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有效预习的探究

2022-10-27

一、问题的发现

不少的高三数学教师 (非常有经验的) 在一轮复习的备课中会有一个基本目标, 并灵活根据学生上课时的情况进修适当的调整,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可能会使教师自己的调整是无效的, 甚至是适得其反的, 这就是:学生没有预习, 没有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 比如:哪些是已经掌握的, 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重点等等。而这样有效预习后最大作用是:老师上课时学生会有相应的反应, 如:皱眉, 陷入思考, 无法回答老师提问等, 而这些建立在有效预习后的反应对于老师而言才是最适合的调整上课深度与广度的依据。课程改革中提倡师生互动, 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精髓, 无言的互动远胜吵吵闹闹, 毫无营养的问答式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

二、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一) 通过对本校高三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以及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研究者发现以下两个问题

1、高三学生在数学预习的时候预习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时候仅仅是依靠做题来检验预习的有效性。2、高三学生在预习的方式上过于单一,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变更。

(二)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编制针对不同课型及高考考纲中不同要求的预习学案。教师在不同章节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对考纲进行认真分析, 明确此章节的地位、作用以及常见基本考题。对此节进行研究后制定出此节对应预习学案, 其中应该包含:明确告诉学生次章节以什么为主, 以什么为重点, 什么为难点, 常见题型是什么, 提高题型有哪些?常常与哪些知识结合考查, 再结合学生基本能力及解题水平构建适合的预习案。

现在我们来逐个对学案内容进行剖析:

(1) 认真分析考纲, 以及考题, 明确章节地位, 高考试题的难度每年都会发生一些正常的波动, 但这个波动不会太大, 其实一套试卷的难度基本是通过个别题目来体现的, 纵观全国卷近几年题型还是相当稳定, 在稳中会发生一些创新和变动, 预计2017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仍然会保持这一特点;这样的分析在高三预习中是必不可少的, 是我们明确章节地位的最主要依据。确定章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是了解, 掌握, 还是会应用, 又或者是会灵活应用。 (2) 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如:习题预习法, 提纲预习法, 知识点记忆法等, 让学生在预习活动中成长。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预习的基本技巧:了解学生预习时的手段及方法, 比如:是上文提到的勾画重点, 定义, 定理, 还是先做题, 为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经过对600名有效抽样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统计后我们发现如下信息, 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2号预习方式, 243人占总人数40.5%, 3号预习方式有占总人数184人30.7%, 4号预习方式有78人占总人数13%, 其余的有92人。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的预习方式单一, 能力比较低下, 仅有55人在其他方式中填写了, 根据章节特征来改变对应的预习方式。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成长能力, 令人欣慰。

制度对应有效的预习高三数学成长计划。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专题讲座, 突出预习在高三的重要性, 另外给学生分析了预习中应该要注意的几个点:第一:高三的数学预习与高一, 高二明显不同, 第二:高三预习最重要的是预先掌握本节所需要的最基本知识信息, 在此基础之上才又可能在老师的讲解中提高自身的分析, 解题能力。第三:高三数学的预习必须是长期的, 坚持不懈的, 这样的才能在发挥出积累效应。

探究出有效的预习成长考评机制, 经过与本校老师, 学生, 教研员, 讨论交流以及参考了袁振国等专家的专著等, 我探究了以下基本机制: (1) 学生预习的自主性, 学生预习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以此放在首要地位, 其依据是是否由预习; (2) 学生预习的笔记是预习的有效性, 上课高效的必要前提, 所以也是其一, (3) 学生笔记是否由简单的心得, 如:重点, 难点, 以及典型题型等。依据这几个机制来对学生的预习考核, 实际上对他们其他学科更是有帮助的, 而且对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一个有效的助推。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高三数学学生学习中如何有效地预习,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三数学,预习,高效,课程改革,探究

参考文献

[1] 杜晓晴.寻求数学预习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 (08) .30-31。

[2] 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23-24。[3陈琨.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9。

[4] 唐春艳.让有效预习成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支点[J].小学教学研究 (教学版) 2010年07期.45-4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设优秀班集体探索下一篇:浅析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