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完善论文

2022-04-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完善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创新型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树立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注意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协调,讲究知识的逻辑与融合,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课程建设。

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完善论文 篇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部分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从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意义、建设目标、构建思路以及改革措施四个方面深入阐述,认为要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和“实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具有过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一、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一)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发布教高〔2019〕8号《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导向,优化和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建设适合本校实情的课程体系,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1]。

(二)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以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特色鲜明,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一体化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建立和完善满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是优化开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开展好课程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人才培养目标应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包括公共实践课和专业实践课。构建课程体系就是根据专业特点和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调整原有的课程分类,按照分类顺序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不同的课程,形成专业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总和。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因此开展好课程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四)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

应用型本科要服务经济社会,必须与市场接轨,实施改革。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因校制宜、自主实施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改革,以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为前提。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会计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時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且致力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学生发展目标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学会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财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会计实务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师发展目标

在新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教师要先学会学习,多渠道多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学会反思和创新,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需要,领会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创新实践的践行者和研究者,不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

三、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价值取向

能力本位要求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业务技能和综合能力。比如课程设置,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并且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实训和综合课程实训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具有很好的启蒙教育作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践课程建设,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增强课堂活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2]。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立校之本。毫无疑问,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专业发展的关键。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就能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过程管理,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把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

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逐步市场化,高校是国家人才的孵化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开拓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建立市场化专业或专业群。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课程为载体进行的,优化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

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策略

(一)构建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相融合的“双驱动”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注重培养“三种能力”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

“三种能力”是指以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广东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会计学专业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如表1所示。

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熟练掌握专业的分析方法,准确进行会计事务的处理,编制会计工作报告,对报表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养成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3]。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同时,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需要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来共同完成。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2.以能力为导向,构建双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环节不应简单地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应作为一个教学体系来构建,但又要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不断优化现行的课程体系,除了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外,还构建了由课程内实践和集中实践两大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开设表2所列的相关课程,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按比例授课,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实训内容占课程内容总额的50%,会计信息化等课程的实训内容占比甚至超过60%。通过专业课的课程内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后续综合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利用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和财务决策综合实验室等多功能实验室,以专业课为依托,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校内实践的主要方式。同时,还有为期一年的校外实训。由于我校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第四学年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产学研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教材

实践教学改革是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广东理工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由专业骨干教师精心编写了《财务决策实验教程》《财会商圈指导书》《ERP沙盘模拟实验指导书》等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教材,在实际运用和教学中得到了本校师生和兄弟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强化实践课程的质量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课程的需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广东理工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和配套软件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会计学专业在原有的实验室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会计学专业的改造和建设,新增了财务决策综合实验室、财会商圈综合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管理会计实验室等实验室,同时,还新购置了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软件,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软硬件平台与教学资源,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课程体系的改革还包括师资队伍的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改革应注重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速建设以“高职称+高学历”的“双师型”教师为支撑的教学团队。目前,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但是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学习,同时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高级会计师、职业经理人作为专任教师或兼任教师,以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另外,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全国大型的学术交流会议,同时经常在校内组织会计沙龙、专题报告、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并逐渐建设新老结合的创新型实践教学教师团队。

五、结束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有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关键。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学校办学条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加强能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为抓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DB/OL].(2019-10-30)[2020-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 段莎,卫强.金课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探究: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26):177-178.

[3] 吴霏雨.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商业会计,2015(15):114-117.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2020-07-02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与‘新国标’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671);2019年广东理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与‘新国标’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XGG2019009)。

[作者简介]林宪平(1974-),男,湖南道县人,本科,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林宪平

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完善论文 篇2:

创新型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

[摘 要] 创新型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树立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注意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协调,讲究知识的逻辑与融合,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课程建设。在具体实施课程设计时要总体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实践环节要重视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的结合,对课程设计中的技术支持要与时俱进完善与利用,设置培养学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课程。

[关键词] 创新; 会计学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56

课程体系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知识框架结构,它反映了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在大学教育中对于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等实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高校应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认真构建创新型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 创新型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树立的几个理念

1.1 通才与专才的结合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并存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都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二者并不是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并存且可以兼顾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应树立通专结合的理念。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其中专才教育使学生具备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而通才教育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应把握的两个方面,偏重一方或忽视一方都有失偏颇,两者结合才是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会计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念。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要通过实验课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去发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进行解释、检验和总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验教学不仅从属于理论教学,而且要用于验证理论知识或经验,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中要设置素质教育课程,比如文化、音乐、哲学、理财、美学、礼仪、旅游等个性发展与人文素质课程,学生可以修读其中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通过素质教育,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理解、表达、应变、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而且可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凭借素质教育搭起的校企合作桥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及时构建和调整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进入社会的“软实力”。

1.4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协调

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课程要占到全部会计学专业总学分数的1/3左右。通识课程一般包括“两课”、计算机相关课程、外语、体育、经济数学等,这些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打基础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与身体素质的,要保证课时与学分,妥善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协调,做到扎实基础,互相促进,同时基于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课程设计中增加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

