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2022-04-2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数学学习策略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对近十年来关于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归类了国内主要刊物上关于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指出该领域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希望对初中数学课改提供建议。另外,本文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学习策略进行区分。

数学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篇1:

幼儿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数学的学习不只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逻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门开启的钥匙.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不是掌握具体的算法或者解题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启蒙和延伸的作用.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和作用,提出了具有高度实践价值的建议,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数学;兴趣;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幼教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和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教育逐渐走向专业化和科学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完全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还是有漫长的探索的道路要走.在幼儿数学学习方面,也存在更多的可能等着我们去研发.探索“教”和“学”的真谛,让孩子们的童年更有乐趣和价值.

一、《纲要》和《指南》的解读

《指南》和《纲要》是明确指导教师教学以及幼儿更好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南》中对数学认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幼儿数学的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且这个过程是富有趣味性的.二是幼儿通过对数学的学习了解简单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三是幼儿能够初步地感知形状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对《指南》的解读,幼儿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对外部环境和事物的一种感知和数学意识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将数学的学习更多地和幼儿的生活以及生活经验进行对接,使之更适应生活,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纲要》中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更感兴趣,对数学更感兴趣.二是养成积极动脑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的好习惯.三是幼儿通过学习逐渐掌握数和数量关系这一具体的内容.总之,通过对《纲要》的深层次解读,最本质的理念也是数学与生活的融合,即“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1].所以,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思考,幼儿数学的学习势必要从生活中来,最后又落实到生活中去.

二、数学学习作用

(一)奠定基础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本质上不构成一个“学科”,因为幼儿园教学分为五大领域,即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领域.而数学只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不重要,在幼儿园有专门的数学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对数学的学习仅仅只是初步的认知,如数、量、数量关系以及简单的形状和空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树立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乐于思考、开拓思维的习惯,总的来说,更多的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思维和习惯上的基础[2].

(二)思维发展

思维的开拓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对幼儿来说,数学的学习是极有利于思维的发展的.首先,我们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数学被划分在科学领域?这充分说明了幼儿数学学习对思维以及探索能力的开发.总的来说,数学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首先是兴趣的培养,然后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和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本质上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思维、激发创造力.众所周知,人类生来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随着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思维逐渐被更多内在的和外在的东西束缚,反而失去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社会性发展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模式化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幼儿有可能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学习数学,也有可能在与小伙伴的游戏中学习数学.总的来说,数学的学习是多样化的,所以通过数学的学习势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同样的,对幼儿社会性培养也是为了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所以,幼儿的数学学习和社会性的培养都是相互融合的[3].总的来说,幼儿数学的学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数学学习策略

(一)户外活动中的数学学习

在幼儿园,户外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很多时候无形中都有数学的学习.例如,在户外有一个教师和幼儿经常会玩儿的小游戏叫作老狼几点了.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教师和幼儿相互配合,教师可以自己扮演大灰狼也可以选一个幼儿扮演大灰狼.除了大灰狼之外还有小羊的角色.小羊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就会回答:“一点了、两点了、三点了……”一直到十二点天黑了老狼就要抓小羊,小羊则要立马逃跑.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小游戏了,但由于这个游戏既能锻炼幼儿数数的能力又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最重要的是幼儿能够很容易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所以教师会经常跟幼儿一起玩儿这个游戏.这是户外活动的第一种形式,这样的小游戏在幼儿园有很多,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类似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乐趣[4].

户外互动的第二种形式是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前都会有一个准备环节,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喊拍子、报数、整队等等,这些活动只要正确引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对数以及数量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的学习融入具体的体育活动中.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比赛,跳的次数最多的幼儿获胜或者是超过20下、30下的幼儿会得到奖励.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并且只要教师做好引导,幼儿在无形之中就会掌握数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本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只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这样的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数学知识融入户外锻炼中,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就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二)区域活动中的数学学习

区域活动在幼儿園也是最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区域活动的概念是稍微不同于其他类型活动的.幼儿园常设的区域有阅读区、科学区、美工区、角色扮演区、建构区等.其中,角色扮演区有小超市、甜品店、理发店、娃娃家等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幼儿园创设的区域的理念更多的像是对社会的一个缩影,希望通过区域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流程.例如,“小超市”能够让幼儿更加了解超市的功能以及理货员、收银员、顾客等不同的角色的区别[5].除此之外,类似于小超市、甜品店和理发店等这些区域活动也可以加强幼儿对数、量以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因为上述活动中势必会有买卖的过程.买卖的过程当然会有价格、数量、总价、找回余额的环节,这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数学的学习.很多幼儿都喜欢的美工区的活动其实也是很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例如,在画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画自行车,那么教师就要提前让幼儿观察自行车.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脑子里就会形成自行车的轮胎是圆形这样的概念,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图形的认知以及将数学图形认知生活化的过程.

