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2022-04-17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全民健身的体育浪潮中和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作用下,提高人文素质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化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体育运动的开展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所以在社会体育中的领军人物——社会体育指导员,就变得十分重要。

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篇1:

论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的必要性

【摘要】以河北省为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着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成员类型不合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不相适应。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扩充指导员来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适时推动社会指导员的产业化,重点在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提高和规范供给上下功夫。

【关键词】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员 产业化 市场培育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存性的需求绝大部分已得到满足,需求正在向高端发展,如社会对健身健美产生了大量的需求,使得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开来。群众性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倡导。体育活动有很高的技巧性、知识性,没有人教授、指导和组织管理,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人们进行运动技能和科学健身等方面的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意识日渐强烈,越来越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始从事经营性的有偿服务,且已有相当规模,但相应的产业化市场并没有真正培育起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有利于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他们为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技术服务的功能。我国面临着充分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市场的艰巨任务。现以河北省为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之路进行探索。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

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及分布概况。2009年底,河北省约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万,2010年迅速增至4万。据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河北省总人口约为7000万,平均大约每2000人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区域分布很不均衡,与各地经济发达程度一致,经济发达城市如唐山、保定、邯郸等地人均指导员数量较多,而落后地区如张家口、承德等地人均指导员较少。依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不少地区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概况。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明显不够合理:61岁以上的占9.23%,50岁以上的占26.1%,41岁~50岁的占31.43%,31岁~40岁的占27.18%,30岁以下的占15.27%。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需消耗大量体力,适合青壮年从事,然而这组数表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壮年比例偏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受教育程度严重不足,高学历体育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初中及小学文化比例为18.10%,而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仅占13.87%;专业化程度也很低,学过体育专业的仅占总数的28.57%,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更不容乐观;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构成中,高中非体育专业的指导员比例最高,达总数的36.1%。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类型构成也不合理,管理型指导员偏多,而当前迫切需要的技能型指导员明显不足。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场所、时间和工作概况。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指导场所有健身房、运动场、公园、广场、街道活动中心,无固定场所。90%左右为义务指导,指导对象多为老年人,活动地点多选择在公园、广场,而非健身房,运动场、街道活动中心利用率偏低,很多被空置。据亲身体验,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喜欢在形成规模的健身网点进行健身指导的约占62.5%,喜欢在自己组织的新健身网点进行指导的约占37.5%。活动时间多安排在早晨、晚上,分别占50%、46.9%,因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时间段较为闲暇,方便健身。总之,空余时间、传统习惯、身体状况、距活动站的远近及家庭环境是影响社会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五个要素。同时,尽管目前服务方式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但无偿有偿兼有指导者日渐增多,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观念发生了变化,追求个人利益的意愿日渐强烈。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的不足

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不高。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第19号令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在其管理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主要提供公益型服务,制度上缺乏与该制度相应的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就业安排,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证书者,除少数体育院校学生外,大多为在职者。因此,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兼职,且指导不稳定,很少到最需要指导的基层群众体育锻炼站点,难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在该制度下,即使在经营型体育场所、学校、事业单位、行政部门,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证书,也不能对职称评定、工资提升、职业资格有所助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对获得者基本上是一张废纸,无法调动其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积极性。况且,这些专职的体育行政人员、体育教师,其本职工作就很忙,也根本抽不出时间到基层指导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无法成为社会体育工作的真正骨干。总之,制度问题与现实利益追求的冲突导致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性不高,实际指导率不高,不可能解决基层社会体育指导者缺乏的局面。

培训方式和内容不合理。目前,我国对于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实行的是自学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则实行集中培训的方式,在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的授权、委托下,由体育院校一年举办一次培训班,用九天时间学习十门课程,受训者来自各地区推荐的二、三级指导员。这种培训方式,便于知识的系统传授,效率也较高,但学习科目多、培训时间短,参与性、实践性不足,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加之培训次数少,人数有限制,使得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速度太慢,导致目前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偏少、总体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按照社会体育学的学科领域进行培训,分政策理论知识、社会体育理论知识、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知识与能力、锻炼指导知识与能力、社会体育基本科学知识以及各地自定教材六块,整体而言,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技术类偏少,群众健身实践急需的健身锻炼技术指导、运动损伤医疗等知识和技能被忽视。

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市场的培育

鉴于市场包含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充分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的市场,自然也需从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与提高和规范供给两个方面入手。

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健身健美需求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培育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首先需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虽然生存性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发展性、享受性的高层次需要会自动凸现出来,但发展性、享受性的高层次需要毕竟是多样的,不会必然转化为对健身健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引导,尽量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健身健美等良性行为上来。另外,健身健美也不一定就是从事体育活动,也可以是饮食保健、医药保健、化妆美容等,这就需要通过宣传让人明白体育活动在健身健美中的独特价值和不可代替性,引导人们积极从事体育活动。

