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发展研究概况

2022-12-31

第一篇:车险市场发展研究概况

日本车险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与培育,日本的车险业务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我国车险市场与日本早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研究日本车险市场的发展,对我们解决当前车险市场秩序规范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车险市场发展历程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拥有国,汽车保险一直是日本财产保险业的重要支柱。据日本损保协会的统计,2007年日本财产险公司实现车险保费收入82902亿日元,赔款支出21477亿日元,承保台数7908万台,车险保费占总体财产险保费收入的55%。其车险的销售渠道主要为专业代理人、兼业代理人和公司直销等,其中多种形式的兼业代理(如企业、汽修厂、车商等)是车险销售的主渠道。

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的车险市场经历了自由竞争——费率管制——放松管制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至50年代后期是日本保险市场较为混乱的阶段,假赔案、高回佣、高手续费等问题比较严重,保险回扣高达50%。尽管大藏省要求行业进行自查,但收效甚微。一直到1957年2月,各公司签署自律公约,约定执行日本财产保险费率算定协会计算的统一费率,限制不当竞争;同年10月,大藏省要求公司对违反公约的人员给予劝退、降职、减薪等内部处分。由此,保险公司开始统一执行“独立的机动车辆保险算定会”(即AIRO)厘定的车险条款和费率,日本产险市场进入长达40年的市场保护期。1996年12月,迫于国际压力,日本与美国签订保险协议,同意放弃算定会费率的使用,将保险条款及费率的制定权交给各保险公司;日本汽车保险费率算定会只负责计算成本费率(即建议性净保费率),保险公司可将此作为基准费率,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自主制订本公司车险条款及费率。

日本车险费率自由化后,外资保险公司以低廉的产品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本土公司则以扩大补偿范围相对抗。车险市场开始进入多样化竞争时期。新的市场进入者不断增加,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车险费率持续下滑,赔付率急速上升,多家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出现亏损。

自由化还带来了重组和海外扩张的浪潮。以1999年10月三井海上、日本火灾、兴亚火灾3家公司发表事业合并书为契机,产险界的重组进展迅速,形成了Millea、日本财产保险、三井住友、日本兴亚、爱和谊五大集团公司,市场份额达85%以上,市场集中度大大提高。同时,拓展海外业务成为日本大型财产险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进入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保险市场是其重要目标。

二、日本车险业应对费率自由化挑战的措施

费率自由化后,保险公司所提供的车险产品、服务内容以及价格成为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概括来说,日本车险业应对费率自由化的措施主要包括价格差异化战略、责任差异化战略、服务差异化战略、互利合作战略、内部集约化战略等。

(一)以风险细分产品为代表的价格差异化战略。日本车险按风险细分原则,对费率实行等级费率制度。该制度将车险费率细分为1~20等。保险公司在费率算定委员会提供的纯费率基础上,可以依据公司的经验数据和管理水平拟定附加费率。各公司均将风险要素作为重要依据来对算定会测算的基本车险费率进行相应调整,这些风险要素包括车辆用途、车型、初次登记日期、安全装置、驾驶者年龄、使用目的等。公司在进行风险细分时特别注意均等、距离、客观、易于理解等标准,避免可能发生的降费过低或加费过高的情况。日本公司还特别强调对实行的费率进行售后检验,及时消除其中的不合理因素。从1997年以来,日本保险公司经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车险产品的风险细分化程度大大提高,能为优质客户提供较为合理的折扣,体现了车险费率的正面激励功能。

(二)以扩大承保范围为代表的责任差异化战略。受1997年新上市的风险细分型汽车保险的影响,出现了新产品和特约开发的热潮。新产品中影响最大的是东京海上保险公司开发的综合汽车保险“TAP”,“TAP”引入全新的人身伤害补偿保险内容,无论被保险人作为肇事者还是受害者均可以得到赔偿,实际上扩大了保险责任。以此为先导,在事故发生时负责代车费用、救援费用以及无免赔额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陆续登场。这些新产品站在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扩大承保范围,同时配合新的折扣制度对长期优质客户给予优惠.

(三)以提供增值服务为代表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日本车险业竞争的手段不是靠无限度地降低保险费率,而是千方百计以优质服务取胜。每个公司都非常强调服务的重要性,道路救援、故障排除、费用补偿、迅速理赔成为日本车险服务的基本特色。投保车主在行驶过程中无论发生事故还是故障,只要拨打保险公司服务电话,就可获得有关安全行驶的建议,还可享受紧急修理服务。车主在偏远地区因交通事故或故障而无法行驶时,由保险公司报销由此发生的返程路费以及住宿费,并可免费安排拖车救援服务。同时,保险公司还通过完善保险条款或者约定特别条款的方式,使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如将酒后驾车、无证驾驶也列入赔偿范围之内,以避免理赔纠纷。的美女编辑们

