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生态体系下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探讨

2023-01-04

在生态体系之下, 农业生产工作想要收到预期效果, 就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环境, 实现农业生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澜沧县应当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 避免传统的化学防治措施造成环境污染。只有在生态体系下进行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才会切实达到预想的防治目的, 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合理保护, 带动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1]。

1 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优缺点

1.1 生物防治主要概念

生物防治, 主要是指利用不同生物所产生的自身代谢产物、有益生物等来对农业生产中有害物进行合理防治。生物防治, 主要是指利用不同生物之间具备的相生相克性质, 选择作物病虫害的相克物进行防控, 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 对于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小, 是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

1.2 生物防治措施的利弊

生物防治措施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优点与缺点。其优点在于:对于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可以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长时间的控制与预防;同时, 生物防治措施既不会对病虫害的天敌产生不良影响, 也不会对生态系统下的农业环境食物链进行破坏[2]。其缺点在于:需要较长的反应周期, 无法快速体现出防治效果, 且会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此外, 当前生物防治措施的种类相对较少, 对其广泛应用有制约性作用。

2 生态体系下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

2.1 合理布局

在农业生产种植工作中, 害虫和天敌等需要有不同的生长环境, 也需要摄入不同的食物, 在不同的栖息地进行休息。在此背景下, 农业种植人员应当对农产品种植的布局进行合理改善,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下作物联系较差的现象, 对于农作物种植进行更为合理的布局[3]。

澜沧县的东回、竹塘等乡镇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生物防治措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对农作物进行了合理布局。当地种植人员选择了比较适合搭配栽种的农作物, 将其进行组合种植, 主要采用玉米与豆类作物搭配种植、粮食作物 (旱稻) 与玉米作物搭配种植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之后, 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耗期得以缩短, 病虫害的繁衍得到了较好的抑制。此外, 当地的种植人员还在农作物生产环境内部应用了不同的微生态系统, 不仅在池塘养殖蛙类动物, 还在林中养殖益鸟, 让其捕捉害虫。由于当地的种植人员对农作物种植进行了合理布局, 因此保证了生物防治措施的合理应用。

2.2 利用病虫害规律

要想实现生物防治措施的合理应用, 种植人员还可以利用病虫害的自身规律来控制害虫的整体数量。例如, 在农业生产工作中采用色板 (黄、蓝板) 捕虫等形式来防止病虫害, 总有效率可以高达75%。最近几年, 当地的农业生产工作经常受到春尺蠖的侵袭, 种植人员便在作物的茎秆上绑缚塑料薄膜, 避免春尺蠖影响作物生长。由于当地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利用病虫害的自身规律进行生物防治, 因此农业生产未受病虫害严重影响。

2.3 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 主要是指用微生物的自身毒素来进行害虫防治工作, 也可以利用昆虫产生的致病性质微生物制成制剂。以菌治虫方法对于人体没有额外伤害, 也不会产生污染, 种植人员可以像喷施化学药剂一样对其进行应用。目前, 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等。目前, 我国研发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等。

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细菌制剂来防治小地老虎、小菜蛾等害虫;病毒制剂主要含有颗粒病毒、多角体病毒等, 可以对害虫的自身活动形成有效抑制, 让其在环境中受到感染;真菌制剂主要包括拟青霉和绿僵菌等, 这些真菌可以穿透害虫, 进入害虫身体内部, 在害虫体内分泌僵菌素等。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应用绿僵菌防治金龟子、天牛等害虫, 且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4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 主要是指利用害虫的天敌去捕捉害虫, 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一般来说, 害虫的天敌有以下2种。

2.4.1 寄生性

寄生性天敌主要有98个科, 主要为双翅目昆虫等。目前, 应用范围较广的是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性天敌一般可以寄生于害虫的体内或其产下的蛹内, 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寄生蜂一般寄生于害虫的体内, 主要选择棉铃虫、玉米螟等作为自己的宿主, 甚至可以将卵产于农业作物中, 进入消化道内部, 最终导致害虫死亡[4]。

2.4.2 捕食性

除了寄生性天敌之外, 捕食性天敌的应用相对也比较广泛, 捕食性天敌种类与数量都较多, 可以达到120个科。捕食性天敌由于数量较多, 因此防治害虫的效果特别明显, 最为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草蛉、螳螂、胡蜂和步甲等。

需要种植人员注意的是, 在选择以虫治虫方式进行生物防治时, 一定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环境及具体的作物种类进行虫类选择, 这样才能保证生物防治工作的针对性, 以此保证具体的防治效果[5]。

3 结语

农业是澜沧县的支柱产业, 对澜沧县的经济发展及当地生活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 很多种植人员都会利用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虽然可以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但是却会给农业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在生态体系下, 澜沧县应当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来进行病虫害防治, 如多品种混种、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澜沧县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现农业生态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农业领域各项工作的开展中,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形式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不仅不利于澜沧县建设生态型农业, 还会导致澜沧县农业环境出现严重污染, 影响澜沧县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在此背景下, 澜沧县应当对农业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简要分析生物防治的概念与优缺点,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具体的生物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态体系,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 张孝国.生态体系下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措施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3) .

[2] 龙汉广.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3 (2) .

[3] 何其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7) .

[4] 李子和.农业病虫害的自然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6) .

[5] 杨普云, 赵中华, 朱景全等.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 2011 (1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监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下一篇:电涌保护器安装时注意的几个问题