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神化管理论文

2022-04-2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网络传播神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成为舆论发酵的重要阵地,网络媒体的话语权不断突显。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动摇,受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网络话语权的归属并不是简单的单向让渡过程,它常在网络媒体与受众间摇摆。

网络传播神化管理论文 篇1:

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鹤文化的对策研究

[摘 要]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鹤文化是发展西部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方式。依据国内学者对旅游鹤文化的研究现状和西部地区城市的基本情况,再次提出打造旅游鹤文化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鹤文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旅游鹤文化;竞争力;文化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愿望日渐强烈,旅游不仅能使人们的身体得到放松,更能增长见闻,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旅游的定义指出,旅游具有满足旅游者需求、记录、传播、认知、教化、创造和娱乐等功能和作用,而旅游中反映出的文化,更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旅游者实施旅游行为,更多的是进行文化消费,因此旅游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旅游文化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文化以“旅游”为基础,“文化”为核心,重点在“文化”。广义的旅游文化包括了旅游中涉及文化的各层次、各方面,由客源文化、东道文化和服务文化综合形成。

鹤文化是由丹顶鹤衍生出来的文化精神,在3000多年有实物和文字证明的历史长河中,丹顶鹤经历了从自然物到人格化、从人格化到神化、从神化到科学化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丰厚的鹤文化的历史积淀,在语言文字、文学、书法、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工艺品、建筑、服饰、体育乃至哲学等诸多领域多有丰富的表现,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代表了“吉祥长寿、自然和谐、优雅忠贞”的内涵。生生不息、开放进取的鹤文化,成为区域发展旅游的一大特色。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把鹤文化融入到旅游中,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旅游鹤文化的氛围,体会旅游鹤文化的历史传承,同时也会增强旅游者旅游的乐趣,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旅游鹤文化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鹤文化进行研究,对鹤文化进行了探究,提出鹤文化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及科学文化方面。〔1〕对鹤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鹤文化的传播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指出充分运用互联网进行鹤文化传播的策略。〔2〕研究了鹤文化的产生,并就旅游地居民培养鹤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指出西部地区拥有独特的区域特点,文化内涵丰富。〔4〕从建设和谐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把鹤文化融入鹤城旅游业的发展中。〔5〕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鹤文化属于区域特色,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区域的发展,对鹤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鹤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但如何把鹤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形成旅游鹤文化,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空白。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介绍西部地区城市的基本情况,再次提出打造旅游鹤文化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鹤文化的具体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鹤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起到指导性作用。

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概况介绍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地理概念,目前对西部地区的界定,主要以齐齐哈尔、大庆、黑河三个城市为中心点。

1.齐齐哈尔市基本概况介绍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中西部松嫩平原,紧邻黑河市,达斡尔语中的齐齐哈尔意为“天然牧场”,是黑龙江省西部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现已发展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齐齐哈尔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交通便捷,通讯设施完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典雅的古建筑、悠久的历史遗迹,特别是闻名中外的世界珍禽丹顶鹤之乡——扎龙自然保护区;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天然成趣的明月岛;湖光山色、亭阁别致、风景秀丽的龙沙公园;新石器时代的昂昂溪文化遗址、大乘寺、清真寺、关帝庙、石碑山、塔子城等历史文物遗迹,旅游业发展迅速,为旅游者所青睐,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中外宾客前来旅游。

2.大庆市基本概况介绍

大庆市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文化、科研、 教育及医疗中心。石油文化游、湿地景观游、地热休闲游、民俗风情游、城市风光游,已经唱响龙江,辐射东北,走向全国。被列为国际旅游景点的中国最大的石油科技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景点,可以使游人直观感受厚重的石油文化;草原赛马、水上狩猎、参观民族博物馆等旅游项目,可以使游客亲身体验民族风情;龙凤湿地观光、人居生态村休闲、野生动物观赏等旅游项目,可以使人们尽领神奇的湿地景观;“中国温泉之乡”林甸县地热资源丰富,旅游项目备受青睐,形成了到哈尔滨赏冰、亚布力滑雪、大庆洗温泉的精品旅游线路。