(四)以费用削减为代表的内部集约化战略。一方面提高代理店的效率。2001年4月以前,日本的财产保险代理店按销售产品类型划分为种别代理店和无种别代理店,由行业进行统一分级管理,并统一手续费支付标准。费率自由化后,各公司纷纷压缩销售成本,不仅没有造成对代理店的手续费恶性竞争,而且改进手续费支付体系,鼓励代理店提高业务质量和规模,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2001年4月,原业界统一标准的代理点手续费被各产险公司独立设定的新手续费体系所取代,新体系不仅考虑代理店所收入的保费,还依据代理店客户质量、利润贡献程度等方面的高低支付手续费。如东京海上保险公司将通过代理店所收入的保费分为五个级别,首先确定70%的基础手续费,然后再根据各代理店的保费收入规模、赔付率、业务效率等多个项目作为判定业绩点的依据。这样一来,大半的普通代理店因为没有业绩点而手续费大幅下降,仅相当于原来的70%。

另一方面削减公司费用。随着赔付率的上升,各家公司为了确保“费差益”纷纷下调了公司费用,费用削减的主要措施有:合并撤销营业网点,或者取消效益差的营业网点;削减员工人数,一方面控制新增录用人员,另一方面引进提前退休制度;重新评估工资制度,由以前的年工序列工资制度改为与业绩挂钩的年薪制度。受益于长达40年的保护性机制,尽管车险收支恶化,但依靠积累的历史收益,加之平时注重提存异常危险准备金,日本的财产险公司仍然保持了较为健康的基础、健全的财务能力和较高的信用等级。

(五)以行业信息交换为代表的互利合作战略。日本财产险公司通过行业组织建立并执行“机动车保险信息交换制度”,各公司将保单适用的等级及索赔情况,通过日本财产保险协会进行积累和相互交换,从而最大限度避免道德风险。即使投保人换了保险公司,新的保险公司也能查询到其以前的合同等级和索赔情况,从而达到约束投保人如实告知、降低保险公司承保风险、提高承保质量的目的。如此一来,被保险人提高了安全驾驶的意识,体现了车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三、对我国车险市场发展的启示

在日本这样成熟的保险市场中,我们同样看到市场竞争的残酷和市场主体发展的艰难;不同的是,相对于我国保险市场现状,日本车险市场竞争体现了更多的成熟与有序。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本地保险公司没有经过市场保护期的“哺乳”,就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补足。从日本车险市场发展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行业基础性风险数据积累和费率精算工作必须加强。日本的费率算定会不仅在市场保护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费率自由化后,由于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数据和资料,使得车险市场并未倒退到50年代的无序竞争,而是出现对优质客户的降费争夺和对高风险客户的涨价。这种两极化竞争尽管也带来车均保费下降和利润下滑,但都没有超出各公司容忍的极限。相比来说,目前国内车险资料的统计并不完整,各保险公司内部统计资料更是缺乏,因而市场竞争一直停留在低级价格竞争阶段。关于保险费率的细分和投保人的风险判定需要完整的统计资料来支持。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强车险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完善风险系数评估,将职业、收入、教育程度、驾驶年数和平日驾驶情况、违章及肇事记录等因素纳入评估体系,并估算出各因素对于出险的影响程度。同时,保险行业协会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商业车险、交强险承保和理赔数据甚至驾驶员的事故资料上线共享,以此来积累风险数据,夯实费率精算基础。在此基础上,行业精算人员应加强合作,将产品价格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行业竞争的合理有序。

(二)间接价格竞争比直接价格竞争更为有效。我们看到,日本车险费率全面放开的结果是产品的百花齐放,没有出现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由于竞争形式的多样化,市场并没有因为竞争使蛋糕越做越小,而是维持在一个较为良性的平衡状态。我国目前因为产品的单一化,使竞争演化成简单的价格竞争,采取高手续费、给客户回佣和不执行备案的条款费率等形式,形成全行业共同亏损的局面。为公司带来巨额亏损的高风险客户不仅没有受到约束,反而因为保费下降让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因此,提高竞争层次,一是要做好客户的风险细分,该降的降,该升的升,使费率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二是赋予新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通过压缩自身边际利润而不是减少收入的形式取得自身与消费者的双赢;三是做好宣传和服务,强化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以服务培养客户忠诚度。

(三)改革现有的手续费体系。中间渠道的销售占比尽管很高,但是由于车险的需求刚性,中间渠道并不能创造新生的保费,只能决定保费的流向。因此,日本车险市场对中间渠道进行主动管理和规范的做法非常有参考价值。一是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兼业代理机构的监管,严格其市场准入和合规要求,对通过无合法资格兼业代理机构销售产品的保险公司予以重罚;二是保险公司要改革代理机构管理和手续费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代理机构考核评价体系,主动进行管理和引导,根据代理机构的资质、业务量大小,分不同的保险类别选择真正有效率的代理机构,改变受代理机构牵制的尴尬现状;三是完善手续费监管制度,要求建立手续费支付备案制度,在手续费支付体系完全放开的同时,要求各公司严格执行报备的手续费支付标准,对于变通、变相支付高额手续费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四)培养成熟的经营理念和竞争理念。一是正确认识行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日本市场尽管竞争很激烈,但是各公司均没有在价格、手续费等方面突破底线,体现了各市场主体成熟的经营理念。对于我们的市场主体来说,应该树立大局观念,认清恶性竞争的后果,在竞争中不互相拆台,在数据共享、风险管理、理赔服务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行业内部以及行业与投保人的多赢局面。二是坚持开源节流。切实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技术,严格承保、理赔等各环节风险控制,杜绝各种可能出现的“跑冒滴漏”;同时,认真调研分析公司的网点设置、人员安排、办公费用等基本情况,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切实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第二篇:全球茶叶市场形势与发展概况

