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2022-08-06

第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写人叙事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一、赏析题(句子+妙词)

(一)句子赏析

1.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动作、心理、语言、神态描写、环境描写) 2.效果词(通常情况生动形象) 3.人、景、物的特征(由表及里) 4.情感

(二)加点词语赏析

(判定词性+生物形象+特征+情感)

1、判定手法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描写手法(动作、心理、语言、神态描写、环境描写)

2、效果词(通常情况生动形象)

3、主体+特点(由表及里)

4、情感(结合对主旨的表现)

二、概括景物特点题目 筛选信息题+特征(由表及里) 1.文中找答案

2.分点答题

3.全面

三、作用题

(一)语段作用题

(主体+特点+表达了情感+对主旨的表现力)

内容: 1.写了什么

2.对主旨和主体的表现力(衬托了……) 3.作者情感 结构:

开头:

1、总领全文

2 、为下文写…… 做铺垫 中间:

1、为下文写…… 做铺垫

2、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

1、总结全文

2、首尾呼应

3、升华主题

(二)标题作用 内容:

1.交代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体征 3.情感 形式:

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标题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结构:

1.点明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与下文第几段相呼应

(四)情感分析题 一般是关于情感的变化 1.从文中找原词

2.语意不要遗漏(全面)

第二篇: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下面是关于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的内容,欢迎阅读!

瞬间黄昏

1夕阳的映射下,大地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阵阵花木夹杂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风儿吹走了我一整天的烦恼,我情不自禁地低吟浅唱着。这时给以我的不是痛苦和伤悲,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悲感,这份悲感并非悲哀的感觉,它是一种无与伦比而悲壮的心情,当你向西远眺时,那熔金般的烈焰,渐渐的由绚烂归于平淡,那一瞬间,一种温馨的感觉便会从心中油然而生。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我在校园的操场上惬意地漫步着,步子放得那么的轻,那么的慢,似乎不愿意去打扰这醉人的黄昏。

疲惫了一整天的眼睛,在这时候,瞩目西方,只见斜阳已经衔着山巅了,残阳如血,霞云似火,给校园、树林、河流、村庄、山峦镀上了柔和的胭脂红色,周围还放射着淡淡的金光。

池鱼归渊,炊烟唤子,客旅兼程。夕阳吻地的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于是投林的倦鸟,也便如诗人焚烧的诗稿,载着夕阳的殷殷血焰归去了……

一阵清爽的夜风扑面而来,仿佛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置之度外了,身体的每一根紧张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恣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再往下看,一条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调和晚霞的红晕,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而竹子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丽似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们心目中倍增亲切;几条小渔船归航了,在河面划开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纹。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了,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冬日江南景

2山沟沟里的孩子垫高脚尖伸长脖子向往天尽头的江南。江南,一个字来形容:俏;两个字,烟雨;三个字,意绵绵;四个字,碧水长天;五个字,脉脉却轻寒;六个字,小桥流水人家。江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了每个中国人珍藏心底的美好。我也不例外。讨厌目之所及尽是高山,厌倦道路尘土飞扬,倦听蝉鸣蛙噪,盼能去江南走一遭。结果,走了不止一遭,大学四年,至少往返了五遭。冬冬夏夏,风景或由枯木林渐变为平原雪,或由山花红紫变为柳绿桃红,或由乡野小村落变为繁华大都市。我被江南迷住了,越陷越深。越陷越深的还有一段小爱情。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我觉得最前面应该加两个字:“江南”,又或许江南水做的不仅是江南的女人还有江南的男人,我那男朋友便是例证,生得一副俏模样不说还细皮嫩肉,让身为女子的我颇为羡慕嫉妒恨,于是乎送他一绰号“小白脸”。细雨绵绵的时候,他喜欢打一把伞拉我坐在紫藤花架下,坐在鸟语花香里。晴光朗朗的时候,他喜欢捧一本书陪我坐在石凳上,坐在风声竹影里。然而,缘分,缘分,缘尽必分,这世上没有永恒的缘分,正如这红尘没有永恒的生命。终究是分了,我和他,那个俊俏的江南小伙子,痛过了,伤过了,哭过了,累过了,依然,他属于江南。一如凋零的爱情,我那如梦的江南远去了。

初次返回故乡,新奇与愤懑交织。新奇“鸡声茅店月”,“夕阳山外山”的风情,愤懑自此只能忆江南,再难有“鱼戏莲叶间”,“画船听雨眠”的境界了。然而,某天,意兴阑珊的我被妹妹死缠烂打拽到山脚以后,有句话在我脑海酝酿成形,并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以致于我挥臂呼喊:“山峦不输俏江南”,声音在崖壁间回荡,惊飞了喜鹊,惊动了竹林,最终隐匿进淙淙流水,消融进湛蓝天际,这感觉,真爽。

我原以为山中四时,春花烂漫,夏山如碧,秋叶丹枫,最丑当数枯槁寒冬,光秃秃,赤条条,死沉沉,冷飕飕,再怎么贬损也不分。然而,走过这一遭,我才发现那掩盖在萧条假象之下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和蓬勃生机。四季更迭,景色常新的变换之美,于水天一色的江南,无疑是一种奢侈。

青黑相间的石板坡,是很陡很光甚至微微发亮,我下意识的蹭了蹭鞋底,仿佛这么磨几下就不会打滑了。有些路段尚有枯草可拉拽,有些地方,则只能踩着前人踏出的小窝艰难行进。路的一侧杵了几个坟包,长眠于此的大概是一生耕作于此,死后便邀青山作伴的农人。终于稳稳当当站在山巅,脚下是画卷般铺展下去的,耀眼的红,是盛放的,颗粒红似火,红似血的救命粮;头顶是无线延展的,湛蓝如洗,万里无云的天空:上限和下限倏地拉长,顿觉天地浩大,浮生蝼蚁。若在江南,是万万体会不到此种妙趣的,视野只水平延伸开去。我和妹妹商量着再不走崎岖小路,只消行在盘山公路上,沥青铺路,大可优哉游哉。