3.黑河市基本概况介绍

黑河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北邻中国最北端的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黑河气候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仅为零下1.3-0.4℃,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每年的夏季是到黑河旅游的最佳时间,此时黑河天气凉爽、空气清新。舒适的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疗养、避暑的绝佳选择。黑河别具北国特色的绿色净土观光带,拥有世界三大旅游资源中的冰雪、森林两大资源。世界罕见的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闻名遐迩的爱辉古城、民族风情浓厚的鄂伦春、达斡尔少数民族聚居地、惊险奇特的沾河漂流、茫茫的小兴安岭林海、两岸文明迥异的中俄大界河——黑龙江,为黑河旅游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打造旅游鹤文化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意义

1.打造旅游鹤文化,提升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实力

齐齐哈尔、大庆和黑河等城市为中心的西部区域,三座城市有着共同的区域特点和文化特征。齐齐哈尔市地处嫩江中游,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大庆是现代化石油工业城市,具有新时代的历史文化;黑河地处边陲城市,具有异国风情的历史文化。然而三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许多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竞争就是特色的竞争、文化的竞争,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需要把特色和文化结合起来,打造旅游鹤文化,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实力。

2.打造旅游鹤文化,塑造旅游地文化新形象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地形象好坏是实施旅游行为重要标准。旅游地文化形象是旅游地塑造品牌的精髓,是旅游地内外部公众在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对旅游地文化的印象和评价。它重在旅游地文化的树立及传播怎样的形象,反映怎样的文化特色。鹤文化是千百年积淀而成,以“吉祥长寿、自然和谐、优雅忠贞”为核心理念,承载着人类的追求和价值观,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人们行为目的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鹤文化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体现,因此打造旅游鹤文化,对于塑造旅游地的文化形象是非常有利的。

3.打造旅游鹤文化,促进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合作

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经济主体,根据一定的协议章程,将旅游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发展旅游业,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6〕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旅游业相对于其它区域还比较弱,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较低,齐齐哈尔、大庆、黑河三个城市的旅游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优势不明显,资源比较分散,这对于发展区域旅游业是非常不利的。打造旅游鹤文化,可以带动各城市的资源互用,形成合作意识,共同打造旅游发展的新契机。

四、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鹤文化的对策

1.提升本地居民对于旅游鹤文化的宣传意识

本地居民与旅游者联系较为紧密,本地居民的观念和意识往往会对旅游者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培养本地居民的旅游鹤文化意识。祖先留下了宝贵的鹤文化资源,旅游宣传是彰显鹤文化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因此要号召居民看鹤、懂鹤、爱鹤、护鹤、颂鹤的意识,加大对鹤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本地居民对旅游鹤文化的宣传意识,提高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旅游鹤文化

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都需要传播媒介,旅游鹤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是通过媒介进行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旅游鹤文化、接受旅游鹤文化,应该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同时善于利用网络,做好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融合。网络是很有用的传播工具,可以构建旅游鹤文化网站,建立类型多样的网络交流平台,形成学术交流、信息传递、文化资源共享的平台。

3.形成旅游鹤文化的发展模式

各级政府把旅游鹤文化纳入地方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鼓励旅游企业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与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撑,把旅游鹤文化的精神融入到旅游企业中去。社会积极参与进来,把有关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学艺术等与鹤文化充分地融合,为发展旅游鹤文化提供资源和智力支撑,推动旅游鹤文化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4.大力开发旅游鹤文化资源

如何把旅游与鹤文化充分地结合,挖掘最有价值的旅游鹤文化资源,是发展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根本。首先,增加旅游景区的看点,例如,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看点是鹤,旅游者来看鹤,主要是对鹤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旅游行为。好奇心满足了,旅游行为即结束了,因此许多旅游者只是把齐齐哈尔作为旅游的“中转站”,只是路过看看,没有体现出旅游鹤文化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利用鹤资源,不仅是看鹤,还要有关于鹤的故事、鹤的话剧,增加一些关于鹤的电影等等,创造一些精品的鹤文化旅游路线,旅游鹤文化的价值就充分得以体现。其次,多增加关于鹤文化的节庆活动,精心策划,悉心组织,赋予真正的生命力,推出大型的影视作品或者是旅游鹤文化展览等等,而不是流于形式。

总之,旅游鹤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过程,即是旅游产品市场定位的过程,也是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若要旅游鹤文化发扬光大,必须有政府支持、居民配合、旅游者接受,需要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形成符合旅游鹤文化发展的动态管理体系,把旅游鹤文化确定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弘扬西部地区旅游鹤文化,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杨兆芬.鹤文化之探究〔J〕.武夷科学,2006,(12):237-242.

