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分析论文

2022-04-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物流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卓越服务,即使企业服务主体拥有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情怀;拥有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和目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通过企业服务行为来展现其道德目标,从而达到卓越服务。

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分析论文 篇1:

国有企业财务目标定位

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迁,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值最大化,到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利润最大化,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国有企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它不仅具有普通企业的一般特征,也包含了更多的责任与内涵。因此,国有企业应重新审视其财务目标,根据新的社会经济情况对其财务目标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

一、 国有企业的性质

世界各国都有国有企业,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对国有企业的界定也有所区别。综合各国国有企业的情况,从功能上看,国有企业是介于政府行政机构与民间企业之间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身兼政府行为和企业经营的双重职能,是政府社会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的对立统一体。必须将国有企业的职能与政府行政机关的职能区分开来,否则就失去了办“企业”的必要;同时也不能将其混同于民间企业,否则又失去了“国有”的意义。

二、 国有企业财务目标的定位

通过对国有企业性质的分析,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具有企业性和社会性。因此,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社会性目标和企业性目标的对立统一体。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第二个层次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贡献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这一目标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同社会贡献最大化目标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1.国有企业的一般性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贡献最大化

国有企业主要是由所有者(国家)、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群体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组成,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目标。对于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来说,创办国有企业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社会效益最佳;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经营企业是为了实现自身经济收入最大化;对于职工来说,企业是其经济利益和福利的保障。

根据对国有企业三个利益主体不同经济利益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他们各自利益目标之间的差别,在现实中,会出现经营管理者、职工为了追求各自局部利益而产生的次优和短期化行为。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可以将三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本身就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关系,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和发展,防止短期行为发生,也有利于调动企业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本身具有的部分政府职能,以及其所追求的社会利益目标决定了国有企业还应把社会贡献最大化作为其另一个财务目标。对处于所有者地位的国家来说,从其创办国有企业的意图来看,就是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础上让国有企业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如:为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等等。

在这两个目标中,“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明显的企业性特征,“社会贡献最大化”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共特征,这意味着二者之间有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一面。企业要为社会做贡献,必然消耗企业的人力、物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都是由政府委派,为了完成政策指标或是政治任务,保证能在其职位上工作下去,在制定企业的经营政策过程中,就会把政府意图放在首位,也影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相反,企业为了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限制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支出,影响“社会贡献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但是,这两个目标之间也有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一面。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会千方百计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这样就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就业机会,对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意图起到了促进作用。反过来,国有企业社会性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为国有企业的企业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障。

2.国有企业的最终财务目标是相关者利益均衡

国有企业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和“社会贡献最大化”目标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了将这两个目标统一起来,还必须确立更高一层次的目标——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公司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并享有合法权益的组织或个人,具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雇员、顾客、供应商等。对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还承担了部分政府社会职能,因此其利益相关者还包括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均衡是指当作用于某一系统运行的诸种对立力量处于均势时,该系统所处的状态。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就是指各方利益在企业中实现的“共赢”。

在这里,为什么国有企业最终财务目标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而非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笔者认为,企业的财务活动不能代表部分利益者进行,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不可能实现某一方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在多方共同谈判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各方利益均衡。如果将目标设定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会显得过于偏颇。一方利益达到最大,必是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基础的。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这一目标,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贡献最大化”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个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作为国有企业的最终财务目标,它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最终发展的方向。

三、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来说,其财务目标各有侧重

以上笔者论述了国有企业财务目标的定位,但是国有企业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其财务目标应该各有侧重。从法律地位上看,国有企业微观体制可以划分为政府直接管理型国有企业、政府高度控制型国有企业、政府一般控制型国有企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的最终财务目标,它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最终发展方向。

1.政府直接管理型国有企业

这类企业一般由国家独资经营,直接管理,无独立自主的经营权。以国家名义参与经济活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产服务是其主要的经营目标。因此,可以视作政府机构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延伸。这类企业和行政机构的差别在于,其收入可以用于支出活动,剩下的再上缴给国家。这类企业分布在市政建设和垄断性很强的部门,如供水、供电、供气、邮电、造币、军工、铁路、公路、公交等。