这一游便是彻底改变了我对冬的歧视和对山的偏见。正如江南的白墙灰瓦融入碧水长天,乡野院落也巧妙掩映在枝枝叉叉中,与周遭的景色极为协调。黄泥糊的墙,黑瓦间或夹杂茅草沏成的屋顶,房梁上倒悬着的金黄的玉米棒子,还有一只溜走的棕色小猫或者一条白的狗,再在院门前的大树上搭一根老竹竿挂几件黑的或土黄的衣服,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家。

江南有很多桥,二十四桥,双桥,枫桥,断桥等等名胜不胜枚举,它们都是四平八稳的石拱桥,桥下的水仿佛也永远是那么四平八稳的淌着。大抵有水有人的地方便有桥。半山腰上也架起了一座桥,因为山坳里冲下来的水。两山之间也勒起了长长的铁索桥,有或烂或糟的木板铺了,手抓在铁索上,脚踩上去身子就往两边晃,连着铁索摩擦的吱妞吱妞声,生怕一个不稳栽进怒吼的波涛中,惊险又刺激。

有清泉自白石飞出,陡然泻下,冲击潭底石块,水花飞溅,再缓缓吻别摇摇欲坠的灌木,半黄半绿的芭蕉还有郁郁葱葱的松针,最终没入桥底,静静隐匿。循着水声上去有一汪寒潭,被几块胡乱挨挤着的巨大黑石围住,更添幽深清冽,据说这里曾经藏着一条黑龙,庇佑此方人丁兴旺。寂静抑或喧哗,溪涧抑或激流,山中水之美不亚于江南千顷一碧的江河湖泊。

江南多垂杨翠柳,风过处,飞花飘絮,常勾起人缠绵悱恻的情思。以前,最不屑最不忍顾的是万木枯槁的败落形状。然而,当我真正置身枯木林中时,得到的却是奋斗,是蓬勃,是死亦高大挺拔,昂扬向上的激励。枯藤缠着老树指向蓝天,树干直愣愣往上冲,树杈或曲或直,或散或收,不论何种形状都仿佛要够到天际一般。不仅如此,枯木并不都是枯黄,有的黄绿相间,有的棕黄,有的焦黄,有的乌黑,有的亮白,有的灰白,有的银白。也并不都是光秃秃,有的落了半边,有的只剩几片悬在那里,还有的拽着风干的果儿摇晃。树干也是不同的。有的皲裂了,脆皮已经卷曲了,仿佛一触即落;有的光滑如洗,白的泛着银光,绿的似卷了一层青苔。大树也好,小树也好,全都定格着夏日里郁郁葱葱,蓬勃向上的形状,只是剔除了那华丽丽的花与叶。岁寒三友中的松与竹成堆成团的缀在林间,昭示着严冬过后的草木葱茏。枯木只是怕冷,酣眠去了。试问在这样昂扬向上的氛围中,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

一头黄牛站在山坡上,将嘴挨着地皮啃草,虽已下过雪,结过霜,它还是能从枯草中寻出美味的青草来。时而抬头俯瞰经过的路人,时而甩一甩长尾巴,或蹬几下蹄子,此时,嘴里一定还在细细咀嚼美餐,欢快无比,看它悠然的神情就知道了。这画面之惬意并不亚于牧童骑水牛。

我曾以为除却江南不是景,现在看来,大错特错。单是冬季山景就带给人无尽喜悦,更遑论春夏秋。我曾讨厌高山障目,现在却觉得山顶是山里人生命的支点,因望不到而奋斗不息,直至把山踩在脚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青青河边柳

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晴光暖照里,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围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

我喜欢在花影阑珊的日子里,轻挽丝丝缕缕的烟雨,无需撑伞,一个人默默地走在柳色沾衣的河堤上。在一阵诗情画意的微醺中,我与清丽的梅风笛韵一起,轻轻走入一幅疏淡而工巧的水墨画,于是,音缓韵长的二月雨,淋湿了我的发梢和衣襟,而我无眠的感觉,却在黄昏的另一端,不停地寻觅——思绪萦绕的故乡。流连在小桥流水的背景里,我依稀看见,一叶扁舟,在“夹岸桃花蘸水开”的时候,轻摇一江蕴碧的春水。此时此刻,你的意象,便在我温暖的眼神里,款款凌波、含羞抽簪。入夜,我的睡梦里,蒙蒙细雨中,一定会有乌瓦粉墙、青石小巷;帘卷西窗时,也一定会有红杏绿柳、草长莺飞……

我喜欢在骤雨初歇的夏日,一个人静静地端坐在清凉的柳荫里。眼前,一泓秀水,一池荷花,几只蜻蜓,交织成艳阳下一首纤丽而婉约的宋词,让人在圆荷滴露的想象中,斟满一壶闲茶,然后,斜倚东风十二阑,独自品味江南水乡的烟柳画桥,和烟柳画桥上――那朵粉红的阳伞。终于,田田莲叶间鲜活的游鱼,以一段平平仄仄的韵律,写入我回肠荡气的诗行。醉眼迷离之间,我看到盛装出游的画舫,在一片不绝于耳的丝竹交响之中,摇曳一橹飘红的流水,在南宋清亮的湖光山色里,随着我手中徐徐打开的折扇,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那一阙粉香扑鼻的宋词啊,最终化作我耳畔的天籁之音——柳浪闻莺、夜半钟声……

我喜欢在暮霭沉沉的秋天,伫立在菊香淡淡的杨柳岸,用饱蘸寥落的画笔,轻轻勾勒一轴晓风残月的意境。不知道那一只楚天荡浆的兰舟,是不是还能载得动双溪的伤感和忧愁。冥色渐浓的古渡口,有谁,还在西风残照里,舞动惜别的衣袖?纵有千丝绿柳,又怎能系得住游子的漂泊和天涯的浪迹。一树低啭的蝉唱和一杯简约的黄藤酒,永远定格在《雨淋铃》潮湿的记忆里。寂寞,有时候真的可以绽开花蕊,就如江枫渔火一样,点亮你的心灯,让你在无边的思念里,享受一种巴山夜雨般细腻而甜润的孤独。参差的柳影,不一定要圆满一个“月上柳梢头”的等待,带有缺憾的情绪,也许,更深沉,更浓稠,更悠长……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一种随心随意、随缘随遇的性格,一如长堤上婆娑多姿的垂柳,并没有刻意的选择和多余的修饰。真诚地表白,可以让人敞开紧闭的心扉;自然地流露,就能诠释美的真谛;随遇而安,就能繁衍出一片又一片拢翠的浓荫。

