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学设计一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力教学设计一范文

致电力客户的一封信

尊敬的电力客户:

2014年春节将至,甘肃省电力公司在此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公司的广大用电客户提前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福。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为了让广大客户度过一个光明祥和的节日,甘肃省电力公司在对86048台配电变压器进行负荷实测基础上,对3607台变压器负荷进行了调整;更换过负荷变压器435台;处理低电压377处,电网供电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尽管如此,由于春节期间气候寒冷,外出人员集中返乡、农村过节风俗习惯等原因将引起节日期间居民用电负荷大幅攀升,加之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等民间祈福活动将对电力设施正常运行带来不安全隐患,仍有可能发生故障停电。为此,甘肃省电力公司特向您提示:

1.春节是城乡居民用电高峰期,特别是除夕、初一,初五和十五,建议您能够合理用电,在大众集中用电时段关闭不必需的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减小因过负荷而引起的停电风险。

2.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请您远离电力线路、电缆通道和变压器等电力设施,以免对您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以及电力设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3 -

3.孔明灯对供电设施的危害极大,一旦引起故障在短时间内很难修复。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明亮温暖的节日,请不要燃放孔明灯,如您发现孔明灯等物品挂在电力线路上,切勿摘取或靠近,请尽快向供电部门反映,由专业人员处理。

4.为全力做好节日期间的保障供电工作,甘肃省电力公司全体电网运行维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如遇停电,请您按照以下情况处置:

(1)一家一户发生停电,请您拨打95598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或您所在地区供电所值班电话,将您的地址、电话及停电情况详细告知值班人员,以便安排快速抢修。

(2)如遇周围多家停电,或整条街道、片区停电的现象,在上述电话拨打不通的情况下,请您不用着急,您可将您的地址、电话及区域停电情况通过短信发送至以下手机 :

18219613741

18215152410

18215179245

我们将及时安排抢修,并通过95598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语音提示或短信回复。

(3)如遇恶劣天气、或烟花爆竹燃放引起的供电设施受损,导致出现较大面积停电,请您耐心等待,我们将全力以赴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供电。同时将通过电视、广播、95598热线语音提示等手段,向广大客户告知停电信息。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XX供电公司XX供电所值班电话:

- 4 -

(由各市(县)公司自行印刷或填写)

二十四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听到语音提示后,按“1”选择普通话服务后,再按“1”或“0”进入故障报修人工受理服务。)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祝您及家人节日快乐,新春幸福安康。

xx供电公司2013年xx月xx日

- 5 -

第二篇: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是专注力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然而,刚开始践行这个计划的时候,拿起书翻不了几页就看不进去了,要么心猿意马,时不时打开手机瞄一瞄,要么干脆犯困,等回过神来半个小时已经过去。

还有很多时候,我常常会自以为是地开启多任务行动模式,在吃饭的时候看新闻,在上厕所的时候捧着一本书,在运动的时候还不忘听音频课程。这种看似提高效率的举动,实则没有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

分心是这个时代最坑人的陷阱,而缺乏足够的专注力是我们最大的问题。一直以来,我的认知里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深入思考能力。而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是他的专注力。

如果你可以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看一个问题,你会自然而然地转动大脑,开启自己的思考,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会在这个专注的过程中一步步培养起来。

专注力,就是一种心无杂念地活在当下的能力,脑子里既不执着于过去发生的快事,也不忧虑未来可能的烦恼。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给来自83个国家约5000名志愿者发送消息,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然后回答三个问题:“你觉得心情怎么样?”“你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是,那么你想的事情是愉悦的,令人不快的还是中性的?”