提高和规范供给。鉴于目前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从业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加其数量,提高其素质,规范其行为:

第一,推进职业化。目前,社区体育辅导站、晨晚练点等数量众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巨大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需求和法律依据。职业化也是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应努力推进。同时,我国各地的体育院校也可以作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基地。总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不仅要合理合法化,也要在职业制度上逐步完善。

第二,完善制度。要逐步建立完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法规制度,一方面着手修订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法规制度,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制定新的法规。要在制度上明确体育行政部门的协调、监督职能,使社会群众体育的科学管理具备法律依据,推动其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化,使群众体育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最急需的是制定一套可详尽评定各省(区)、市、县体育局群众体育工作的标准和办法。鉴于当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多头管理引起了系列混乱,建议从速建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机构。应根据《标准》大力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制度;结合实际,着手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优化培训内容,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管理机构,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推进其行业自治。

最后,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组织和管理功能。群众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庞大,人员复杂,单靠国家无力承担其繁重的管理任务,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为群众体育出谋划策。对于群众体育,国家应做好宏观方向的指导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类社会组织则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大家的事情大家管。(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体育部;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经济下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0TTY040)

作者:侯杰 白健华

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篇2:

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

摘  要  在全民健身的体育浪潮中和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作用下,提高人文素质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化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体育运动的开展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所以在社会体育中的领军人物——社会体育指导员,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我国当前社会体育的状况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向规范化、标准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应该根据其专业分类进行培养,并且在不同地区要满足不同年龄的人群以及对体育层次的不同需要。但是我国目前社会体育指導员的发展却不是很景气,其发展过程也不是太顺利。因此,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社会体育  指导员  培训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国家体育总局的带领下,并且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仍缺乏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从而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这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使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产生了模糊,给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标不够合理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中,我国目前还没有进行相应的分类培训,只是笼统地进行培训教学。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健身指导率不高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上的指导率不是很高,效果不是很好,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只占59.11%,而其他发达国家的指导率可以达到98%以上,从而能够说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指导率并不高。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体育人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1999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十五万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8500:1。目前全国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四十三万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3400:1,比1999年翻一番。虽说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在不断增多,但如果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城市平均每千人体育人口中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来看,全国共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六十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短缺同时许多指导员技术单一、指导力量薄弱、无法保证实际指导工作质量。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不够细致、年龄结构偏高

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从级别上看,可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从工作性质和特点上看,可分为组织管理型和锻炼指导型,但却没有针对不同锻炼群体、服务对象进行详细的类别划分。此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偏高,这很难满足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健身计划指导工作需要。

(六)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资格晋升、等级确认等管理上没有形成系统管理。

二、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在一步步制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和社会体育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是由体育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但体育部门不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定管理单位,这就导致了管理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和交叉管理现象,出现了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些管理部门对于区域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缺乏管理和监督,导致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处于种自发和盲目的状态。同时这也导致了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道德得不到监管,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此外,目前很多人对社会指导员这个行业缺乏正确的认知,体育指导员的薪酬也没有得到规范,许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做社会体育指导员。

2.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标不够合理是由于在社会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将要面临的是不同年龄阶段及身体健康情况都不相同的人群,如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小孩。并且我国公民活动的场所也不固定,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与之相对应的培训,如社区体育指导员、休闲娱乐体育指导员及医疗康复体育指导员等等,因此使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标不够合理。

3.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健身指导率不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指导员的发挥,从而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国民薪资的作用力。另外,由于我国国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比较少,参加体育运动的社区和团体还不到国民总数的2%,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指导服务和指导率产生影响。

4.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是体育爱好者,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知识理论和实战经验,指导意识缺乏、效率低、效果差,因而很难满足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及以上专业体育学院毕业的约占总数的14%,其他许多指导员则是徒有虚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新的规章制度的出台以及再培训机制的短缺,许多指导员技术单一、指导力量薄弱、无法保证实际指导工作质量。

5.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完善,这是因为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将该职业作为第一职业,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职业中;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社区或俱乐部对其认识程度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低、无证上岗者占有很大比例;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缺乏自我发展机制,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资格晋升、等级确认等管理上没有形成系统管理。

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体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现代化体育建设工作中,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能够更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比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

社会体育指导员长期而稳定并积极服务于大众的前提条件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就目前而言,“买健康”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宣传。

(三)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分类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只存在级别的划分,没有项目类别的区分。社会体育指导员除了等级的划分,应根据知道对象进行划分,如指导孩子、青年人、老人等不同的年龄段划分指导员类别。此外,指导对象对体育项目的个人喜好不同,但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可能擅长每个项目。所以,应根据体育项目类别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划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指导训练过程中对社会体育指導员进行分类,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培养,培养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四)建立专门的培养和管理机构