叶 市 场 形 势 与 发 [ 2 0 0 8 1 2 8 ]

2008 年,中国茶叶产量上升到 120 万吨,自 2006 年增长近 10%之后,又增长了 4%.在这一增长过 程中,中国政府致力于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耕作体系合理化的重大措施,包括经济 寿命已过的低产茶树的替换等,贡献犹大.在其他地区,2007 年,越南的茶叶生产继 2006 年戏剧般增 长 28%之后,增长率又上升了 4 个百分点.过去 10 年中,越南实施了一系列茶叶种植方面的恢复和扩大 项目,

粮农组织茶叶综合价格平均为 2.50 美元/千克,同比增长 35%.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茶叶产量的减少. 相对较高的茶叶价格反映的主要是全球茶叶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 它与商品市场的繁荣并不存在必然联 系. 对全球茶叶价格变化而言,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对全球茶叶价格变化而言,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粮农组织的茶叶模型对肯尼亚茶叶产量下降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 拟基本表明,未来 12 个月,肯尼亚茶叶产量每下降 10 个百分点,粮农组织的茶叶综合价格将上升 4 个 百分点. 模拟还表明,如果主要市场主体当前的需求弹性,即对市场价格的响应能力,保持不变,世界茶叶市场 将需要 3 年时间适应这一价格震荡.在这种情况下,过度反应的危险也真实存在,因为当前的投机购买行

为已经将茶叶价格推到了预期价格以上. 对零售价格的变化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考虑到整个饮料市场的竞争特性,我认为,价格增长的大 部将在整个价值链中吸收消化,而不会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是,如果茶叶供应的缺口比预期大得多 的话,这种形势可能完全转变. 中期预测是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茶叶模型作出的.对未来 10 年的预测表明,与过去的 10 年相 比,世界红茶产量的增加速度将放低.这是因为,随着产业扩张的结束,非洲红茶产量的增长速度将放缓. 据预测,未来 10 年间,世界红茶产量将以年均 1.9%的速度增长,到 2017 年达到 310 万吨. 据预测,印度仍将保持世界最大红茶生产国的地位,其产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 2.2%,到 2017 年将达 到 120 万吨,其次为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其增长率预计均为 1%,预计产量分别为 344000 吨和 341000 吨,再次为中国,预计产量为 312000 吨.(其它主要生产国的红茶产量预测数据如下:土尔其,279000 吨;印度尼西亚,197000 吨;阿根廷,95000 吨;孟加拉国,101000 吨;马拉维,51000 吨;乌干 达,38000 吨;坦桑尼亚,34000 吨;伊朗,26000 吨. 预计世界绿茶的产量将以每年 4.5%的速度增长,远高于红茶的 1.9%.1996 到 2006 年间,中国采 取土地整理,再植和部分转型的措施提高了产量.这一预测反映出中国的产量将持续增长到 2017 年.中 国的绿茶产量将达到 1350000 吨.世界茶叶产量增量的一半将归功于越南.2006 年越南的茶树产茶丰 富, 加之该国完成了土地整理和扩栽, 增长喜人. 预计越南的茶叶产量为 106000 吨, 其次是日本, 100500 吨,再次为印度尼西亚,22100 吨. 传统的茶消费市场已近饱和 传统的茶消费市场已近饱和 世界茶叶消费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非产茶国的净进口;二是产茶国本国的消费.因为绿茶的消费数据 尚未统计完全,因此不能准确推测出未来的消

第三篇: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研究概况

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镇体系研究综述与...

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的理论比... 暂无评价 3页 2.00元

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8页 免费

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8页 1财富值

国内外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 3页 1财富值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 暂无评价 8页 2财富值

国内外小城镇绿地 47页 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欧洲代表性著名小镇研究 60页 1财富值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 4页 免费

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理论与实... 5页 1财富值

国外小镇案例研究 31页 2财富值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15页 1财富值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国内外小城镇研究961人阅读

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隐藏>> 的发展规划,都会向本市、镇的居民发送规划宣传稿征求意见。

虽然以上几个国家的小城镇规划中都没有明确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但从其特点及建设模式来看,还是反映了生态规划思想。

综上所述,国外的小城镇的生态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注重公众与政府机构的共同参与; ②强调生态规划方法的地区差异性;

