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劳务输出出口贸易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对外劳务输出出口贸易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对外承包项下的出口贸易概况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走出去”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优惠措施,给予了从资金使用、技术援助到税收优惠等方方面面的支持,使得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

对外劳务输出出口贸易论文 篇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输出相互关系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对外开放战略,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其所产生的对外劳务输出效应。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输出及劳务合作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本文的研究意味着相关政策可以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劳务输出之间的共同促进效果。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劳务输出 协整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行,我国在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对外直接投资量大幅度提升,对外劳务输出量和劳务合作额也取得了大规模的突破。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一方面关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关注推动对外劳务输出的因素。一般而言,对外劳务输出被认为在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学习国外技术以及增加外汇收入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因此我国政府较为重视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进而对何种因素有利于推动劳务输出的探索也具备较大的政策参考价值。基于此考虑,本章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以及劳务合作是否存在促进作用,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对外直接投资在劳动就业领域的经济效益,又能从对外经济合作本身发现有利于对外劳务输出的因素。

国内针对我国劳务输出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讨论劳务输出的发展对策以及其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上。在第一类文献中,刘权和罗俊(2004)以及尹豪(2009)均在强调对外劳务输出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对策;杨云母(2006)则详细论述了我国各种有利及不利于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的因素,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其中有利因素之一。在第二类文献中,李礼(2004)以及李礼和郝臣(2005)分别采用不同的时间序列计量方法研究发现我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对外劳务输出和劳务合作的发展;胡昭玲和曾敏(2008)则利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劳务输出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从文献上看,目前我国在对外劳务输出领域的实证研究不多,且仍缺乏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务输出及劳务合作影响的研究文献。

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我国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对国内经济发展、就业以及经济结构等经济效益的影响。魏巧琴和杨大楷(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明显;肖黎明(2009)则利用协整方法发现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效应目前并不明显。在产业结构方面,王英(2009)利用时间序列样本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通过技术进步等途径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赵伟和江东(2010)则在详细梳理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性。在就业方面,刘辉群和王洋(2011)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发现不同类型主体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从该领域的文献进展中可以发现,尽管当前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仍缺乏分析对劳务输出和劳务合作影响的研究文献。余官胜和林俐(2102)利用跨国面板数据首次研究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务输出促进作用的影响机制。

二、实证研究

(一)方程设定与数据说明

本节利用时间序列VAR模型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务输出及劳务合作的影响,建立如下的VAR模型方程组:

这里logXLt为t年对外劳务输出(人)对数值,logCLt为t年对外劳务合作额(万美元)对数值,两者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外经贸统计年鉴》;logODIt为t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万美元)对数值,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和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三个变量的样本年限均为1991~2010年。p和q分别为两个VAR方程组的滞后期数,在VAR模型中,滞后期的选择是较为重要的问题,较大的滞后期能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但同时阶数过大也会减少模型的自由度,因此滞后期的选择存在折中选择。一般而言,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存在似然比检验和AIC信息准则以及SC准则等多个标准,本节使用AIC准则确定两个VAR模型的滞后期均为1期,即p=q=1。

(二)单位根和协整关系检验

为了避免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谬误回归,也为了保证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操作,本节先对两个VAR模型中的三个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表1的结果:

表1 各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Δ表示一阶差分,检验形式(C,T,K)依次表示单位根检验的截距项、是否有时间趋势、滞后项。括号内为p值,上标*,**,**分别代表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从表1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logODIt、logXLt和logCLt三个序列均不平稳,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均平稳,说明三个序列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由于三个序列属于同阶序列,为logODIt和logXLt之间以及logODIt和logCL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性提供保证。因此本节使用Johasen检验对两个VAR模型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得出表8-4-2的结果:

表2 Johasen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注:括号内为p值,上标*,**,**分别代表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从表2的协整检验结果可以发现两个VAR方程中,无论是迹统计量还是λ-max统计量均在5%水平上拒绝存在0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但拒绝不了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由此可以说明两个VAR方程均存在且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输出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之间均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三)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更为形象地分析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输出及对外劳务合作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本节描绘出了两个VAR方程的脉冲响应图:

图1 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输出脉冲响应图

注:横坐标表示冲击年份,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的模拟值,两条虚线分别为脉冲响应函数值正负两倍标准差值。

图2 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脉冲响应图

注:同图1。

从图1中可以发现,首先在左上图中可以反映出对外劳务输出存在自我持续的动态自相关性,对外劳务输出对后续的劳务继续输出对正向传导性,但这种正向关系随时间逐渐减弱。右上图则反映出对外直接投资在短期内会减少对外劳务输出,但在长期内促进效应开始出现,并随时间加强。左下图则发溢出对外劳务输出也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这种促进作用在2期以后比较平稳。右下图反映出对外直接投资自身也存在自我促进的持续性,并随时间逐年强度递减。

与图1类似,图2反映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额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从中可以发现,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均存在自我促进的持续性;对外直接投资在也是在短期内减少对外劳务合作,但长期内促进效应逐年增强;对外劳务合作则能有效地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这种促进效应随时间呈现出现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三、结论和政策含义

对外直接投资和劳务输出都是当前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的主要手段,因此探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动态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和劳务输出以及劳务合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两者均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成为推动我国实现有效就业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这个方面政府应大力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胡昭玲,曾敏.《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2]李礼.《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求索》,2004年第12期.

[3]李礼,郝臣.《我国出口增长中劳务输出效应实证研究》.《现代财经》2005年第7期.

[4]刘权,罗俊.《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现状与对策》.《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

[5]刘辉群,王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就业效应》.《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6]王英.《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7]魏巧琴,杨大楷.《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8]肖黎明.《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增长:以中国为例》.《财经科学》2009年第8期.

[9]杨云母.《新时期中国劳务输出的发展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尹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研究》.《人口学刊》2009年第1期.

[11]余官胜,林俐.《我国海外投资对劳务输出的促进效应》.《财贸经济》2012年底11期.

[12]赵伟,江东.《ODI与中国产业升级: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杨文(1981-),男,湖南永州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管理学硕士。

作者:杨文

对外劳务输出出口贸易论文 篇2:

浅议对外承包项下出口贸易的会计核算

一、对外承包项下的出口贸易概况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走出去”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优惠措施,给予了从资金使用、技术援助到税收优惠等方方面面的支持,使得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相比十年前不到100亿美元的新签合同额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方式,如今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项目档次稳步提高,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经营主体逐步优化。2009年,即便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新签合同额仍然达了到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3%,延续了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势头。

作者:张欣

对外劳务输出出口贸易论文 篇3:

我国出口贸易中自然人流动的相关法律问题

摘 要:出口贸易中自然人流动不同于商品流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矛盾和障碍。我国劳动力资源既丰富又廉价,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务输出的现状及问题,力求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缓解我国就业问题提供一条可能途径。

关键词:自然人流动;现状;壁垒;对策

一、GATS中关于"自然人流动"的规定

《服务贸易总协定》(即GATS,下同)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多边国际服务贸易框架,致力于推进服务自由化、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GATS第1条第2款(d) 规定:自然人流动,是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以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根据该规定,GATS中所规定的自然人流动至少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一成员方的自然人作为自营服务者,在其它成员方境内以自己的名义提供服务;二是受雇于一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自然人在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而受雇于东道国公司的外国人在当地提供服务是否属于自然人流动,尚无规定。

可以看出,GATS关于自然人流动的法律界定并不十分严格,它对自然人流动问题规定地不够完善甚至空泛,给了成员方的国内法很大的自由调整权,这就给各国很大机会设置自然人流动壁垒。

二、我国出口贸易中自然人流动的现状

(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截至2013 年底,我國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达到了669 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劳务输出,一方面,有利于将我国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另一方面,我国外派劳务人员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损害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劳动力整体质量不高

我国在外劳务人员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从事高技术、高知识行业的人口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高素质人才短缺和低素质人才冗余,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失业劳动力成为我国发展的沉重包袱,我国劳务人员的素质与结构亟待调整。

(三)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及贸易壁垒

从供给方面看,以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国家如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等,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从需求方面看,我国外派服务人员的技术含量低,很难挤进发达国家的专业技术市场。同时,各国为本国利益,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自然人流动贸易壁垒,这也是我国劳务输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三、我国出口贸易中自然人流动面对的贸易壁垒