〔2〕朱信良.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鹤文化传播〔J〕.新闻界,2010,(10):56-57.

〔3〕张静.文化型养老与鹤文化相结合促进鹤城旅游业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4):25-27.

〔4〕关庆凡,崔建伟.齐齐哈尔市民鹤文化意识的培养〔J〕.理论观察,2011,(03):78-80.

〔5〕周彦,王硕.关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12):83-86.

〔6〕张补宏,徐施.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06):101-104.

〔责任编辑:陈玉荣〕

作者:杨春梅等

网络传播神化管理论文 篇2:

权利的钟摆:网络话语权的“流动”与“交替”

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成为舆论发酵的重要阵地,网络媒体的话语权不断突显。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动摇,受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网络话语权的归属并不是简单的单向让渡过程,它常在网络媒体与受众间摇摆。本文梳理受众话语权逐步增强的过程,借鲍毓明事件的网络舆论变化分析网络话语权的流动交替。

关键词:网络话语权;媒介赋权;社会化媒体;议程设置

0 引言

随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舆论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在已有研究中,“用户赋权”等内容被广泛关注,但关于网络话语权的流动探讨甚少。传统媒体时代,有限的传播资源使媒体牢牢控制了舆论,受众受制于信息接收渠道的匮乏,在传播过程中极其被动[1]。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微博、抖音等网络自媒体平台,受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本文对“赋权”的解释为有能力接触网络新媒体的人通过新媒体提升自己权力的过程。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话语权通过媒介赋权不断增强,在传播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与舆论扩散的重要阵地。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络媒体与受众基于各种公共事件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议题,在议题的出现、发展、发酵与平息的过程中,意见发表的主动性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即出现媒体设置议程与受众设置议程的交替。

1 声量的堆叠:议程话语的构建

1.1 话语权的垄断与受众的“无权”

传统媒体时代,以媒体为代表的传播者占据信息流动的绝对优势地位,不仅掌握着与信息源接触的权力,还能搭建有限的传播渠道。此时,媒体使舆论的绝对引导者和话语权的垄断者;受众则由于信息获取路径单一且缺少畅通的反馈渠道,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被动。在报刊、广播、电影刚刚取得进步的20世纪初,即大众传播媒介的早期发展阶段,出于对新事物的陌生与恐惧,人们对媒体保持着一种“神化”的态度,导致了“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等传播理论的产生,受众成为传播媒介的牵线木偶,任其操控。随着“魔弹论”影响的式微,受众虽不再神化媒体,但囿于接收与反馈渠道的限制,仍然难以走近“第一曝光现场”,争取话语权,受众不得不依赖媒体获取信息资源,媒体的话语权水涨船高。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受众对信息接收与反馈渠道的需求也与日增加。

1.2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与受众的“赋权”

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随着Web2.0的发展应运而生,其基于互联网允许UGC(用户从原创内容)创造交换的特点,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更便捷高效的社会交流方式。

区别于大众媒体与受众的单向信息传播活动,社会化媒体赋予了受众更多选择与编辑的权利,并使其自行结成某种阅听社群[2]。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化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大众传媒时代媒体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呈现出多元特点。面对社会化媒体提供的丰富信息时,与自我信息诉求相关的内容往往会成为结成社群的受众的主要选择目标。在此过程中,内容发布者的分散性,使媒体作为传播者的话语权被变相削弱。通过社会化媒体,受众还能就社会现象与问题公开发表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力的意见,继而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网络舆论[3]。可见,随着社会化媒体反馈机制的逐步完善,受众的网络话语权亦在不断提升。

1.3 监督者角色的出现与受众的“夺权”

在当今媒体融合、社会化媒体成为流行的背景下,受众的角色也随传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实现了从原本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到“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者”的转变,受众甚至成了媒体的监督者。

