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高校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2-09-14

一、我国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 我国对高校大学生贫困程度的评价方法复杂多样, 主要通过诸如贫困证明、横向比较、在校月消费水平认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等方式来进行[1]。这些评价方法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是以学生的家庭收入为主要依据。我国日益提高的学费与居民收入的提高不成正比, 造成我国贫困生数量日益增多, 评价过程消耗大量资源, 评价工作压力日益加大, 传统评价方法难以适应高校工作实际需要。

传统评价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第一, 贫困线标准很难界定。即使明确了贫困线, 但于贫困线上下的收入群体是否被视为贫困仍然无法确定。第二, 无法准确了解每个公民的实际收入, 家庭收入水平仅仅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而不能作为确定学生经济状况的根本依据。第三, 贫困程度评价指标确定难。只有那些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因此, 构建各高校通用、结果具有可比性的高校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体系, 将贫困程度这一模糊、定性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定量的数据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过程如下: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子组成的模糊集合 (称为因子集U) , 再设定这些因子所能选取的评价等级, 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 (称为评判集V) , 分别求出各单一因子对各个评价等级的归属程度 (称为模糊矩阵) , 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 通过计算 (称为模糊矩阵合成) 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2]

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 (AHP) , 综合使用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科学方法, 构建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测评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三、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效

我们将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评价结果与传统的直观评价的结果进行了综合比较。我们以匿名方式随机抽取了某高校林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120名申请困难补助的学生作为评价对象。

由70名该高校的学生工作部工作人员、院系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对上述学生进行贫困程度评估, 构建模糊评价矩阵,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准确率为87.21% (准确率=一致学生总数/被评价学生总数) ;同时, 由负责上述学生的辅导员使用传统的直观评价方式来评估其贫困程度, 通过加权后获得的评估结果准确率为82.73%。

综上可见, 模糊综合评价相较于传统的传统直观评价效果更好, 对大学生贫困程度的评价与实际情况相符程度更高。由此可见, 利用模糊综合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价大学生贫困程度。

摘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体系, 使对贫困程度的定性描述得以转化为定量数据, 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大学生,贫困程度评价,模糊综合模型

参考文献

[1] 孟志波.基于模糊综合模型的大学生贫困程度评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 林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8.

[3] 任羿霏.基于模糊评判方法的网络学习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 王晓莉.基于非收入指标的高校贫困生认定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探大学生精神动力的开发下一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浅析——以河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