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子经营管理论文

2022-04-2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农业种子经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前,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提高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提高种子利用率,成为种子管理的重点任务。分析农业种子管理问题和制订解决方案,有助于全面建立种子管理系统。

农业种子经营管理论文 篇1:

我国种子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一粒小小的种子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甚至能够改变世界。种子是农业生产生活中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源,同时也是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各类型农业生产资料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三高”农业的发展以及“种子工程”项目的实施,种子正在以其小小的体积变革着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同时也颠覆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当前,种子产业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农业附加产业,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但是种子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种量持续下降、种子商品转化率较低的问题,除此之外,很多种子行业内部过于分散,产业创新研发能力较为薄弱,在市场中缺乏有效的竞争力。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种子产业在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種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就解决种子产业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走向健康化的种子产业发展道路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种子产业;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小小的一粒种子,其实是农业生产生活中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种植农产品最为基本的单元,在推动我国农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以及国家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生活中,实行种子产业化的发展,能够引导农业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使我国规模化的农户生产能够与国际中种子行业的大市场无缝隙对接,有效地提升了种子产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收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我国从事农业经济的人民增加收入。除此之外,是种子产业实现组织化的发展,还能够吸引市场中更多的金融资本向种子产业流动,帮助种子产业构建起前期、中期和后期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同时,还能够满足市场上的粮食需求和供给量,推动我国社会农业以及国家经济格局的全面协调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想要帮助我国农业实现更加协调地发展,必须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找准解决种子产业发展问题的切入点,推动我国种子产业不断向规模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种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一粒种子就能够改变世界”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种子产业的发展前景有目共睹,这也推动了更多的资本和人力投入到了种子产业中,使得种子产业的速度发展飞快。但是在种子产业迅猛发展的模式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弊端问题,我国种子产业本身起步时间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变革的重要阶段中,种子产业的飞速发展无疑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行业内部企业之间过于分散,种子企业效益偏低

在我国种子产业中,虽然已经有不少规模较大的种子企业凸显出来,但是大多数种子企业还处于中小型的发展规模,这也导致种子产业内部企业的发展过于分散,缺乏集中性,大多数中小型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偏低。一些规模较大的种子企业大多数具备雄厚的金融资本,同时,在大规模企业的内部,也能够为许多行业的精英和尖端化的人才提供相应的福利,这种企业内部部门相对来说较为齐全,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甚至还有一些规模庞大的种子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机构。这些大规模种子企业在项目投资方面更加倾向于投资一些技术要求较高、利润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品,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高质量棉花等一些收益回报率较高的农业品种。但是有很多种子企业在经营管理初期只注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发展状态以及市场中的实际需求,就盲目的扩张规模,也导致很多规模过大的种子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不堪重负。尤其是许多种子企业在初期开拓市场以及销售经营的过程中,种子研发以及种子产量远远超过了预期量,导致企业内部种子产品积压,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资金亏损,增加了不小的一笔财务负担,同时,这些积压的种子无处可去,还造成了大量的农业资源浪费,长此以往,种子企业内部人心惶惶,人员流失问题也较为严重[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许多规模较大的种子企业开始更加重视一些常规性农作物的生产和经营,但是由于种子产业整体市场过于分散,也限制了种子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种子企业来说,这些企业的资金投入主要是针对一些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常规作物品种的研发和经营,虽然中小型种子企业相比于大型种子企业来说经营规模较小,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投资研发的产品成本投入相对较低,企业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投入高额的成本,经营的产品也多数是一些常规性的农业产品,因此,这类型企业往往能够获得不错的经营收益。但是由于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这类型小规模的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分散化的竞争模式也导致种子企业的整体效益偏低,难以推动种子企业的产业化发展[2]。

(二)种子企业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制约了种子企业的持续性发展种子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是推动种子产业走向持续化发展道路的前提