我喜爱那给我无限遐想和许多慰籍的青青河边柳。

第三篇: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一学生现状开展研究。第一步将调研和课堂学习共同结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同时,传授写景散文的有关知识;第二步主要以课文阅读为主,借助《名师一号·语文》和《语文周报》完成研究任务;最后将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使之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创新性成果,以推动写景抒情散文的有效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提要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时间跨度大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故都的秋》也上溯到了中国的文人学士对秋的感悟,就如欧阳修的《秋声》、苏东坡的《赤壁赋》,都写出了中国“秋士”眼中秋的深味。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② 空间转换广

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那落基山的胜景“在石,在雪”,在红的土,白的云。“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文中的空间可谓真正地跨越了千山万水。 ③ 景物意象牵涉多

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它所绘景象往往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以《故都的秋》为例,“清晨静观图”中出场的意象有“一椽破屋”“一碗浓茶”“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驯鸽的飞声”“槐树”“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④ 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散文虽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神不散,作者在选材上保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写景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①以承载有某一情感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②以作品中的“我”的活动作线索,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写出自己的想象。 ③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 ④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如鲁迅先生的《秋夜》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冷寂深邃的意境,在细小的粉红花上,打上了自我情感的烙印,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如:《荷塘月色》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此句也正是文章的文眼,全文是循着“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的线索来连缀成文的。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的“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句就是全文的主旨和文眼。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写景散文的线索前面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3、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写景散文和我国古典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常常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寄意,咏物之前,意在笔先,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即“形得而神自来焉”。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和“以神驭景”,通过“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①以景传神的意境需要循景察情

写景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景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景,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为鉴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

我们在进入这样的场景,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宁谧的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噪”而觅“静”,因“烦”而觅“宁”,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正是揭示了此种情形下的鉴赏方法。

②以神驭景的意境需要追问背景

散文创设意境方法之二——“以神驭景”,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

鲁迅的《秋夜》中,“奇怪而高”的天空,映着冷眼的星星,洒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游的恶鸟„„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 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深深地烙在他为这个特点的秋夜所选定的景物上,自然景致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异化变形,构成独特的艺术意境。这冷峻、清寂、肃穆的意境的产生,追根溯源,是源于此文写于1924年,写于“五四”退潮后作者的苦闷彷徨期。作者意在昭示,那是一个封建军阀统治着的黑暗年代。但文中“落尽叶子,单剩干子” “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及“小粉红花”又寄寓着作者的对韧的战斗的充分肯定。这些顽强的生命不是为着粉饰鬼蜮世界,而是为着“与黑暗捣乱” 。 因此,我们在感受艺术形象扑面而来的个性气息的同时,还需追究其产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作品中形象的想象,总不免要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道德观念和生活经历而有所加工改造,阅读所得的印象带有个人特点,但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例如在朱自清关于荷塘月色的那绘声绘色的描写里,那荷塘既是清华园的荷塘,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片“绿荫”。同样,欣赏《荷塘月色》,读者心目中的荷塘,经过了欣赏主体的再创造,也已不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了,而是通过联想,搀杂了我们自己曾经目睹过、欣赏过的各种各样的荷塘的影子。但是作者与欣赏者有一点始终是共同的,那就是溶溶月色下的荷塘是美的,是幽谧宁静的。 因此,我们读写景散文就要抓住作者笔下景物“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作者内在的情感。 5.品味散文的语言。

①品味文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感受作者的内心。

如《荷塘月色》中,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句子有多处。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 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 ,现在都可以不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不宁静”;“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言下之意是平时不自由;“我什么也没有”,意为我是寂寞冷清的。 ②品味散文语言的外在形式之美。

散文的语言巧用修辞或其他技法。对偶、排比、省略、叠词、句子的长短、独特的符号以及句子的排列等外在形式都与内容息息相关。其独特醒目之处即蕴含有美点,细品之下,往往有惊人的发现。

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蓊蓊郁郁的”“弯弯的杨柳”“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 „„这些叠词,使得散文贮满了一种诗意,情调舒缓而又温婉,与作者笔下的幽静平和的景致是和谐一致的。

又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杏花。春雨。江南。”独词成句。先特写怒放的杏花一朵,让人想见其美,想见其芳,句号表示长时间停顿,相当于一个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相当于特写的第一个镜头。紧接着推出“春雨”这一个镜头。“春雨”何在?在杏花的花瓣上,花蕊中,小者如针尖,大者如珍珠,晶莹剔透,花香浸熏,香飘四溢:可见这春雨之细小、珍贵、芳香!怪不得古人要以此花上之雨水烹茶,原来是要借得杏花一缕香啊!第三句“江南”,一下将镜头拉开,变特写镜头为广角镜头,将带雨的杏花置于一个优美广阔、雨意朦胧的背景中。处处杏花,处处春雨,处处芳香,处处美景!作者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将镜头先推近,再拉远,充分调动读者想象。又如“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 一句,作者又是先推近,再拉远,又推近。角度多变,激发读者想象春雨在不同地点的姿态。这种创造性的排列,有特写,有镜头的组合与切换,画面感极强。

③品味散文语言的内在意蕴之美。

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准确精当,朴实无华,清新明丽,不假雕饰,率真自然;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言近意远。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品评其中的韵味。 美国梭罗的《秋天的日落》中,“此刻那落日的余辉正以它全部的灿烂与辉煌,并不分城市还是乡村,甚至以往日也少见的艳丽,尽情斜映在一带境远地自僻的草地之上;这里没有一间房舍——茫茫之中只瞥见一头孤零零的沼鹰,背羽上染尽了金黄同只麝香鼠正探头穴外,另外在沼泽之间望见了一股水色黝黑的小溪,蜿蜒曲折,绕行于一堆殘株败根之旁。我们漫步于其中的光照,是这样的纯美与熠耀,满目衰草枯叶,一片金黄,晃晃之中又是这般柔和恬静,没有一丝涟漪,一息咽呜。我想我从来不曾沐浴于这么幽美的金色光汛之中。西望林薮丘岗之际,彩焕灿然,恍若仙境边陲一般,而我们背后的秋阳,仿佛一个慈祥的牧人,正趁薄暮时分,赶送我们归去。