这类企业在财务上基本实行预算体制,由政府统收统支,不自负盈亏。其人事、编制、都是由政府控制,工资标准也由政府确定,而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没有直接联系。上级部门的规章和指示是其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市场机制的影响力很小。对这类企业来说,其根据市场状况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小,而承担的社会职能要相对更多,因此在财务目标设定的时候要侧重于实现社会贡献最大化,也就是这类企业在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同时,要更注重在福利、就业、保证公众利益上发展优势,同时也要保护环境上做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政府高度控制型国有企业

这类企业大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政府对其的干预程度相对于第一类企业来说要少一些。这类企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建筑业、商业、金融业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这类企业虽然也要承担许多社会性义务,但是政府不实行统收统支,原则上企业是自负盈亏。这是因为,这些企业处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如果政府干预太多,必然束缚企业的手脚,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无法增强其竞争力,巩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对这类企业而言,其财务目标的侧重点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满足这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要求。

3.政府一般控制型国有企业

这类企业由于有民间资本的加入,因此盈利性、商业性相对较强,行政性相对较弱。一般来说,政府只是以股东的身份参与管理。对这类企业来说,也应该将其的财务目标偏重于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企业价值的增值,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勇杜 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析.商业研究,2003,(24)

[2]俞建国: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1998,(6)

[3]袁振興: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会计研究,2004,(11)

[4]乔均: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杨厚智 李 霞

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分析论文 篇2:

论物流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

摘要:物流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卓越服务,即使企业服务主体拥有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情怀;拥有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和目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通过企业服务行为来展现其道德目标,从而达到卓越服务。

关键词:企业服务;卓越;道德目标

On the Moral Goal of Logistics Services Business

Dong Jianbin

(Shanxi Housing Fund Management Center’s Office)

卓越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美国管理学者米勒认为:“卓越并非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满足感。”卓越是一种道德境界,“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道德”。所谓企业服务,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目的,依据一定的经济原则和道德准则所进行的服务实践活动。卓越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因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企业服务既是一种经济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企业服务主体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美国著名学者、服务研究专家利奥纳德·贝利在研究了14家世界上最优秀的服务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后指出:“尽管这些样本公司都获利颇丰,但利润本身并不是价值观念的内容,而是其结果。”

企业服务作为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目标,离开了目标,企业服务活动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企业服务目标是企业服务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企业服务目标的种类很多,它具有多重性的特点。

一、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二是指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显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人类社会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同时取得进步的道德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将自然作为人类统治的对象。

本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指企业服务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身的道德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服务的卓越追求。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企业服务的绿色化为基本手段的。随着现代企业服务的迅速发展,企业服务的绿色化成为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由于绿色企业服务能有效实现企业服务效率、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环境效率四个方面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价值,因此,开展绿色企业服务是实现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企业服务走向卓越的重要条件。

所谓绿色企业服务,是指企业服务主体以生态道德作为企业服务哲学,以绿色服务文化为道德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要,以实现企业服务生产者、企业服务消费者、社会、环境四方利益的统一,实现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生产服务、流通服务还是消费服务,无论是售前服务、售中服务还是售后服务,企业服务主体都必须以符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原则为服务导向。

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它实质上是企业服务主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道德责任,要处理的是企业服务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企业服务应当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树立绿色服务观念,从事绿色经营,使服务与环境有机统一。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从企业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减污和治污,以达到服务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有机统一;企业服务主体不断提高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服务理念和绿色服务价值观,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在传统的企业服务管理之中融入环保观念,注重对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积极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文明的企业服务环境。

二、企业服务自身利益的超越

利益,本文主要是指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是经济活动和道德活动这两个不同社会范畴的中介和连接点。也就是说,利益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可以作为经济范畴出现,它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这实际上就已经揭示了利益的本质。在道德活动中,利益是任何道德范畴的基石,所谓“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其含义实际上应该是,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的基础。

