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养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师专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内容摘要】基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体系,从教师素养层面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核心思想是以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三维体系,从教师素养层面对初中数学“生活中的不等式”进行评价分析。通过教师的行为表现反思初中数学教学。

第一篇:教师专业素养论文

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教育教学背景下,开展素质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来说,既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与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发展途径;专业素养;初中数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新课标的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首先要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对其专业发展途径进行扩展与创新,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与方法对其专业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

一、反思性教学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科课程数目骤增,学习的难度不断上升,初中数学比起小学数学,逻辑性、整体性有明显的增加,如果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存在问題,会对下一阶段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造成一定的打击。且教师需要及时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使教师明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创新,且教学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恰当的反思性教学也可以使教师能够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教学,提升其教学的责任感,并逐渐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自身教学实践,可以通过日记回忆的方式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进行回忆与反思。同时,教师也要转换视角,可以用学生的视角来对其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与考核;也可以邀请同学到班内听课,并能提出一定的意见与建议。最后,教师需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与信息,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目标,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该措施,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进行深入的行动研究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实际的初中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通过应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进行探索,从而能够探索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差距。行动研究是要有一定的实施步骤的,具体来说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实施、观察与反思。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案;观察该方案的实施情况;对该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估,并能够制定下一个方案的实施计划。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需要教师对其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可以采取定性研究的方式,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与反复的,教师在收集信息后还要对该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发现新的观点与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录制的教学视频,能够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同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询问,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从而了解教师自身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是否实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该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促使其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素养,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开展对话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教育教学当中开展对话,已经超越了语言学的对话范畴,而逐渐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进行有效地对话。其中一种就是要同学生进行对话,要使学生能够对其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表达与表述,教师要构建起一个平等、公平对话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教师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后,就需要根据该意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并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能够使其教学不断完善。教师还需要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能够对其专业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教育教学背景如何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教学主导的地位,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够利用当前有力的教学资源,对其专业发展途径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孝诚,綦春霞,史晓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56-61.67.

[2] 尹文忠.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欠佳归因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01:32-35.

[3] 黎琼锋,解庆林.提升专业品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农村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0,03:95-97.

作者:徐丁露

第二篇:基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研究

【内容摘要】基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体系,从教师素养层面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核心思想是以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三维体系,从教师素养层面对初中数学“生活中的不等式”进行评价分析。通过教师的行为表现反思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专业素养 专业发展 评价

一、理念——教师专业发展三维体系

根据波斯拉教师成长理论、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以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杭州师范大学刘堤仿教授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科学体系的三维视角,即教师专业结构层次、教师职业角色、教师发展途径(如图1)。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职业正在完成由技术熟练者模式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转变,继而发展成研究探索者模式。判断教师专业程度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师具有的教师专业的核心特质、衍生特质以及专业成长能力。而教师专业的核心特质就包括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即教师的职业岗位素质,是指教师这个职业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治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归纳起来为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德”是指教师的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识”是指教师的见识、胆识、识别能力、预见能力和谋略,“才”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艺术,“学”是指教师的学问、业务知识和知识结构,“体”是指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由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范围广、角度大,不好把握,因此笔者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三维体系,参照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拟定了基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课堂观察量表,见表1。

教学建议:

现结合我校一堂数学课《生活中的不等式》,从教师素养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二、实践——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微观评价

(一)德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德商包括三个方面:教育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工作作风。

1.教育思想素质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专研教育教学理论,并善于把教育教学理论同本学科、本班级的特点和实际结合在一起,予以贯彻落实。

教学片断一:

师展示课件:X、Y、Z、M、N五位同学,他们的成绩情况如下:M同学比Z同学的成绩差,X同学比Y同学成绩好、但比N同学差,N同学比Z同学成绩差,Y同学比M同学成绩好,你能将这5个同学的成绩从低到高排列吗?(用不等号连接)

(遇到熟悉的情境,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思考,老师鼓励学生把答案写到黑板上。)

生:M

接着师追问:这位小老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生响亮的说:由“N同学比Z同学成绩差,可得M

师:这位同学的讲解太精彩了,他用“<”连接后,把五位同学的成绩大小清楚地表示出来,他很自然地运用了“不等式的传递性”这一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应融为一体、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如上例中的“比成绩”,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不仅检测了学生列“连立不等式”的学习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面,渗透了数学思想“不等式的传递性”。

2.道德品质素质

(1)关怀、爱护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在片断一中,当学生根据不等式之间的复杂关系列出“连立不等式D

