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街区制规模化推广前景分析论文

2023-02-14

0 引言

目前, 伴随各地城市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革, 住区建设发展在日趋成熟的同时也凸显城市规划前瞻性不够、住区形态趋向于封闭、交通拥堵、资源低效利用等不少问题。我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且基于精明增长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区位理论等各种理论的提出与实施, 及人们对“以人为本、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深入理解;提出一种紧凑高效的城市住区模式——街区制, 并希望其逐步得到规模化推广, 以此适应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满足当下人们高层次的物质及精神需求。

1 街区制的内涵及其规模化推广

街区制, 最早源于国外19世纪中后期;是人们城市规划经验的延伸, 更是住区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目前对街区制也有相关的定义, 人们可以这么理解:即指一种以因地制宜与统筹兼顾的思想为基础, 以宜居安全、空间开放、资源共享及服务周到为特色的新型空间规划与居住模式。其规模化的推广, 不但能合理的尊重历史沿革、满足现实需求、降低社会分化及完善城市功能与公共服务, 而且能科学的分配城市道路等级、均衡道路交通流分布及完善路网结构;还能较好的改善邻里关系、加强公共安全、优化社会资源及实现社会的效率与公平, 更能准确的清除城市路障、增强城市活力及提升城市空间形象与整体规划;从而,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实现社会的资源共享, 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街区制规模化推广的现状及障碍因素

近些年来, 街区制作为一项既具有开放性与前瞻性, 又推动城市生活拥有功能多元导向与生态文明导向作用的政策。自其实施以来, 就得到社会各界与日俱增的关注与重视;虽说取得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取得一定的成绩与发展。但由于我国较为完善的与合理的城市街区型住区不多, 故引发各地公众的热议、甚至是批判与质疑。换言之, 该项政策有公众支持也有公众反对, 其中反对之声所占比例居多。

基于上述可知, 街区制规模化推广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根据调查分析发现,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 传统思想的驱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封闭式的居住方式不但带来稳定的治安和良好的环境, 而且给予人以心理上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还象征着一种“划界定纷止争”的哲学思想, 更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此外, 人们通常注重私域空间与隐私最大限度的保护, 对公共事务较少参与。

其二, 人们的普遍误解。造成该种情况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 媒体与群众对“街区制”政策的误读。不少报道基于理解片面、博得关注等因素, 将“街区制”单纯解释为“拆墙行为”、“开放小区”;加之, 不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与政治素质本身都不高, 对政策本身不甚了解。这样, 使得人们在无形中就产生了对“街区制”的抵触情绪与质疑, 难以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并为其规模化推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政府对街区制规模化推广的宣传机制不到位与推广机制不完善, 且具体内容与具体解释也不够明确与精细, 相关的实施措施、补偿机制也未提及;政府在制定新公共政策时与人们在信息沟通方面还不够完善, 人们对政府及其所提新政策的信任还不够。

其三, 安全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不仅仅指的是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更是人们精神上与心理上的“安全感”。当下, 国内的小区尤其是封闭小区, 基本上采用的是物业管理公司监管之下的门禁制度;城市在该种模式下, 不论是安保措施还是日常治理都是比较成熟与完善的。如果实施街区制, 人们担心车流与人流的增加, 出行 (特别老人、小孩、孕妇、残障人士)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熟悉路况的司机, 支路或小道的复杂性是否影响其方向感;争抢车位、车辆刮擦及随意索要停车费的事件是否经常发生;陌生人员随意进出居住区及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加大, 抢劫、偷盗事件是否时有发生。总之, 相应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会随之出现, 若处理得不好则反而降低人们的生活品质, 造成安全感丧失及隐私也得不到保障。

其四, 环境问题。中国自古讲究安居乐业, 居住环境不但是人们在置业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是影响房子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实施“街区制”, 人流与车流的增多易于影响空气质量与环境卫生;健身器材、园林绿地等设施的维护成本可能会增加;车辆鸣笛、商业活力过高易于带来噪声污染, 影响住户休息;住区规模的变大, 住户之间反而不易熟识。那么, 业主所希冀的具有宜居性、优美度的居住环境或许就不复存在了。