这种转变的出现首先是由于网络空间的扩展。网络的公共性、便捷性和可访问性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受众在网络中的交互空间不断扩张,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到如今的社交媒体平台,平台的多样性放大了受众的声势,受众的公共话语空间得到了空前拓展[4]。其次是传播主体的泛化。在如今的传播环境中,自媒体蓬勃发展,其易及性、高互動性及匿名性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局面出现,“从精英时代信息的窄众化传播到大众传播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对公共事件进行探讨”[5]。再次是传播内容的娱乐化与平民化。如今,“部分自媒体早已变成了经营性质的媒介,甚至个别自媒体已经具备了‘大众传媒’的特征”[6]。为了提高受众参与度,许多媒体选择迎合受众口味,导致社会性议题中娱乐话题比重逐步提高,这大大冲击了在传统媒体中至关重要的信息把关环节,导致报道内容的选择与采编专业性、严肃性不足。而在高自主性的信息生产过程中,人们也能根据自身兴趣定制个性化信息源,避免传统媒体的信息裁剪,使网络传播更加自由。最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也为受众带来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受众可以借助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反馈,形成一定的舆情冲击。在此过程中,受众对网络话语权的掌握越发稳固,甚至能推翻网络媒体设置的原有议程,建立新的议程话题。

2 权利的转移:受众反馈对议程走向的影响

美国政治学家彼得·巴克拉克认为,社会精英介入、公共危机事件、集体抗议活动以及媒体曝光这四种触发机制是决定公共事件信息流诉求进入议程设置的标准[7]。鲍毓明事件进入受众视野的过程正是社会化媒体通过该触发机制使其进入议程设置的过程。

2020年4月9日,公众号南风窗发表了《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控诉鲍毓明性侵其养女李星星,向网络受众进行了属性议程设置。文章一经发布便引起轩然大波,短时间内阅读量增长到10万余次。微博红V“弦子与她的朋友们”对该文章进行了评论转发,转发量很快突破1万。其后,许多大流量的博主也纷纷跟进,带动了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形成了来势汹汹的“问责群体”。该报道直指整个事件中的黑暗面,引发了人们对当事人的怜悯及对过错方的愤懑[8]。出于“移情”效应以及在一定程度的情感动员下,个体理性在网络临时群体的形成过程中消失,转换为集体无意识、怨恨或者戏谑[9]。公众最终借助微博这一社会化媒体行使话语权,以转发、评论等形式表达自身态度,多数评论仍沿用网络媒体对该事件的属性定义,对南风窗设置的议程起到了强化作用。

4月12日,财新网却在《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这一报道中提出了对鲍毓明事件的质疑,与当时“责鲍怜李”的舆论几乎背道而驰,试图通过媒体话语权对该事件进行新的属性议程设置,却引发众怒。在此过程中,财新网希望设置的属性议程与受众的既有价值倾向产生了冲突,受众通过微博转发、评论形成了于财新网不利的舆论风向,正是这一舆情导致了公众议程对媒体议程的反向设置[10]。

反向议程设置即公众在网络中设置议程并形塑媒体议程的现象。在受众对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同的受众出于知识水平、既有观点倾向等因素,对信息产生或正或负的反馈,意见相斥的反馈会在社会化媒体这一相对公开且互动性强的平台上进行公开“展演”。受众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对网络媒体所发布的、涉及某一公共事件的内容进行评论、转发甚至行再創,形成一种无限循环更新的模式,为原始舆情带来“二次影响”[11],使舆情实现裂变式传播,产生衍生舆情。若受众对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产生大规模负面反馈,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便可能遭到重创,以至于不得不对负面反馈作出澄清以挽回公信力,由此可见,受众对议程走向的影响不容小觑。

3 话语的摇摆:网络话语权在网络媒体与受众间摇摆

2020年9月17日15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督导组通报“鲍某某涉嫌性侵案调查情况”,表示经过全面调查,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毓明的行为构成性侵犯罪。新华视点等媒体账号纷纷对此进行报道,以更加完善的新闻事实再度将舆论走向把控在了网络媒体手中,使网络话语权的归属再次实现了由受众到网络媒体的转移。

