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

2023-02-13

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残酷的升学竞争依然压的许多学生和教师不堪重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强烈的责任心, 深感素质教育必须以人格教育为重心。而历史教学更应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转而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核心,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1 健全的人格教育迫在眉睫

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验”课题组在对东北地区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后发现, 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问题, 且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北京市心理咨询研究会主持的建国以来最大样本的心理调查表明, 北京市大学生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不能坚持学习的占2%, 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占16%。中科院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市500多个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测试, 所得结果表明:北京市1/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并归纳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症状主要有:人际关系敏感, 有敌对倾向;有理不让人, 无理搅三分;不能自控, 思维偏激狭隘, 很难与人合作;易于苦闷, 无精打采, 严重者有自杀念头;焦虑烦躁, 情绪不稳定, 心里不平衡, 总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等等。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的青少年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健全的人格。而社会上中学生打架斗殴、持刀抢劫、行凶杀人、受挫后自残自杀事件屡有发生, 更说明缺乏健全的人格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而且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已经危及到了社会的安定。因此, 基础教育必须本着促进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 历史教育在人格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格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 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人的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等等。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家同意是能够重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 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 能做正确的适应。”

历史教育虽然不能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但历史学科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譬如历史上涌现出的数不胜数的具有高尚情操的杰出人物, 或“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文天祥,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或“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的霍去病, 或“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无不直接叩击学生的心弦, 感染和教育学生, 使学生从先辈们身上看到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所肩负的责任,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再如通过讲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友”、“闲谈莫论他人非, 静坐长思自身过”等培养学生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学会和人交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司马迁忍辱负重, 宫刑后埋头著书, 终成千古奇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动人事迹, 使学生懂得欲成大事, 必先饿其体肤, 劳其筋骨, 苦其心志, 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敢于面对挫折, 与困难作斗争。美国的海伦·凯勒、中国的张海迪虽身患残疾, 却能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与命运抗争、与自身的心理底线抗争的催人泪下的事迹, 让学生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我爱我师, 我更爱真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棗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他的这一科学论断却遭到教会的强烈的反对。布鲁诺结果在监禁了七年之后, 由于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而被烧死在罗马火刑场上。然而就是他在临死时还在高呼:“火, 不能征服我, 未来世界会了解我, 会了解我的价值”。其坚持真理的牺牲精神无不令人震撼。因此, 黑格尔说:“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 因为历史学家治史常给人以道德的教训, 不肖说, 贤良秉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的心灵, 又可以做儿童的道德教训, 以灌输善良的品质。”中国也有“读史使人明智”、“学史使人做人”等, 这充分说明历史是打造健全人格的源泉, 历史在人格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新时期历史教育必须将核心锁定在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对历史教育有这样独到的见解:“第一, 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学习的历史, 其学问本质是人文科学。也就是说, 我们这个学科, 最关心人的精神世界。第二, 作为基础教育范畴内的历史教育, 其学科属性是教育科学。所以它必须关心教育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 赵先生认为:“中学历史教育, 必须反对‘知识中心主义’、单纯的‘养善主义’, 也必须反对变相的‘知识主义’即所谓的‘能力主义’”, “知识是教育的基础, 人格是教育的核心”。

但应试教育却恰恰与此观点背道而驰, 一切从升学出发, 一切为考试服务, 历史作为“副科”, 要么被贬入冷宫, 要么是死记硬背, 因而教师是汗流浃背、唾星横飞的讲,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原因结果意义如何;学生是昏天黑地、暗无天日的背,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原因结果意义如何。等到考试结束, 学生是课本满天飞, 教师是长出一口气。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只把学生作为知识的转载器, 极尽灌输之能。而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青年, 我认为当务之急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试想, 一个思想偏激、仇视社会、心理不平衡、不能自控的青年, 即使他满腹经纶, 又怎能担当其建设祖国造福社会的重任?因此, 历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 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转为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必须极大限度地挖掘本学科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 以影响、促进、引导当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

总之, 21世纪世界各国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历史教育工作者更应当审时度势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人为本, 注重健全人格的打造, 教学生学会做人、交往、求知、生活, 学会正视现实和面对挫折, 学会适应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最终谱写出人生绚丽的篇章。

摘要:学生的教育应注重人格建塑, 促进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健全的人格教育迫在眉睫。历史教育在人格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历史教育必须将核心锁定在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关键词:学生,历史教学,人格建塑

参考文献

[1] 夏馥茗.人格心理学概要[M].三民书局, 1987:3.

[2] 黑格尔.历史哲学[M].三联书店, 1956:4.

[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Z].199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手段下一篇: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