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保护自然资源论文提纲

2022-09-14

论文题目:生态文化视角下的郊野型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以黄河湾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镇的扩张导致城郊地区的生态空间破坏严重,郊野地区的生态林、风景林、防护林、农田等生态文化载体大量缺失,风沙漫天的气象灾害常有发生,人们直接失去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郊野地区生态文化魅力的机会。在国家大力提倡传承生态文化的背景下,具备生态防护功能的城镇近郊生态文化体系亟需人们的保护与传承。郊野型森林公园相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而言,由于处于城市边缘地带,能够有效阻止城市“摊大饼”的趋势,且大多为人工干扰程度低或人为培育的天然植物群落,因此具备更稳定的生态结构,自然景观的天然野趣氛围浓厚,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改善空气质量、水源涵养、碳氧平衡、景观游憩等多种生态服务,蕴含有森林生态文化、农田生态文化、湿地生态文化、水文生态文化等。因此本文以郊野型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郊野型森林公园现状发展的研究,结合生态文化等相关基础理论,以生态文化视角为主导方向对郊野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与研究,期望在类似的郊野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给予相应的参考与指导。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生态文化建设、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森林公园生态教育三方面需求分析郊野型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总结出郊野型森林公园的研究方法,并整理出技术框架路线。以国内外当下对郊野型森林公园和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进展为参考,尝试探索出生态文化视角下中原地区郊野型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方向。第二部分在分析郊野型森林公园以及生态文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进行分析与总结。将国内外优秀的建设方法与郊野地区的生态文化环境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宜我国中原地区的郊野型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体系,体系中提出郊野型森林公园的建设原则和目标,其中,建设原则主要从生态保育、互动参与、文化导向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以河南省长垣市黄河湾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作为研究案例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分析,理论结合实践,最终形成生态文化视角下的郊野型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在现场踏勘中,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继而提出公园的规划定位、策略、原则、总体布局、分区景点以及生态文化活动、产业等内容,同时对森林公园内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防火管理系统、科普解说系统等进行了详细规划。在生态文化视角下对黄河湾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探讨,有利于营造出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既能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又能领略到场地独特的文化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生态审美与生态保护意识。本文期望构建的黄河湾森林公园规划体系能为更多风景秀美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郊野型;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景观规划

学科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化建设需求

1.1.2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需求

1.1.3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教育需求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与辨析

2.1 郊野型森林公园理念综述

2.1.1 森林公园分类

2.1.2 郊野公园

2.1.3 郊野型森林公园的功能认知

2.2 生态文化理念综述

2.2.1 生态学

2.2.2 生态文化

2.2.3 生态文化教育

2.2.4 生态文化旅游

2.3 相关理论辨析

2.3.1 生态文化建设与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2.3.2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

2.3.3 生态文化与生态意识

3 国内外案例分析

3.1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

3.2 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

3.3 内蒙古敕勒川国家森林公园

3.4 荷兰梵高国家森林公园

3.5 日本十胜千年森林公园

4.生态文化视角下的郊野型森林公园规划原则

4.1 生态保育原则

4.2 互动参与原则

4.3 文化生态原则

5.生态文化视角下的郊野型森林公园规划目标

5.1 基于生态文化的科普教育目标

5.2 基于生物多样的环境生态目标

5.3 基于生态旅游的产品生态目标

6 河南长垣市黄河湾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6.1 规划背景

6.1.1 区位概况

6.1.2 形式政策

6.1.3 上位规划

6.1.4 生态文化资源分析

6.1.5 场地SWOT分析

6.2 规划构思

6.2.1 规划依据

6.2.2 规划原则

6.2.3 规划定位

6.3 规划策略

6.3.1 文化空间构建策略

6.3.2 地形景观营造策略

6.3.3 水域景观营造策略

6.3.4 建筑景观营造策略

6.3.5 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6.4 规划布局

6.4.1 总体规划

6.4.2 总平面图

6.4.3 鸟瞰图

6.4.4 规划结构

6.4.5 景点分区

6.5 分区规划

6.5.1 科普教育区

6.5.2 滨水观光区

6.5.3 文化展示区

6.5.4 林田游憩区

6.5.5 疗养森林区

6.5.6 生态休闲区

6.6 生态文化规划

6.6.1 生态文化活动

6.6.2 生态文化产业

6.6.3 生态文化产品

6.7 专项规划

6.7.1 森林生态专项规划

6.7.2 植物规划

6.7.3 交通规划

6.7.4 游线规划

6.7.5 防火规划

6.7.6 水系系统规划

6.7.7 建筑专项规划

6.7.8 慢行系统规划

6.7.9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6.7.10 智慧标识系统规划

7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学前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国际商事合同救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