自然人流动壁垒是服务进口国对服务出口国所采取的对以自然人存在方式提供国际服务的贸易所设置的各种限制与障碍。各成员国基于不同的考虑对自然人流动进行限制,如为了维持国内的就业水平,防止外国服务危及进口国的主权和安全,防止可能引发的政治问题等。从而形成了五大类型的自然人流动壁垒。

(一)对跨国服务贸易经营者资格的限制性规定

以我国为例,对外贸易法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只能是法人或其它组织,个人只能委托对外贸易经营者代办其对外贸易业务。然而,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以及不同主体提供服务的质量的差异性,决定了很难像货物贸易一样,在服务贸易中实行代理制。

(二)市场准人方面的限制

市场准人是指进口国对自然人在他国提供服务的许可。进口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对准入的自然人设定一定的标准和数量,通常是准许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进入,阻挡中、低级人才进入;将将停留期限规定在较短的时间内;设置资格条件及进行经济需求审查等。

(三)服务进口国签证制度方面的限制

签证方面,进口国利用签证的签发实行有目地的阻挡以及签证制度本身的弊端都可能成为自然人流动的壁垒。具体表现在:(l)对签证的配额加以规定,对人数进行限制。(2) 拖延时间,不能及时办理签证。(3)签证的签发不透明、专断和具有歧视性。(4)签证制度不完善,滞后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与自然人在进口国所受待遇有关的限制

进口国常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和其服务提供的活动予以限制,如限制自然人在国内地域间的移动及在不同服务部门间的流动,对公司内技术转让规定限制性条件等。

(五)对本国服务业和服务提供财政补贴

出于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福利水平的原因,各个国家都会对本国的运输、通讯、医疗卫生、技术推广等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获得补贴的国内服务企业在经营成本上处于竞争优势,而外国服务提供者在这些行业处于竞争劣势,从而阻止其进入本国服务市场。

四、完善我国出口贸易中自然人流动制度的思考

(一)制定专门的劳务输出法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已趋于成熟,但劳务输出的法律依据仅仅是政府规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如《境外就业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外派劳务培训工作管理规定》《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外派海员类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规定》等。光靠这些规定对劳务输出进行管理和规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制定出一部对外派劳务人员的界定、范围、权利和义务等各方面都有明确规定的专门性法律是当务之急。

(二)积极参与自然人流动规则的制定和谈判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向往。我国要利用这种力量进行谈判,综合运用各种外交手段,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形成合力,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能力,使各国的具体承诺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改进。

(三)调整服务人员的输出结构并拓宽流动渠道

尽管我国在出口高级劳动力方面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某些领域的某些部门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生物技术等。我们可以增加这些领域的人员出口,充分利用GATS有关自然人流动的市场准入承诺,进而带动国内服务人员出口的升级。

另外,目前我国劳务人员的输出主要由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国际经济技术公司专营,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劳务人员出口受到限制。我国应扩大劳务人员输出的经营权,鼓励有能力的集体、私营企业、个人从事劳务人员输出工作,并注重利用政府渠道和民间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切实保障在外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以及外派劳务援助机制,使劳务人员能安心在外务工。同时,我国的商会也应主动与进口国商会、工会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行业工会接触,通过协商达成劳务合作协议,扩大输出,保护外派服务人员的合法利益。

要加大对保障中国赴海外劳务人员的安全投入。一方面要增加针对个人人身安全的投入,为每位赴海外劳务人员强制缴纳保险金、改善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居住条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荣誉和奖励。另一方面要增加对工作单位的安全投入,施工现场营地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安装报警和监视设备以及雇用保安人员。

参考文献:

[1] 李琴.浅析我国国际劳务输出与GATS下的自然人流动的关系[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3).

[2] 付建平;GATS框架下的国内服务贸易立法:范围与取向[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3] 韩惠泉.GATS框架下我国关于自然人流动的法律调整[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4] 李先波,李琴.自然人流动壁垒研究[J].时代法学,2003,(1)

[5] 王立平.GATS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3)

作者简介:吴 昀(1991-),女,1991年生,福建莆田人,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海商法。

作者:吴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中职实用型计算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