条件和内在动力,同时也是种子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前,我国种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力较低,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同时,这也是种子行业内部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种子企业创新能力的缺失,将会导致种子企业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中缺乏内在动力,无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具有产业特色的品牌。关于新时代农作物的品种培育本身工作性质较为特殊,一个新的农作物产品种子培育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除此之外,农作物种子产品的培育周期较长,培育出来的成品在种植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处在发展初期的种子企业来说,想要组建起一支属于自己的研发团队并且建立起种子科研培育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于在市场中刚起步的小规模种子企业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但是,种子企业创新能力的缺失,并不会直接影响到种子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活动,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关于新型农作物产品的一种工作,大多数是由国家农业科技研究所或一些专业院校来完成的。以我国江苏省的水稻新品种培育为例,江苏省的水稻作物种子培育大多数是由江苏省农业发展科技苑以及江苏省个市级农科院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在共同的努力下培育而成。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地区在2001年到2010年长达十年的时间中,通过政府审核并且认定的水稻品种多达165个,而其中大多数水稻新品种都是通过品种权的转让、品种全的买断以及品种合作开发等形式,被市场中各类型种子企业所经营和销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种子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并不缺少新的农作物品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更多的农作物新品种涌入到农业市场中,很多农业新品种之间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3]。就以江苏省的水稻新品种为例,在2001年到2010年长达十年中的时间中,虽然研发出

多达165个水稻品种,并且,这些水稻品种也通过了政府部门的审核和认定,但是这些水稻品种在水稻的产量、水稻品质、水稻抗病害性能等方面的表现能力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这也为市场中种子企业经营产品的销售以及购买种子的农民在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是对于种子企业来说,如果农作物种子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也会制约种子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在农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还会加剧种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限制了种子产业的良性发展[4]。

二、解决种子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适当提升种子企业的准入门槛,集中培育大规模种子集团

当前,我国种子产业中的企业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市场中存在过多的中小型种子企业,这也造成种子产业整体的集中性较差,中小型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同时,还会造成种子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很多中小型种子企业规模较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在发展时整体的创新能力缺失,不具备综合性的竞争实力,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中,这类型缺乏竞争实力的中小型种子企业,在市场中的存在不仅导致了市场中同类型产品竞争加剧,同时也无法与国际中的种子集团公司相抗衡。此外,种子企业的准入门槛过低,特别是对于一些种子委托代销户,也不具备相应的制约和管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了种子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5]。种子本身就是性质较为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源,在种子产品研发和推广的过程中,不仅会由于种子质量问题而引发矛盾,同时,质量问题还可能会造成农业产量缩减等问题。因此,市场中必须要适当的提升对于种子经营户的准入门槛,要求种子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本实力,如果发生种子质量事故导致的农业减产或资源浪费问题,还应该要求,种子企业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种子的研发工程需要有先进的农业科技作为支持而种子产品的推广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也需要有与之相适配的栽培技术,这就需要种子产品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种植方法与产品品种相匹配,同时,种子产品的经营企业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技能,能够为种子产品的使用者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6]。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规范种子企业的准入和审批流程,对于市场中存在的不合格种子企业及时进行清理,有效地提升我国种子产业的集中化程度。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政策指导以及资金方面的扶持和投入,鼓励优质的中小型种子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或企业合作等形式,将市场中优质的种子企业资源整合起来,组建起规模较大的种子集团,并且将种子集团逐渐培育成集种子培育、种子推广、种子服务与一体化的骨干型农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中大型种子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我国种子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实力[7]。

