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内部控制论文

2022-04-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内部控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文章根据2006年6月21日发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和财政部2012年11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阐释了医院内部控制,医院内部控制的构建,应从医院内部环境、医院风险评估、医院控制活动、医院信息和沟通以及医院监控五方面着手。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内部控制论文 篇1: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何平,女,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已经是各个行业前进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会计控制体制在不断的完善,继2006年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进一步实施,财政部于2012年又以财会〔2012〕21号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共六章六十五条。而对于医院这个行业来说,内部控制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医院;会计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结构及疾病谱发生改变,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呈多元化特征。2009年4月,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因此,医院体制也将迎来一轮新的挑战。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寻求发展,关健是要适应环境,主动应对挑战,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一、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

2006年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卫规财发[2006]227号文件),文件规定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债权和债务控制、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监督检查等。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为了能够确保医院合法合规的经营管理、确保医院的资产安全以及相关财务报告信息真实,特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举措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和成效,促进医院可持续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医院的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全体职工共同实施的。

二、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改革深化,医院在国有资产上经营权和产权的分离,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医院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医院的经济发展目标,其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严重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医院的管理者传统管理观念严重,他们对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够强烈。其次,因为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见成效,而且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短期内无法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总体经济价值。所以,医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重视度就不够,或者就算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也不够。使医院会计在工作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灵动性较大,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失去了法定性及有效性。

2、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的机构设立不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其工作职责就是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监督。并提出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但是有的医院在设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确把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办公室或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严重的制约。内部审计机构就很难有效对内控进行评价和监督。

3、医院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素质有待于提高。内部控制主要对医院不同工作岗位、执行部门进行监督。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客观地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据不完全统计,医院内部财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财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业务技能、行为方式上的缺乏是很多医院存在的普遍现象。这必然导致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4、医院会计信息失真。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会计信息的失真。例如:填制会计凭证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制造虚假的会计事实,造假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设置账外账,隐藏收入,资产不清,债务不实,为医院各项内外部决策提供不可靠的信息。

5、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岗位分工制度不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被财务制度所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细化,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各部门职能交叉且责任不明确,医院的会计系统分工不能体现“内部牵制”的有效实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制度严重缺失,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

6、内部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医院会计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并且发展缓慢,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近几年出台,在2001年6月30日,我國财政部门以财会[2001]41号文发布了有关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法规制度,这对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其文件细节制度还不完善,并且对这些制度的执行能力及有效性、合理性还有待研究。

三、如何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

1、增强医院全体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医院要在内部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内部会计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内部控制职能清淅。不断加强和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且要将医院会计的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长久的工作来抓。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应当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不仅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它还能帮助管理部门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业务往来以及经济责任等经济活动的审计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起到评价和鉴证的作用,同时也激励单位内各部门增收节支、提高效益,合理控制成本达到最佳控制效果。其次,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性评价和考核,及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人员较少,素质偏低。使得我们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所以在当前情况下,需要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业务素质高、独立性强的审计人员。

3、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目前,要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医院应建立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促进会计工作正确、规范发展。并且要加大会计人员业绩考核制度,对于素质较低、不能胜任者需要加强学习,严重不能胜任工作的当更换,而且,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和考核。

4、建立和完善医院经营管理体系。医院的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会计系统不健全、岗位分工不合理、会计信息失真,所以需建立完善的会计岗位责任制,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尤其对重要的风险点要设计专门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权责化、明淅化、监督化、制约化、安全化、谨慎化等原则进行严密的考核。

5、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坚持贯彻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首要条件,而且医院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适合医院自身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准确地识别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同其它部门进行紧密沟通,使其会计部门能够随时掌握医院的整体经济运营情况。另外,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必须以国家所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内容要求为基本发展原则。(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唐艳.浅析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2]李海霞.浅析医院会计的内部控制作用.财经界。2011,2(3):

作者:何平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内部控制论文 篇2:

医院内部控制因素浅析

摘要:文章根据2006年6月21日发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和财政部2012年11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阐释了医院内部控制,医院内部控制的构建,应从医院内部环境、医院风险评估、医院控制活动、医院信息和沟通以及医院监控五方面着手。文章重点探讨了医院内部控制五方面内容,希望能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院内部环境;实施机制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对医院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2006年6月21日印发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文件规定,医院应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2012年11月29日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执行以来,进一步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制约和监督着行政事业单位权利运行,对防腐抗腐保障机制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医院是事业单位重要组成单位。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形成还未有统一完整的认识,本文针对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探讨医院内部控制。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

美国审计总署(GAO)在制定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以下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我国在2009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吸收了美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将内部控制界定为由以下五个因素组成,分别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这种观点也被众多学者认同,如刘永泽和张亮( 2011)同意这种分类,同时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两个原因照成,一是不同的组织形态,另外还有两者自身的特点决定。如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治理结构、日常业务、自身风险和监督形式等,都与企业有本质的不同。针对这种差异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岗位职责的制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权利制衡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有别于企业。如图1,医院内部控制要素。

二、医院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具体分析

(一)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前提是医院内部环境,也是医院内部控制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因素:医院组织结构、医院内部集体决策机制、医院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授权审批关键岗位责任制等。医院内部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医院内部环境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医院院长作为医院主要负责人,需要对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此外,医院需充分发挥财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同时还需根据外部监管机构(如卫生局)的要求,设置与有效设计不相容岗位,正确处理医院集权与分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离。在现阶段的医院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医院内部机构完善,内外部有效监督,充分提高医院效率。第二,医院应实行领导班子集体会签机制,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各方制衡作用。随着政务信息的公开,医院应该在重大决策做出前进行信息公开,充分征询外部监管机构,进行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杜绝领导班子“一言堂”,决策做出后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并纳入年度预算之中,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将决策效果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第三,随着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行以来,要求医院对自有资金收入部分实行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按照此规定,医院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趋同。因此,对医院的内部控制而言,也更应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对医院履行各项职能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梳理,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点,设置关键岗位,明确关键岗位责任人。优化甚至重新设置医院的组织结构。咨询专业管理人员,完善或重新编写岗位说明书、授予的管理权限等,进一步明确医院业务流程,确保不相容岗位已经分离,实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制约与监督。

(二)医院风险评估

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识别、评估以及需分析医院管理层级别与普通业务科室层级中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相关风险;第二,针对第一点识别出的风险,医院内部应适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应对识别出的风险。“风险评估”在2004年《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准则指南》被国际审计组织特别增加,要求公共管理部门重视并开展风险评估。医院内部控制需从宏观风险和医务职能方面的微观风险。一方面,医院层级的风险动因主要由医院组织结构、权责分配、决策机制和岗位设置等因素导致。重点关注在现有医疗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各种医疗腐败现象。医院掌握着大量的医疗资源,为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充分应用,净化医疗队伍,避免医疗资源浪费。需要持续关注医院层级的风险。

另一方面,医院还面临着业务层面的风险。具体到医院业务层级来看,主要表现如下。在预算控制方面,主要风险是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等决策是否符合规范,内部批复指标是否与支出事项相衔接等,还包括预算的跟踪与反馈;收支控制的主要风险是医院各项收入是否完整,各种收费是否按物价局要求收取,各类票据的领用、使用、复核是否由专人负责管理,各项收入与票据存根的审查核对制度是否建立。支出分类是否符合医院相关财经法规制度规定,是否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核算,各项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支出权限、责任控制是否到位,审批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重大支出是否经过医院集体决策,是否建立责任负责制。预算指标是否进行明细分解,资金支付是否符合各项资金使用规定等。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的主要风险是药品及库存物资采购业务是否经过纳入年度预算,药品及库存物资管理流程是否符合规范,计划编制、审批、取得、验收入库、付款、仓储管理、领用发出与处置是否设置相应凭证,是否完备请购手续、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核对工作。医院关于采购控制主要是药品和器材的采购范围是否符合规范,采购决策是否健全,重要采购招投标是否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是否按照采购合同采购、采购后的审核工作是否进行。医院的资产控制风险主要集中在医院设备购置和报废处置的规范化,购置的重要医院器材是否有效得到利用。医院合同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首先,立项时,是否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其次,合同签订时,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最后,合同应该得到有效执行。对于基金管理,其风险在于基金收入支出是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还应该进一步保证偿付能力,定期對基金金额进行统计。基金结余应注意投资风险。