其五, 法律问题。基于《物权法》可知, 小区内的所有设施是归全体业主所有, 隶属于私人财产。一旦对外开放后, 虽没改变所有权;但在人们心目中认为, 该设施变成公共财产且形成社会共享, 不可避免的触动了个人利益;更有不少民众觉得街区制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与当下法律条文有些悖逆。此外, 如若发生交通事故, 还会涉及不少麻烦的赔偿事宜与后续处理。

3 街区制规模化推广的解决方案

面对我国当前街区制规模化推广的现状及障碍因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从而进一步带动街区制规模化推推广广的的发发展展。。

其一, 加强政策沟通。 (1)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在这个信息传播非常迅速的社会, 政府可以通过网站、报纸、宣讲会、专题讲座、公益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提供街区制的相关政策信息, 以保障其知情权。 (2) 注重公众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对该政策开展民意调查, 不但让人人都有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而且对公众意见予以充分尊重, 汲取公众合理化、科学化的意见与建议;此外, 还应让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也参与进来, 争取能够兼顾各方的利益, 以此制定让大家都能认同的政策。 (3) 及时回应公众质疑。还需切实掌握若街区制实施后公众所担忧的实际问题, 也是关乎其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及时回应并消除公众质疑。 (4) 加强引导与表率。引导公众应当采用理性的与冷静的态度来有序地、正确地、主动积极地参与该政策沟通, 从而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与和谐良性的互动;同时, 从多方位运用经济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与推广街区型住宅小区。

其二, 提高公众认识。要想提高公众的认识, 政府应当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对街区制的宣传, 消除公众对街区制所存在的误解与负面印象, 转变公众传统的思想与理念。让公众充分明白, 街区制推广的核心目标是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与实现城市的有序建设。

其三, 完善配套设施。实施街区制后, 人们所处周边环境的私人空间转变成公共空间, 那么应当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全面展开配套设施建设。 (1) 实施精细化管理。尽量细化相关规定, 比如确定道路、路灯损坏的维修责任;商业活动的营业时间等等。此外, 指导街道精细化设计, 形成完整的街区规划设计体系;丰富街道功能, 在提高街区活力的同时, 打造适宜城市商务和休闲活动的“慢行街区”。 (2) 物业管理智能化。推广街区制后, 物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加任重道远, 对每栋楼都要负责。政府应当在技术上与经济上给予物业相应的支持, 激励物业采用双重门禁系统、楼内外安装监控设备、自动报警系统等高科技智能防护措施。 (3) 公共安全应全面化。引入执法部门参与安全管理, 增加警力投入, 建立巡逻机制, 打击和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 还要促使群众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治安活动中来。 (4) 居住环境更加人性化。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 维护好小区内部道路交通秩序及园林绿地环境, 禁止车辆随意鸣笛、乱停乱放, 修建地下停车场且以市场化手段对外来车辆收取一定的费用, 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

其四,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补偿机制。在以人为本、尊重与保障私权的前提下, 制定街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 处理好“街区制”与《物权法》的关系;对私人权益受损的业主, 应完善小区业主利益补偿机制, 尽量提供合理的补偿。

其五, 因地制宜, 区别开放。街区制的推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关部门应当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有序推行等原则,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差异化推广 (即做到试点评估, 分步骤推广街区制;充分调研, 分地域推广街区制) 。

4 结语

综上所述, 街区制规模化推广既是一项具有一定的难度的系统工程, 又是一项公众观念转变、治理模式转变的重大变革;虽在有序推进的基础下稳步发展且初见成效, 但未来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且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应顺应当前住区建设的发展形势, 在街区制规模化推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大力支持, 使街区制规模化推广的力度更大、成效更好。

摘要:街区制既是一项城市规划的新型制度, 又是我国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阐述街区制规模化推广的优势及现状, 深度剖析目前我国街区制规模化推广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因素, 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以促进我国街区制规模化推广的发展。

关键词:街区制,规模化推广,障碍因素,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街区制:我国城市发展困境的新探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8

[2] 陈友华.佴莉.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可行性与实施路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4

[3] 武宇琼.赵媛.张刘艳.街区制居住模式的发展推广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1

[4] 曾烨璐.廖晓明.从封闭式小区到开放式“街区”:困境与出路[J].领导科学.2017.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变应变,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一篇: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脂水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