(二)完善种子技术的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品种退出以及品种推广的规范制度

种子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了国计民生,同时也关乎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影响到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与优质的农产品种子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持续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强对于种子技术体系的建设。自我国政府颁布《种子法》以来,我国农业市场中种子管理的相关体制已经基本完善,而管理体系的严格性以及完善性,能够为种子企业营造有序、规范以及开放的竞争市场提供助力[8]。但是当前种子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中还是存在许多不适配的地方,特别是当前我国县级种子管理体系的建设,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在管理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关于种子企业监管的设备以及监管人才的缺失,也导致种子产品在销售以及使用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服务。其次,当前,我国市场中的农作物种子产品种类众多,这些产品之间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在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方面也存在杂乱无章的现象[9]。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农业部门必须要注重对市场中现有的种子品种進行管理,逐步完善种子退出以及品种淘汰的机制,这样才能够避免农业资源的浪费,同时,优化我国农作物品种的区域布局。第三,还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或科学宣传引导种子使用者正确的选用优良品种。国家政府可以通过种子补贴政策,针对具有地区优势的种子产品购买者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通过支持农民积极购买和使用优良的农作物产品,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覆盖率,同时,还能够增加区域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区域农产品的品质,推动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10]。

(三)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推动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农民种植规模较小、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以及兼业化的现象,这也导致我国农作物种植的效益普遍偏低,农业种植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仅仅成为了农民总收入占比较小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很多农民对于优良品种的投资意愿不高,同时,对于新品种种子的需求量也持续降低,这也是导致当前市场中种子商品转化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国家就需要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发展规模化的农业提供支持。国家可以将数量有限的土地以及种子资源分配给少数农民,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这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这种规模化的种植还有利于农业科技以及新型农业设备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提高市场中种子产品的商品转化率[11]。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想要切实的提升我国种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应该推动我国种子企业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完善种子技术的服务体系、整合市场中的种子研发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种子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加汇,秦伟,胡俊敏.焦作市小麦种子产业化发展实践与探索[J].河南农业,2020,10:62.

[2] 王瑞科,陈先兵,韦哲.探析种子产业化对农作物增产的促进作用及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2020,3817:127-128.

[3] 刘丹丹.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0:134-135.

[4] 时毛,于杰,杨金雪.强化玉米种子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J].吉林农业,2018,17:53.

[5] 李少川,翁一强,王雪芳.万宁市水稻良种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8,09:21-22.

[6] 张延秋,吴晓玲,李树君.实施“九五”种子工程,开启种子产业化发展新阶段[J].中国种业,2018,11:1-3.

[7] 艾米达·热合曼,阿依努尔·毛拉麦提.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4.

[8] 王进.以玉米商业育种促进产业化生产全面提高育种行业竞争能力[J].吉林农业,2017,08:44.

[9] 吴永权.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6,14:38-39.

[10] 胡安华.种子产业化对农作物增产的意义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8:141.

[11] 陈文艺.种子加工与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关系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1:16.

作者简介:包凌飞,1968-,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和技术推广。

作者:包凌飞

农业种子经营管理论文 篇2:

浅议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目前,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提高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提高种子利用率,成为种子管理的重点任务。分析农业种子管理问题和制订解决方案,有助于全面建立种子管理系统。种子管理人员必须履行职责,按照相应规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查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种子市场机制改进作出贡献,为健康育种创造条件。

关键词:种子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农业部门应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全面优化管理不良种子,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1   我国农业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种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播种前,选择高质量品种进行科学培育,是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必要基础性工作[1-2]。种子管理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直接影响,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为了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必须对种子质量予以严格把关。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实践中认真审查和分析种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不断深入分析可知,种子研发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手段,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但仍有很多优良品种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

此外,工资水平低与机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种业的快速发展。

2   种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种子市场比较混乱

种子经营管理过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可能会导致其市场失衡。一些种子公司试图降低成本,通过垄断等手段获得最大利益,甚至不遵守道德规范。如果继续任由其发展,难以保证种子的质量。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样违反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作物产量减少和质量降低的情况,为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增添许多不确定因素,并对种子机构的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2.2   种子市场开放存在监督管理问题

种子市场开放以及监管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种子供应和种子市场获取利润之间的矛盾。种子生产商和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想要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采取了非法措施和手段,以避免监管机构的监管。此外,长期以来人们进行种子管理受到传统管理方法的影响,其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未能充分关注;市场对种子质量没有严格而统一的要求,也没有特别的测量仪器;未能对市场进行有效控制。这使得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变得异常困难。