总的来说,数学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和探索的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思考,多进行多个维度的思考,不要把数学仅仅局限于数学活动.要树立融合变化的意识,更多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化的活动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玩,这也就是说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幼儿完全可以在玩儿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三)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数学学习

无论是户外活动的数学学习还是区域活动的数学学习,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像是隔了一层“玻璃罩”在学数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数学的学习是无效的,区别在于只有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揭开数学的面纱,直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形成数学概念和数学意识.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呢?

1.不打无准备之仗

活动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最基础的,教师只有在充足的准备之下,才有在活动中获得幼儿喜欢的可能.数学活动的准备有两方面的內容.一是教案的准备即活动方案的设计.在活动方案设计方面,首先要注意的是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实际发展现状以及《指南》和《纲要》要求来选择活动的内容.在选择出最适合的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在活动方案的设计方面,方案要更加具体、更具有可行性.除此之外,活动设计要更加新颖有趣,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二是学具和教具的准备.准备的教具要尽量大,使每个幼儿都能看得清,除了学校配备的教具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制作教具时注意色彩的搭配不要过于冷淡也不要过于花哨.因为前者可能导致幼儿缺乏兴趣,后者可能导致幼儿过度关注教具,反而顾此失彼,也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总的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2.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只有成功的导入才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简单来说,导入的两大原则是生活化和故事化,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导入不能过长.除了故事化和生活化的创新之外,还可以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创新,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更加多样地导入.例如,教师教幼儿认识图形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呈现出很多关于图形的图片和视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也能使幼儿专注的时间更长,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品质.总的来说,一个精彩的导入是一个成功的数学活动所不能缺少的,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导入的环节,并且尽量采用故事化、情境化、生活化的导入方法.

3.操作环节更加专业

很多数学活动都有幼儿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作业单或者其他学具的操作.很多教师在这个环节存在错误的认识,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让幼儿操作的环节,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尽量减少对幼儿的干预.那么这个环节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幼儿操作的环节其实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练习和巩固,只要教师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引导幼儿,幼儿其实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操作之前要讲清楚操作的要求,过多地重复反而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总的来说,教师在操作之前明确操作的要求和规则,然后在幼儿开始操作之后尽量避免影响幼儿独立思考.同时,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单独、小声地指导个别幼儿,更重要的是观察幼儿的完成情况.在幼儿完成之后,分享和交流的环节再具体指出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应在幼儿操作的环节给幼儿留出充足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这个环节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的来说,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一定是幼儿喜欢和能接受的,它的导入一定是充满吸引力的,它的环节一定是丰富而又完整的,它的延伸也一定是具体和具有启发的.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更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为幼儿的学习创造更多的乐趣,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对于幼儿来说,数学的学习既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又能推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总之,五大领域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融合,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是独立存在的,也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是没有重点和侧重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除此之外,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而数学的学习势必也要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保华.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1):81-84.

[2]周奕苹.基于生活情境下的幼儿数学学习策略——以幼儿学习故事《数筷子》为例[J].教育探究,2013(1):93-95.

[3]孟娟娟.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1):222-223.

[4]梅琳敏.优化幼儿数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87.

[5]周红梅.结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策略初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6):32-35.

作者:王锡宁 杨涛

数学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篇2: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摘 要:对近十年来关于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归类了国内主要刊物上关于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指出该领域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希望对初中数学课改提供建议。另外,本文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学习策略进行区分。

关键词:学习策略;初中数学;研究综述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有时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教学中都会出现许多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究,使教学课堂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1数学教学的意义

人们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没错数学的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例如:去超市买菜,买学习用品,买衣服都会遇到打折的时候,这就会运用到数学,还有计算一个窗户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玻璃等等生活中出现的数量问题都会运用到数学,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运用到数学所以就会觉得数学是多么的简单,久而久之也就忽略了数学在生活的作用。学习数学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还可以让人们由一种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态度,数学是拉开人们之间最大差距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让让学生养成创新能力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数学的学习还掺杂到其他的学科中,因此,学好了数学还能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去。

2数学学习策略

2.1数学运算策略

林崇德等对数学运算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运算能力的三级水平,即了解与理解、掌握应用、综合评价水平,了解与理解为一级水平,指学生对运算的初步了解,对公式法则、运算律的熟知。掌握应用为二级水平,指在一级水平的基础上用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综合评价为三级水平,指对同一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运算,并能找出最简便算法。这三级水平从低到高不可跨越。学者们再此基础上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中学生的数学运算策略随着年级的增高进入高一级水平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中学生的运算能力也存在在性别上差异显著。

2.2空间图形认知策略

有些学者在探索空间图形认知策略时选取初中生进行观测。详细了解初中学生运用空间图形的折叠、展开、旋转以及推理策略。研究发现:中学阶段,年级越高,学生的空间图形表征策略的使用就越多;即初中一年级到二年级,空间图形的折叠、展开、旋转等三方面策略快速发展;初二到初三学段,发展最迅速地为心理旋转和图形识别。还有学者从认知方式的角度阐述空间图形,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学生,有较强的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场独立型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改组能力。