现代社会中,群众体育运动已呈现出高度化、普及化和多样化趋势。为适应这一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巧。在国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主要依托大学或学院体育系来进行,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来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高校不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人才优势,还拥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齐全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因而依托高校体育院系建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构,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也应根据目前我国实际形势的需要,在全国及各省市县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此外还要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法规,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形成系统管理。

(五)完善培训制度,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对于任何行业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我国目前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应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机制。首先,应设立特定的管理机构,对培训活动进行组织,制定培训方案,考评培训的结果,并定期对体育指导员的资质和指导行为进行审核。在培训次数方面应适当的增加,增加培训的人数并提高培训的效果,但又不会流于形式,给体育指导员的日常工作造成负担。其次,在培训内容方面,应该在注重理论知识,在教授培训对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后,在培训结果的考核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

(六)充分发掘体育人才、细化分类

丰富的体育人才是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掘和调动社会上优秀的体育专业人士参与到社会体育事业中来,才能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提升。如鼓励体育教师、体育爱好者和懂得科学锻炼的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为适应体育指导的多层次化需求,同时应当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更加细致地分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应当针对年龄、性别进行详细的分类,还应当根据项目的不同,对其进行更加细致地分类,如不仅可以划分为青少年体育指导员、老年人体育指导员等,还可分为球类、健身类、娱乐类等体育指导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四、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动者,对于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优化队伍质量和结构、细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类别、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是改善现状,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善和解决的措施,以建设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作者:王彩霞

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篇3:

论企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趋势的利用应对

摘要:随着体育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以及求个人利益意识的凸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出现了产业化趋势。当今时代,体育也已与经济高度融合,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积极推进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是发挥体育功能、振兴企业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进程,并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推进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本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和体育与经济高度融合,日益融入企业发展的趋势作了阐述,论证了推进这种趋势的必要性,并对推进的路径做了探索。

关键词:群众性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企业

一、体育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出现了产业化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存性的需求绝大部分已得到满足,需求正在向高端发展,社会对健身健美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民众的体育健身消费意识和水平都在增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激发了空前的体育热、健身热。当前,“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日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得体育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有利于神心的愉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倡导。体育活动有很高的技巧性、知识性,没有人传授、指导和组织管理,是无法完成的。而完成这一任务,只能依靠在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意识日渐强烈,日益增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始从事经营性的有偿服务。因此,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是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民众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进而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的必行之举。

二、当今时代,体育已与经济高度融合,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体育与经济,自古以来即存在联系。工业革命,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这种联系更加紧密。当今社会,体育运动已成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精神注入了企业文化,“体育搭台,经贸唱戏”已成体育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方式。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体育消费成为热点,体育产业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今世界,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其目的是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结合,使得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企业体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它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特别是活动结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和追求利益的需要。事实上,体育作为文化的一种分支形态,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新的企业制度下,体育除了用来发挥增强劳动者身体素质、凝聚力量和激励导向等传统功能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新的角色,为企业的经济导向提供了新的动力。体育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积极有效的公关手段,[1](P123)为企业和社会构筑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是企业广告代言、外塑形象的工具,可使企业、消费者针对体育产生共鸣,将企业产品转化为企业情感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持久的特殊品牌偏好,还可通过与媒体的联姻,使企业的形象借助体育活动而大大提升。[2]积极推进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是发挥体育功能、振兴企业的有效途径。

三、大力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进程

推进体育与企业的融合,是个持久而艰巨的工程,靠无偿服务只能维持于一时,不可能维持长久。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会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经济上的回报,就不能调动其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积极性。因此,就是为了推进体育与企业的融合起见,也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进程。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健身健美需求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培育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首先需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虽然生存性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发展性、享受性的高层次需要会自动凸现出来,但发展性、享受性的高层次需要毕竟是多样的,不一定就必然能转化为对健身健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引导,将目前一些人有钱后经常参与的赌博、玩电脑游戏,乃至吸食毒品、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转移到健身健美等良性行为上来。另外,健身健美也不一定就是从事体育活动,也可以是饮食保健、医药保健、化妆美容等,这就需要通过宣传加以让人明白从事体育活动在健身健美中的独特价值、不可代替性,引导人们积极从事体育活动。

第二,完善制度。要逐步健全各项社会体育指导员法规制度,一方面对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法规制度进行修订,一方面根据需要制定新的法规。要在法律上赋予体育行政部门以协调、监督职能,使之能够依法对全社会群众体育进行科学管理,促进其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化,使群众体育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最急需的是制定一套可详尽评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体育局群众体育工作的标准和办法。鉴于目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多头管理引起了相当混乱,建议尽快建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机构。应以《标准》为依据,着力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制度;结合实际,努力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优化培训内容,尽力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宜设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管理机构,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推进其行业自治。