而在学生单独练习时,林老师总是弯下腰,亲切的问候学生是否需要帮助,并用红笔在挨个批改学生的学习结果时,还不忘摸一下学生头,以资鼓励。

(2)勤职敬业,严谨治学。林老师的课件做得很好。特别是把不等式用数轴表示时,什么时用空心圆,什么时用实心圆,这个课件上的点既有整数,又有分数,其实是既有有理数,又有无理数的一个集合,让学生形象直观的在数轴上感受到数的集合。

在画数轴表示不等式时,用尺画的很标准,而在学生练习时,发现学生在练习纸上也用尺画。所以,从小处着眼,教师的这种举动是注意细节,大处着眼,这是一种学习规范性教育。

3.工作作风

网上关于《3.1不等式的认识》的课件有很多,但林教师并没有生搬硬套,他花费心思、精心设计教学,紧扣“生活素材”,从创设情境、问题链的设计到拓展,到变式应用,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问题为背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而为了向同伴展示更精彩的课堂,他将教学设计与课件改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教师的这种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品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无形中在教育学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知难而进,教师让自己的这种行为成为学生仿效的标杆,身教重于言教。

(二)智商——丰富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素质

1. 熟悉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林老师的课始终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师生交流”为主线,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为目的,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独立思考能力。

2.精通教材教法和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以及根据给定条件列出不等式”,难点是“准确应用不等号以及探究应用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林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上都有所体现。例如,引出概念后,教师马上设计了让学生辨一辨的题,为学生建立概念后的一种表象,后又设计了根据不同的语境列不等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每一个不等号的用法,为得出不等式的定义作准备。林老师通过一系列铺垫,在学生理解了不等式的意义后,通过阿凡提的故事、公园买票等生活性场景,渗透“类比”、“从特殊到一般”、“不等式的传递性”、“數学建模”、“一题多解”等数学思想。这样的设计,条理清晰,又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情商——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素质

所谓情商,是一种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控制能力及在压力、挫折、愤怒、激动等情绪下合理调控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二是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及在团队中团结合作、和谐相处以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教师应拥有以下几种品质:

1.平和乐观的心境。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给学生的感受是和蔼可亲,亲和力很强。这样轻松愉快的心境能使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提高学习效率。

2.豁达宽容的胸怀。每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意外,回答错了,或没回答到老师预设的答案上,或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超出预设时间,林老师不急不躁,循循善诱。的确,只有当教师宽容了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沉着冷静的态度。教师遇事冷静,镇定泰然,例如,在“通过观察图片和刚才的问答,(投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不等关系的实例?”这一环节,当学生举的例子都是围绕身边的事物时,老师很机智的引导,“我们能不能把眼光投向室外”,让学生顿时茅塞顿开,答案如潮水般的涌来。

4.良好的仪表风度。教师要有良好的外部形象,使学生看到有一种愉悦感。林老师衣着整洁得体、和谐自然。教师的一举一动,文明庄重,落落大方,态度从容和蔼。

(四)能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素质

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智慧、技能、情商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活动结果。

1.思想引领能力

林老师强调在连立不等式时,笔者看到全班所有学生都齐刷刷的做了笔记。而在“典例示范,应用新知”环节,快的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后,并没有东张西望,或无所事事,而是自觉的在审察后面的题,抓住课堂的分分秒秒,做事井然有序。由此可见,长此以往,学生已养成勤做重点内容的笔记和高度利用课堂时间好习惯,进而带动学生扎实勤恳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2.教学设计能力

林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很丰富。例如,有师的讲解,学生练习、交流、生答师板演。不过,学生的气氛没有积极调动起来。我觉得可把关于不等式的辨析题改成口答或抢答,可能气氛要好一点;若把列出不等式或画数轴表示不等式,改成学生板演,那可能会发现未知的错误,可把出现的错误情况当成错析教学。

3.科学评价能力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和鉴定教与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教与学的方向。林老师在课堂中非常善于运用评价促成有效教学生成。如:当学生回答出“-2°C≤t°C≤6°C”时,老师马上抓住机会:“因为这一天的气温应该在最低和最高气温之间,所以既要满足t°C≤6°C,又要满足t°C≥-2°C,应该表示成-2°C≤t°C≤6°C,这种形式的不等式叫'连立不等式'。”并板书:连立不等式——林老师抓住学生的回答,巧妙应用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兴趣生成,实现课堂知识的有效达成。

当然,林老师的课堂评价方式并不只有一种,有时他采用追问,有时他引导学生对精彩回答鼓掌祝贺,有时直接表扬。评价方式的多种多样,不仅为教师自己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提供依据,也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学习的方式,掌握正确的学的途径。

(五)健商——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有健壮的体魄,才会有健全的精神,教师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心境愉快,精力充沛,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教”的改变必然带来学生“学”的改变,教师的成长必然也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实施基于教师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评价已经有五个年头。五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中考省一级重点高中上线人数从2012年的5人,到2013年的11人,到2014年的37人,到2015年的50人。在2015年6月学科抽测中,八年级数学综合评价达到了+2(以前都是-3,在23所公办初中中倒数第一),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突破。而2015学年第一学期抽测,我校九年级在余杭区21所公立初中排名第八。

结束语

基于教师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围观评价具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来确定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通过自评、组评和专家点评,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堤仿,郭钊水,朱跃跃.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下的培训[M].长春: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堤仿.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视角[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3]徐建华,朱培培,刘堤仿.两化一制: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新常态.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9):27-29.