(三)医院控制活动

目前对医院控制活动没有统一的定义,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将医院内部控制定义为应对医院各种风险而采取的各种制度和程序。医院应从医院自身出发,因地制宜,为避免医院整体风险,需要进一步设计医院制度,优化控制方法。从而保证医院各项医疗服务顺利开展,保障医院控制目标得到实现。控制活动应贯穿医院各个科室,从医院整体组织设计到各科室关键风险点控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内部授权审批制度、集体会签制、‘不相容’岗位设置、归口管理、全面预算、医院会计控制、各种收费单据控制、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公开与信息系统控制等。医院应该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加强医院现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将医院的所有业务全部纳入预算,通过预算把医院各项业务进行衔接。通过对预算进行跟踪反馈,分析主要风险控制点,并在风险控制点设置关键岗位,保障医院各项资产安全完整。

(四)医院信息与沟通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辅助医院决策,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医院整体运作效率。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已经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目前医院内部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用于医院内部决策的系统主要有用于医疗质量评价和控制的决策支持系统。第二,用于医疗管理的门诊、急诊管理、病案管理、医疗统计、血库管理系统。第三,用于行政管理的人事、财务、后勤、药库、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第四,用于收集医疗情报检索、医疗数据分析处理的各种辅助系统。及时完整的规范医院信息,做到信息公开。实现医院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及时沟通。除医院内部系统以外。随着医患关系的严重和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加强,医院还需加强外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如政府监管部门,外部媒体和社会公众。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五)医院内部监督

医院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要对医院内部控制上述四方面的健全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反馈,并形成報告。但是,本文指的的内部监督关键在于监督内部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完成。因此,医院应该设置专门部门进行监督,如纪检监察部,信息部等部门,应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医院应重点关注:全面预算制定、执行、反馈情况,各种项目的执行、评价结果,内部监督部分发挥情况等。此外,内部监督还应该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监督、事后反馈。

总之,医院内部控制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医院风险评估、医院控制活动、医院信息与沟通、以及医院内部监督。在医院领导集体及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下,真正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医院效率,实现医疗公平。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

[2]王光远.中美政府内部控制发展回顾与评述——兼为《联邦政府内部控制》(中文版)序[J].财会通讯,2012(06).

[3]刘永泽,唐大鹏.社保基金偿付能力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1).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李琴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内部控制论文 篇3:

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机构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打破公立医院的盈利机制,建立维护公共福利,调动热情,确保可持续经营,降低各种成本和控制相关风险的新机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并采取相关措施。本文就内部控制出发,对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出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前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医疗机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如运营和财务等各种风险问题逐渐出现,这对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小的阻碍,医疗机构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医疗机构的风险,防止金融欺诈,达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机构的良好发展。

一、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关于内部控制,医疗机构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管医院的各种活动,处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做到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内部进行有效控制制度不光可以优化内部资源,还能进一步保证财务会计数据的公开化,透明化,有效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出现。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内部控制不规范

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对医疗机构的内部财务活动进行约束与限制,并且还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工作流程标准化,引导管理者对医院的管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避免出现经营风险

医疗机构在平时的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例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协调和实施医院的诊疗分类,医院人才引进计划,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等业务政策和业务决策等。医疗机构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升医疗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的扼制风险,确保医疗机构稳定发展。