近年来,此类话语权流动交替的情况屡见不鲜。从媒体角度来看,技术赋权降低了新闻从业者门槛,专业新闻的生产受到了自媒体的挑战。为博关注,部分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会优先设置舆论焦点引领大众情绪[12]。南风窗的报道里,报道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报道,内容不免有所偏倚,不全面的真相也为反转埋下伏笔。从受众角度来看,人们长期以来累积的情感,如对同一阶层的共情或是对某一特定阶层的刻板印象,会淹没其对事件的客观判断[13],使受众产生本可避免的负面情感[14]。鲍毓明事件中,受众因循已设置的议程对事件进行定性,因此财新网相悖的观点遭到了强烈抵制,理性冷静的看法也因微博评论的排序机制沦为沉默的一方,高涨的舆情最终形成反向议程设置。

就其影响而言,一方面,受众赋权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受众从网络媒体手中接过话筒,可以以自己的声量呼吁有关机构重视案情、帮助弱势群体。但反转的出现既消费了受众的感情,又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而在信息真假难辨的情况下,极高的关注往往会使当事人遇到隐私侵害、心理伤害等问题,居于网络空间中的受众进行着看似理性的讨论,但在情绪的相互感染和抗争主体的情感动员中,却极易变成易受煽动且易暴力行事的大众,继而导致网络情感暴力的出现[15]。同时,话语权交替的背后也暗藏公平问题。网络媒体与受众争夺话语权,看似扩大了话语权的权利归属,但真正拥有声量的还是少数能够使用媒介的人[16]。

从鲍毓明事件可以窥见,正确重塑网络舆论生态必须把握信源、传播途径、受众这三个环节。第一,信源可信度决定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依赖性[17],作为极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在传播伊始就需注意对事件的报道是否符合真实客观的原则,相关从业者必须提升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第二,作为推动信息扩散的意见领袖,在表达意见时需要尊重尚未有定论的事实,警惕言语中的煽动性;第三,作为接收信息的受众,需保持清醒理性,拒绝标签化思维,避免陷入群体极化的情况,要注重媒介素养与“自媒体素养”的培养[18]。此外,具有公信力的政府部门是传播过程的关键主体[19],政府可联合平台方对行为失范的从业者及自媒体账号进行相应处置,在此类新闻舆论发酵初期就采取应对措施,扮演好把关人角色。

4 结语

网络媒体与受众会基于各自看法与立场,随着公共事件的发展不断提出不同议题,媒体设置议程与受众设置议程也随之交替。然而,在网络话语权不断交替的背后,隐藏的是整个网络传播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在传播困境面前,网络媒体与受众都应承担起突如其来的网络话语权膨胀背后的责任,共同构建更加客观理性的网络舆论生态。

参考文献:

[1] 黄霁风,陈丹丹,张琰.注意力模式视域下的网络短视频平台运营策略——以抖音APP为例[J].今传媒,2018,26(11):87-92.

[2] 熊光清.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话语民主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169-173.

[3] 昝再利.社会化媒体在公众舆论构建中的功能实现[J].编辑之友,2013(9):65-68.

[4] 彭步云.社交媒体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反向议程设置研究[J].当代传播,2019(5):110-112.

[5] 王淑一.后真相时代中反转新闻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9(26):212-213.

[6] 张伟博.从熵理论解读“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自媒体传播乱象[J].东南传播,2020(03):24-26.

[7] 李曼婷.关联网络议程设置视角下明星人设的建构和传播[J].戏剧之家,2019(35):71-73.

[8] 陈相雨,张卫.网络集群行为动员:场域、策略及其风险[J].江海学刊,2016(06):226-233.

[9] 殷文,张杰.中国式怨恨、差序格局与认同边界——情感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6):22-28.

[10] 尤旖芸.新媒体语境下粉丝形象的污名化探析[J].东南传播,2019(12):116-119.

[11] 李贞.社交媒体舆情治理:从系统分析到简约治理[J].社会科学文摘,2020(10):(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8-10.

[12] 阮立.“塔西佗陷阱”中舆论公信力来源与危机[J].今传媒,2018,26(08):34-36.

[13] 史磊.后真相现象的成因探索与治理: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五大反转新闻分析[J].视听,2020(8):203-205.

[14] 蔡雅雯.网络空间中负面题材报道的正向情感效果分析[J].东南传播,2018(10):142-144.

[15] 陈相雨,丁柏铨.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18(02):166-172.