“我们在踯躅于圣地的历程当中也是这样。总有一天,太阳的光辉会照耀得更加妍丽,会照射进我们的心扉灵府之中,会使我们的生涯充满了更大彻悟的奇妙光照,其温煦、恬淡与金光熠耀,愉似一个秋日的崖边那样。”

作者由实及虚,除了实写的景物外,我们更需注意最后所说的“圣地的历程”“太阳的光辉”“ 会照射进我们的心扉灵府之中”, 作者由对秋天草地上日落时分大自然柔和恬静的景物描写,上升到阐释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

再如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文章由景及人,作者通过“偏僻的乡野夜晚,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悄悄地顶开了窗子”“初春的河岸,春寒料峭,残雪未净,几个姑娘迎着早春的风,用心灵的吻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维也纳四月的冷风冷雨中,大片的小花傲然挺立,迎风开放”以上三幅画面,诠释了青春在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含义,那就是:热情似火、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的勇气。

所以,写景散文的欣赏不能停留在表层,要抓住文中的一部分带有特定深意的词,如“生命”“青春”“人生”等,由眼前之景,联系到更深广的时间空间的纵深处和人生中去。

第四篇:写景抒情散文

“鱼戏莲叶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儿听闻夏日的到来,早已按耐不住喜悦,跑来一睹为快。一条条鱼儿在莲叶间嬉戏捉迷藏,庆祝着夏日的到来,也欢愉着荷花的将要盛开。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写景抒情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

(一):

海之恋

整理历次旅游的照片,慕然发现我的目光总会在大海上停留许久。感受她那无边无际的宽广,精深博大的胸怀;欣赏她那极富曲线美的漫长的海岸线,连绵不断的青山环抱着的美丽的海湾;回味踩在她那细幼如婴儿肌肤的沙滩上的感觉,白浪打湿裤腿的喜悦。还有清澈得像蓝宝石的海面,纯洁得露出一丝丝白云的天空,远观如墨近看如蓝的小岛屿……所有的一切犹如一幅不用画笔勾勒、超越人类社会、纯自然的风景画卷。

我永远都怀念着她,她但是我向往的天堂。高中时写过一篇关于大海的散文,说自己甘愿做海里的一座灯塔,陪伴着大海,享受大海的爱抚,每个夜晚散发出淡淡的光亮,让大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端详着怀疑着问:“是你写的吗?”因为深深地爱着大海,所以这次作文超常发挥了,难怪老师惊讶。之后我干脆用“睎海”为笔名写文章,以昭对大海的仰慕之情。如今我对大海愈来愈瞻仰,却只敢取大海中的一圈波澜为己用,而且只在深秋。唯恐需求过多而玷污我对她坚贞不渝的爱。

大海深处,掩藏着我梦一样的憧憬。坐在海边的沙滩上,望着湛蓝的海水,五光十色的贝壳似乎要从海底里涌至我的脚跟前;七彩斑斓的珊瑚仿佛要冲破海水的张力跃出海面;绿如翡翠的水草柔柔地从海底向上攀援……

想起海子,想象他悠闲地卧在那间迎着风浪的小木屋门前,晾着柔和的阳光,时而劈柴,时而喂鸡……不知觉的我念起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刻的我,梦幻着能抛开人世间的一切尘嚣,怀着无欲,携着淡薄,牵着浪漫,去天之涯、海之角,追求飘逸自由的生活。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

(二):

秋天随想

十月,秋天,天气不是很冷,也不热,天空因为湛蓝显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节的交替下,田野开始出现淡淡的黄色,尤其是路边的大树叶,黄的可爱。远山却是绿色的,因为山上种的全是苍翠的松大树。古城的路边,鲜花依然开得娇艳,小河里的鱼儿和往常一样畅快的游动,它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的气息。从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能够看出这座城的古老,远处悠扬的纳西古乐和现代流行曲混杂在一齐。人们喜欢回忆过去,但更喜欢现代礼貌。有人说丽江商业气息愈来愈浓了,古城越来越多的酒吧说明了这点。昂贵的价钱,换来游客们的笑脸。但是不要羡慕别人,拉着纳西老奶,围着篝火,在广场上尽情的跳,快乐随处可见。在丽江,我们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而秋天的夜,夜凉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几分淡泊。

院子里的玫瑰开了,花香透过窗户轻轻的飘来,像月光一样弥漫在室内。把头伸到窗外,却无意看见一只孤燕从房檐掠过,看它匆匆忙忙的样貌,不明白是不是在准备冬天的暖巢?

打开电脑,打开音乐,却是那首忧郁伤感的歌声:“我再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看到你闪躲的眼,我不会让悲哀的泪挂满你的脸。我在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能够感觉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会让离别成永远”。

一些淡淡的说不清什么感觉的湿润随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赶紧关了歌曲,静静的在沙发上呆呆的愣了几分钟。那些远去的东西,如同大学毕业时的欢送会一样,纯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烟雨去诬蔑,而脆弱虚伪的心,再也体会不到明朗流畅的曲调了。让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与平静吧。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逃避和无法逃避之中循环着,也许是太年轻了,疏狂而轻率的想法总是不堪一击。满以为用成熟去伪装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满以为只要关掉书签,文字就不再对谁开放。“渐行渐远更生”。自己掩盖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貌”。

秋天过后,很多花都要明年才开放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西风过后,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兰将在那个季节开放,赏花的情绪是否和今夜一样?明天,当黎明推开黑夜,是不是又将应对满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惨淡的花色,像极了那些的苍白的笑容,暴露出压抑过的黑夜的哭泣。

或许我无需忧虑,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期望有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

(三):

槐在五月

路经日的在脚下蹚着,竟不知有名?幸偶遇一老先生,告知此为槐花大道,两年前兴修的,向东延至大洞山顶。

望过去,行列有序的槐大树立于路的两旁,葱郁,挺拔,虽未成荫,但也齐列,其间夹着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山顶,因人迹稀落,异常的清冷。