③一般通过实际工程推动规划进行,具有可操作性; ④规划注重与各方面的协调,并具备法律效应。

在小城镇生态建设方面,国外采用了适合当地的生态规划方法,如位于太平洋海岸的Bahiade Caraquez 是一个人口不到5万人的小城镇,该城采用了与当地自然系统紧密结合的生态规划方法,并通过几个具体工程来实施: ①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②绿化上采用当地品种的草、树木进行护坡以达到雨季防洪目的;③使用可循环材料建造一所公园;

④通过宣传册对当地居民、学校和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⑤可再生能源计划等等。

英国早期的生态小城镇建设实际上称之为花园城市,主要是受霍华德思想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有四个[8]:格拉斯格附近的纽兰纳克(NEW LANNARK),利兹附近的索太利(SALTAILE),伯明翰附近的鲍尼利(BOURNILLE),利物浦附近的阳光城(SUNLIGHT) 。这四个花园城市的共同特点都是依托一个工厂或企业,严格按照规划建立起来的。尤其是阳光城,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齐全,她的建立和发展对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自此以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都有类似的花园城市出现。

德国是一个城镇化水平很高的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进小城镇和落后地区的开发建设,提出 多核分散型空间”理论作为空间构造的一种模式,取得极大的成功。1965年,1—2万人的小城镇只有351座,到1985年已经发展到652座;2—5万人的小城镇,1965年为190座,1985 年有347座。城市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向心结构模式,而小城镇则成为城市居民和产业扩散的理想场所。如只有2万人口的小镇姆斯特,巧妙利用了近旁的森林、墓地、建设了商业街,大量使用天然石块,色彩朴素,与大自然和谐一体,市民在购物、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到鲜花盛开的草地或森林中去散步。

纵观世界各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虽然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不同,但最终都认同并遵循一个发展趋势,那就是:小城镇发展建设必须“规范化”;“小城镇发展建设必须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并以科技为支撑;小城镇建设还必须遵循“合理布局”、“功能完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另外,国外许多国家在小城镇规划中,强调保持小城镇原有特色,建筑物的布局、外型尽可能保持古朴的、为居民所熟悉的传统风格,充分反映历史的延续性。 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上,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并与本地历史、地理环境充分融合。

2.2 国内研究进展情况

早在80年代中期,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写出了《小城镇——大问题》等有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文章,并提出了对小城镇“类别、层次、兴衰、分布、发展”的十字研究题目。从此我国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涉及到了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小城镇的生态规划研究主要综述如下:

袁中金 [10]等(2002)在《小城镇生态规划》一书中,介绍了城镇生态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城镇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指出发展中小城镇的生态困境,从小城镇人口与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小城镇园林绿地规划、水系统规划、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区域生态规划及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管理角度阐述了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

理论研究方面,王勇[11]将城镇看作复合生态系统,并把作为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生态 位理论引入小城镇发展中,将小城镇比拟成生态元,将城镇在城镇体系及其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比拟为城镇的生态位,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生态规划理念上,焦胜[12](2003)分析了小城镇生态规划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产生原, 在考虑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小城镇生态规划中,提出“弹性”规划的构想,将小城镇生态规划目标和小城镇生态规划方案不确定化,同时把握“弹性”规划的范围以及时空性原则,为小城镇生态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李迪华[13](2002)提出可以将小城镇规划直接做成生态规划,而不是在城镇规划外另开炉灶进行生态规划,或者在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在规划评审过程中请生态学者参加。

在规划方法上,唐秀丽[14](2002)等提出将景观学理论应用于小城镇规划,立足于生态、文化、特色三位一体的原则,以生态为导向,以人本为目的,以特色为目标,从基质类景观要素(包括标志性景观区、历史性景观区、功能性景观区)、廊道类景观要素(生态景观轴、 人工景观轴)和镶嵌类景观要素(绿化系统、广场、节点建筑)出发进行小城镇规划。

在城镇发展模式方面,蒲俊杰[15](2003)等提出了园林式小城镇的模式。

龙小华等[16](2003)则从城镇规划理念出发进行小城镇规划的思考,认为应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小城镇。周百灵[17](2003)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走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规划设计上要结合自然三个方面出发来建设生态城镇。

空间布局上,王敬华[18](2000)提出小城镇布局形态应充分考虑环境容量,控制乡镇企业布局与数量,避免环境容量超负荷;在土地适宜度及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布局。钱文荣等[19](2003)以浙江海宁市为例,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把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城乡资源作为一个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提出了生产要素要向市区集中,人口向中心镇集中,逐步构建一个“工作在市区,生活在小城镇”的格局。王冬[20](2000)提出在土地利用上应更加聚集和集中,以使城镇空间环境更为紧凑合理;尊重当地城镇原有的空间结构体系和城镇肌理,形成多样化与特色化的空间模式;在总体布局及规划中,应考虑为将来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和预留用地。

在生态功能分区上,王冬[20](2000)提出要注意绿色产、农业、旅游业等在布局上的功能 分区。王敬华[21]等(2002)通过分析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镇自然本底状况、土地利用、绿化状况、环境污染等基本情况和产业结构,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原则, 对大河镇镇域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并指出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基础。