[16] 位云玲.新闻反转的内在机理、影响及治理探究[J].新闻知识,2019(04):86-89.

[17] 殷文,张杰,郑方惠.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中介化信任研究[J].当代传播,2019(05):36-39,60.

[18] 陈相雨,丁柏铨.自媒体时代网民诉求方式新变化研究[J].传媒观察,2018(09):5-12,2.

[19] 徐俊青.后真相时代下高校学生对反转新闻态度和行为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31):135-136.

作者简介:申倩华(2001—),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及新闻。

丁曼泽(2000—),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及新媒体。

陆冬梅(2000—),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及新媒体。

指导老师:林若野

作者:申倩华 丁曼泽 陆冬梅

网络传播神化管理论文 篇3:

基于数据分析的抖音短视频对杭州西湖旅游的影响研究

摘  要: 抖音作为近年来新型短视频社交APP,因其代入感强、参与性高,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营销传播工具。随着抖音日活用户人数不断地创出新高,平台上的数据也迅速、大量地沉淀积累。筛选抖音上有关“西湖十景”的视频和评论信息,通过数学建模创建景点的抖音热度指数,用百度指数模拟景点的实际客流量,研究抖音短视频对提升景点客流量的影响力。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景点的表现不尽相同,希望以此为西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数据分析; 抖音; 旅游; 西湖十景

Key words: data analysis; TikTok; tourism; Ten sceneries of West Lake

0 引言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因短视频短小精炼、传播速度快、制作门槛低、社交属性强,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方式[1]。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随手拍摄的短视频经网络传播,为旅游景点形象的塑造带来新兴动力。从国外的YouTube到国内的抖音,短视频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旅游营销传播工具[2]。

抖音平台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在年轻人中迅速传播和流行,由此也在平台上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上的视频及评论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旅游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游客,也为旅游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

1 研究内容

“西湖十景”是杭州旅游的金名片,通过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的手段研究抖音短视频与“西湖十景”客流量的相关性,既从时间纬度上分析抖音短视频的热度与景点客流量的相关性,也从每个景点的抖音视频下的用户评论中进行情感分析和高频词统计,得出景点的游客认知意象,并通过数据可视化方法,更好地理解數据对象。研究的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⑴ “西湖”关键词下抖音短视频的用户群分析。包括:用户的年龄分布,用户的性别比率,视频发布的时间分布和评论的时间分布。

⑵ 基于文本语义分析方法,从视频的标题信息中提取各景点的高频词,从而获取“西湖十景”游客认知意象。

⑶ 基于百度AI平台的情感分析接口,要对“西湖十景”各个景点的评论分别进行情感值计算和分类,得到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关键词。

⑷ 数学建模,创建抖音热度指数,根据每一条视频的点赞数、评论数、分享数、转发数得到该条视频的抖音热度指数,进而按景点分类汇总得到每个景点的抖音热度指数。

⑸ 绘制抖音热度指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与百度指数趋势图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抖音热度对一个景点的客流量的相关性。

2 研究成果

2.1 用户群体分析

爬取抖音视频评论,截止时间2019年3月底,对获取到的用户信息用“西湖”关键词筛选,得到6649个评论用户,分析这些目标用户群的分布,分别按性别和年龄分类,如图2、图3所示,数据显示性别分布区别不大,年龄分布则以80、90后为主。

2.2 抖音视频发布时间与评论发布时间分析

爬取1124条西湖视频信息,数据显示在三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庆、元旦以及春节视频数量明显增多,说明节假日为景区带来了流量。

数据分析进一步发现,评论发布的时间集中在12~14点和19~24点之间。如图4、图5所示。

2.3 “西湖十景”游客认知意象及情感分析

研究所爬取的1124条有关西湖的视频,对视频标题做高频词统计,结果显示除了“西湖”、“杭州”、“喜欢”、“美景”这些词外,“白娘子”、“许仙”、“济公”等词出现频率也很高,显示传统文化或神化传说赋予景点人文艺术价值会使游客印象更深。

继续爬取视频下的评论,共28474条,用TF-IDF[4]文本分析算法提取“西湖十景”关键词,并对这些关键词用情感字典分析,得到积极和消极两类关键词,分别制作词云[5]。挑选“湖滨晴雨”这个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正负面情感词云对照,如图6、图7所示。