第三,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组织和管理功能。群众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庞大,人员复杂,单靠国家已无力承担其繁重的管理任务,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为群众体育出谋划策,由国家与社会共同对群众体育及为其提供的知道、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管理。对群众体育,国家做好宏观方向的指导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类社会组织则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大家的事情大家管。

第四,政府加大政策方面的扶持,不断完善社区体育的硬件建设,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工作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加强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与监督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制建设和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人力资源配置,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充分利用媒体、报刊、杂志加大宣传力度,使锻炼者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明白社会体育指导员引领科学锻炼、健康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认可度,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六,尽力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渠道。一要向社会吸收体育骨干、优秀体育人才;二要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三要依托高校的人才、知识、技术优势,与高校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四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库市场。

第七,各级、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尽力满足社会体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八,修改《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社会承认和水平认定,但不与岗位职务、工资挂钩的规定,使对从事社会体育指导有成效者能够获得岗位的晋升、收入的提高或荣誉的提升、形象的改善,从而使他们的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指导的积极性,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九,大力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借以调动人们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积极性,解决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的问题,并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加深对社会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多渠道筹集社会体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实现社会体育的自我创造价值,彻底改变过分依赖政府扶持的弊端。

四、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推进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

什么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没有人才,什么事业都干不成。推进体育与企业的融合,使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必须借助于一定数量精通体育,能够对人们的体育活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传授,指导锻炼活动和组织管理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只能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一只高素质、足够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企业体育活动连顺畅开展都难,更别说使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了。因此,应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推进企业体育融入企业发展,对此,应从何着手呢?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体育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后,企业体育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职工对体育的需求迅猛增长;二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原有的集中型行政垂直协调体制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各种体育团体、协会、运动俱乐部显示了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逐步推广开来,那就是宏观控制下的自我协调发展模式。企业要使体育真正发挥其经济导向功效,必须转变旧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以间接方法去实现管理。对于各类体育团体、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运动训练、竞赛活动及经费开支等,除极少数体育团体需由企业行政部门专门拨款、统一调配予以重点管理和控制外,其余应由各类体育团体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行安排。

(二)提升体育营销能力

体育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公众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并具有积极良好的形象。鉴于此,企业应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力提升体育营销能力,将这一资源进行整合,与产品、品牌、文化进行捆绑,并借助市场营销策略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场体育赛事都有相对稳定、精准的目标群体。企业开展体育营销,须对目标群体准确定位,以此在目标客户心中留下特殊的偏好,形成企业竞争力。统计资料研究证明,一个企业要在全球范围提高自身品牌的认知度,每提高1%的认知度,需要花费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通过大型体育比赛(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这种认知度可提高10%,同时还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3]

(三)增强体育观念

通过体育运动,可培养人们团结、公平竞争、重在参与、合作与互助、忍耐、坚持与磨练、身心和谐、目标与追求等价值观。企业领导层应树立“体育产出”观念,通过对职工的塑造,使体育所承载的这些价值观作用于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中,从而集中反映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根本利益,最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老板每年花费巨资举行一种叫“追、过、踢”的棒球比赛,飞利浦汽车公司不甘示弱,也从棒球运动中选出“投、掷、击”3个动作进行比赛,吸引青少年,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接班人。

对职工来说,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将个人体育活动纳入企业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之中,通过企业体育社团、企业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等为平台,采用“大家活动,多方出资,多方承办”的新模式,可节省自身成本,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可丰富生活,锻炼身体,同时获得不同的社会体验以及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四)利用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

体育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情境相关,可提供情节和形象,人可以此去解释和评价这些社会和文化情境,解释我们的生活以及周围世界中的事件。[4]事实上,企业在引入体育活动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行业也被涉入。基于这一点,企业可以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借助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依托体育活动,拓展相关的产业结构,如商业、旅游、饮食、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通过举办大型体育活动,还可起到提高就业率、传播商品信息、改善交通通讯设施、加快城市建设等作用,收到间接的效益。

体育既是文化形态又是商品形式。现代企业体育产业建设要承认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鼓励合理的利润追求,促其转化为物质力量、现实生产力。不过,把利润追求、把经济效益的好坏当作企业体育产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不可取的。成功的企业体育营销,应该是糅合了塑造品牌形象的创意、精明的销售策略和维系顾客的独特技巧,同时,还要在体育活动的形式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陆小聪.现代体育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建平,李艳翎.社会转型期我国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3]黄定华.体育营销与品牌战略关系研制[J].品牌战略,2007,(1).

[4]杨英法,苗方朔.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

[责任编辑:小 渔]

作者:侯杰,白健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场营销与竞争者界定论文下一篇:电力基础设施社会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