在城镇人居环境上,王冬[20](2000)在对云南小城镇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云南小城镇人居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南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进程的特征及发展取向:要重视镇区内部的环境质量与绿化建设,如增加绿色廊道和绿色板块;要重视产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的治理与循环利用;重视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延续;建构人际之间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等等。

指标体系方面,王如松[22] (1991)提出了生态县的指标体系。周静海[23](2001)等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出发,研究了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局于2003年5月颁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规定了36项建设指标。这些指标为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健康、高效发展以及为制定我国小城镇中县城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指标依据。

在 小城镇生态规划实践方面,1985年,黄光宇等在四川万源官渡山区集镇综合示范试点规划与设计中应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生态退化、废弃的破碎荒坡地上,通过自建公助和自建自助的方式规划建设贫困山区小集镇[4]。近年来,苏南一些小城镇也在进行生态规划,2003年6月,吴江市七都镇“苏南水乡高科技工业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建设部联合专家组的评审

。而在未来2至3年时间内,七都镇计划投资1.8亿元用于该项目建设,为苏南地区小城镇发展探索新的模式。重庆市璧山县环保局提出了创建生态小城镇的对策:一是大手笔规划生态城镇,规划要有整体性、超前性、连续性;二是合理化发展区域产业,要突出生态特色, 突出规模化,突出生态化;三是高起点打造人居环境,讲究实用性、观赏性、舒适性;四是高品位营造人文环境,优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五是全方位建设生态环境,切 实维护生态平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共同创建生态型园林式小城镇。绍兴市新昌县(2004)从重点建设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县城、生态村镇、污染防治和生态文化八大领域进行了生态县的建设规划。

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从所查阅的文献来看,针对小城镇生态规划,国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详述如下: ①小城镇作为一个小尺度的生态系统,与大城市相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生态规划中针对二者的不同如何进行有重点的规划,在目前所查阅文献中,对此方面尚未涉及。 ②小城镇与乡村紧密相连,人口由乡村流向小城镇,促进了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同时乡村又为小城镇提供了发展腹地:提供粮食等物质资料,同时消纳城镇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等。在小城镇生态规划中如何体现乡村的作用,如何促进城乡统一协调发展,也是目前 生态规划研究中所欠缺的。

③小城镇是一个由经济、社会、自然组成的子系统。其中自然子系统构成了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系统,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生态支持系统供给之间的基本平衡是小城镇可持续的发展的关键。如何辨识、定性、定量地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发现小城镇生态系统平衡与否的基本前提,此方面目前还没有进行针对小城镇的研究。

④随着对小城镇发展中带来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目前对于小城镇生态问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规划方法建立高效、和谐的城镇生态关系是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⑤城市生态规划中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编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小城镇而言,其生态规划也刚刚开始,如何根据小城镇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哪些内容又是生态规划所要求的基本编制内容,是编制规划中应该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⑥鉴于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将来势必有更多的人口拥入小城镇, 从而造成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那么是任其自由发展,像大城市那样“摊大饼式”的蔓延下去, 引发一系列问题,还是借鉴目前大城市中由于“蔓延”发展存在问题、教训,合理控制小城镇的发展规模,这也是小城镇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⑧国外的小城镇规划注重公众的参与,并强调规划的可实施性。国内的小城镇聚居人口多为当地人,在多年的生活中已经具备当地建筑 文化、历史风貌,在规划中,如何体现原居民的意愿,如何体现这种风貌,也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体而言,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在我国还才开始,仍有很多值得融合、提升的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雨村. 小城镇总体规划.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堂林著 . 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 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沈清基编著 .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 同济

.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 .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 . 当代美国小城镇特征及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 . 城市开发, 1999

. 加拿大小城镇规划:内 容、方法与管理构架 . 国外城市规划, 2004(1)

英国小城镇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小城镇建设, 2004

德国城市规划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小城镇建设,2001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 . 小城镇布局形态与生态建设初探 . .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资源系统配置—浙江省海宁市实证研究

. 云南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发展模式探析

. 小城镇镇域生态功能分区规划浅析—以鹿泉市大河镇为例 . . 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家界市小城镇自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现状调查

张家界小城镇生态规划的目标与重点内容研究

张家界小城镇生态功能区划划分

张家界市小城镇生态规划方案的提出

完成张家界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

你可能喜欢

国外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浅谈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旅游小镇规划 旅游地产策划 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

4页 免费 2页 免费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

3页 免费 2页 2财富值

国外中心村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3页 5财富值 更多与“国外小城镇建设”相关的文档>>

关于加快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广西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25 更多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相关的文档>>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4页 免费

浅谈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7页 免费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4页 免费 浅谈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与“浅谈小城镇建设”相关的文档>>

重庆市小城镇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与“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相关的文档>>