大多数服务性企业,尤其是国外知名服务企业,都将自己的服务目标定位于确保他们的顾客得到卓越的服务,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超越他们的期望。那么,怎样的服务才算得上“卓越的服务”呢?本文认为,首先,企业服务主体要明白服务卓越与否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消费者对服务满意与否同样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其次,“卓越”并不仅仅是一般的符合标准,应当从消费者的目的和愿望出发,超越一般的标准,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努力追求完美。实际上,卓越服务的道德目标就在于企业服务具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在于所提供的服务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甚至这种服务超过了消费者的期待。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就是“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就是要“突出顾客的价值优先,需要与顾客建立情感上的沟通,赋予顾客与众不同的优越感”。创

造顾客感知价值需要实现优秀服务向卓越服务的转变,需要企业服务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创造顾客服务价值。这里的优秀(G o o d)是指“优质的、符合标准的”,而卓越(G r e a t)则是指“伟大的、杰出的”。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服务产品,能够为企业创造长久利润的服务可以说是优秀,但不一定是卓越。卓越应当是对利益的超越,意味着能合乎道德地对待利益相关者,即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正当的利益要求,公正地对待他们。因此,卓越具有明显的道德意义和道德关怀。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吉姆•柯林斯(Ji m Col l i n s)就曾指出,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需要核心价值和一个超越盈利的目的,再加上一个保持核心或激励进步的关键动力”,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技术贡献,对个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以及一种深深的信仰:利润并不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因此,拥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的企业服务主体往往是从自身的社会使命、社会责任,而不是自己的利益要求来认识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 e t e rF.D r u c k e r)所指出的:“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那么,企业服务主体在社会中的道德使命是什么呢?就是超越经济主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为社会提供卓越的服务。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托马斯•莫里根(Thomas M.Mulligan)教授认为:“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这一使命比企业可能行驶的其他任何职责都重要。”当企业服务主体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在为社会的进步、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时,同时就是超越了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时,他往往就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所指出的:“当人类所追求的愿景超出个人的利益,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远非追求狭窄目标所能及。”

以上对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分析表明,企业服务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它还是一个价值选择、道德实现的过程。企业服务目标中总是包含着道德价值观念的选择与取舍,其目标的有效实现也总是依赖于一定的道德条件。因此,企业主体在确定企业服务目标时,应该自觉地把企业服务与伦理道德、企业服务的非道德目标与道德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服务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真正实现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和目的。

 总之,作为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卓越服务,要求企业服务主体拥有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这意味着企业服务主体在企业服务过程中应当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通过良好的企业服务行为来展现自己的伦理道德品质,从而创造卓越服务。

作者单位:陕西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办公室

参考文献:

[美]利奥纳德•贝利.服务的奥秘:持续商业成功的九种驱动力

[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152-155.

作者:董建斌

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分析论文 篇3:

全面预算管理在火力发电企业中的应用

完成分析、预测和合理规划的管理工作,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并层层分解下达到企业内各个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以实现生产经营指标的高效完成。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企业可以将各经济部门的个别目标与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有效地联系起来,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煤价居高不下、行业利润严重下滑的情况下,竞争力是火电产业成功的关键。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就必须控制发电成本,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将成为新形势下火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发挥的作用

虽然全面预算制度是一项极大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优秀制度,但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发电企业尚未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许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体化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开展预算管理,如何编制预算,如何实施预算计划,如何评估预算计划等问题,给发电企业应用和实施一体化预算制度带来巨大障碍。

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系统。它是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充分参与,涉及公司生产经营的全部内容的预算制度。企业主要有五个职能:明确目标、内部沟通、资源配置、合理控制、检验测试。全面预算是实现企业一体化和高效管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现代企业管理运行的必要制度和手段。
火力发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项费用存在拆借。在财务上,材料费用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与技术改造费用、建筑物维修费用与单位日常维修费用是相互独立的,不能混淆。在实际操作中,商家经常混合使用这两种成本。例如,购买固定资产时,预算金额为10万元,实际购买价格为12万元。业务人员将其理解为材料成本,并使用材料成本预算进行结算。在财务账户中,固定资产的购买超过预算。二是财务管理滞后。目前,大部分公司将预算控制职能划分为财务部门,但在物资采购、项目招标等方面,由于各类业务项目较多,财务人员参与不足,部分业务未知。如果财务人员不了解预算控制的范围,在签订合同时,有些操作可能会超标。例如,在签订了40万元的房屋维修合同后,销售人员询问日总维护费用为30万元,是在预算之内的。财务人员办完维修手续后发现,维修总费用为50万元,已超出预算。例如,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多个成本,那么从可行性研究到施工再到最终验收的技术改造项目需要与不同的供应商进行独立的合作。在不了解项目组成的情况下,财务人员无法准备统计信息,这可能会导致预算偏差。总之,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人员信息滞后,很容易导致预算成本失控。