心想既为槐花大道,必少不得槐花了。于是估算着正是槐大树开花的时节,恰又逢细雨霏霏,决意冒雨前行去摄槐花,心中早已绘好了《凄迷细雨槐花白》,雨如织,风多情,丝丝细线润无声,难得一意境。

然往往现实却事违人愿,踏上了槐花大道,只见叶绿,未见花开,大大的失望了,最终只得落落而归。

记忆中的槐大树却也如此,庭前荒处随地可见,不稀罕,大多三株两株的散着,枝枯叶而落,大树皮尚又干硬的张裂着,并不起眼。

可一但进了春,情形就大径相庭,况那春风最是多点物,于是立风而摇的槐,几日未见,竟都变了模样,整株的大树都绿了,绿的可爱,令人刮目。

然又几日未见,那葱绿的圆叶里竟挂上了串串青绿的槐大树米,虽隐隐可见,煞也喜人。

然又不经易的,再次张眼看到的却是一大树的白,如蝶粉儿汇聚,令人惊艳。

许因夜间睡的沉,错过了花开。看那一夜之间乍开的白,却也想像出那是何等的闹热,噼哩啪啦,跟炸了锅似的,槐大树米儿你争我挤。竟相的吐着蕊,张着瓣,如破茧的粉蝶儿一般的明艳。一朵朵,颤微微的,招着路人的眼,抛着媚儿去勾着路人腹内的馋虫儿。

槐大树开花了。于是满口的香溢于两腮,不由的想去品咂那槐花的香甜。

啪,整条枝儿被折断,是那如黑泥般的小孩儿,正用比槐枝粗不了几分的细胳膊用力的折断的,只见他一手搂着槐,一手举枝高喊:接好喽。喊出声透着十足的骄傲。

于是被摔下的枝如弹簧般的跌落,早有守在大树下的同伴,一哄抢了去,紧忙的捋下槐花,装进竹篮里。

大树上的顽童如孙猴儿看景般的观赏着脚下的这一幕,露齿而笑,于是银白的牙齿多了几许的得意,于是更卖力的往高里爬,丝儿不顾刺槐的划拉,啪,啪,啪,一声紧一声的,枝断叶落,片刻地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堆枝儿。

够了,够了。

那如黑泥的小孩这才带着不舍的留恋,蹭蹭的从大树上滑下来,脸上手上满是划着的伤。同来的伙伴早已把他的竹篮装满了。

挎着一篮的喜悦踩着如烟的土回家了。身后甩下的是满地的落叶,和那一大树的断臂殘桓,惨不忍睹。

去了梗,捡了叶,就连那沾了槐花的手都满是的香,沁人心脾的香。

撒上干面粉层层裹了粉蝶儿,更白,更胖,如那没抽丝的茧一般躺在屉布上,薄薄的摊着,盖上锅盖,十分八分钟,水气就沿着锅盖的四周氤氲的漫出了一股一股的香气,面粉拌着槐花的清香。

吸入鼻翼,香,真香。

拌上香油,调味,于是敞开了肚皮,就着一碗稀薄的面水,连吃带喝,滋润。

嗝,嗝的打着饱嗝,用舌转着唇边舔了一圈去,还直叫着香。

更有那馋槐花的人家,大把的捋着槐花用开水焯过,晒干了,以备随吃随用。

宽宽的房道,没有一户人家拉起院落。

有一户人家蒸槐花,就会锅香飘四家。况邻里又交好,槐花也不是甚稀罕物,每蒸了必多蒸了几锅,倒于口径三尺的大盆子里,盛了一碗碗去,送东家,送西家。一盆子的槐花散去了,入了口,香甜,果了腹,滋润。共享着五月的槐花,这就是五月的人家。

咚咚,叩响了门:送碗槐花尝尝鲜。

接了去,明又蒸了:尝尝。

来年,枯枝还会发新芽。

槐大树上依然的是那一番的闹热。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

(四):

春思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是清纯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桃花映面,绿大树抽芽。你说,春天是生命的摇篮。

应对绿大树红花,掬一捧溪水,总会想起厉雪酷冬,冰冻风寒;想起迎风霜挺立的大树,破冰行驶的船,几经寒彻方有这灿烂的春天。

你看,冰雪融化着,它推着水波歌唱,歌儿又卷起了浪花。露珠站立在绿色的肩头来到了平野山川;花儿更艳了,草儿更鲜了,它们明白自己的幸福是因为有了冬的洗礼,冬的战斗,冬的牺牲;它们在生长中吸收了冬的坚毅,冬的清纯,冬的血液。

置身在这春光绚丽的队列里,哪能不热爱这播种的季节。站在梅花从中,必须会情不自禁的思索,想一些什么呢?

也许想春的广柔,人们只有努力付出包括汗水与智慧,它回报的礼品方会更多。春天是严肃的,一阵阵春风把一切渴望新生的植物,一概吹醒吹绿。春天是勤劳的,人们如果不抓紧耕耘,一年中只有叹息。春天是明媚的,它同阳光一齐灿烂,让笑声悠远悠长。

春天又是短暂的,人们务必抓紧这完美的时光,准备一年的基础,相反,秋天会变成对你的审判。因此,明媚的春天是多么珍贵。

从春天的播种,想到未来的耕耘,只有拉紧时间的手,不停顿,用心改造荒芜的土地,种植优等的禾苗,再经过夏天的管理,不怕未来没有好的收获……这,正是万物萌生的春季的气质,是朋友们思索的源泉。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

(五):

长满绿大树的村庄

“有大树的地方就有家,”这是流传在北方乡村的俗语。在我的家乡,所有的村庄都长满了大树,从远处看,除了一片茂密的大树林,你根本想象不到那里是村庄。在北方,走进村庄,其实也就是走进了大树林。因为,没有大树的地方,就没有村庄的存在。

很难想象,没有大树的村庄,是多么的荒凉。那怕是大漠,只要有村庄,就会有大树。就连庄户人家,如果房前屋后没有种几棵大树,村人就会说:这家人呀,太懒了,门前连棵大树也长不起来。