结果发现,人们在醒着的时候,脑袋里想的常常不是他们正在做的事,大约有47%的时间都在做白日梦,回忆过去或是计划未来,这些幻想也许能够激发你的创意或者灵感,但是却会产生情绪波动,极大削弱专注力。

而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们心里想的事跟做的事一致的时候,感受最快乐。这种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从而获得愉悦感体验的状态,其实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心流”的状态。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

这时候,你专注于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的感觉非常敏锐,能够捕捉到所有与当下这件事情相关的所有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想要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专注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时候,从中获得的副产品。

一旦你能够专注于整个过程,不受外界的干扰,没有内心的焦躁,只有踏实的全力以赴,那你就能像很多优秀的人那样,不仅把事情做好,还能享受到最大的幸福感。

我们不能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外界有太多的诱惑,更重要的一面是我们的欲望太多。

这一年里,我成长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事情。可当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工作,学习和个人成长,我发现,自己安排的事情和计划太多了,从而造成我在做事的时候心神不宁,很难做到心无旁骛。这种“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的状态,渐渐成为了情绪杀手,不断地侵蚀着我的专注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又低估了事情的复杂性。专注力从来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既然稀缺,我们就更有必要把专注力放在更重要的那些事情上,因为事事上心的最可能结果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没有做好。

而这其中就涉及了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你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你才会明白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你才能够将稀缺的专注力投入到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

专注地做好少数那几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积累你的“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而好的会变得越好。

因为在做好了那几件事情之后,你获得的会是最大的回报,而那几件重要事情的成功,也会给你人生带来全面的提升。

就像一个作家,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磨炼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技巧,探索读者们的真正需求。这时候,他就要专注于这几件事情,而不要把自己的精力耗费在别人对他的评价,读者数量的增减,抑或是营销宣传之类的琐事。一旦他创作出了极好的作品,那就能够很快得到应有的关注,读者数量剧增,身价剧涨。因为有了实力,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后续还会有很多媒体群,出版商来找他做分享,出书籍,这又进一步让他的影响力扩大。

这其实就是马太效应,形成了人生的一个正循环。他不仅可以收获更多的关注,得到渴望的作家身份,也必然会提升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品质。

我们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应该只放在那几件最重要的事情上。而在专注的状态中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曾在梁文道的文章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欢甜食。在他病重的时候,弟子们带着糕点从全国各地赶来探望。到快要坐化的那一刻,老禅师一如其他道行高深的修行者,端坐席上,神情平和。然后,他竟然拿起了一块甜饼,放进口中,有点艰难地慢慢咀嚼。吃罢,他微微启唇,好像要说点什么,于是弟子们都紧紧凑过去,想要听清楚师父的遗言。但老禅师最后只说了两个字:“好吃!”然后就断了气。

这位老禅师在临死之前,对待眼前的食物,依然保持着专注的一心一意的状态。与之相比,我们在大部分的时光里都心不在焉,而这种截然相反的状态,自然也难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村上春树在书里说:“跑步为什么?为了专注力。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有限才能,专注到必要的一点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无法达成。”

专注力对于我们的人生如此重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锻炼自己的专注力,这会是我们获得美好人生的一次最重要的实践。

第三篇:物理必修一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艺体部高一物理学案NO.2

3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

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

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 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

示.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 和F2 的合力F的图 示,比较F和F′的大

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 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 芯铅笔.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1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P

1、P2。

3.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 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

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P.

5.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的图示.

6.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相同.

7.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两次实验.

锦囊妙诀:白纸钉在木板处,两秤同拉有角度,读数画线选标度,再用一秤拉同处,作出力的矢量图.

交流与思考: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O的位置保持不变,这体现了怎样的物理思想方法?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能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这是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小,还有,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点位置不同,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零刻度,使用时不超过量程,拉弹簧秤时,应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2.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伸长时的结点O位置要相同.

3.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4.两拉力F1和F2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作力的图示,标度要一致,尽可能使

图大一些.5.实验总是有误差的,由作图法求的F与F´不可能完全重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即可.

【误差分析】

1.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两个测力计的水平分力的实际合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小.

2.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造成作图的误差.3.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α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 变),则α变化范围不大,因而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 著,读数误差大.

4.作图比例不恰当造成作图误差.

典例剖析:

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2、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 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 直,如图2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N和______N.

(2)在图所示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3)(a)(b)两图是两位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其中哪一个图符合实际?若合力测量值F′是准确的,则F 与F′有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哪些?