(作者單位: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

作者:吴应琴 涂英

第三篇: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

世界各国对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美国修订了《K-12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并已公布了科学教育框架,再次强调要加强科学探究与实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和高中阶段科学相关学科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小学阶段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已经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参考模式。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科学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师重教不重学,造成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不强等。究其原因,都与科学教师的素质有关系。广州市小学科学雷晓晖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晓晖工作室”)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依托高校智库和名师工作室,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并积极进行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成效。

一、名师工作室,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家”

由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各级名师工作室,承担了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实践中,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主要基于自身经验开展活动,存在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组织架构松散、学科专业知识老化与欠缺等困扰。晓晖工作室尝试以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养和组织行为学为理論支撑,按照“建立系统,构建体系——行动研究,形成团队——推广应用,验证体系”的主线,探索有效可行的提高科学教师素质的模式。

组织行为学重点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组织行为学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各级管理者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引导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以组织行为学为依据,提高科学教师素质,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科学教师培养机制。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研活动。因此,晓晖工作室以组织行为学为指导思想,以教研活动为抓手落实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挖掘隐性因素,增强团队动力

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增强科学教师教研团队的动力。

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与成员之间建立和谐民主的群体关系(如图1所示)。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是个人职业愿景和职业追求,需要内在驱动的主动和激情。工作室主持人忌将自己的意见、价值取向等强加给工作室成员,在考虑相关要求时应尽量与成员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给足时间让成员理解、吸收主持人的思想、理念。

另一方面,工作室主持人要引导成员确定个人的阶段目标,并且付诸积极的行动。同时,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成员的个人特长和“短板”,考虑成员发展的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并与日常工作进行整合,注意缓急适度。

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有研究表明,同一人群在不同群体中的行为反差主要是由群体组织形式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本工作室根据不同的任务组织不同的小组,并且选任不同的人担任组长,组织并领导活动(如图2所示)。例如,性格外向的成员担任观鸟活动的组织,让其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展示,获得群体认同,尽管这位成员可能在教研科研方面比不上其他工作室成员。

根据不同任务、不同要求,组成不同的工作小组,改变了传统的内部结构组织形式,为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增加了动力。

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成员行为取决于个人需要类型和群体领导方式如何搭配。为此,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中,本工作室根据人的性格特征、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工作室成员→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新秀培养对象”的教研辅导群体路线。

4.群体公约动力

研究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般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因此,工作室团队的个人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理念的趋同性显得尤为重要(如图3所示)。

共同的价值观来源于共同的活动体验,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设立了工作室沙龙活动、区评课赛课活动、区新秀评比活动、区教师技能比赛及学生技能比赛的赛前辅导、市各类比赛的区选拔赛评比等。在活动中,教师骨干磨合了各自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团队意识,从而形成了群体公约。

5.群体多数动力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受控于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一致,为落实这一点,晓晖工作室制度中第一条工作理念就是“发挥名师的专业示范、引领、辐射、指导作用,以团队合作为工作方式,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着眼使工作室成员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使工作室真正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第二条工作理念就是“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

晓晖工作室引导每位成员订立了个人近期目标和三年成长规划,激励每位成员都意识到要成为优秀的科学教师,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真正享受职业的幸福。

(二)三种实践研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学习性实践考察,即组织工作室成员到外校学习考察实践,开阔视野,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教研成果,培养实践学习能力。

二是诊断性实践考察,即对突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提出解决措施,培养问题分析研究能力。

三是研究性实践考察,即带着问题到学校展开研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成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每次学习性实践考察、诊断性实践考察、研究性实践考察活动结束后,本工作室都将考察结果形成文字材料,以利于下一阶段的研究。许多成员发现,把几次活动的文字记录整理升华,就是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

(三)网络教研与学区教研基地结合,提高教研效果

本工作室是面向全市各地的科学教师,由于地域广,边远的农村教师参加工作室活动受时间和经费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农村教师占的比例很大,他们是新课程是否真正能落实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定点结对帮扶活动,先提高部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点带面,让他们成为提高农村地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带动者、领军人。再以这些骨干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学区教研基地,由工作室定期组织网络教研,附近的老师由骨干教师组织,在学区教研基地集中研讨。这样既节省了路途奔波的时间,又强化了面对面交流,避免了网络教研的不可控性,受到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