(三)提高经济效益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医疗机构的泄漏和空缺,限制和规范工作流程,及时优化和改善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当前医疗机构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体系中的管理制度跟措施都没有被有效地实施,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以及医疗机构的自身经验限制,医疗机构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参考数据,因此无法制定相应,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内控控制措施制定后,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执行中不无法按照相关的要求去严格执行,让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运作变得相当困难。

(二)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医疗机构通常是根据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信息化系统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来搭建内部控制体系,这些都是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基础,在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方面,营造出良好的实施环境。医疗机构因其特殊的国有性质,长期受到资源倾斜,导致医院管理人员,多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注重,缺少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各个部门之间对于内部控制管理不予有效地配合。导致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合计经行。

(三)风险防控意识不足

作为我国医改的重心,医疗在业务发展以及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来源于各方面的的风险逐步增加,就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来说,可能会出现诸如组织结构设计不完善,权责不清,工作分配不合理等各种风险。主要风险在于收入和支出以及采购的业务流程。我国医院都是政府长期资金扶持,这种情况下,已经养成了低风险意识,医院各部门都没有良好地针对风险的防范机制。

(四)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技术不完善

监督检查是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科学有效的合理评估,并纠正现有缺陷,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根据目前部分医疗机构的情况分析,大多数医疗结构对于内部监管并不重视,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难以做到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很多医疗机构还面临着内部信息化建设不够完整等因素,只有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疗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工作。

三、风险管理下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制度

建设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严格执行,是做好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要求,医疗机构应该结合自身内部的情况,构建属于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多学习,多交流,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沟通,根據学习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方案,来对本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相关的优化和完善。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认知

内部控制对于医院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医疗机构自身应该把内部控制制度放在首位,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定期组织内部控制交流会,请专业人员对医疗机构人员进行讲解培训,增加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意识,责任等,树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氛围。保证内部控制在医疗机构中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医疗机构应该在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防控意识方面作出有效加强,针对业务层面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监控,提高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质量。①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的预算管理是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更要医疗机构所有部门都要参与其中,而且必须将预算工作问责制度落实到个人,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不能出错,保证其准确度,预算管理目标方面要做到合理明确,预算管理方法要科学有效,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加入奖励惩罚机制,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良性发展,更好的帮助医疗机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②加强医疗机构的采购业务管理。医疗机构中采购的药品器械等占医疗机构很大一部分,所以必须加强对于医疗机构采购的监管力度,要建立独立的采购小组,制定合理规范的审批、采购、入库,验收等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增强医院采购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杜绝出现中饱私囊等问题的出现,选个挑选供应商加强对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来降低医院成本。③要注重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构建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专门组织一支具有独立性的资产管理小组,来对医院内部的各部门资产情况进行清查。科学设置资产管理岗位,负责对公立医院内部资产的采购,验收,仓储,分配和处理,并定期检查和清理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以确保账目一致性。公共医疗机构受到其特殊性质影响,要注意避免出现无意义的采购活动,要提升现有固定资产的是哦那个率,彻底改变公共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的大型器械使用率低的情况,提高医疗机构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四)信息化建设

医疗机构应该顺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构建完整的信息化体制,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软件工具等,配合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对医疗机构的业务,资金,信息流等实现共建共享,提升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机构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完整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医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内控制度的优化、完善、补充、注重医疗机构人员对于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加强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将信息化体系广泛应用在内部控制中,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合理解决,如此才能让医疗机构在往后的道路上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琳.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商讯,2020(31):133-134.

[2]王勇.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J].商讯,2020(31):141-142.

[3]唐衍军,宋书仪.底线思维视角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探析[J].会计之友,2020(08):128-130.

[4]文书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2):175-176.

[5]张欣玥.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分析[J].财经界,2019(33):31-32.

[6]史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困境及策略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1):79-80.

[7]朱颖佳.基于风险管理视角探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94.

[8]何细珍.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5(12):287-288.

作者:李朝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绿色化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