龙湖旅游风情小镇概念规划项目说明 旅游小镇的规划 普者黑旅游小镇规划说明

13页 免费 3页 免费 20页 1财富值

21页 免费 11页 1财富值 10页 免费 3页 免费 9页 免费 3页 免费 6页 免费 11页 免费 8页 免费 13页 免费 江苏沿海开发与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思考 6页 免费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二)——福建... 3页 免费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_以金门金湖镇为例 7页 2财富值 %ba%91南安宁温泉旅游小镇概念规划文本2353... 11页 10财富值 更多与“旅游小镇规划”相关的文档>>

海西森林旅游文化地产概念策划0919 32页 免费 旅游地产策划规划设计的土地价值链 31页 免费 芙蓉古城旅游地产策划报告 旅游地产策划的定位方法

更多与“旅游地产策划”相关的文档>>

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创新

40页 免费 3页 免费 5页 免费

酒店管理会所 观光休闲旅游地产策划 23页 免费 旅游地产开发模式专题研究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 城郊旅游房地产开发思路与模式探讨 更多与“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相关的文档>>

96页 免费 5页 免费 10页 免费 CRIC:远洋地产旅游地产开发模式专题研究 91页 免费

第四篇: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住保障制度差、农民日常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民的财产时刻存在着较大的损害风险,每年农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种植、养殖损失、居住财产损失高达两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农村需要构建更为合理的财产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意外事件的过大冲击。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为了提高财产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必要对农村财产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据此来加大农村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更大范围地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一、农村地区推广财产保险的重要性

(一)更好的抵御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减产都会在部分地区发生,即使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赔付,但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灾害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能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商业财险作为农村市场的有效补充加以推广,农民的收成将很大程度上得以稳定。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打工和种植、养殖业,而主要财产以房产、车辆以及存款为主,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难以全部覆盖整个农村,而在财产保险方面除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其他商业性保险基本无覆盖,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就会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如果商业财产保险能够在农村市场加大覆盖,则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稳固,意外事件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冲击将进一步降低。

(三)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

当前城市商业财产保险市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农村除政策性保险外,商业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农村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以及农村近些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在农村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广农村财产保险是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前提下的保险市场自我扩张需求的表现。

二、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存在问题

(一)农业财产保险制度不完善

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该法规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由于该条例是政策性的,每年由中央,省,地方和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摊保费,农户可以交非常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所有乡镇都有政策性保险覆盖,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但是当前政策性品种的保障金额达不到农民的需要,需要配合商业险的保险来补充。但是农村特点往往是多样的,各级政府补贴的是大宗,而部分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往往得不到补贴,有需求无市场。因此国家层面针对农业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还需要商业性的财产保险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二)农村财产保险经营主体缺乏

当前农村的保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网点较少,农村认识到财产保险并选择财产保险的机会甚少,农村市场主体的匮乏使得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缺少足够的竞争氛围,因此在服务质量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提高。农村财产保险的风险高、索赔范围广,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触高风险的农业财产保险,对农民而言,过高的财产保险同样不能接受,这就导致收入较低的农民不愿意参与财产保险。

(三)农民的财产保险观念滞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政府仍存有依赖思想,认为大的风险有国家承担、政府救济。由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短,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加之保险宣传缺乏深度与广度,农民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错误认识,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存有疑虑。再有乡镇企业虽然存在众多险患,但由于长期产权制度不明、政企难分,经营承包者一味追求暂时的效益,对职工人身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企业财产风险存有侥幸应付心理。

三、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对策

(一)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不能仅靠政策的引导作用。政策和法律相比,容易受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变化的影响,随意性很大。政策的随意性使得制度安排随时都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农村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察,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农业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农村保险市场符合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坚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其他互助互保形式并存

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农村商业保险在经营体制上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现状,要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就要允许多种形式的财产保险经营主体并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合理竞争,才能促进农村财产保险的发展,才能保障农民财产的安全。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农村业务规模大、具有从业经验的优势,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和代理人队伍,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适应农民需要的险种,开辟新的市场。并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提高农民互助互保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保险市场更加丰富,更加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以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保险服务。

(三)提高农民财产保险意识,提升农村财产保险服务质量

向几亿农村人口传授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小生产者的思维定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农村保险普及率有所提高,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户将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单位。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因此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难度大,农民对财产方面有经济补偿需求,危机共济的功能对农民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长效机制,但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向几亿名农民普及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其小生产的思维定式,起着积极的意义。

第五篇:农行面向“三农”市场定位及发展战略研究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股份制改革总原则在全行新的市场定位下江西分行迫切需要对今后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明确尤其是如何处理好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如何实现城市业务与县域业务的联动效应等本文结合江西分行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和具体措施的设想

一、江西农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转型的主要任务

根据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要求今后几年江西农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股份制改革为动力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加快有效发展不动摇;明确和细化市场定位立足县域和“三农”充分发挥

