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究

2022-12-2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 外向型农业也不断发展, 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在外向型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口数量也不断增长, 对适应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段增加。如何创新和优化外向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促进和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深度, 满足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形势,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国际化的课程观念尚未完全转变。“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筑教育共同体和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平台和桥梁, 必然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而培育国际化人才则是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办学理念、管理或国际化经不足等多种原因所致, 虽然在宏观上有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意识, 能够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 并形成了很多合作框架协议。但一些协议过于空泛,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环节的行动上相对比较迟缓, 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上还没有全面贯彻国际化理念, 课程体系仍然趋于立足本土化, 国际化视野和思维不够, 在课程模块设置和课程内容上没有与时俱进。

(2) 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标任务, “农业走出去”也涉及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交通运输、机械材料、能源、贸易、法律、互联网等方方面面。

而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还远不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在通识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概况及相关政策、贸易、法律的课程;开设跨文化、多领域的培养涉外素质能力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 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生产相关职业技能的介绍和训练, 面向“一带一路”的专业拓展内容缺失;在语言课程体系中, 主要面对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英语, 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的课程偏少;虽然开设英语课程, 但是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应用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不够, 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以及写作能力较弱, 距离熟练应用英语的要求相距较大。

(3) 课程内容教学尚未能达到“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要求。一些课程尚未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接轨, 对国际职业资格的要求理解不够, 没有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课程内容中基于国际化的内容篇幅较少, 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发展相关的案例、教材体系、数字化教育资源薄弱, 培养出的人才在具体业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变通能力, 适应能力也较差。课程教学中, 双语教学的比例偏低, 绝大多数中文授课, 少部分中英文混合授课, 基本没有全英文的授课方式, 同时缺乏适合的教材, 未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 有些教材简单移植英文原版教材, 脱离学生英语实际水平, 学习难度较大, 学生阅读起来容易有“断裂感”, 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教学。

二、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 明确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培养外向型人才首先要明确外向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根源于企业、市场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就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 应该把外向型农业企业的一线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作为课程结构设计的逻辑起点, 把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技能, 强化交流沟通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并把获得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 (外向型专业技能证书) 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 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

对此, 通过对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外向型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专家、相关农业从业人员等的问卷调查、访谈, 对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调查分析, 可以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身心健全, 具有农业产业发展的全球视野, 掌握农业行业必备职业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满足农业“农业走出去”及相关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国际化专门人才。

与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比, 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更突出四个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一是国际视野, 具有放眼世界的开放眼光和改革的创新精神;二是农业涉外专业知识, 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法规, 掌握农业涉外贸易理论;三是掌握涉外岗位技能, 具备涉外工作核心技能, 拥有涉外从业资格证;四是涉外交流素质, 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 具备良好的涉外礼仪素质。

(二) 重构基于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1) 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概况及相关政策、贸易、法律的课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 且这些国家形成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随着“农业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入, 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了解对接国语言、政治形态、法律法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综合知识。因此, 应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基本概况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政策、贸易、法律法规的课程, 重视与沿线国家相关经济制度背景的比较学习, 培养学生熟悉各国经济背景和制度, 重点把握农业技术领域、贸易领域中的国际行业标准、交易规则和法律常识, 使学生成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业务能力的外向型技术技能人员。

(2) 强化英语应用能力, 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的公共语言课程体系。一方面坚持把提高学生英语应用交流的基本能力作为重点, 开发建设以突出交际能力为主线的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 如《英语常用口语》《日常英语听说》《英语写作》等;同时考虑开设《农业英语》《秘书英语》《法律英语》《财会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 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训练和巩固提高, 让学生掌握生产交易中的术语, 能阅读外国相关行业标准,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结合本校师资实际情况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对象, 有针对性开设小语种的语言类选修课程, 如越南语、印尼语、老挝语、俄语、哈萨克语, 并在教学过程中, 渗透有关国家的风俗习惯、政治状况、文化差异、基本法律等内容, 使学生在学外语的同时, 了解国外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和跨语言沟通能力。

(3) 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职业技能课程。随着“农业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入, 由于国外地理环境和生产技术与国内并不完全一直, 因此在技能课程上, 要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生产的一些特殊职业技能课程, 以提高学生参与“一带一路”的竞争力, 适应海外企业不断变化的新技术领域。例如东南亚国家橡胶生产、木材加工, 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粮食机械化生产等实用技能等。因此, 可以根据需求, 有针对性开始此方面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知识的课程, 成为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都具备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4) 开设跨文化、多领域的培养涉外素质能力的选修课程体系。要调整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开设一些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跨文化、多领域的培养涉外素质能力的专业选修课, 如《“一带一路”国家概况介绍》、《世界农业发展概况》、《东西方文化比较》、《涉外礼仪》、《东盟经济文化与习俗》等选修课, 从而拓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和兴趣, 取弥补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遗漏现象, 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满足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实现自身与期望岗位的对接。

(5) 国际接轨, 优化和提升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针对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规格和要求,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 要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要求, 和国际接轨, 优化内容, 精心组织。首先要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 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中, 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二是教学内容中要引入国际案例、企业案例, 让学生进行案例的专题研究, 逐步缓解理论课程的缺陷, 使学生在对现实环境进行剖析的思考中, 培养其系统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提高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三是要开展“双语教学”, 开发基于“双语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 提高学生对专业和外语融合应用的能力。

(三) 完善外向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保障

(1) 紧密校企合作, 共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与外向型农业企业合作, 充分发挥办学主体地位, 及时获取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和要求, 了解行业发展对外向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及时对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内容组合进行调整和优化, 使课程体系更贴近“一带一路”发展需求。

(2) 建设一支适应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要通过“内培外引”, 加快建设一支适应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积极吸纳海外留学人员, 重点招收法语、印度语、东南亚国家语言等小语种人员, 提高语言类课程教学水平;主动选派相关教师到“一带一路”国家留学或短期培训, 学习相关职业技能和语言,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外语水平;加强教师交流互访互聘, 聘请“一带一路”国家的外籍教师;建立外向型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外向型企业的管理或技术人员来校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 同时选派教师到外向型农业企业挂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涉外业务操作能力。

(3) 编写开发一批适合外向型人才培养教学需要的教材。出台激励制度, 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满足外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需要。推行培养涉外工作能力的双语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环境, 培养适应涉外工作需要的人才, 必须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当前农业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体系存在着理念滞后、课程设置和内容不适应、不满足发展需求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规格, 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概况及相关政策、贸易、法律的课程、小语种的公共语言课程、相关职业技能课程, 构建跨文化、多领域的培养涉外素质能力的选修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保障, 以培养外向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 (6) .

[2] 吴文良, 薛海波.“一带一路”建设与农业跨国经营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 (6) .

[3] 周龙军, 李早旸.外向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1) :27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大学语文》的深思下一篇:公路养护施工工艺与安全管理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