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论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专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自创业教育被提出以来,各大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本文以农科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为例,简要的分析一下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

第一篇:音乐教育专业论文

谈音乐教育专业的非专业性遴选

摘要:基础音乐教育蓬勃发展,音乐教师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多年来,音乐教育专业在选拔人才环节沿袭着音乐表演专业的内容和模式,将演唱、演奏水平和音乐知识、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成为主要内容,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本文从气质类型、音乐能力和心理健康三方面浅析了入学筛选中的非专业性测试,旨在提升人们对教师心理因素的关注。

关键词:音乐教师 气质 音乐能力 心理健康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日益专业化发展,近年来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逐渐走向综合培养模式,除了原有的音乐教育专业,另加入综合性大学同时培养音乐教师,这样的综合培养模式是在学生完成了一定阶段的学业后,再进入教师教育培养模块,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师教育的专业性。音乐教师是具有专业性的特殊职业,从事音乐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品质、道德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音乐教育专业的入学筛选中应该加入一些非专业性测试。

1 气质测量

气质类型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心理实验法、心理量表法等。其中自陈量表法是测定气质类型较为简便的方法。在现代测量理论与统计技术的影响下,大多数研究气质的心理学家都以气质特质(temperamental trait)为测量与研究的对象。一般认为,人们具有许多共同的气质特质,人与人之间的气质只存在着量的不同,测量个体在各种共同的气质特质所具有的量是分析个体气质的有效方法。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特尔(James Cattel)和吉尔福特等都采用这种特质法测量气质。

常见的气质测量有:《瑟斯顿气质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于1953年编制而成,他采用因素分析法,测量7个人的气质特质。全量表共140题,每20题测量一个气质特质,这7个特质是因素A-活动性(active)、因素V-健壮性(vigorous)、因素D-支配性(dominant)、因素E-稳定性(stable)、因素S-社会性(sociable)、因素R-深思性(reflective)、因素I-冲动性(impulsive)。在中国已有修订本。

《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STI)》,由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Jan.Strelau)编制,共134题。该调查表分E(兴奋过程强度,44个)、I(抑制过程强度,44个)、M(神经过程的灵活性,46个)三个量表,神经过程的平衡性(B)没有单独记分。STI是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气质测验量表。

陈会昌编制的《气质类型调查表》,该量表是由山西省教科院陈会昌等同志编制,共60题,每种气质类型15题,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人的气质是或两种气质的混合型,典型气质和三种气质混合型的人很少。[1]

2 音乐能力测量

当今世界上已有上千种成套智力测验供人选用。有的用来衡量智力,有的用来衡量特殊才能。音乐才能测验和智力测验一样,尚存在某些局限性和片面性,并且测验的结果多少受教育、训练等因素的影响。常见的音乐能力测验有衣阿华大学西肖尔(C.E.Seashore)等人的音乐能力测验、温格(H.D.Wing)编制的音乐能力标准化测验、戈登(F.Gordon)编制的音乐能力倾向测验等。

2.1 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验

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验是一组最充分地调查音乐才能的测验,它以一系列音乐调式或音乐符作为刺激材料,主要测定以下一些简单的感官辨别力:音调辨别力、音量辨别力、时间音程辨别力、节奏判断力、音色判断力、音调记忆力。本测验适用于小学生到成人,需1小时左右完成。

2.2 翁氏音乐智力测验

这是继西肖尔测验之后,有较大改革的测验。包括七个测验项目,音响由钢琴演奏。

①和弦分析:听一个和弦,要求回答该和弦包括几个音。

②音高变化:听两个单音,要求回答两个和弦是否完全一样。其中一个和弦中的一个音高有否变化,是升高还是降低。

③记忆:听两个节奏音响,要求回答第二个音较第一个音的因高是否有变化。

④节奏:听两个节奏音响,要求回答第二次节奏与第一次节奏是否相同。

⑤和声:听两个和声音响,要求回答第二次和声与第一次和声是否相同。

⑥强度:听两个音响,要求回答第二次强度与第一次强度是否相同。

⑦乐句:听成对短乐句,要求回答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是否相同,那个乐句为好。[2]

2.3 戈登(Gordon)音乐才能测验

包括三个部分:音高、节奏、音乐敏感性。前两个部分属非偏爱性测验,后一部分属偏爱性测验。音高包括两个项目:旋律、和声;节奏包括两个项目:速度、揭牌;音乐敏感度包括三个项目:乐句偏爱、音高和节奏平衡偏爱、风格偏爱。由专业人员演奏小提琴或大提琴,要求回答两次演奏是否相同,或那一次更富有乐感。

3 心理健康测量

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每个人生活的基本保障。教师的身心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紧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心理状况受到忽视,从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教师心理不健康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屡见不鲜。

心理健康测量的目的是明确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水平。有效诊断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定心理健康问题或障碍的症状及特点,不仅能够作为音乐教师从业筛选的方式之一,而且能够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提供依据,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心理健康测量除了在量表编制、实施等方面与其它心里测量一样有严格的要求外,在结果的解释上要求更为严格。如果通过测试得到较高的量表分,只是揭示有这种可能性,有这种症状或倾向,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应慎之又慎,否则就不符合心理测验和心理卫生的要求。因此,心理健康测量是技术性高、责任性强的一项工作。