2.3逻辑推理策略

有学者研究了初中生归纳推理的策略,研究发现:演绎推理策略逐漸提高,各年级差异显著,而归纳推理策略在初一年级至初二年级学段略微有所下降,在初二年级至初三年级学段出现大幅度提高。归纳猜想策略发展比较缓慢;假设检验随年龄的增长并不显著;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策略在各学段中呈不均衡性发展。也有相关研究表明:逻辑推理策略越强,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

2.4数学自我监控策略

数学自我监控策略是初中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层本质。对数学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化。有学者调查了中学生数学自我监控及其培养。研究发现: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策略的变化趋势来看,大致呈现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非连续的缓慢上升之势。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方面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自我监控策略的发展也展现了不平衡性。计划策略、意识性策略、执行性策略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步完善。但总体来说,数学自我监控策略变化并不明显,增长趋势不高,学生多处在不自觉状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数学自我监控策略。

3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1思维速度的训练

从教师教学的对象来讲,初中生没有太高的思维能力,思维训练主要依靠教师的传授。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进行简单安排,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来优化学生的学习,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在课堂讲解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思维概念覆盖,对数学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就能够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2思维质量的训练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利用同种类型题目,不同解题方式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一定范围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学习技巧。

4结语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用形式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进行很好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要多多鼓励和肯定。

参考文献

[1]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76+27.

[2]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05):34-35.

作者:朱先锋

数学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篇3:

自我调节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树立自身自我调节的意识。能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高三学生数学课堂自我调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建立错题集以及多角度解答例题两种方法,以期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自我调节 学习策略 实际运用

一、高三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种类简单

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能够选择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并不丰富,对学生的帮助不大。具体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供学生选择的策略不多,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选择的调节方式基本相同,或是找教师进行交流,或是按照自身经验进行调整,并没有太多的策略可供参考。究其原因,是高考的临近,造成学生心理巨大的压力。其二,学生在选择调节依据过程中,更倾向于主观性依据,而基本不听取客观性依据。所谓主观性依据指教师按照自身经验,或是通过与同学、教师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而得出的结果。而客观性依据,则是学生根据自身所需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时间紧迫,学生无暇进行查找,相比之下,主观性依据更为方便。

(二)学生运用自我调节策略时缺少思考

部分学生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选择过于草率,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后,选择与教师进行交流,希望教师出能够给予自身调节策略。然而,学生在获取策略之后,并没有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这一策略,往往认为教师说的一定对,所以无需自身进行思考,只要完全领会教师的意思即可。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行的,学生在得到策略之后还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二、高三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错题集

高三学生会面临较为频繁的考试,部分学生将重点都放置于试卷的成绩当中,往往忽略了试卷当中的错题。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教师要求学生修改试卷,学生便按照教师的要求修改一遍试卷,之后弃之不理。这样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没有自我调节意识,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错题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容易使学生在之后的解题过程中出现相同错误。学生在模拟试卷下发之后,应关注自身做错的题,并在一段时间之后,重新进行解答,以巩固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强化自身知识体系当中的薄弱环节,避免之后解答同类型题目时,再次出现相同错误,以此提高自身成绩,实现自我调节学习的目的。

学生可建立一个错题集,将自身所做习题或是模拟考试当中出现的错误,全部抄写于错题集当中。不仅如此,学生还需标注该道题目考察的重点与难点,之后反复翻看。学生通过错题集能够了解自身哪部分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或是对某一定理掌握不熟练,令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有较为客观地了解,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指明了目标。由此可见,建立错题集可以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二)多角度解答例题

大部分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并非一种,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掌握一种解题方式即可,无需掌握过多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思想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数学学习,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得过且过的现象。学生学习过程中或是解决问题时,都应尝试多种方式,活跃自身思维,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拓展自身的解题思路。学生按照上述方式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与纯熟,理解也更为深刻。实现了自我调节学习的目标,提高了自身解题能力。

以下题为例:

存在一正方体ABCD-A1B1C1D1,连接D1B1以及AB1,截取点E作为BB1的中点,截取点F作为BB1的中点(如图1所示)。请证明:EF平面B1AC。

就本题而言,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利用例题几何法进行证明,过程如下:

设A1B1的中点为点M。分别连接FM、EM、A1B。

因为MF//A1D1,且AD⊥平面AB1E,所以MF⊥A1D1。

因为EM//A1B,且A1B⊥AB1,所以EM⊥AB1。

又由于EM∩FM=M,因此AB1⊥平面EMF,AB1⊥EF。

同理可证:EF⊥B1C,又因为B1C∩B1A=B1。

所以:EF⊥平面B1AC。

学生掌握上述方法之后,还需思考运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如空间向量法:

故而EF⊥AB1,EF⊥B1C,且AB1∩B1C=B1。

所以,EF⊥平面B1AC。学生通过一道例题,不仅能够掌握几何知识,还可以巩固空间向量知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将其作为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之一。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高中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注意该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便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之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桂云.高中生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和数学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51-55.

[2]邢强.学习的自我调节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天中学刊,2012,02:93-95.

作者:张默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教学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