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提纲

2022-09-01

论文题目: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摘要:安德烈·高兹(Andre Gorz 1924—2007)是法国著名的左翼思想家,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他从生态学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的批判,开辟了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在高兹看来,资本家在经济理性的支配下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对利润的盲目追求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而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其他一切危机的根源。可以说,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反映。摆脱生态危机,需要改变资本主义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遵循生态理性的基础上,通过联合性的社会合作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设限,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高兹根据设想的社会主义生态标准批判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主张通过对经济理性设限彻底扭转资本主义社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因为把社会主义革命转向一种生态文化革命而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正确把握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共7章:第1章是绪论部分;第2章交代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渊源;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析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前提、主题和旨趣;第6章和第7章是论文主体部分的延伸,进一步探讨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和局限;结论总结了论文的核心观点。第1章,绪论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介绍。第2章,交代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渊源。就现实背景而言,包括高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实两部分。就理论渊源而言,高兹批判地继承了包括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思想以及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批判理论,为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阐述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前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依托其政治经济学实现的,高兹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视角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新的解读:其一,高兹理清了劳动内涵的新变化,对现代工业社会异化劳动的内涵做出判断之后,提出真劳动的内涵,形成了劳动解放的新观点;其二,高兹分析了现代工业社会工人阶级力量的变化,强调只有能够实现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非工人非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动力和历史主体,指出非工人的非阶级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其三,在指明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的前提下,提出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则,实现社会主义生态转向。第4章,提出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题。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学批判:高兹首先揭示了经济理性支配下导致生态危机的必然性;其次,高兹对实现经济理性的科学技术进行了批判,揭示了本该中立的科学技术沦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成为阶级统治工具的事实;最后,高兹论证了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造成的劳动分工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异化的根源。第5章,揭示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旨趣。高兹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技术理性和劳动分工,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而保护环境的最佳制度选择是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奉行经济理性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同,高兹主张的是生态社会主义,即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为依托,使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对资本主义工业体系进行生态重构,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第6章,评价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既有其理论价值,也有其历史局限性。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开辟了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对生产、消费和现代性进行了重新思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等。历史局限性表现为:对生态危机矫枉过正;具有鲜明的技术决定论倾向;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具有乌托邦色彩。第7章,分析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在推进生态政治建设方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开拓生态建设的政治思维;在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方面:有利于推动以生态为尺度的“新常态”经济转型,建设以生态为导向的新型现代化;在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有利于构建意识形态的生态话语权,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结语,研究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结论:其一,高兹通过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其二,指导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是造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而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其他一切危机的根源;其三,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必须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用生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其四,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生态社会主义构想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对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安德烈·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经济理性;生态理性;生态社会主义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背景考察和理论渊源

2.1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背景考察

2.1.1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轨迹考察

2.1.2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2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2.2.3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第3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路径

3.1 对劳动的再认识

3.1.1 “异化劳动”新解

3.1.2 劳动的现代性内涵

3.1.3 劳动解放与时间自由

3.2 对革命主体的再认识

3.2.1 “非工人的非阶级”的产生

3.2.2 “非工人的非阶级”的内涵

3.2.3 “非工人的非阶级”的出路

3.3 对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改革

3.3.1 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

3.3.2 政治经济学原则的生态重建

3.3.3 社会主义的生态转向

第4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题: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4.1 对经济理性的生态批判

4.1.1 经济理性的非理性动机

4.1.2 经济理性导引下的异化普遍化

4.1.3 超越经济理性的藩篱

4.2 对科学技术的生态批判

4.2.1 “技术法西斯主义”

4.2.2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属性

4.2.3 生态、资本与技术的反思

4.3 对劳动分工的生态批判

4.3.1 劳动分工与劳动异化

4.3.2 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

4.3.3 异化消费与“丰裕的贫困”

第5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旨趣:“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

5.1 生态社会主义的提出

5.1.1 批判传统社会主义

5.1.2 批判改良资本主义

5.1.3 重新定义社会主义

5.2 生态社会主义的内核

5.2.1 生态自我

5.2.2 生态理性

5.2.3 生态劳动

5.3 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

5.3.1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5.3.2 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

5.3.3 生态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

第6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评价

6.1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6.1.1 开辟了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

6.1.2 对生产、消费以及现代性的重新思考

6.1.3 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6.2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6.2.1 对生态危机的矫枉过正

6.2.2 鲜明的技术决定论倾向

6.2.3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具有乌托邦色彩

第7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启示

7.1 推进生态政治建设

7.1.1 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7.1.2 开拓生态建设的政治思维

7.2 推进生态经济建设

7.2.1 以生态为尺度的“新常态”经济转型

7.2.2 以生态为导向的新型现代化

7.3 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7.3.1 建构意识形态的生态话语权

7.3.2 倡导生态文明信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民经济核算论文提纲下一篇:葡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