3   应对种子市场的管理方法

3.1   完善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

种子市场管理系统的创建和改进,是种子管理的基本保证。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国家应高度重视农业用种,严格遵守现有法律,根据法律完善相关法规,制定严格的标准,在种子进入市场前控制好种子质量,阻止问题种子进入市场。

在种子管理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部门对种子管理法进行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种子管理机构,加强建设种子管理服务队伍,为种子管理体系采取保障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实现种子生产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使种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更加标准和规范,有利于种子质量水平的提高[3-5]。

3.2   重视种子管理,指导农民科学选种

种子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种子质量问题是否过关以及企业如何对种子进行经营,这些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正确指导农民科学选择优良品种,规范企业盲目引进和随机推荐,可以有效遏制种子市场的混乱。

为了确保农业种子使用的安全,并提高农民对种子使用的信心,应当通过对种子生产和管理单位的检查和评估,建立种子品种推荐制度。

同时,种子研发机构、育种单位和种子管理部门,应按照高产优质品种栽培标准,组织申报种子集中种植与展示,并组织相关专家和种子管理企业进行实际研究,对田间品种进行鉴定,确定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合法优质品种。必须严厉打击非法行为,逐步完善种子市场机制并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3.3   加强宣传,提高预防意识

由于种子行业的特点,可以通过举办大型商业讨论会、培训、广播、口号和其他形式的宣传,大力传播与种子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也可宣传非法种子贸易造成的严重后果,开展“权利落实日”或“农村普及日”等活动。

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农民法律意识逐步得到提高,并且避免了被骗的潜在危险。可以通过“3·15”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预防种子管理的意识,让人们充分了解种子相关法律法规且合理保障自身权益。同时,为人们提供关于种子管理的相关知识,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充分提高种子从业者和农民的法律意识,也要提高其对市场风险的认识,防止种植非法作物所带来的潜在危险[6-8]。

4   優化农业种子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4.1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控制与监管

随着种子品种及其生产渠道的增加,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种子市场的控制。确认清楚种子管理的条件、标准等,明确规定种子公开使用的条件和方法。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另一方面为农民参与选购种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在监测种子质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检查种子生产、使用之间的关系,并确保种子品种的认证。在种植种子期间,有关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公平开放的原则,并建立专业的现场监测机制,考虑当地的实际农业生产情况。种子生产的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都需格外注意,特别是种子生产风险、经营风险和质量风险,确保农民能得到可靠种子,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4.2   优化种子业务

为了更好处理新品种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改进登记程序,并全面对种子管理实施登记制度,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

一是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检。二是检查种子标签、经营许可及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等。三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查处市场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健全种子案件的举报制度,增强种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妥善处理种子质量纠纷。

同时,必须调整种子生产趋势,测试种子品种,根据新种子品种特征,培育其技术与方法,使新技术在提高农业作物产量和其他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引入新种子品种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为其提供物质和政策支持,建立有效的种子档案机制,确保种子市场的有序发展。建立统一的种子管理系统,创新种子管理工具,并提高种子的管理与服务水平[9-10]。

4.3   明确种子经营的管理任务

为了确保种子管理的有效性,符合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指标,有关部门必须明确种子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方面,必须严格界定种子功能并对种子进行有序管理,以便对区域农业时间、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建立全面的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以便其能更好地控制种子质量。重点建立种子管理小组,有效提高种子管理效率,加强执法能力。查明生产、经营和使用种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技能,从源头上控制种子质量,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种子市场有序运作[11]。

5   结束语

种子管理人员应注意农业技术领域的知识扩展,并掌握实践经验,包括识别种子包装上的标识、种子名称、起源、质量检查等,只有种子主管部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此外,种子管理系统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有关部门必须认识到传统种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明确种子管理责任,提高种子质量,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种子管理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收入。

参考文献:

[ 1 ] 王静.浅述新形势下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策[J].种子科技,2018(8):34,36.