在乡村人的观念里,大树与村庄是密不可分的。人们把大树看的很重,他们认为,没有大树的村庄,那里肯定人丁不旺,村庄就没有生机。而没有大树的庄户人家,家道是会败落的。

北方的乡村,不仅仅每个村子里都长满了大树,而大多的村子里,都有一棵大树王。大树王务必是历经岁月沧桑洗礼,大树龄在百年以上,否则就没有封王的资格。大树王一般都是挂有果实的大树种,像银杏大树、核桃、梨大树之类的品种,象征着一个村子人丁兴旺,子孙盈门。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子里的大树王,是一棵槐大树,大树很老,大树干上长满了粗糙的裂痕,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至于为什么选取一棵槐大树而不是银杏或梨大树做大树王,那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呢!据说,我们村是个移民村,祖籍山西洪洞县,当时移民来此时,在洪洞县的老槐大树下集合后,来到了我们此刻的居住地。大概是为了纪念吧,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种了一棵槐大树。这棵被封为大树王的槐大树,就是当年种下的其中一棵。

大树是村庄的标志,当你去一个陌生的村庄,不明白村庄的位置,人们就会告诉你:向前走,过条小河,转过一个山嘴,看见一片大树林就到了。如果你去某户人家,村人也会说:村西边,两层楼房,门前有棵歪脖子柿大树的那家。看看,大树在乡村人心中的位置。

最能体现大树与村庄亲密关系的是夏天。炎热的夏天,大树绿的浓密,大树冠遮天蔽日,为村人带给最佳的歇息乘凉的场所。人们带着劳作后的汗水,坐在大树阴下乘凉,身上的汗水立马会被化解而去,顿时浑身凉爽。更多的时候,人们坐在大树下,或打扑克、下棋娱乐;或是闲话麻桑、聊些奇闻轶事。在大树下,乡邻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那么的亲切。

在乡村,没有大树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人无法承受,鸟也不来筑巢。一个没有鸟的村庄,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因此,人们对鸟来不来村庄筑巢,往往与村庄里大树的多少联系在一齐。其实,在乡村人的眼里,大树是村庄的风景,而鸟是点缀风景的最美的亮色。说透了,一个村庄的组成,就是人、大树、鸟的完美和谐。

“只有绿大树生长的地方,才能诞生美丽的家园。”在北方,在我的家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大树;而凡是长满绿大树的地方,就是人们居住的村庄。因此,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心中,对大树充满了尊敬。

石头上的大树

见到这棵大树时,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一棵长在石头上的大树。一个突兀光滑的石柱上长着一棵青翠欲滴的松,犹如一个人独自撑着一把伞,置身于美丽的风景中。石头上的大树,像是一幅画,不同的是,大树本身是真实的。

大树就站在我的面前,鲜活、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张力。粗壮的松枝上,根根松针坚挺向上,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显示着向生命的挑战。

我不明白,这棵大树是如何长在光秃秃的石头上的。也许,是从飞鸟的嘴里坠落的,也许是从昆虫的身上遗留下来的,或是随风飘落而来的。巧合的是,这粒种子留在了石头上;更为巧合的是,石柱的上面有一捧土,种子就落在这捧土上,在它萌芽的季节,下了一场雨。于是,种子就发芽了,它把细小的根扎在土壤里,由大树苗变成了小大树。成了小大树的松,为了生存,表现出无法理解的力量,它把根扎进石头内,使石头一块快地裂开,在坚硬的岩石上杀出一条血路,将根须延伸到土壤里,吸取营养,最终在石头上安了家。

我被我想象中的松大树所感动,在感动中我走进了这棵大树。大树高约七八米,宽约三四米,遮荫半亩有余,可供数十人乘凉,而那个石柱子,直径三米,高但是丈,如此巨大的大树冠,石柱何以承受如此之重呢?

站在大树下,听着呼啸的山风,看着随风摇摆的大树冠,总有一种大树要倒下来的感觉。然而,大树却终不见倒。当我来到石柱前一看,不觉哑然失笑,难怪大树迎风挺立。原先,石柱上缠满了盘根错节的根,有的扎进石缝中,有的沿石柱而下深深地扎进泥土中,环绕在石柱上的根,结成了一张疏密有致的网,将石柱紧紧地缠绕,凝聚着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身体,使自己伸直了腰,昂起了头。

我再次为这棵大树感动,不是大树的伟岸挺拔,而是从这棵大树上,我感到了生命的伟大。

空心檀大树

看见这棵大树,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的狂放。

有谁见过这样的大树,大树冠枝繁叶茂,透着一种生命的恣意,而大树冠却是空的,空得只剩下大树皮。一个人能够从大树下的空洞里钻进去,再从大树干顶端的枝桠间钻出来。就是这样一棵大树,历经近千个春秋,栉风沐雨,傲雪凌霜,依然挺拔撑天,翠色盖地,顽强生长着,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绿意。

这就是我见到的一棵伟大的大树,用“伟大”来形容一棵大树,是否确切,我没多想。但是,从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认为,这棵大树的确是伟大的。不敢想象,一棵没有大树心的大树,它是怎样生存的。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心脏,他还有生命吗?也许,这就是大树的伟大之处吧!

这棵大树就生长在河南省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丹霞寺院内。同行的文友乔阔告诉我,大树叫檀香大树,也称作“佛大树”,民间也称此大树为“神木”。据说,此大树与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栽后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之说。是否如此,不知。

称它“佛大树”也好,叫它“神木”也罢。大概是人们对这棵大树的虔诚所至吧。其实,大树就是大树,对我而言,我看重的是大树的本身。悠悠岁月,世事沧桑,千年的风霜雨雪,历代的战火离乱,空荡荡的一棵无心大树,依然铁臂虬枝,绿叶闪亮,安然无恙,把生命张扬到极致,这本身就是奇迹!