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意识不到位。所谓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全面”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全面参与企业活动。在实践中,一些员工认为预算工作是财务工作,对预算工作不重视、不参与。加强预算管理,与费用报销、工程结算密切相关。没有预算,就没有费用,也没有结算程序。第二,责任感不强。各部门在接受预算方面比较被动。一方面,为了顺利偿还明年的各项开支,我们习惯性地夸大开支要求,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导致预算超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工作的计划,部门对明年的工作不清楚,很容易漏掉,而缺少项目又导致预算短缺。对于实行定额管理的项目,直接按定额上报,在后续的内控预算和调整过程中不及时更新项目内容,避免内控预算对任务和职责的分配过程不明确。一方面,这将导致预算汇总编制人员花费大量时间验证每个业务,从而增加工作量。另一方面,成本膨胀和项目不完全性会导致预算偏差,使预算无效,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全面预算管理在火力发电企业中的应用

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实施过程中的良好实施效果,有必要加大对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培训,使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所有生产活动的重要性。企业成本控制适合用于设定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价值。此外,员工需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严格的法律约束制度,预算目标是衡量预算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企业员工必须做到这一点,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科学合理地建立预算考核机制

考核、奖惩是预算管理的命脉。有效合理的评价和明确的奖惩措施可以保证预算管理的实施,使预算成为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标准。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是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和落实措施。设计合理的经营预算管理程序,提高收入、成本等预算指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二,将预算目标与企业的业务过程相结合,对预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形成与经营者年薪挂钩的奖惩机制。员工的工资使管理者、工人和企业形成了责任、权力和利益的責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和工人的创造力。第三,要将预算的执行与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有效挂钩,并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应增加浮动工资在个人工资中所占的比例,并将其与本组织预算评估的结果挂钩。第四,建立合理的预算考核体系,开展绩效考核。对月度、季度和年度清算方式进行具体的预估,坚决实现清算结果的奖惩。

加强对整个预算管理过程的控制

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实施过程的控制,在一定会计范围内控制企业经济业务,将经济业务与企业预算管理相结合,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预算检查,可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快速改进工作,对员工实行公平奖惩,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同时,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预算管理要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严格遵守预算管理要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日常业务管理,实现预算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企业要积极实施信息化管理

信息时代,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数字管理平台落后,导致企业与预算对接效率低下。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通过信息化来进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同时,为了整合数据,通过收集企业审计流程、内部控制、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有效整合各方面信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预算审查、监督和数据编制提供全面依据,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根据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新计划,及时反映预算的实现情况,根据信息管理系统,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确保预算的灵活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编制程序

建立全面预算不仅取决于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取决于科学合理的程序。第一步是确定预算的时间范围,内容和水平。预算期可以分为三年滚动预算,年度预算和每月预算。预算应包括公司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预算级别包括公司级别,部门级别,团队级别的预算,可分为多个级别。同时,综合预算的核心是专业预算组织,该组织倡导“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组合”实现充分参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自上而下的预算目标沟通不仅可以保证预算批准的权威性,还可以使员工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在企业预算计划中进行沟通和平衡,提高预算的可操作性,实现成本控制。第三,预算应涵盖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预算编制,真正扩大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计划,逆转经济劣势,减少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我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不足,重点阐述了火电企业如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火力发电企业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用科学方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发展得更好、更快,使企业实现可持續发展。

(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霍州发电厂 )

参考文献:

[1]廉庆芳.全面预算管理在火力发电企业的应用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2):135,173.

[2]张鹏.新能源发电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9(Z1).

作者:马丽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科专业课程实验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