[ 2 ] 张苏兰.浅析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7(24):80-81.

[ 3 ] 张兴盛.农业种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2):81,83.

[ 4 ] 陈晓霞.新形势下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J].乡村科技,2017(27):24-25.

[ 5 ] 韩进伟.新形勢下的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浅谈[J].农业与技术,2014(5):222.

[ 6 ] 杨正斌.加大种子监管力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7(7) :44-45.

[ 7 ] 李凌云.浅析农业种子推广中的管理服务策略[J].种子科技,2020(1):117-118.

[ 8 ] 袁玉顺.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95-96.

[ 9 ] 龙明丽.浅析新形势下县级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0,38(18):38-39.

[ 10 ] 杨玲玲.浅议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1):26,28.

[ 11 ] 陈平.浅议农业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种子科技,2018,36(4):39.

作者:田华

农业种子经营管理论文 篇3:

构建种子产业市场和谐新气象

种子是农业栽培的基础,是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最基础的部分,政府和全社会都在关注种子问题及种子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小的种子也逐渐成为一个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就吉林省种子产业问题采访了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的丁万志站长,在采访过程中,丁站长就种子产业的特点、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为农业种植大省的吉林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一一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监督下,正朝着更加规范与繁荣的方向前进。

一、种子产业的特点

1.种子属于农业生产资料,具有巨大而稳定的市场

种子产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人口与耕地比例严重失调,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特别是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亩。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农业生产用种构成种子市场的直接需求,为种子产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稳定市场。

2.種子具有季节性强、经营难度大、风险性和利润高的特点

种子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当年销售的种子需要提前一年安排生产。由于产销不同期,整个经营活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从种子产业链来看,新品种选育周期长(一般需要6—8年),投入大,风险大,生产的前置期长且最终的收种产量往往由自然条件决定,高要求的仓储、市场需求及竞争状态的不确定性、售后的高风险性等决定了种子产业经营难度很大。但是高风险必然带来高利润,种子行业利润水平高于许多传统行业。随着各种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繁育,新品种将不断推陈出新,种子的科技含量增加,利润也将更高,种子市场将更加活跃。

3.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生产和消费群体特殊,专业化产品非专业购买

目前,种子市场特别是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大于求,与传统行业市场一样也出现了价格、品牌和广告大战。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后,国外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抢占我国种子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种子市场竞争。目前在国内的种子生产者和使用者都是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我国有农户二、三亿户,其中77.5%的农户(约1.8亿户)以种植业为生。近几年,各种子公司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大新品种的开发力度,农民可选择的优良品种越来越多,但我国农民有明显的从众心理,且怕冒风险。面对生长表现优良又复杂繁多的新品种,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无所适从,即“专业化生产的产品,非专业购买”成为我国种业的典型特征。

4.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高的供给价格弹性

种子价格的变化对单位面积播种几乎没有影响,农民并不会因为价格低就多买种。同时,种子是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无法即时生产性。所以一旦遇到种子生产量不足或自然灾害,种子价格就会特别高。由此可见,种子供给存在着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高的供给价格弹性。

5.种子具有适应性,但质量指标较为复杂,难以检测,事故纠纷多,维权难

种子的特点还在于它有适宜的分布区域,几乎没有一个品种可以广泛地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种子的纯度、发芽率、净度和水分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四大要素,也是种子质量的量化标准。净度、发芽率、水分等可以即时检测,纯度是种子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但种子纯度检测的不便性却长期困扰着我国种业。当前,我国对纯度检测常用的是异地检测法,检测时间较长,获取纯度结果多数滞后于种子销售行为,容易产生事故或纠纷,执法和维权较难。

二、世界与我国种业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必需的食品,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保持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种子是种植业中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种业的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种子产业是农业中最具有科技含量的领域,也是我国农业产业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种业基本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由传统育种技术向高新育种技术转变。二、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产、销一体化转变。

