栏目设置雷同、更新维护滞后、服务功能不完善等。

(二)各类媒体定位不明晰

各类型媒体应当审视自身的定位,根据自身特点生产出个性化的新闻产品,进行分众传播,这样才能提高传播效应。但当前校园媒体普遍存在同做一件事、同唱一台戏的现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同小异,这极不利于培育出各自的优势和品牌。

(三)受众市场把握不准确

高校师生是极为活跃的群体,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盛行,传统的一对多的单向式传播正逐渐被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代替,在这种背景下,校园媒体若仍然一副宣传味浓、新闻味淡的官方姿态,必将导致师生敬而远之。因此,必须感受师生所想,回应师生所需,与师生话语体系融为一体,才能站稳脚根,乘势而上。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社会媒体通过管办分离,主管部门把握舆论导向,业务部门自主开展采编工作,有效地激发了运营活力。为适应发展需要,虽然相当多的高校都设立了新闻中心,但高校的新闻中心基本上都是与党委宣传部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业务和职能上存在交叉,使得新闻业务人员难以集中精力专业做新闻。

(四)创新动力不足

相于对社会媒体,校园媒体处于高校这一封闭无竞争的环境当中,经费来源相对稳定,从业人员大多隶属高校行政管理系列人员,对他们的考评,也多从行政管理角度,而非新闻业务角度。校园媒体的管理和运行更像是一项行政工作,而非新闻工作,从而不利于激发媒体人的创新活力。

二、高校新媒体的发展对策

(一)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接触的媒体的丰富和发达程度可以?f是史无前例的,人类已经进入了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虽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它事实上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瓶颈问题,那就是加快培养能够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的优秀专业人才,这一点对于担负着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责无旁贷。要更新理念,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和新媒体编辑能力;新媒体的人才培养要以传媒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涉猎多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推进组织重构,优化管理运行机制

真正发挥其媒体运行功能,需要将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职能剥离出去,专业做新闻。在具体操作上,应当在新闻中心的大框架下,突破当前校报、广播、电视、网络各自运行的状态将人员、设备等资源打通分配,可设立记者部、编辑部、发行部和技术部。新闻中心要制定报道计划,针对重大事件进行整体策划,对各新闻产品总体把关。记者部负责新闻素材的采集,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方面的内容,属于初级新闻产品。对于从记者部获取的初级新闻产品,编辑部分别根据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不同媒体的介质特点,各取所需,进行重新编排和深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发行部负责将最终的新闻产品上网、发行和播出,并要专注于发行渠道的拓展和受众市场的开发等工作。技术部负责技术平台的建设和新的传媒产品的开发,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融合效率搭建平台。

(三)高校新媒体的文化建设

现代社会,大学校园新媒体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笔者认为,只有加强新媒体文化策略研究,探索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才能为青年学生营造出阳光、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增强高校新媒体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其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媒体应用普及度。再完善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宁.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

[2]于鸿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3]白正春,王爱萍.校园媒体与校园文化[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第五篇: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浩浩荡荡。媒体正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新变革,媒体正在经历一场由技术推动的转型。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在时刻迭代与突破,传媒行业也随之不断自我革新。作为一个传媒学子,如果想比别人看得更远些,还是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一.在纸媒人心惶惶的情况下,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袁国宝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对媒体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而他理解的新媒体有五大发展趋势:

①碎片化。碎片化不是媒体的特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媒体的碎片化其实给很多自媒体带来了机遇,其出路就是专业、精细、特色加个性。

②全媒体时代。所有的媒体未来就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社会化媒体,即他在NewMedia联盟定义的全媒体时代。比如说提到人民日报,原来就是一张报纸,但今天的人民日报是什么?它是一份报纸,是一个微博,一个微信,是一个全媒体平台,这构成了人民日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立体的全面化的影响力。

③垂直细分受众。这个时代真正的标志应该是从消费、心理、行为这几个角度去细分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这也是新媒体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接触。(传统媒体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体,一定会比别的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会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说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视野、他的人脉、他在社会上的这种灵活度都非常强。)

④媒体出现并购潮。虽然中国的媒体管制比较严,但是在财经领域已经出现阿里巴巴在并购很多传统的媒体,然后会发现蓝鲸财经记者联盟在拿到五千万的风投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个一线的传统的记者。(因此他的理解,是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

⑤价值扩张。什么叫价值扩张,就是媒体也要自媒体化,你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你会输出你的价值观,输出你的平台,输出你个人的影响力,媒体也会出现拟人化。有这种个性化的标签,媒体才能走得更远,而不能像传统的那样,把几家媒体合并通过行政手段做到更大,那是没用的。 二.在2016新浪未来媒体峰会上,硅谷精神布道师皮埃罗·斯加鲁菲发表了《2017未来媒体报告》,揭示了未来媒体的十大趋势。具体如下:

①用户体验技术。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也是涉及到用户体验的,在今天更是如此。你需要将新闻作为一种用户体验来进行思考。过去谈到用户体验,更多地是和电脑如何呈现信息相关,而这也是越来越多新闻正在做的。WORD杂志创意总监贾米·莱维目前已转型成为用户体验顾问。

②大数据。通常来说,新闻生产者并不认为自己需要精通大数据。这是事实,新闻媒体机构在做什么?他们在读取、存储、书写数据。但实际上新闻业要做的是新闻媒介收集数据、创建数据、分发数据,以及数据变现。所以,谈到大数据,你需要把新闻生产也看作是大数据。

③新内容时代。在内容方面,内容的本质也在发生巨变。这是一个病毒式传播时代、碎片化时代、非职业选手时代、多元消息时代。对于那些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来说,生活在这样一个简短新闻、极简内容的时代这可能会让人沮丧:Twitter上只能发布140个字符!美联社的演讲者说得好:越来越多的内容,也就意味着人们停留在内容上的时间越来越短。

④流媒体。要知道,在几年前,直播只是一个新生事物;而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直播。很多公司也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这里谈到了一个案例,BuzzFeed在Facebook上做了一个有关西瓜爆炸的直播,吸引了近100万人围观。

⑤手机应用(App)。越来越多人人是从APP上获取新闻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有成千上万个APP。而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便是用户对APP的忠诚度并不高。

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共舞。有人谈到了新技术的威力以及新技术的潜力,VR能够为大众创造身临其境的个性化体验。“增强现实AR”这一概念也开始流行,这是一款有趣的视频游戏,并且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⑦创客文化。很少人把记者和创客联系在一起,但这是一个全球趋势。创客文化,它大约十年前诞生于硅谷,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创客大会、创客活动等等。新闻生产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形式的创客文化,在这场运动中公众参与则更类似一个创客社群。

⑧货币化。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最大的一点忧虑在于科技革命过后我们应该如何盈利?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⑨新平台。在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原有平台依旧存在,我们还是在读新闻、听新闻、看新闻,已有平台仍在,但同时又有新平台出现。所以我们需要搭建大量平台。下一步会是什么?我们有物联网、智能城市、智能车、可穿戴设备,新的平台会不断增长,而已有的平台也不会消失。

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写作。我们似乎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机器人写报道供机器人阅读,机器人还会想如何借此赚钱。因为它通晓你的生活,你喜欢什么、你在哪儿购物、你住在哪儿、你挣多少钱。不管你如何称“人工智能”,算法也将越发驱动整个新闻制作的很多流程。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段永华: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

【2】搜狐平台中国新媒体发展十大趋势

【4】中国产业洞察网 - 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语文教学下一篇:新媒体时代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