1

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实现城乡联动;推进金融创新构建灵活高效的双层经营体系完善经营机制优化业务结构;坚持商业运作原则健全风险治理机制实现可持续经营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全面提升我省农行综合竞争力推动全行经营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江西农行主要面临以下几项战略转型任务一是在发展战略方面突出县域业务在总体发展战略框架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城乡两个业务领域相互促进、有机联结、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在组织体系方面按照“流程银行”的理念调整组织架构构建“一行两制、分账经营”的较为完整的城市业务和县域业务组织体系三是在产品服务方面针对城市和县域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差别分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四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推动业务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提升响应市场、响应客户的速度五是在风险控制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六是在内部机制方面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二、江西农行业务发展的市场定位

2

在新形势下的市场定位要以农行股改的十六字方针作为总的原则针对江西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结合江西农行现有业务经营基础、在同业中的优势和不足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细化市场突出业务重点

(一)区域定位

要在县域市场构建牢固的经营基础并进一步做精做强城市业务形成县域、城市两个市场联动发展的格局根据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按产业链要求服务产业关联的城乡市场和产业带布局的区域市场并根据不同县情明确各类县域业务发展的侧重点从各县域看重点拓展县城、主要集镇、工业园、农业科技园的业务城市业务要以全省11个设区市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农行联接城乡的网络优势积极拓展各类优质法人、个人客户大力提高城市业务竞争力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各分支行的特色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城市行要紧紧抓住重点项目和重点业务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形成全行利润支撑点;经济强县行要加快资产业务发展成为全行利润增长点;特色资源区域行要结合当地优势

3

打造特色支行和精品支行;贫困地区县支行要重点拓展负债业务和低风险业务实现适当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二)客户定位

根据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点分别确定江西农行在城市、县域两个市场的差异化客户定位在县域市场提升对各类中高端客户群体的服务层次并引领一般农户实现金融服务需求升级重点拓展以下法人客户优质中小企业;农村城镇化建设项目法人或其他承贷主体;县乡两级事业单位;县域金融同业客户重点拓展以下个人客户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村种养大户;相对富裕的新型农民并采取适当的形式提高对一般农户的服务覆盖率在城市市场要避免与其他大型银行采取完全无差异的竞争策略集中有限资源拓展我行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客户要积极拓展垄断性和系统性客户、竞争性行业及普通加工业中确具显著市场优势的企业、同业客户等优质法人客户群体并大力营销和维护一批城市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发挥农行联结城乡的网络优势做好以下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具有联接城乡特点的通讯、石化、烟草、邮政、电力等系统性客户的各级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城市为经营基地、以农村为生产基地、经营网络联结城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

(三)业务定位

在县域市场重点加大对以下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各县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经济;对“三农”和县域经济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优势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涉及的交通、电力、通讯、饮水、医疗、文化、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支柱产业和专业市场有机结合、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和优势地位的县域及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面向“三农”、支农惠农推出为农村一般种养殖户服务的惠农卡;商铺门面房抵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低风险个人资产业务同时充分发挥县支行的人员、网点、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对县域各类法人和个人客户的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在城市市场实施一定程度的差异化竞争策略重点拓展能发挥农行优势、具备较好市场基础的业务主要是与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承接沿海省份产业梯度转移和传统产业升级的优质企业为其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零售银行业务;城市中小企业业务;能充分利用我行网络网点资源的代收代付、代理、资金归集、汇划清算等业务;目前

5

已具备一定优势的银行卡、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对其他优质高效的城市业务领域也要积极参与竞争不断提升份额

三、对江西农行战略转型主要措施的设想

(一)构建“双层经营”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第一根据“一行两制”的原则将全省农行划分为城市业务和县域业务两大体系全省82个县域支行均纳入县域业务组织体系各二级分行本部及所在城区支行则纳入城市业务组织体系两大体系实行分账经营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两大体系在人员、机构、账务方面进行划分建立相互独立的城市和县域业务统计、会计报表体系分别单独反映城市和县域业务的经营成果但两大体系在信贷、核算、网络、统计、风险监控、银行卡等方面仍共享全国、全省农行统一的平台各县域支行是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和利润中心独立反映经营成果对其适当下放财务管理权限条件成熟时分别成立全省农行条线管理的城区和县域业务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双线经营

6

第二完善县域业务组织架构一是设立省、市两级行县域业务部实行准事业部制管理专司县域业务的中台管理职能二级分行县域业务部门实行省分行县域业务部和当地行双重管理二是完善县域支行组织模式县域支行领导职数、职能部门、网点等以等级行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配置少数达到一定业务规模的县域支行可上收省分行直接管辖三是完善和创新“三农”服务平台部分大集镇网点授予小额个人贷款经办权和小企业贷后经营管理权支行客户部门可视需要向大集镇网点派驻客户经理在条件具备的县域由农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或向已设立的村镇银行参股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与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合作延伸我行服务平台第三重组城市业务组织架构加大省分行直接经营力度将一批全省系统性、行业性客户以及金融服务需求复杂、经营行独立营销难度大的重点客户纳入省分行直销范围或由省分行牵头营销提升经营层次强化二级分行前台部门配置和人员配备积极推进前台部门准事业部制改革