三、吉林省种业发展成就

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以占全国4 %的耕地面积,交售了占全国15 %的粮食。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粮食商品量及玉米出口量均位于前列。长期以来,吉林省粮食生产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吉林省种子产业的发展对全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吉林省委、省政府也对吉林省的种子工作非常重视,据种子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的推动了全省种子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对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使得吉林省的种子产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我省的种子产业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种子体系基本确立,事企、政企彻底分开,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规范种子市场,使种子市场主体呈现所有制形式多元化格局,从最初的60多家国有种子公司发展到现在各类种子经营户5453家,全省种子产业资产达16亿元,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种子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品种引育、开发工作成绩显著。近几年由于《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科研教学单位对新品种实行有偿转让,种子企业自主开发新品种的格局初步形成。品种权益的有偿转让有效地保护了育种专家的知识产权,科研教学单位从品种权的转让中得到的经济收益用于科研育种工作,增强了科研育种的积极性。同时科研单位的育种目标也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由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开始向高产优质转变,育种试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每年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数量逐渐增多,使得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周期明显缩短。

几年来,为了提高种子质量,我省不断加大种子质量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种子进入吉林市场,提出了“种子质量全程监控”的工作思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依法治理种子市场,使得种子的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保护了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有效地维护了种子市场的稳定。

在各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相继建成了一批资源保护、品种繁育、种子检验、生产基地建设和种子加工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我省搜集保护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加强原良种基地建设、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改善种子生产条件、提高种子检测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吉林省种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据丁站长介绍,吉林省的种子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种子经营机构数量多,行业过于分散,集中程度差,经营机构数量虽多,但是大多数经营规模狭小,经济效益低,缺乏竞争力;一些种子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资金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经营管理手段落后,自身没有科研人员和育种条件,而且还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我省的新品种选育存在投入较少、力量分散、急功近利等問题,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很难培育出有突破性、竞争力的品种;长期以来,不论是育种者、生产者,还是种子经营者都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目前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力度依然不够,育种成果本身还没有成为一种商品。

五、吉林省种子产业的发展趋势

丁站长在为我们畅谈吉林省种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提出,吉林省种业的发展趋势是随着世界与国家种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吉林省应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种业发展趋势,确定种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今我省种业应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对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改造,利用生物技术向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渗透,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效率,向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育种技术转变。实施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战略,逐步提高我国种业的科技含量。二是种子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今后的制种过程必须采取集约方式,变一家一户的繁殖为集中大面积繁殖,加强对播种、去杂、收获等种子生产关键环节的管理。三是向育、推、产、销一体化发展。种子产业必须改变目前分散的、小规模的区域经营模式,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知识产权入股、企业资助科研、资产捆绑重组等方式,实现种业科研、生产、经营的强强联合,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丁站长提出,依法管理、规范种子市场是吉林省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推进种子认证制度,规范种子产业发展。通过品种合格性认可、系谱繁殖、过程控制等方式来确认种子的遗传质量(品质真实性和品种纯度),以及通过检测部门确认符合认证方案的要求而给予的书面保证(种子认证证书和认证标签)。实行种子认证制度既有利于规范种子行业主体的行为,加强宏观管理,促进种子贸易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效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继续深化种子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资源整合,培植大型种子龙头企业,提高我省种子产业聚集度。同时,在科研立项和育种经费上给予大力扶持,鼓励企业创新科技、创立品牌、全面提高种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丁站长认为种子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中一个独立的产业,其发展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由于种子产业的市场竞争如同其他行业,也是非常激烈,要想获得广大消费者(即种子使用者)对产品有所信赖,除了保证好的质量外还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和完善的营销策略。从我省的种子市场具体情况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严格把关,保证企业经营种子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二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力度;三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丁站长根据自己几十年从事种子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随着农民知识水平与科技要求的提高,未来种子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但这个发展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起来,只有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支持才能逐步构建种子市场和谐、平稳的新气象。

作者:金会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公共政策竞争论文下一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