“西湖十景”正面词中出现的高频词有“风景”、“美好”、“惬意”“偶遇”等描述景色的词。在“平湖秋月”、“龙井问茶”景点中出现了“妈妈”、“女儿”、“家人”这些高频词。在许多景点出现了高频词“去过”。

“西湖十景”中的负面词“小心”、“掉下去”、“危险”、“护栏”等出现频率较高。“收费”、“钱”、“贵”、“骗人”这些词在“断桥残雪”、“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龙井问茶”这些景点中出现。“游客”、“人人”、“挤”出现在“断桥残雪”、“灵隐禅踪”、“花港观鱼”这几个景点。

这些高频词概括了相应景点的特征和问题所在,有明显的区分度且和我们的认知基本符合。

2.4 抖音热度与景区流量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数学建模计算抖音热度指数。对所爬取的1124条视频,根据每条视频的点赞数、评论数、分享数、转发数这四个指标衡量该条视频的受欢迎程度。先对每个指标作归一化处理,再求算术平均得到该条视频的抖音热度指数。通过抖音热度指数可以看出有一些视频的热度指数特别高,可以称作爆款视频。图8显示“西湖十景”各景点的抖音热度按时间的分布图,其中每个点代表一条视频的热度指数。

从图8可看出:“斷桥残雪”爆款视频最多(第一排第四个),“平湖秋月”(第一排第五个)、“花港观鱼”(第二排第一个)爆款视频次之。从时间纬度上看,爆款视频大部分集中在国家法定节假日里。

有了每条视频的抖音热度指数,再按景点分类汇总得到每个景点的抖音热度指数。

图9所示,“三潭映月”、“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排名靠前,而“龙井问茶”、“灵隐禅踪”、“湖滨晴雨”这几个景点的热度指数相对较低。

由于没有“西湖十景”的游客流量的官方数据,考虑用百度指数近似代替景点流量。通过观察百度指数的“西湖十景”图可以发现,除“断桥残雪”外,其他景点的百度指数保持一个平稳的波动,从2018年3月开始到10月为较高的阶段,而“断桥残雪”景点在2018年1月到2月间百度指数达到了10000,原因就是2018年的杭州第一场大雪降临,游客争相欣赏“断桥残雪”景观,断桥上尽是狂欢的人群。如图10、图11所示。

对比、观察图12和图13的抖音热度曲线可以发现,西湖十景的抖音热度主要出现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这和百度指数始终保持一个平稳的波动性不太一致,显示相关性比较弱。但是,“断桥残雪”在2018年1月到2月的抖音热度曲线图和百度指数图高度重叠,显示很强的相关性。究其原因:①用百度指数来模拟景点的客流量比较粗糙,需要用更精确的官方数据来印证。②抖音在杭州旅游方面的市场渗透率不够,这从2018年与2019年的环比数据可看到。③杭州西湖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拥有稳定的旅客流量,受互联网冲击的波动不大。④本研究所用数据截止时间到2019年3月底,而抖音日活人数和视频数量以每月甚至每周的频率更新,因此后续研究考虑用更多的数据做分析,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目前短视频正发展成为一种旅游营销传播工具,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拉动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景点宣传方式,西安和重庆这两座城市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6]。本文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希望从中挖掘抖音短视频和景点客流量的相关性,鉴于数据量不够多,时间跨度不够长,分析结果还比较粗糙,但给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建议杭州旅游管理部门重视抖音短视频对城市文化旅游的影响,参考从抖音评论中所提炼的游客景点认知意向,挖掘景区内的特色与优势,利用多种渠道吸引游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千继贤.抖音带来的“旅游”[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8:17,19

[2] Reino D, Hay B. The use of YouTube as a tourismmarketing tool[J].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2016.

[3] 欧阳效福.基于游客微博“大数据”分析的厦门旅游环境意象研究[D].厦门大学,2016.

[4] [美]麦金尼.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 李湘东,高凡,丁丛.Lda模型下不同分词方法对文本分类性能的影响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34(1):62-66

[6] 我是张小神:抖音APP竞品分析报告[EB/OL].https://www.jianshu.com/p/d7911958931f

作者:谢红霞 陈创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联网收费系统研究论文下一篇:古代服饰法律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