第四健全城乡联动营销机制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性大型银行在资金、网络、结算方面的优势为跨越城乡的系统性、集团性客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建立系统内联合贷款制度、行际间利益调整制度、代收费

7

成本分摊制度等整合城市行和县域行的营销资源形成营销合力健全和完善快捷、准确的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加强城市行和县域行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经营结构的调整优化

在加快有效发展的过程中推进多元经营优化业务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推进业务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增长向内涵集约型增长转变一是强化对大客户的营销提升高价值客户比重继续完善和更新营销项目库择优锁定一批重点大客户掌握基本情况认真研究其金融服务需求量身定制综合服务方案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加大对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营销力度围绕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特点及其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推行零售业务战略将个人业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积极发挥农行在同业中的网点、网络等优势把江西分行打造成全省最大的零售银行要大力拓展县域个贷市场推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种养大户贷款、出国务工务农贷款等品种抢占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市场要以卡为媒积极为农村一般种养殖户提供存款、汇兑、信贷、理财等服务扩大对农户的服务覆盖面向城区和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推广个人可循环使用信用额度、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产品积极营销住房按揭贷款等低风险个贷业务三是积极拓展小

8

企业业务实施小企业优质客户建设工程要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客户评价体系和准入标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利于监测的特点为中小企业就好的项目或产品办理封闭贷款业务加快简式快速贷款、小企业自助循环贷款等产品的推广四是适应银行收益多元化趋势加快中间业务发展重点发展高价值客户、高价值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银行卡、代理保险业务要认清高端客户对中间业务产品需求的变化趋势拓展现金管理、咨询顾问、证券承销、理财等新兴中间业务五是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有效整合客户、产品、科技等部门的产品研发力量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产品研发体系开发一些具有本省特色的新产品深入研究县域金融新需求对现有产品进行重新组合和创新创设县域业务“金田园”系列产品品牌满足“三农”客户各层次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三)推动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一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重建信贷制度体系要重点改进“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相关制度在准入和评级方面针对县域小企业客户制订专门的评级办法;下调县域部分信贷产品的准入门槛;放宽县域个人经营性客户准入范围简化不必要的材料要求在授信管理方面要结合客户有效资产情况和经

9

营特点采取更为科学、简捷、可行的办法核定授信额度适当放宽授信有效期在转授权方面以“法人业务集中决策、个人业务分散审批;授信审批权限上收、单笔信用权限下放”为原则完善对县级支行的信贷授权在贷款担保方面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用股东个人资产抵押、企业产权质押、林产权抵押、多户联保、用益物权质押、担保机构担保等多种方式缓解县域信贷客户担保难的问题二是积极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按照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流程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城乡双层经营、风险垂直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以流程优势拓展市场省分行按区域派驻由专职审批官负责的贷款审查审批中心组建专职审贷队伍三是改革和完善内部经营机制要区分城市业务和县域业务两大体系分别配置信贷计划、经济资本、工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等内部资源省分行制定业务经营计划时分别确定城市业务、县域业务体系各类资源分配的总盘子再将各类内部资源直接分解配置到二级分行和县域支行资源配置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考虑服务“三农”需要的原则一方面要以等级行评价、综合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各类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通过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高等级行优先加快有效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低等级县域支行、欠发达县域支行承担“三农”和县域公共金融服务职能的需要保证其必要的信贷规模、资金、工资、费用、设施建设等

10

(四)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要提升风险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推行记名投票的专职贷审会制度逐步过渡到专家审贷和个人责任审批强化全行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配备并健全相关激励约束机制要根据县域信贷业务的风险特征建立既灵活高效、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贷管理模式建立县域、乡镇区域信用评价体系作为区域授信、县域机构授权的重要依据通过增强信贷业务风险定价能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等途径探索建立县域信用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机制二是强化操作风险防控要广泛开展规章制度学习活动狠抓制度执行力建设使各岗位员工进一步熟悉岗位职责要求养成按程序操作、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要强化会计、信贷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基础管理工作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要坚持从严执纪加大查处力度持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要落实业务线和监督线的“双线责任追究”制度凡新发案件不仅要严肃处理违法违纪直接责任人对业务主管部门和检查监督部门的相关失职人员也要相应追究责任三是关注市场风险变化要健全完善存贷款定价管理体系加强对存贷款定价的评价和监测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和贷款自主定价能力要密切关注同业金融产品定价动态加强对其他主要金融产品的定价管理提高综合效益

11

(五)强化企业文化、队伍建设

要以对人的价值关怀为目的确立员工在本行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把我行远景目标的实现与员工个人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以股改为契机推进全行人力资源综合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用人制度以及以岗位管理为依托、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员工管理机制在对各级行本部及营业机构科学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完善对高管人员、前台营销人员、后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网点柜员等各类员工的量化考评办法探索运用关键绩效指标、个人绩效管理系统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要适应县域业务发展需要充实县域支行客户经理队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新工作室的管理模式下一篇:创新引领互联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