二、高校智库,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器”

专职化、专业化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决定科学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工程。科学教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自然、地理等,而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大部分科学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或者完成在校师范学习后,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学习,这与学科要求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为此,本工作室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合作,把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工作适应期,发展前期,发展后期,发展创造期。在工作适应期扶一把,在发展前期给压力,在发展后期搭平台,在发展创造期树品牌。

(一)工作适应期——教学新手

工作适应期是指教师作为一名新手在工作岗位上,在适应期阶段,教师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定向和充足的心理准备。在适应期中,教师把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具体化、实践化,形成局部的直接经验。

这个阶段教师的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发展不平衡;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教师往往侧重研究如何教授,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往往研究不够。

适应期的教师专业决策主要依据教材、教参和别人的经验,自己具有比较低的自主权,适应期完成的标志是适应或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科学教师群体在学校人数较少,基本都是一所学校只有一个科学专职教师,所谓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都是与其他学科教师在一起,因而成长更为缓慢,普遍规律是“三年站稳讲台”,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三年没站稳”,以后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工作室接纳这类教学新手成员后,引导他们与附近的工作室成员(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多走动、多听课、多评课,充分利用学区教研基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同时,我们鼓励教学新手上公开课(有些校长不理解,觉得自己学校的新教师不具备上公开课的资格),通过工作室组织的多次集体备课、磨课,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方法、教学规律,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促进他们更快地成长。

(二)发展前期——专长型教师

发展前期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最快,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处于发展前期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换言之,在科学教学专业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这一时期的教师尽管具有丰厚的经验积累,最终还是只能停留在熟练教师的水平上,他们中的很多人迷失在成长过程中的“高原区”。这些教师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工作,这些经验又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他们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一些有前瞻性的教师知道要寻找专业发展的突破,但是专业自主权被自己的经验固化,无法找到突破口。以往的经验表明,超过80%的教师终身停留在这一阶段。

本工作室积极引入高校智库的专家,对这些教师一对一地诊断,给出专业发展的建议,帮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批判性思考,探求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工作室还把师范生的见习培养任务交给这些教师,年轻的师范生对教学工作充满好奇和疑问,正好给这些教师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在思考和回答师范生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

(三)发展后期——成熟教师

有些热爱科学教学工作的老师,把大多数人认为平凡的工作,看作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永不满足,潜心钻研。他们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标志着他们已经进入成长的“发展后期”。处于发展后期的教师具有初步的教育决策能力,经常思考、判断、行动、反思,他们的专业自主权水平比前几个阶段的教师要高。

为了研究问题,这些教师千方百计地争取学习机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这个不断地由目标到反馈的自我监控过程中得到更新与扩展。课堂上,他们把注意力由关注自己的活动转向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对学生的引导,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方法等,这是这一阶段教师的重要特点。

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这些教师在学生时代学习的理论和在实践工作中学习的优秀教师的经验,逐步内化为对教育真缔的深刻理解,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并用这种观念指导着自己的教育教学。他们的敬业精神来自对教育的理解,來自对教育的成功体验,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也在教育活动中得以磨砺而成。

由于成熟教师都是在工作室成长起来的,工作室主持人熟知每位教师的优势与“短板”,便可以针对性地安排高校专家对其一对一地咨询,特别是对课程的科学性、技术性、创新性进行具体指导,使他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在实施过程中得心应手,并形成实效性的课程资源,利于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同时,工作室鼓励这些教师与高校智库开展深度合作,如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等。目前,工作室成员已经依托高校智库平台开发与实施科技教育特色课程十多门。

工作室还邀请成熟教师承担学区教研基地负责人,组织附近学校的科学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其主持的教育科研课题也邀请附近科学教师作为成员开展研究,既拓宽了研究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又有效避免了各教师在学校“孤军奋战”的局面。这既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成熟教师的更好发展,工作室的成熟教师在近两年均顺利晋升为副高职称。

(四)发展创造期——教育专家型教师

发展创造期是教师由固定的、常规的、熟练化的工作开始进入到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发展创造期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显现成果上,表现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总结出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某方面的理论,发表有一定分量的教育论文或教育著作,创造期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权。

这类教师虽是凤毛麟角,但也是每一位具有教育情怀的科学教师所孜孜追求的。在这一时期,高校智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智库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政策研究上有天然的优势,能为这些教师的发展明确方向,引导他们“走得高,看得远”,避免“走弯路,走旧路”。另一方面,教育专家型教师与高校智库的协同研究,又为高校专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性研究基石,是相得益彰的好事。

作者:雷晓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景观设计毕业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方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