看着枝繁叶茂的檀大树,我有点弄不明白,如此一棵大大树,为何成了一棵空荡荡的无心大树呢?寺院里的主持告诉我,空心大树多是大树枝枯死后,遭到风雨的侵蚀,雨水顺着干枯的大树枝疤痕往下渗水,慢慢地大树就空了,便成了无心大树。主持还告诉我,空心大树很罕见,就是在原始森林里,这种从上到下空到底的大树,也是不多见的,但凡这种大树,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应对一棵历经磨难依然生机勃勃的空心大树,它是我脆弱的生命从未有过的地感受到生命的生长与飞翔。

从这棵大树上,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好处。一棵没有心的大树,却用心抵御着风雨的侵蚀,顽强的活着,活得那么的鲜亮,那么的精神,活得让人感动,让人崇敬。

这样说是对还是错,我不明白。但大树明白,大树不能说。无言的大树就站在我的面前,是不是在告诉我,活着,就要这样活。

千年古柏

古柏有两棵,我看古柏,是偶然的。

那天我与文友去在河南南召看楚长城,归来又去云阳楚王行宫,两千年前楚王下榻的地方,看上去有点别致,大概是房屋已经破旧的缘故,让人感到有点破落的味道。建筑也没有什么特色,看不到雕梁画栋的古典韵致,极是平凡。

说实在的,楚王行宫,没有让我产生激动。正待离去,却看见两棵大大树,颀长、挺拔,笔直笔直的,灰褐色的大树干上,布满密密麻麻厚厚实实的鳞片。大树很粗,两个人合抱,竟然手模不着手,如此巨大的柏大树,我平生还是第一次看到,甚奇。谁知往上一看,顿时傻了眼,大树干粗大,大树冠却极小,像夏日的遮阳伞一般大小,不仅仅哑然失笑,古柏,多像一位苍老的秃顶老人。心想:如此巨大的大树干,没有蓊郁苍翠的枝叶,何以托起生命之重。

然而,我面前的古柏,从远古走来,走过一个又一个世纪,依然挺立,铁骨铮铮。看似苍老的躯体却蕴涵着蓬勃的青春气息,与它的同类默然以对,生声不息!

文友孙乐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是个楚长城迷。他告诉大家:古柏是与楚王行宫同生同在的,在行宫建成伊始,便栽下了这两棵柏大树。这样算来,古柏已顽强地生存了2500年,难怪它像一位秃顶的老人。同行的黄景女士告诉大家:这两棵古柏是“夫妻大树”。据传是楚王与他的妃子栽下的,民间也叫“感情大树”。想想也是,两棵大树相对而立,默默地凝视着对方,包含着深深的情意,说他们是“夫妻大树”、“感情大树”,一点也不夸张。

离去时,文友乔阔说:古柏挺古老的,古柏的故事也很优美,让人感动,美中不足的是,古柏像一个身体硬朗,但相貌丑陋的老人。文友学现却说:世上无美丑,美到极致便是丑,而丑到极致也是美。这样一说,大家又对古柏进行了仔细的审视,忽然觉得,古柏丑中透出凝重,丑中透出秀雅,丑中透出一种灵气。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吧!

走出行宫很远,我还在想,岁月的烟云已经散尽,但两千多年的古柏,却依然挺立着,任凭黄风从它的躯体上掠过,站成一幅班驳的画。古柏,难道不是两棵活着的化石吗?

在我的心中,我甚至这样认为,它们是两棵佛大树,或者说,它们是两尊佛。

第五篇:怎样写景抒情散文

怎样写好写景游记散文

写景游记散文重在描写游览过程中看到的自然

景观和人文景观。写好这类散文,不仅可以记录下自己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闻、定格亲近自然的美好时光,更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生的品位。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一类型的散文呢?首先在总体上要注意:一是把景物写清楚,二是把游览的过程写明白,三是要有情感的渗透。具体操作如下:

1、抓住景物的特征

游览的对象无论是山川风景还是城乡面貌,它

们都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等,我们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抓住该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同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紧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征,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特定时间(20世纪30年代)、特定地点(故都北平)、特定季节(秋)的特色景观。

2、掌握写景的方法

写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我

们应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用某种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景物时,观察点如果是固定的,我们可仰视,也可俯瞰;可近观,也可远眺,把站在同一位置上看到的景观记录

下来,这就是定点观察。观察点如果是变换的,可以边走边看,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观依次描写下来,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对于同一景物,我们还可以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地势,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

(2)粗笔勾勒,工笔细描要把看到的景观描摹下来,可以从大处着笔,就像画家写生一样,勾画出景观的大致轮廓,让人对景观有个整体的感受和印象;也可以对某一具体的景象,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以便让人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特色。

(3)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如实地记录下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实景。为了增强形象可感性,可将动景写成静景;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可以把景物的静止状态写成动态,化静为动,写出景物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由眼前的景观写到记忆中的类似景观,写到自己想象中的景观,可以将虚像写成实景,将实景写成虚像,自然会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3、合理安排写作内容

写景游记散文,一般按照游踪来组织材料,便于写清楚方位和沿途的具体景观,给人一目了然之

感,文章也显得井然有序。同时写景要有详有略,详略处理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一般地说,主要景点或有特色的景物应详写,次要景点或感受不深的景物可以略写或者干脆不写。

4、融注自己的情感

游览不是科学考察,它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因此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渗透某种情愫,是喜是惊,是爱是怜,要写出你的感受,你的情感,以及它在游览过程中的波动、陡转和变化。没有情感渗透和灌注的风景只是一幅没有生气的呆板的画面。有情,景才会生动,才会有声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写此类文章时应做到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同时这种情感还要贯穿全文,成为一条隐于文中的感情线索,这样的文章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和艺术的魅力。

5、处理好文章的语言

这类散文要力求通过你的描述,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在描写景物时,语言要生动、恰当并且简练,多用一些形象可感的词语,灵活运用比喻、拟人、象征、衬托等多种手法,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的写景游记散文名篇,从他们那里借鉴和吸收好的语言。总之,写好写景游记散文,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揣摩,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景观、用心体悟,然后运用切实可行的描

写方法,写出一片真正具有自己个性特征和独特情感的明丽的风景,这才是这类散文写作的最大成功。

周庄闲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大概是这样一句话,勾起我对江南的无限遐思。“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又引起了我对江南的无限向往。终于,我去了苏州,没有去虎丘,没有去狮子林,而是径直去了周庄。在周庄闲游,感受到它不仅是自然与历史的杰作,更是水乡风情的代表。

古镇周庄四面环水,镇内河道呈“井”字形,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的14座古桥,更是稀世文明的瑰宝。在周庄闲游,沿着依河而建的街道,踏着百年的石板,一旁是几百年的白屋黑瓦,一面是曲折的河道和偶尔几棵垂柳,柳枝拂着船只,也拂着我的心。

街道上有“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有沈万三后裔所建的“七进五门楼”的沈厅。有西晋文学家张翰鲈思归的南湖园……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大概是睹物思人吧,路上看到的这些,竟使我想起了那么多:唐伯虎戏秋香、西施浣纱、东坡咏叹……这些痕迹,应该是特定的文化效应吧!