5例题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5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

A.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 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 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例题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

1、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

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例题

5、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 中,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在桌面上放一块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打成绳套

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平行于木板且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记 录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按选好的比例,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秤的 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 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序号是____________;

(2)遗漏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第四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五十一中

刘安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在“生活·物理·社会”中安排杂技演员走钢丝的二力平衡的实例。考虑到本章是初二下学期的最后一章,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应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在“读一读”栏目中作出了相应示范,并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数学推理的方法。 2.教学法建议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并贯穿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教学。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2 析实验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科学猜想、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原因、归纳小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1.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具:卡片、棉线、铁架台、滑轮、潜水艇模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 潜水艇,缓缓降落的“神舟”飞船返回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师叙述: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二力平衡的概念

[试一试]学生对四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

[点拨]四个场景分别为“匀速上浮”和“缓缓降落”,两者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电灯和航天测量船虽然受力性质不同,但都处于静止状态。我们把这两者都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小结归纳]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两个力平衡,它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怎样?

3 [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可以试着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课本P88 图10-9),如上图。 (1)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能平衡?(如下图)

(2)步骤2: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两上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能保持平衡吗?

(3)卡片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 说明两个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学生讨论,进行归 总结。

[小结归纳]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八字口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巩 固]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这和前面讲过的物体的漂浮和悬浮相呼应)。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当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时,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对非平衡力(这样和前节所学物体上浮、下沉相呼应,又为下节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学习埋下伏笔)。

3.生活·物理·社会

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4.“读一读潜水艇的浮与沉”

教师演示潜水艇上浮、悬浮和下沉。引导学生看懂数学推理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行完成潜水艇上浮直至漂浮的数学推理过程,描述方法如下:

4 ①悬浮时,G=F浮;

②排出舱水, G↓

G

F浮=ρ液 gV排=G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当国旗匀速地上升时,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各图中,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拓展]

1、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有一个重为9N的静止, 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小示受到的力。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一定

(

) A、保持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原来静止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90

T

2、

3、4

5

第五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第五节:二力平衡

教师:秦文

一、 教学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二、 设计思想

二力平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物理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课知识呢?这需要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因此,我选择了实验加讲授的教学方法来讲授这一课。这一节课的小探究实验,实验器材简单,因此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并自己总结观察到现象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② 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平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四、 教学重点

知道平衡,平衡力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

五、 教学难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

六、 教学准备

硬纸板,细线,勾码,滑轮

七、 教学过程设计

预习提示: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里的内容由学生学完本课后自己填写”

一、新课讲授:教师提出问题 1.悬挂的电灯受几个力,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两个力,灯的重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电灯静止。 2. 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几个力,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两个力,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书静止。

3. 在水平路面上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几个力,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四个力,车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小车向前运动的牵引 和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总结后提问:这几对力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而力平衡的定义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学生朗读定义并牢记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二力平衡,分别是哪两个力平衡?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静止在地面上的人,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等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提出问题: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里,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平衡,也就是说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要用到那些实验的器材、装置,实验方案是什么。 按教材P25页图7-22介绍实验器材和装置 指导学生动手试验,并完成下列问题

1、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硬纸板能否静止?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特点?

2、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同的钩码,硬纸板能否静止?

3、把硬纸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块能否静止?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验后根据自己观察到得结果自己得到结论,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多名学生互相补充使其完善。要注意提醒学生研究二力平衡的前提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教师引导:根据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总结得出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课堂练习:找出哪些是二力平衡?

据生活中二力平衡的例子,如:人站在地面上,水平路面上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精致的电灯和书各受到哪些平衡力。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指导学生思考课本P26页的“想想议议”

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学生交流讨论,请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上应表示测力计受物体的拉力,由于静止时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和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也是相等的,从而得出测力计的示数与重力的大小是相等的。由此教师还可以引申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大小时,还可以在匀速运动状态下测量。

剩余的两个题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让学生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的有关练习 A、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1、静止悬挂的电灯G=20N,电线的拉力 F=? f=20N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m=0.25kg,桌面的支持力 N=? N=2.5N

3、匀速运动的拖车,F牵=1.5×10N, f阻=? F阻=1.5×10N 学生思考后回答

B、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1、一辆小车受到50N的拉力和30N的阻力,车怎样运动? 匀加速运动

2、一本书 G=3N,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N=3N,书处于什么状态 静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四.本节内容小结

一、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为平衡力

二、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生完成预习提示,并记忆。

5

5八、教学反思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原有的能力已不能满足新课程度的要求,要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伦理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历任市委常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