不同的培养模式决定了各自的遴选机制,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遴选也融入到了规模浩大的艺考中。在种种遴选中,演唱、演奏水平和音乐知识、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成为主要内容,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然而,教师的性格、知识结构、心理健康状态等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对教师的心理因素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关注教师心理,音乐教育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气质测验简介[DB/OL].中国经理网,http://www.chinamanager.com,2002-7.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吴静欣(1977-),女,汉族,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键盘与器乐系,天津 300185

作者:吴静欣

第二篇: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

摘 要 自创业教育被提出以来,各大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本文以农科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为例,简要的分析一下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

【关键词】创业教育;农科类专业;相互渗透

1 农科类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1 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我国各大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不久,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创业教育的整体结构相对松散,相较于一些创业教育开展比较早的欧美国家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经验明显不足,这种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创业经验不足的情况,在我国的农科类院校中更为明显。为了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我国许多的创业教育教材都是通过翻译欧美国家的教材而得来的,但是我国的国情又与欧美国家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对欧美国家教材的直接使用,不仅无法促进我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开展,反而还会使我国在发展创业教育的时候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得出的成果也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1.2 创业教育模式落后

我国的各大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上相对落后,农科类高校由于其自身性质决定了这种落后相较于其他高校来说,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模式上的僵化、缺乏有效的改革,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以往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工作难以取得突破。各大高校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还是以专业知识的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却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培养,使许多学生缺乏创业的意识,对创业教育的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性,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生存,为了谋求一份好的工作,选择了放弃本专业而去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

1.3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

农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既拥有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又要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这是农科类专业的专业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对农科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我国农科类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育多数都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些教师在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上比较丰富,但是农科类高校的毕业生在创业的方向多数都是涉农项目,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无论是在涉农相关专业知识还是涉农的专业实践中能力都明显不足,很有可能对学生的创业方向造成误导。

1.4 缺乏创业实践的条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科类专业的学生本应拥有很多专业实践机会。但是,由于我国农科类专业的相关院校对创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足,很难为农科类2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实践机会,使农科类专业的学生缺少足够的创业经验。使许多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由于缺乏创业经验而导致创业失败,更有的学生为了谋生转而学习了其他的专业。

2 构建农科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

2.1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农科类高校在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中,要注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方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学习欧美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农科类专业在创业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障农科类高校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的效率,提高创业教育模式的科学性。

2.2 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

在农科类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逐渐突破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的束缚,要将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展开。专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水平,农科类专业的学习讲究的是学以致用,全力开展专业教育固然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会很差。如果全力开展创业教育,那么的专业知识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会因为理论知识不足而导致失败。所以,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在创业教育中融入专业知识,在专业教育中增强创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科类专业的毕业生拥有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展开。

3 总结

在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中,除了完善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模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以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发展校企联合,为农科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业经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农科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活动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红,曹云娥,刘慧燕.理论、时间、科研相结合提高农科雷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

[2]尹新明,彭文博.农科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文集,2010.

[3]李长春,李国元,胡波,邓青云,戴余军.农科雷专业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简介

赵世浩(1978-),男,湖南省常德市人。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教育。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128

作者:赵世浩

第三篇: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研究

摘 要:在我国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就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阐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必然性,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夯实专业教育教学基础,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的改革新思路,最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

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创新发展战略后,我国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为了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潜力,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的真正意义缺乏理解,很多高校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真正融合。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缺乏多样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创新,提高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认知,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都流于形式,缺乏人才培养计划支撑,实践课程不规范,课时不足够等,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收效甚微。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必然性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其次,从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决定了一个人所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决定其创新创业的基本方向。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如到专业教育当中,是深化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充分利用其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优势,满足其初期创新创业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思路

1.夯实专业教育教学基础。专业教育是深化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能力水平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因此,在高校专业教育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坚持多方联动,打造高校、企业、社会沟通的平台,统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建立健全实训实践基地等,深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支持举办校内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应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优势,打造精品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有的实践性与现场感,形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校园环境。

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教育的专业内涵建设措施

在市场经济下,作为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财会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无疑占据天然优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可采取以下措施。

1.更新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首先,个性化人才理念。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必须尊重“创造性寓于个性之中”,为此,在教育中必须开最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尊重每名学生,接受他们的不同理解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其次,复合应用型人才理念。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就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要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应用实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检验教师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创新型人才理念。大學创新创业教育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批判思维能力不断激发求知兴趣,形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会计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开展,培养目标方面,应将知识导向与能力导向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业务实操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培养模式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沈阳科技学院在新培养方案修订中,采用“双线并行,五步推进,能力本位,开放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可以增设专业拓展课程,例如:《创新创业财务知识》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财务知识普及。另一方面,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合作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3.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前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着重以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会计实践课教学中,财经技能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教师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情景式教学,不断向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此外,教师可结合会计专业教育资源,开发可行的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4

[2]刘宁;赵建华.创新创业教育与信管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02

[3]丁凯;张锐;张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J].江淮论坛,2019.0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沈阳科技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研究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成果。

作者简介:郑鑫(1986-03);女;辽宁辽阳人;汉族人;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税收政策、成本管理

作者:郑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