1.5 讲究知识的逻辑与融合

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体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注意学科的交叉与连续,有效地提高课时利用率,完成从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到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再到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设计实验,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多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和完备性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在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方面进行设计,重视学科交叉,有效地使学生将分散于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课程建设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身心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身心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对于推动高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校应构建科学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有效的课程实施体系和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使得毕业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

2 构建创新型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对策研究

2.1 总体优化课程设置

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中要把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整体优化。专业课程设计中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三大模块。要整合、更新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基础与发展、共性和个性、理论与应用、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关系,使基础系列课程内容体系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通融性,使专业课程体系更具先进性、实用性和可选择性,突出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主干课程和实践环节,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气息,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实验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之成为引导学生从实践来获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各科实验内容,大多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和基础实验的技能训练,内容老化,手段单一。所以,要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将实验技术相接近的学科的实验教学资源加以集中,对密切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初步整合,形成部分形式上的独立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共享性、多功能性、灵活性等特点,建立一个满足各种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模拟实验系统。采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主流开发和运行平台,开发和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打破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构建以企业经营为导向的立体式会计学实验教学大平台课程体系。在建立立体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建立会计学实验技术大平台,以问题为中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教学队伍的跨建制组织和实验教学资源、经费的调配。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全面提高会计学教育质量。

2.3 实践环节要重视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的结合

会计学科是理论性和实务性并重的经济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 通过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可以促进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同时, 通过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实验可分为专项会计实验和毕业前的综合会计实验。前者主要是针对会计教学中的某门理论课程的整体或局部所开设的实验。后者是在学生学完专业课程之后所开设的实验课。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特点,实践环节要重视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的结合,不要刻意强调手工实验被淘汰的意识,使得学生通过手工实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基本知识与业务处理流程,通过计算机实验再进一步强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2.4 课程设计中的技术支持的完善与利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实施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进行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成为目前会计实验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可以建立课程网站、教师博客与微博,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所有课程无论精品课程与否,都统一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料。通过网站等先进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师全部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参考文献、网络实验内容,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总结和作业评阅创造条件。学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虚拟实验解决实验室空间和时间有限的问题,将课堂进行有效的延伸。

2.5 设置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课程

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重,进行实验技术的创新,使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利用专业课获得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展现综合性的专业高素质高水平。对在学有余力、各科成绩平均学分绩点达到一定成绩且未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的优秀学生,在主修会计学专业的同时,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修读其他科类专业,修满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达到相关授予双学士学位规定要求的,授予双学士学位。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晓芳,翟长洪,崔伟. 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5).

[2] 戚少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作者:梁勇

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完善论文 篇3: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训教学的研究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会计行业的知识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的不断增强,培养建设主力军的职校,像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如何才能培养出国家建设的合格劳动者,这就是职校教师的神圣使命。文章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的特点,对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建设进一步进行探讨,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需求。

一、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特别是会计学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到中小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统计等工作,为经济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的会计及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但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教事业的迅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入学生源的素质变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根据我国这几年人才结构的不断完善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特别是重视实训教学和社会调查,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会计学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初中级财务工作人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在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的今天,也暴露出实践性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现有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训教学的规定很笼统,实训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训教学的比例不到30 %,远没有达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1∶1的标准,致使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可落实可不落实,落实多少以及质量好坏缺乏监控。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专业管理人员。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还要依靠实践教学,更要依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大致构建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1、基础课。包括职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所涉及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德育、礼仪、就业指导、基础会计、电子商务基础等。

2、专业课。包括会计专业课和相关专业课。所涉及的课程有工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统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

3、计算机课。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的学习。所涉及的课程有计算机基础、OFFICE办公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安易、用友、金碟等)、电子商务(全国电子商务师考证软件)等。

4、实训课。包括课程实训和综合实习。所涉及的课程有真账做账、会计软件做账、礼仪规范、到企业实习等。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更多应强调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在课程的选定上,各个地方学校可按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最新发展,避免出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滞后于现实环境发展的现象。例如,流通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为零售商业、批发商业、连锁商业提供既懂会计技术又懂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采用会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电算化软件操作等知识技能加以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对于商业企业的营销能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所以,课程体系设置按职业要求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三、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

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尝试,但是要想在理论课与实训课上求得平衡,还要在实训教学上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在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其关键是实训教学,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主要看实训是否到位,实训教学强调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企业急需的并不是高学历的人才,而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如初级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网络维护人员、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营销人员、能够快速进行办公事务处理的文秘人员等等。企业需求的人才只强调两个字:“实”和“用”。

实训教学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应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础上,构建与学科课程体系相兼容的实训教学体系。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采取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由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实习、社会实践、实习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组成,根据实际情况,还可选择性地组织就业指导、弥补性训练、毕业小答辩、专题讲座等内容。本阶段的模拟实习突出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即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虽然综合模拟实习是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但模拟始终不能代替实际,让學生走向社会十分必要。学生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让社会认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够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丽.中等职业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嘉兴市职教论文,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

作者: 朱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论文下一篇:房地产质量控制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