在周庄闲游,不免要写到周庄的人。我见过双桥上唱民歌的老太太,黑甬道中做工艺品的男人们,

富安桥上奔跑嬉戏的儿童,水边浣衣的女人……真美!这感觉从我心底生出。其实平凡的生活也是美,我陶醉了。脑中蓦地闪出辛弃疾的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周庄就是这样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写周庄不免要写它的小吃,那是闻名中外的。大财主沈万三就是在这里做出了万三蹄。苏州的小吃使陆文夫写出了美食家之梦,而苏州的精华小吃大概也聚于周庄了。 我想这绝非偶然。历史的沉淀可以产生文化,几百年下来,百姓也可以创造美食,毕竟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现在吃着这么多美食,竟吃了长达900年积攒下的精华,这何尝不让人心动呢?

在周庄闲游,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不过是走走停停,实则还要背上一个“文化”。它那么沉重,会永远地沉下去;它又是清新的,如同这周庄,令人赏心悦目,是寄托情怀遐想的地方。

似乎只闲游了一通,做了个游山玩水的公子,游完后却生出了这么多遐想。回忆起水乡古镇秀美的风光,不免还是要为之陶醉缠绵啊!

当我再次以客人的身份叩响周庄张府和沈府的门环,我感受到的是古朴原生态的周庄也变得开放摩登了,双桥的石板上似乎还响着我初次拜访的足印,灰黄的河水边黑瓦白墙的民居,那的确是画家入画的素材,怪不得陈逸飞画了双桥,有根深蒂固的故乡情结,更是周庄的水、周庄的桥、周庄的民居催

生了他的灵感,而这灵感,来自周庄深厚多进的院落的灵动的水源,摇船的船娘浓浓的吴音招呼着我的再次拜访,我在小白菜浣洗的“外婆桥”畔哼起久远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春游太阳山

今年清明没有雨,连点儿云彩也没有。沐浴着金灿灿的阳光,我们一行十四人,四辆车,浩浩荡荡向太阳山进发。 从省道斜插下来,经过几个村庄,便来到了群山脚下。山下有一个停车场,较为平坦、开阔,我们在这儿稍作休息便开始了的登山之旅。

日照市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 被世人视为阳光明媚的“太阳城”。 “太 阳山”景区则地处日照市三个主要县区一 东港区、五莲县与莒县的三县交界点上, 是太阳城的地理中心,也是东港区第一高 峰,山巅可观看到海上日出壮丽景观,可 谓是“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地方。

周围群山环绕,连绵起伏,太阳山巍峨耸立于群山之首。山下有两湾湖水,远看就像群山的两只秀目,眼波流转、顾盼生辉。湖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走上前来,掬起一捧湖水,又撩下去,就像洒落一串珍珠。这两湾湖水一大一小,依偎在太阳山宽阔的胸怀前。山是巍峨的,就像一个英武的汉子,又像一位慈祥的父亲;而这水又是那么的柔美,可人,使我一时联想到她们一定是这太阳山的贤妻和爱女,在丈夫,父亲的呵护下快乐而又幸福地生活着。有山无水,这山未免干燥而单调;有水无山,这水又未免孤独无依。而这儿依山傍水,山明水秀,可视为人间仙境了。大自然总是那么神奇而伟大,它从来都是以平衡的观点,注重和谐发展的。可是这些年来,人们受各种各样的利益驱使,却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人为地破坏了自然环境,那势必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就叫咎由自取啊! 辞别了这一对“母女”,我们继续前行,山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观世音菩萨铜像。她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人们纷纷下跪许愿,祈望这位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能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纷繁世界,人的欲望无限,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念想,我的愿望极其简单:就是祈祷父母健康安在,孩子顺利成长,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正常发展。正是怀有这样的愿望,我才踏实做事、努力做人,孝亲敬老,勤奋工作。我们拜天拜地拜祖宗,但我相信愿望不会空想而得,必须靠踏踏实实地行动。父亲已经走了,我相信他老人家在天有灵一定会保佑我们。母亲尚健在,她是我们心的依托,是我们姊妹五个的向心轴。所以每个周末,我都会忙中抽空,回家探望她老人家,并利用各种机会,联络姊们几个相聚。钱财算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亲情,爱情,还有友情,这才是金钱买不来的无价之宝啊!健康长寿更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心灵的宁静外加科学的饮食和锻炼当属首要因素,所以我总是在工作之余,加强锻炼。这不,今天我们又爬山来了,并特意选择了“寒食”这个特别的日子来祭祖拜山。

走了一段上坡路,几个年龄大腿脚不灵便的,原地活动,我们则继续前行。越往上爬,山势越陡,路况也不好,而且我们没有走主路,而是选择了一条偏僻的、无人问津的小路,有的地方几乎没路,靠我们自己摸索。险峻处,我们攀岩搭肩、好不刺激。一路上我们相互欣赏着、鼓励着,几个孩子毫不示弱,同行的“雪儿”(一只五个月的小狗)也是充满了好奇,一会儿独自跑在前边,一会儿又跑回来迎接一下我们,可是它已经“名不符实”,浑身沾满了尘土草刺,可是我们都没嫌弃它脏,还是一个个抢着抱它,跟它合影留念,它成了我们一路上的开心果。

一路艰险,我们翻过四个山头,最终到达了太阳山的顶峰。极目远眺、无限风光。东北边是五莲、西北是莒县、而南边则是东港,山顶上是一个界碑,成三角形,三个面各朝着三个县区,上面刻着1997年―――国务院的字样。这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啊。我们在这儿拍照留念,稍作停顿、休息,然后恋恋不舍的取道主路,返回山下。 来到山下,我忍不住再一次回头观望,太阳山,我心中的父亲山!我们不虚此行!祝你的儿女们和和美美,幸福安康!我们一定还会再来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下一篇:校纪校风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